人勤春光好。
“90後”小夥(huo) 兒(er) 海來普鐵一大早就來到農(nong) 莊,下廚製作白切雞。去年初,25歲的海來普鐵揣著廣東(dong) 佛山市順德廚師學院“精準扶貧班”畢業(ye) 證,回到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美姑縣格木村,創辦了“思源生態農(nong) 莊”,成為(wei) 當地致富帶頭人。
另一邊,來自涼山州木裏藏族自治縣東(dong) 子村的李萬(wan) 明大步邁進佛山高明區更合鎮一家企業(ye) 大門。他站在車間走廊,笑容滿麵:“我們(men) 夫妻每月收入過萬(wan) 元,比在老家一年的收入還多。”兩(liang) 年前,他和妻子蘇朗拉姆懷揣憧憬,來到佛山金百川科技有限公司上班,還將大女兒(er) 接來讀職校。
黨(dang) 的十八大後,廣東(dong) 佛山與(yu) 四川涼山“結對子”,攜手開展對口扶貧協作。如今,佛山對口幫扶涼山11個(ge) 貧困縣已全部脫貧,4萬(wan) 多人在幫扶下實現本地就業(ye) 或到佛山務工,開啟了新生活。
擔當使命
佛山先後選派51名黨(dang) 政幹部、472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進駐涼山
2016年7月20日,寧夏銀川。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主持召開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hui) 時明確指出,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的大戰略,是加強區域合作、優(you) 化產(chan) 業(ye) 布局、拓展對內(nei) 對外開放新空間的大布局,是實現先富幫後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目標的大舉(ju) 措。
作為(wei) “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之一,涼山集中了全國貧困發生率最高10個(ge) 縣中的6個(ge) 、貧困發生率10%以上6個(ge) 縣中的4個(ge) 。
佛山整合全市資源,群策群力幫扶涼山11個(ge) 貧困縣脫貧攻堅。2016年8月,7名幹部組成廣東(dong) (佛山)對口涼山扶貧協作工作組抵達涼山。每年一季度,佛山優(you) 先劃撥對口幫扶資金,逐年追加預算,5年累計撥款24.14億(yi) 元。
佛山工作組剛抵達涼山,便馬不停蹄12天跑完11個(ge) 貧困縣,不到1個(ge) 月時間便將當年的項目與(yu) 資金一一落實到縣。隨著幫扶隊伍擴大,佛山工作組創新工作模式,一部分駐涼山州府西昌市,一部分駐涼山11個(ge) 貧困縣,集中辦公、統一管理、統一部署。佛山先後選派51名黨(dang) 政幹部、472名專(zhuan) 業(ye) 技術人才進駐涼山,奮戰脫貧攻堅一線。
起初,涼山當地的兩(liang) 位司機很不習(xi) 慣佛山工作組的工作風格,抱怨他們(men) “下班沒個(ge) 準”。一段時間之後,也逐漸適應了這種工作節奏:“真拚命!經常一天跑十幾個(ge) 小時山路,一個(ge) 月沒見休息幾天。”
精準發力
安置貧困人口4.1萬(wan) 多、勞務輸出4.2萬(wan) 多
涼山脫貧攻堅,難度遠超想象——許多貧困村土坯房占七八成;山區環境封閉,人均受教育不足6年,勞動技能單一,發展能力不足;2016年底,仍有貧困人口88.8萬(wan) 人、貧困村1618個(ge) 。
“想幫他們(men) 建房,卻找不到平地;推薦他們(men) 就業(ye) ,也沒有人響應。”曾任扶貧協作工作組首任組長的佛山市副市長葛承書(shu) 說,剛到涼山貧困鄉(xiang) 村的時候,開展工作真的有難度。
2016年至2017年,佛山組織77家企業(ye) ,在涼山連續舉(ju) 辦8場大型勞務招聘會(hui) 。但是看熱鬧的多、簽約的少,最終願意外出務工者更是寥寥無幾。有一天,佛山工作組駐喜德縣小組長黃禮泉踩著羊腸小道,挨家挨戶動員,跑完整條村子,僅(jin) 有1人勉強答應外出務工。
“困難多大都得克服,關(guan) 隘再險也要闖。”一次次進村摸底,一趟趟外出學習(xi) ,最終形成了“逐級動員+政策鼓勵”的路徑。佛山、涼山兩(liang) 地政府相關(guan) 部門克服重重困難,劃撥2.26億(yi) 元就業(ye) 扶貧資金,對外出務工人員組織、培訓、就業(ye) 、生活等給予補貼,提供貼心服務,調動了務工者與(yu) 組織者的積極性。2018年,輸出到佛山務工的貧困勞動力達5000多人。
安置新村好不容易建起來,也遇到“不願搬”“不願住”等難題。一些貧困戶說:“住新村好是好,但開支增加,種地路遠,恐怕待不久。”對此,佛山以問題為(wei) 導向,提出“綜合立體(ti) 幫扶”——扶持集體(ti) 經濟項目,培養(yang) 致富帶頭人,增強“造血”能力;整合愛心資源,為(wei) 貧困戶配備家電、捐贈家具、資助讀書(shu) 等;鼓勵村村、村企“結對”,發動佛山富裕村、優(you) 質企業(ye) 幫助援建村發展產(chan) 業(ye) 、推銷產(chan) 品、改善基礎設施等。
多措並舉(ju) ,安置新村人氣慢慢旺起來。2019年2月,涼山昭覺縣三岔河鄉(xiang) 三河村從(cong) 舊村整體(ti) 搬遷至佛山援建的新村。村裏,文化廣場、展覽館、黨(dang) 群活動室等一應俱全,水泥路平整幹淨。
“解決(jue) 貧困戶住房、吃飯問題,異地安置與(yu) 就業(ye) 幫扶是最快捷的途徑。”佛山工作組堅信,要讓困難群眾(zhong) 安居樂(le) 業(ye) ,必須精準施策,讓他們(men) “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這些年,佛山共投入6.4億(yi) 元,援建10314套安全住房,安置41813名貧困戶人口;共組織輸出涼山籍務工人員4248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36670人。
如今,驅車盤旋在涼山崇山峻嶺,不時可見一片片嶄新的援建新村。一些富有彝族特色建築屋上掛著鮮紅橫幅:“黨(dang) 的政策瓦吉瓦(彝語:很好)!”
協同發展
構建“佛山企業(ye) +涼山資源”“大灣區市場+大涼山產(chan) 品”“沿海總部+西部基地”等合作模式
5年鏖戰,勝利收官。
2019年,佛山工作組作為(wei) 全國東(dong) 西部扶貧協作工作組代表,獲得“全國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2020年11月,佛山對口幫扶涼山11個(ge) 貧困縣全部脫貧“清零”。今年2月,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hui) 上,佛山工作組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ti) ”稱號。
為(wei) 了鞏固脫貧成果,佛山與(yu) 涼山密切配合,力推產(chan) 業(ye) 協作,激發內(nei) 生動力,為(wei) 幫扶地區鄉(xiang) 村振興(xing) 注入可持續發展的活力。佛山先後投入4.64億(yi) 元財政幫扶資金,引導96家企業(ye) 落地涼山,創建400多個(ge) 產(chan) 業(ye) 項目,築起“脫貧之基、富民之本、致富之源”,讓“就業(ye) 脫貧”變為(wei) “就業(ye) 致富”,從(cong) “脫貧攻堅”轉向“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在佛山工作組策劃推動下,涼山木裏縣建起“藥王穀”中藥材種植基地。通過入股分紅和基地務工,293戶農(nong) 戶戶均增收8000元。喬(qiao) 瓦鎮鋤頭灣村村民王甲央刺裏高興(xing) 地說,家裏16畝(mu) 土地流轉給合作社,自己到黨(dang) 參種植園務工,一年收入2.5萬(wan) 元。“原先隻種土豆、蕎麥,供自家吃,賺不到錢。”
佛山還紮實推進“領頭雁計劃”,培訓援建新村第一書(shu) 記139名、發展帶頭人1238名。既要“一人就業(ye) 、全家脫貧”,更要“一人帶頭、全村致富”。同時,佛山選派骨幹教師,建立涼山普通高中“佛山班”教學示範點,在年輕一代心中播撒“希望種子”。“佛山班”學生黃英說:“我最大願望是考上師範大學,畢業(ye) 回鄉(xiang) 當老師,為(wei) 家鄉(xiang) 建設培養(yang) 人才。”
進入新的階段,佛山與(yu) 涼山兩(liang) 地合作縱深推進,協同創新與(yu) 日俱增。依托涼山資源稟賦,佛山用建設工業(ye) 園區思維,幫助涼山啟動31個(ge) 農(nong) 林業(ye) 園區,重點發展農(nong) 業(ye) 種養(yang) 、生態旅遊、農(nong) 副產(chan) 品加工等產(chan) 業(ye) ,並通過電商平台、直播帶貨、數字營銷、營銷專(zhuan) 場等,讓涼山名優(you) 農(nong) 產(chan) 品源源不斷銷往粵港澳大灣區,鏈接全球市場。
去年,佛山舉(ju) 辦“佛涼協作、雲(yun) 上優(you) 選”消費扶貧周活動,線上、線下銷售額達1.26億(yi) 元。通過引入品牌、品質、標準等先進理念,“佛山企業(ye) +涼山資源”“大灣區市場+大涼山產(chan) 品”“沿海總部+西部基地”等合作模式初具雛形,涼山農(nong) 林業(ye) 園區已申報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chan) 基地。
目前,佛山與(yu) 涼山不斷拓寬協作領域,提升協作水平,從(cong) 對口扶貧協作轉向全麵戰略合作,擦亮“大涼山”品牌,構建新的發展格局。佛山市委書(shu) 記魯毅表示:“要繼續發揮東(dong) 西部協作體(ti) 製機製優(you) 勢,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走出東(dong) 西部地區協同發展、優(you) 勢互補、互惠共贏的新路子。”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