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脫貧攻堅
一次搬遷,換來幾多歡顏!坐在寬敞明亮的客廳裏,山西長治壺關(guan) 縣福馨集中安置區搬遷戶趙萬(wan) 生笑容滿麵:“這裏不僅(jin) 房子好,看病、購物、孩子上學,啥啥都方便!”
以工代賑,贏得多少點讚!一望無際的花海如霞似錦,湖南安化茶鄉(xiang) 花海生態體(ti) 驗園又迎來賞花季,易地扶貧搬遷戶黃建超開著電瓶車四處奔忙,“收入穩定,環境又好,心裏踏實!”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易地搬遷是解決(jue) 一方水土養(yang) 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zhong) 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十三五”期間,全國960多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喬(qiao) 遷新居,累計建成集中安置區3.5萬(wan) 個(ge) ;通過以工代賑,為(wei) 貧困地區提供了110多萬(wan) 個(ge) 就近就業(ye) 崗位。“通過‘挪窮窩’‘換窮業(ye) ’‘拔窮根’,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了搬遷群眾(zhong) 的脫貧發展問題。”國家發展改革委地區振興(xing) 司司長童章舜表示。
易地扶貧搬遷:平均每天5000多人搬出窮窩
雲(yun) 南昭通大關(guan) 縣木杆鎮甘頂村村民陳紹芳說,這輩子都忘不掉兩(liang) 年前的那個(ge) 冬天,4000多名農(nong) 民從(cong) 山頭的茅草屋搬入了靖安新區安置房工程的新房。
“那是我第一次坐電梯,家裏的有線電視、電磁爐、電飯煲都很齊全,終於(yu) 圓了搬離大山的心願。”陳紹芳想起易地扶貧搬遷政策帶來的好日子,眼眶濕潤。
下山安家,先建新居,山高穀深的昭通市要建30個(ge) 大中型安置點,其中兩(liang) 個(ge) 規模在3.5萬(wan) 人以上,相當於(yu) 新建兩(liang) 個(ge) 中等縣城。
時間緊,任務重,建設者們(men) 晝夜不息,搶出建設加速度。2019年1月接到任務,建設者們(men) 主動放棄春節假期休息。“靖安新區海拔高、氣溫低,臨(lin) 時租的民房還沒來得及配取暖設備,我們(men) 睡覺都得穿著大棉衣。”中建一局靖安新區安置房項目總工孫少秋說。
扶貧幹部走村入戶。在河北,16.6萬(wan) 人搬出燕山和太行山深山區、壩上高寒區;在河南,近26萬(wan) 人搬離“三山”、告別“九溝十八岔”;在山西,13萬(wan) 多人走出呂梁山、雁門關(guan) ,搬離“山莊窩鋪”……國家發展改革委數據顯示,到2020年底,全國已累計建成安置住房266萬(wan) 餘(yu) 套,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全部喬(qiao) 遷新居,相當於(yu) 平均每天都有5000多人搬出窮窩,“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麵完成。
搬入新家隻是第一步。“十三五”期間,國家累計投入各類資金6000多億(yi) 元,不僅(jin) 建起了安置住房,各地還配套建設安置點內(nei) 外道路8.9萬(wan) 公裏、汙水處理設施5萬(wan) 個(ge) 、垃圾處理設施5.6萬(wan) 個(ge) ;新建或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er) 園6100多所、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2萬(wan) 多所,養(yang) 老服務設施3400餘(yu) 個(ge) 、文化活動場所4萬(wan) 餘(yu) 個(ge) ,真正寫(xie) 好易地扶貧搬遷的“後半篇文章”。
以工代賑:提供110多萬(wan) 個(ge) 就近就業(ye) 崗位
春暖花開,四川旺蒼縣白水鎮勇敢村又熱鬧起來。“農(nong) 機都已經到位,月底就要春播嘍。”勇川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負責人徐仕潤說。
2016年底,勇敢村易地扶貧搬遷村集中安置小區全部入住完畢,包括5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縣裏下撥勇敢村易地扶貧搬遷戶建房資金267.5萬(wan) 元和配套設施建設資金357萬(wan) 元,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優(you) 先麵向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招工,資金的30%用於(yu) 勞務支付。
“修路、修水渠,上一天工穩穩能掙70元。”脫貧戶張文彩感慨,“過去在山上,隻有巴掌大的地塊。現在不光住得敞亮,而且種地、打工兩(liang) 不誤,巴適(舒服)得很。”
5.3公裏村路硬化、照明路燈安裝、渠堰整治……一項項工程持續推進,全村麵貌煥然一新。“通過以工代賑,組織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投工投勞,幫助他們(men) 立穩腳跟。”旺蒼縣發改局以工代賑股股長趙世恒介紹,目前,全縣已組織各村貧困戶參與(yu) 項目建設務工累計達948人次,發放勞務報酬84萬(wan) 餘(yu) 元。
不止是旺蒼。在甘肅隴南市武都區,通過組織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參與(yu) 修建護坡、排水渠及場區主幹道路硬化等工程,有效改善了產(chan) 業(ye) 園區基礎設施條件;在湖南安化縣,通過實施全國首批以工代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試點項目,探索資產(chan) 折股量化分紅、就業(ye) 技能培訓等,進一步拓寬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zhong) 增收致富渠道。
“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投入以工代賑資金近300億(yi) 元,為(wei) 貧困地區提供了110多萬(wan) 個(ge) 短期就近就業(ye) 崗位,向參與(yu) 務工的貧困群眾(zhong) 發放勞務報酬近40億(yi) 元,支持中西部20餘(yu) 個(ge) 省份實施了一大批基本農(nong) 田、鄉(xiang) 村道路、水土流失治理、林業(ye) 草場建設等民生工程。這些扶貧與(yu) 扶誌、扶智有機結合的項目幫助一批批貧困群眾(zhong) 立穩腳跟、自力更生、光榮脫貧,開啟新生活。
勇敢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歐永全介紹,隨著村裏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短板不斷補齊,產(chan) 業(ye) 發展有了適宜條件。2018年,勇敢村成立了勇川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村裏發展起了有機稻、中藥材、核桃等特色產(chan) 業(ye) ,實現了整村脫貧。
消費扶貧:累計銷售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超6000億(yi) 元
一條鐵軌,一列火車,一排白牆黛瓦,嬉笑聲、鳥鳴聲、流水聲打破了河南洛陽欒川縣新南村鐵路小鎮的寧靜。
“去年純收入就5萬(wan) 元,今年春節我們(men) 的農(nong) 家樂(le) 火得連一個(ge) 空房間都沒有!”村民喬(qiao) 玲在涼皮攤前忙著算賬,“當時,鐵路駐村幹部讓我們(men) 搞農(nong) 家樂(le) ,我還不踏實,現在看,這路子中!”
從(cong) 四河三山兩(liang) 道川的山溝溝裏搬出來,新南村村民也曾發愁。搬進了新房,靠啥營生?
2018年,對口幫扶的國鐵集團決(jue) 定實施“鐵路文化元素+集中搬遷+民宿旅遊”的鐵路小鎮項目,608萬(wan) 元的投資立即到位,火車機車、車廂等鐵路廢舊物資運到了新南村集中搬遷點,建成了鐵路文化景觀和火車主題餐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農(nong) 家賓館,把景區的遊客吸引到村裏吃住,可以在旅遊消費上做文章。”國鐵集團派駐欒川縣新南村扶貧幹部王延輝給村民算了長遠賬。
喬(qiao) 玲在村裏第一個(ge) 開起農(nong) 家賓館、農(nong) 家餐館和副食店。利用距離重渡溝、竹海、野生動物園僅(jin) 40分鍾車程的便利地理位置以及民俗小賓館兼具實惠和優(you) 質的服務,喬(qiao) 玲的農(nong) 家樂(le) 生意逐漸旺起來。“去年盡管有疫情影響,但我這‘五一’以後所有周末基本爆滿!”
自2019年鐵路小鎮項目投入運營以來,欒川旅遊和農(nong) 產(chan) 品公益廣告登上了火車站與(yu) 列車,欒川旅遊專(zhuan) 列將13694名遊客送到當地旅遊,帶動300餘(yu) 名貧困勞動力參與(yu) 鄉(xiang) 村旅遊消費產(chan) 業(ye) 發展,當年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至25000元。“欒川印象”全域品牌產(chan) 品,不僅(jin) “進站上車”,還通過網絡售往全國各地,帶動5250名貧困人口年人均增收1100餘(yu) 元。
定向采購、以買(mai) 代幫、以購代捐、直播帶貨……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統計,2019年初至2020年底,各地區、各部門已累計直接采購和幫助銷售貧困地區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超6000億(yi) 元。其中2020年超過4400億(yi) 元,是2019年的2倍以上。
“今年春節,我這飯店的名片都發光了,有人當場就預訂了‘五一’的房間!”雖然6點起來就在灶台前忙得騰不出手,喬(qiao) 玲還是笑得合不攏嘴,“這日子,幹得有勁兒(er)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