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天天讀】3月23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重要論述

  1937年3月23日—31日

  毛澤東(dong) 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hui) 議(即延安會(hui) 議)。二十三日,毛澤東(dong) 在討論國民黨(dang) 三中全會(hui) 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任務時發言,指出:第一,關(guan) 於(yu) 中日矛盾與(yu) 中國國內(nei) 矛盾問題。在這個(ge) 問題上,有許多原則有進一步明確的必要。(一)中日矛盾是主要的,國內(nei) 矛盾降到次要的地位。這個(ge) 問題以前我已提出,一九三五年十二月會(hui) 議決(jue) 議上還沒有明確規定。國內(nei) 階級關(guan) 係發生變化,十二月會(hui) 議決(jue) 議是估計到了,但對蔣介石的變化沒有估計到。中日矛盾是基本的主要的,這一認識是真理,在政治事變中證實了這一估計,國民黨(dang) 三中全會(hui) 就是一個(ge) 明證。我們(men) 的政策的變化,國民黨(dang) 的政策的變化,主要的根據就是這一主要矛盾。(二)三民主義(yi) 的革命的方麵,與(yu) 我們(men) 現時的政綱不是相衝(chong) 突的,我們(men) 應當拿起這一武器。三民主義(yi) 在理論上也要改一改。(三)階級鬥爭(zheng) 應該以照顧大局為(wei) 原則,勞資兩(liang) 方麵都要如此,采取協商辦法,這種改良是革命的。土地革命現在不是主導的地位。(四)國民黨(dang) 的三中全會(hui) 開始了國民黨(dang) 政策上的轉變,從(cong) 通過的決(jue) 議看,是從(cong) 妥協到抗戰、從(cong) 獨裁到民主。這一轉變,是由於(yu) 日本的侵略、抗日派的擴大與(yu) 我們(men) 的政治影響。從(cong) 開始轉變到徹底轉變還要經過一些時期,還會(hui) 有很多曲折。第二,關(guan) 於(yu) 過渡階段問題。第一階段爭(zheng) 取和平已經達到了;從(cong) 西安事變到抗日開始是第二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是民主問題,“改善人民生活”不是主要口號,“立即抗日”也不是主要口號,主要口號是“準備抗日”。為(wei) 了抗日要爭(zheng) 取民主,是目前的主要任務。一切都要帶國防性,政治的軍(jun) 事的文化的各方麵的都是要為(wei) 著抗日。第三,關(guan) 於(yu) 領導權問題。資產(chan) 階級從(cong) 來都是想無產(chan) 階級服從(cong) 它,做它的尾巴,這是應當著重說明的,並加緊對群眾(zhong) 的教育。目前形勢對我們(men) 更有利,政治攻勢都在我們(men) 方麵,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平運動、民主運動,都是我們(men) 創始的。三民主義(yi) 的武器,我們(men) 可以拿來使用。然而我們(men) 要得到以下的保障:(一)積極地參加民主與(yu) 民族運動;(二)黨(dang) 的獨立性;(三)我們(men) 在全國的宣傳(chuan) 任務;(四)我們(men) 在全國的組織任務。

  1952年3月23日

  毛澤東(dong) 為(wei) 中共中央起草指示,提出在五反鬥爭(zheng) 中必須達到八個(ge) 目的:(一)徹底查明私人工商業(ye) 的情況,以利團結和控製資產(chan) 階級,進行國家的計劃經濟。(二)明確劃分工人階級和資產(chan) 階級的界限,肅清工會(hui) 中的貪汙現象和官僚主義(yi) 現象。(三)改組同業(ye) 公會(hui) 和工商聯合會(hui) ,開除那些五毒俱全及其他業(ye) 已完全喪(sang) 失威信的人們(men) 出這些團體(ti) 的領導機關(guan) ,吸引那些在五反中表現較好的人們(men) 進來。除完全違法者外,各類工商業(ye) 者均應有代表。(四)幫助民主建國會(hui) 的負責人整頓民主建國會(hui) ,使之成為(wei) 一個(ge) 能夠代表資產(chan) 階級主要是工業(ye) 資產(chan) 階級的合法利益,並以《共同綱領》和五反的原則教育資產(chan) 階級的政治團體(ti) 。(五)清除“五毒”,消滅投機商業(ye) ,使整個(ge) 資產(chan) 階級服從(cong) 國家法令,經營有益於(yu) 國計民生的工商業(ye) ;在國家劃定的範圍內(nei) ,盡量發展私人工業(ye) ,逐步縮小私人商業(ye) ;國家逐年增加對私營產(chan) 品的包銷訂貨計劃,逐年增加對私營工商業(ye) 的計劃性;重新劃定私資利潤額,既要使私資感覺有利可圖,又要使私資無法奪取暴利。(六)廢除後賬,經濟公開,逐步建立工人店員監督生產(chan) 和經營的製度。(七)從(cong) 補、退、罰、沒中追回國家及人民的大部分經濟損失。(八)在一切大的和中等的私營企業(ye) 中建立黨(dang) 支部,加強黨(dang) 的工作。上述八條,概括了五反運動的基本方針,使五反同整個(ge) 國家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這個(ge) 指示節編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六卷。

  1961年3月23日

  毛澤東(dong) 在廣州召開的中共中央工作會(hui) 議上講話。講話逐節介紹《關(guan) 於(yu) 調查工作》一文的主要內(nei) 容,強調調查工作的重要性,並指出:這篇文章中心點是要做好調查研究工作。建立一條馬克思列寧主義(yi) 路線是很不容易的。文章是為(wei) 了解決(jue) 民主革命的問題而寫(xie) 的,做典型的調查研究。我們(men) 大部分人,包括我自己在內(nei) ,都是調查研究不夠。建國後這十一年我做過兩(liang) 次調查,一次是為(wei) 合作化的問題,看過一百幾十篇材料,每省有幾篇,編出了一本書(shu) ,叫做《中國農(nong) 村的社會(hui) 主義(yi) 高潮》。有些材料看過幾遍,研究他們(men) 為(wei) 什麽(me) 搞得好,我調查研究合作化問題就是依靠了那些材料。還有一次是關(guan) 於(yu) 十大關(guan) 係問題,用一個(ge) 半月時間同三十四個(ge) 部門的負責人討論,每天一個(ge) 部門或兩(liang) 天一個(ge) 部門,聽他們(men) 的報告,跟他們(men) 討論,然後得出十大關(guan) 係的結論,這是向上層人們(men) ,向各部部長調查。我的經驗曆來如此,凡是憂愁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一經調查研究,辦法就出來了,問題就解決(jue) 了。打仗也是這樣,凡是沒有辦法的時候,就去調查研究。民主革命階段,要進行調查研究,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建設階段,還是要進行調查研究,一萬(wan) 年還是要進行調查研究工作。這個(ge) 方法是可取的。教條主義(yi) 這個(ge) 東(dong) 西,隻有原理原則,沒有具體(ti) 政策,是不能解決(jue) 問題的,而沒有調查研究,是不能產(chan) 生正確的具體(ti) 政策的。正確的策略隻能從(cong) 實踐經驗中產(chan) 生,隻能來源於(yu) 調查研究。又指出: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那些原理原則是經過調查得出的結論。如果沒有倫(lun) 敦圖書(shu) 館,馬克思就寫(xie) 不出《資本論》。列寧的《帝國主義(yi) 論》,現在印出來是一個(ge) 薄薄的本子,他研究的原始材料,比這本書(shu) 不知厚多少倍。列寧的哲學著作《唯物主義(yi) 和經驗批判主義(yi) 》,是他用好幾年時間研究哲學史才寫(xie) 出來的。不到工人、農(nong) 民、社會(hui) 中去調查,不到群眾(zhong) 中去調查,不在鬥爭(zheng) 中逐步深入調查研究。沒有那些勝利和那些失敗,不經過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不經過萬(wan) 裏長征,我那個(ge) 《中國革命戰爭(zheng) 的戰略問題》小冊(ce) 子也不可能寫(xie) 出來。我不是反對理論,馬克思主義(yi) 的原理原則非有不可。要把馬克思主義(yi) 當作工具看待,沒有什麽(me) 神秘,因為(wei) 它合用,別的工具不合用。資產(chan) 階級的唯物主義(yi) 不合用,隻有馬克思的唯物主義(yi) ,就是辯證唯物主義(yi) ,運用到社會(hui) 問題上成為(wei) 曆史唯物主義(yi) ,才合用。

  1991年3月23日

  江澤民在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hui) 議、全國政協七屆四次會(hui) 議黨(dang) 員負責人會(hui) 議上的講話中強調,統一戰線要實現最廣泛的團結。他指出:所謂統一戰線,其實質就是要在一個(ge) 共同的目標之下,在共產(chan) 黨(dang) 的領導之下,實現全國各民族、各黨(dang) 派、各階層、各方麵人民最廣泛的團結。我們(men) 不僅(jin) 要始終不渝地依靠和團結廣大工人、農(nong) 民、知識分子,還要盡可能廣泛地團結和聯合廣大的同盟者,鞏固、壯大在愛國主義(yi) 和社會(hui) 主義(yi) 兩(liang) 麵旗幟下的統一戰線。在統一戰線中,在政協工作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和各民主黨(dang) 派、各界愛國人士都要學會(hui) 求同存異。求同,就是求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事業(ye) 和祖國統一事業(ye) 的大同;存異,就是在這個(ge) 大前提下照顧和協調各方麵的利益、要求和意見,並通過各自學習(xi) 和互相協商、互相監督,共同提高,在重大原則問題上逐步達到一致。這篇講話的部分內(nei) 容收入《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專(zhuan) 題摘編)》。

  2013年3月23日

  習(xi) 近平在莫斯科國際關(guan) 係學院發表演講時指出,我們(men) 主張,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尊嚴(yan) ,一個(ge) 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隻有這個(ge) 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我們(men) 主張,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發展成果,世界長期發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國家越來越富裕而另一批國家卻長期貧窮落後的基礎上。我們(men) 主張,各國和各國人民應該共同享受安全保障。麵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安全威脅,單打獨鬥不行,迷信武力更不行,合作安全、集體(ti) 安全、共同安全才是解決(jue) 問題的正確選擇。 他強調,今天的人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條件朝和平與(yu) 發展的目標邁進,而合作共贏就是實現這一目標的現實途徑。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各國主權範圍內(nei) 的事情隻能由本國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隻能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這是處理國際事務的民主原則,國際社會(hui) 應該共同遵守。 關(guan) 於(yu) 發展新形勢下的中俄關(guan) 係,他提出,一要堅定不移發展麵向未來的關(guan) 係,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夥(huo) 伴,以實際行動堅定支持對方維護本國核心利益,堅定支持對方辦好自己的事情。二要堅定不移發展合作共贏的關(guan) 係,不斷創造出更多利益契合點和合作增長點,不斷提高兩(liang) 國務實合作層次和水平。三要堅定不移發展兩(liang) 國人民友好關(guan) 係。中俄兩(liang) 國都具有悠久的曆史、燦爛的文化,人文交流對增進兩(liang) 國人民友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黨(dang) 史回眸

  1949年

  3月23日 毛澤東(dong) 、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guan) 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出發時,毛澤東(dong) 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men) 決(jue) 不當李自成,我們(men) 都希望考個(ge) 好成績。

  1954年

  3月23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起草委員會(hui) 舉(ju) 行第一次會(hui) 議。毛澤東(dong) 主席代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向會(hui) 議提出了中共中央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初稿)》。經過反複修改,6月11日,會(hui) 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草案》。

  1961年

  3月23日 中共中央發出《關(guan) 於(yu) 認真進行調查工作問題給各中央局,各省、市、區黨(dang) 委的一封信》,同時印發不久前發現的毛澤東(dong) 1930年春寫(xie) 的《關(guan) 於(yu) 調查工作》(1964年公開發表時題名改為(wei) 《反對本本主義(yi) 》)。信中指出:中央要求縣以上黨(dang) 委領導,首先是第一書(shu) 記,要認真學習(xi) 毛澤東(dong) 注重調查研究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把深入基層,蹲下來親(qin) 自進行係統的典型調查,當作領導工作的首要任務。“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必須成為(wei) 全黨(dang) 幹部的思想和行動的首要準則。信中還特別指出:調查必須實事求是,“不要怕聽言之有物的不同意見,更不要怕實際檢驗推翻了已經作出的判斷和決(jue) 定”。指示信發出後,從(cong) 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人,紛紛深入基層,進行調查研究,總結正反兩(liang) 方麵的經驗,著手解決(jue) 各項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2013年

  3月23日 習(xi) 近平在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guan) 係學院發表演講,強調人類越來越成為(wei)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ti) ,呼籲各國共同推動建立以合作共贏為(wei) 核心的新型國際關(guan) 係。2015年9月28日,習(xi) 近平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出席第70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並發表講話,提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huo) 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ti) 。2017年1月18日,習(xi) 近平在日內(nei) 瓦萬(wan) 國宮出席“共商共築人類命運共同體(ti) ”高級別會(hui) 議並發表主旨演講,主張共同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偉(wei) 大進程,堅持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綠色低碳,建設一個(ge) 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li) 的世界。

  2016年

  3月23日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hui) 議在海南三亞(ya) 舉(ju) 行,正式啟動瀾湄合作機製。

曆史瞬間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dong) 率領中共中央機關(guan) 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出發時,他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men) 決(jue) 不當李自成,我們(men) 都希望考個(ge) 好成績。

  1949年3月23日,毛澤東(dong) 率領中共中央機關(guan) 離開西柏坡前往北平。出發時,他對周恩來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進京趕考去。我們(men) 決(jue) 不當李自成,我們(men) 都希望考個(ge) 好成績。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發布時間:2021年03月18日 14:49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