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奮鬥歲月,能真切感受到共產(chan) 黨(dang) 人感天動地、無窮無盡的信仰力量
有沒有提高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辦實事、謀福祉的本領,有沒有提高治國理政、破解難題的能力水平,檢驗著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成效
平凡人,普通事,一旦以純潔信仰、高尚追求為(wei) 精神底色,就有了非凡的意義(yi) 。有這樣一位革命戰士:他是經曆過長征的老紅軍(jun) ,說少幹多,淳樸憨厚,從(cong) 不推諉開荒、燒炭這樣的苦活髒活累活,處處起到模範帶頭作用。當他工作中因為(wei) 炭窯崩塌而犧牲,毛澤東(dong) 同誌專(zhuan) 門在他的追悼會(hui) 上發表《為(wei) 人民服務》的演講。這個(ge) 人就是張思德,他用崇高品行詮釋了什麽(me) 是“徹底地為(wei) 人民的利益工作”。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動員大會(hui) 上指出:“我們(men) 黨(dang) 的百年曆史,就是一部踐行黨(dang) 的初心使命的曆史,就是一部黨(dang) 與(yu) 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曆史。”從(cong) 革命年代“甘將熱血沃中華”到建設時期“地動三河鐵臂搖”,從(cong) 改革開放新時期“橫下一條心勇敢向前走”到新時代“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無數黨(dang) 員幹部衝(chong) 鋒在前、擔當在前、奉獻在前、犧牲在前,隻為(wei) 讓中國有一個(ge) “可讚美的光明前途”。回望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奮鬥歲月,能真切感受到共產(chan) 黨(dang) 人感天動地、無窮無盡的信仰力量。通過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深刻認識黨(dang) 的性質宗旨,增進同人民群眾(zhong) 的感情,才能更好地為(wei) 人民辦實事、謀福祉、解難題。
為(wei) 民造福從(cong) 來都不是一句空話。浙江在新中國成立前是缺糧省,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同誌特別重視浙江的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一次他陪外賓到杭州,聽群眾(zhong) 說糧食不夠吃,後來又專(zhuan) 門到蕭山調研,逢人就問口糧和飼料夠不夠。周恩來同誌回北京後,具體(ti) 算賬研究,專(zhuan) 門指示省裏上調糧食時可以少調兩(liang) 億(yi) 斤。辦法總比困難多,關(guan) 鍵就在於(yu) 有沒有一顆實實在在的為(wei) 民之心。從(cong)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zheng) 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到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堅守人民立場匯聚起攻堅克難的強大力量。
質勝於(yu) 華,行勝於(yu) 言,一個(ge) 行動勝過一打綱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把學習(xi) 黨(dang) 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同解決(jue) 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學習(xi) 的目的在於(yu) 運用,有沒有提高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辦實事、謀福祉的本領,有沒有提高治國理政、破解難題的能力水平,檢驗著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的成效。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與(yu) 實際工作不能“兩(liang) 張皮”,不能學一套、做一套,不能誇誇其談、陷於(yu) “客裏空”。我們(men) 要善於(yu) 發揚理論聯係實際的馬克思主義(yi) 學風,帶著問題學,在幹中學,學以致用、學用相長,既把學習(xi) 成效轉化為(wei) 工作動力和成效,又用工作成效檢驗學習(xi) 成效。
“使更多人民群眾(zhong) 享有更高品質的城市生活”“讓農(nong) 民更多分享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wei) 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務”……近日,國民經濟和社會(hui) 發展第十四個(ge) 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發布,讓人們(men) 再一次感受到人民至上的價(jia) 值追求。藍圖繪就,部署落定,正需要埋頭苦幹、狠抓落實。抖擻精神再出發,正需要我們(men) 喚起踐行初心使命的自覺,增進攻堅克難的勇氣信心,為(wei)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幹篤行。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並不曾使用什麽(me) 魔術,他們(men) 隻不過知道人民所渴望的改變,而他們(men) 擁護這些改變。”記錄中國抗戰的著作《中國的驚雷》,道出了我們(men) 黨(dang) 與(yu) 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艱苦奮鬥的“秘訣”。學黨(dang) 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我們(men) 就一定能以昂揚姿態奮進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以優(you) 異成績慶祝建黨(dang) 一百周年。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