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5》專(zhuan) 題節目專(zhuan) 稿)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緊張時刻,為(wei) 了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約4萬(wan) 名建設者日夜鏖戰,靠鋼鐵意誌和頑強決(jue) 心,靠大災大難麵前攻堅克難的勇氣,在全國人民支援下,創造了10天左右時間建成兩(liang) 座傳(chuan) 染病醫院、新增2600個(ge) 床位的“中國速度”,充分展現了團結拚搏的“中國力量”。看到這種成績,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我一生中從(cong) 未見過這種動員。”
在這個(ge) “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麵前,黨(dang) 組織發揮戰鬥堡壘作用,黨(dang) 員發揮先鋒模範作用。作為(wei) 牽頭單位,中國建築盡銳出戰,舉(ju) 全集團之力,第一時間調集12家單位參戰。中建三局擔當主力,從(cong) 各地集結4萬(wan) 多名管理、施工人員,3500多台套機械設備投入戰場。“小湯山非典醫院”設計方組建應急團隊,不到24小時繪出設計圖;武漢建工組織2000多名工人火速趕來,漢陽市政調動1100餘(yu) 名工人,上百台機械陸續進場;國家電網數百職工運送大批變壓器、電纜,施工送電……工地上,14個(ge) 臨(lin) 時黨(dang) 支部、14支黨(dang) 員突擊隊、2688名黨(dang) 員帶頭奮戰,處處高揚的黨(dang) 旗給了建設者最大的鼓舞。
寒風凜冽的知音湖畔和黃家湖畔,變成了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輪班作業(ye) 、24小時施工。按正常流程,工期節點按天算,在火神山雷神山,一切節點都以小時、甚至以分鍾計算。極限的工期要求,現場設計、施工、監理人員一齊守在現場,邊設計、邊施工、邊修改、邊調整。工地上,到處是車,到處是人。白天機器轟鳴、人聲鼎沸;入夜燈光如晝、焊花四閃。每個(ge) 工人、每台裝備,就像一顆顆螺絲(si) 釘、一個(ge) 個(ge) 零部件,緊密扣在一起,驅動著這台巨型機器,迅速搭建起抗擊疫情的“安全島嶼”。火神山醫院安裝項目部總工程師金暉,白天到現場協調生產(chan) ,晚上在設計院溝通優(you) 化方案,連續奮戰10天。退役軍(jun) 人黨(dang) 員周光京大年初一剛到老家,接到返崗通知後和3位共同應召的“戰友”,當天下午2點出發“逆行”奔襲1200公裏,如約抵達雷神山醫院建設現場。建築工人鍾巍巍帶著父親(qin) 、哥哥來到工地,每天連續施工20多個(ge) 小時,吃飯蹲在工地上,困了就靠在機器上打個(ge) 盹。像這樣舍命拚搏、默默奉獻的感人故事,在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還有很多很多。
2020年9月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dang) 組織”稱號,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集體(ti)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