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38年3月12日
毛澤東(dong) 在紀念孫中山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hui) 上講話。講話指出:孫中山的偉(wei) 大在於(yu) 他的三民主義(yi) 的綱領,統一戰線的政策,艱苦奮鬥的精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yi) 綱領與(yu) 統一戰線政策,實為(wei) 處在半殖民地國家的大革命家對於(yu) 中華民族最偉(wei) 大的貢獻。我們(men) 紀念孫中山,一定要注意:第一,為(wei) 三民主義(yi) 的徹底實現而奮鬥;第二,為(wei)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鞏固與(yu) 擴大而奮鬥;第三,發揚艱苦奮鬥、不屈不撓、再接再厲的革命精神。我以為(wei) 這三項是孫先生留給我們(men) 的最中心最本質最偉(wei) 大的遺產(chan) ,一切國民黨(dang) 員,一切共產(chan) 黨(dang) 員,一切愛國同胞,都應接受這個(ge) 遺產(chan) 而發揚光大之。判斷一個(ge) 人究竟是不是孫先生的忠實信徒,就看他對這三項寶貴遺產(chan) 的態度如何而定。還指出:從(cong) 盧溝橋事變以來,東(dong) 方曆史上未曾有過的大戰已經打了八個(ge) 月。敵人是傾(qing) 全國的力量來打,目標是滅亡中國,戰略是速戰速決(jue) 。我們(men) 也是傾(qing) 全國的力量來抵抗,目標是保衛祖國,戰略是持久奮鬥。八個(ge) 月中,我們(men) 有幾十萬(wan) 人在執行他們(men) 的神聖任務當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這些人中間,許多是國民黨(dang) 人,許多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許多是其他黨(dang) 派及無黨(dang) 無派的人。我們(men) 真誠地追悼這些死者,表示永遠紀念他們(men) 。中華民族決(jue) 不是一群綿羊,而是富於(yu) 民族自尊心與(yu) 人類正義(yi) 心的偉(wei) 大民族。為(wei) 了維護民族自尊與(yu) 人類正義(yi) ,我們(men) 的方法就是戰爭(zheng) 與(yu) 犧牲,拿戰爭(zheng) 對抗戰爭(zheng) ,拿革命的正義(yi) 戰對抗野蠻的侵略戰。日本妄想吞滅全中國的目的沒有達到也不會(hui) 達到,他們(men) 隻能占領我們(men) 一部分地方。他們(men) 在得到一個(ge) 城市的速決(jue) 戰的同時,也得到了一個(ge) 鄉(xiang) 村的持久戰。隻要我們(men) 能夠在每個(ge) 省中組織大多數鄉(xiang) 村中的人民一致武裝起來打日本,建立許多的抗日根據地,我們(men) 就包圍了日本軍(jun) 。有朝一日,就可互相配合,內(nei) 外夾擊,打大反攻,那時還一定會(hui) 配合著世界革命的援助,同日本國內(nei) 人民革命的援助,就一定會(hui) 取得最後的勝利。這篇講話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二卷。
1944年3月12日
周恩來在延安各界紀念孫中山逝世十九周年大會(hui) 上發表《關(guan) 於(yu) 憲政與(yu) 團結問題》的演說,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來主張現時中國應實行孫中山的革命的三民主義(yi) ,也就是新民主主義(yi) ,現時中國的憲政,應該是新民主主義(yi) 的憲政;我們(men) 熱望民主自由的憲政真能實施,而不是徒托空言。接著,各地青年學生先後舉(ju) 行抨擊獨裁腐敗時政、宣傳(chuan) 民主自由的報告會(hui) 。民主憲政運動在國民黨(dang) 統治區形成大的聲勢。
1957年3月12日
毛澤東(dong) 在黨(dang) 的全國宣傳(chuan) 工作會(hui) 議上發表講話,著重闡述在新形勢下加強知識分子工作、意識形態領域的工作和黨(dang) 的思想工作等問題。其中:
關(guan) 於(yu) 當前的形勢,他認為(wei) 現在是處在一個(ge) 社會(hui) 大變動的時期,這樣的大變動當然要反映到人們(men) 的思想上來。推翻舊的社會(hui) 製度,建立新的社會(hui) 製度,這是一場偉(wei) 大的鬥爭(zheng) ,是社會(hui) 製度和人的相互關(guan) 係的一場大變動。應該說,情況基本上是健康的。但是,新的社會(hui) 製度還剛剛建立,還需要有一個(ge) 鞏固的時間。
關(guan) 於(yu) 我國知識分子的情況,他認為(wei) 在五百萬(wan) 左右的知識分子中,絕大多數人都是愛國的,願意為(wei) 人民服務,為(wei) 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服務。有少數知識分子對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是不那麽(me) 歡迎、不那麽(me) 高興(xing) 的,但是在帝國主義(yi) 麵前,他們(men) 還是愛國的。對於(yu) 我們(men) 的國家抱著敵對情緒的知識分子,是極少數。知識分子對馬克思主義(yi) 讚成而且比較熟悉的,占少數;反對的也占少數;多數人是讚成但不熟悉。做宣傳(chuan) 工作的同誌有一個(ge) 宣傳(chuan) 馬克思主義(yi) 的任務。這個(ge) 宣傳(chuan) 是逐步的宣傳(chuan) ,要宣傳(chuan) 得好,使人願意接受。如果在今後幾個(ge) 五年計劃的時間內(nei) ,在我們(men) 的知識分子中間,能夠有比較多的人通過工作和生活的實踐,通過階級鬥爭(zheng) 的實踐、生產(chan) 的實踐、科學的實踐,懂得比較多的馬克思主義(yi) ,這樣就好了。
關(guan) 於(yu) 知識分子的改造問題,他認為(wei) 知識分子也要改造,不僅(jin) 那些基本立場還沒有轉過來的人要改造,而且所有的人都應該學習(xi) ,都應該改造。情況是在不斷地變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適應新的情況,就得學習(xi) 。
關(guan) 於(yu) 知識分子同工農(nong) 群眾(zhong) 結合的問題,他認為(wei) 知識分子從(cong) 書(shu) 本上得來的知識在沒有同實踐結合的時候,他們(men) 的知識是不完全的,或者是很不完全的。一定要研究當前的情況,研究實際的經驗和材料,要和工人農(nong) 民交朋友。知識分子如果同工農(nong) 群眾(zhong) 相結合,和他們(men) 做了朋友,就可以把他們(men) 從(cong) 書(shu) 本上學來的馬克思主義(yi) 變成自己的東(dong) 西。那麽(me) ,我們(men) 大家就有了共同的語言。
這篇講話進一步豐(feng) 富和深化了毛澤東(dong) 不久前提出的“如何處理人民內(nei) 部的矛盾”這個(ge) 主題。這篇講話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七卷。
1983年3月12日
鄧小平在北京十三陵參加義(yi) 務植樹勞動時對中直機關(guan) 幹部說: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是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造福子孫後代的偉(wei) 大事業(ye) ,要堅持二十年,堅持一百年,堅持一千年,要一代一代永遠幹下去。
2015年3月12日
習(xi) 近平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解放軍(jun) 代表團全體(ti) 會(hui) 議時強調,把軍(jun) 民融合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是我們(men) 長期探索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協調發展規律的重大成果,是從(cong) 國家安全和發展戰略全局出發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 他指出,今後一個(ge) 時期軍(jun) 民融合發展,總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jun) 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豐(feng) 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範圍,提升融合層次。要強化大局意識,軍(jun) 地雙方要樹立一盤棋思想,站在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全局的高度思考問題、推動工作,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實到位。要強化改革創新,著力解決(jue) 製約軍(jun) 民融合發展的體(ti) 製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努力形成統一領導、軍(jun) 地協調、順暢高效的組織管理體(ti) 係,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相統一的工作運行體(ti) 係,係統完備、銜接配套、有效激勵的政策製度體(ti) 係。要強化戰略規劃,拿出可行辦法推動規劃落實,加強督導檢查、建立問責機製,強化規劃剛性約束和執行力。要強化法治保障,善於(yu) 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軍(jun) 民融合發展,充分發揮法律法規的規範、引導、保障作用,提高軍(jun) 民融合發展法治化水平。
黨(dang) 史回眸
1925年
3月12日 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國共兩(liang) 黨(dang) 組織各界民眾(zhong) 進行哀悼活動,廣泛傳(chuan) 播孫中山的遺囑和革命精神,形成一次全國規模的聲勢浩大的革命宣傳(chuan) 活動。
1980年
3月12日 鄧小平在中央軍(jun) 委常委擴大會(hui) 議上作題為(wei) 《精簡軍(jun) 隊,提高戰鬥力》的講話,指出:現在軍(jun) 隊要“消腫”,主要是要解決(jue) 軍(jun) 隊機構重疊、臃腫,以及由此帶來的各級指揮不靈等問題。我們(men) 的軍(jun) 隊體(ti) 製有很多問題,不改革不行,體(ti) 製和製度問題中,很重要的是建立軍(jun) 官服役、退役製度。
2015年
3月12日 習(xi) 近平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解放軍(jun) 代表團全體(ti) 會(hui) 議上明確提出,把軍(jun) 民融合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2018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印發《軍(jun) 民融合發展戰略綱要》。
曆史瞬間
1979年3月12日,鄧小平到北京大興(xing) 縣龐各莊參加植樹活動。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