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是一部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奮鬥史。學習(xi) 黨(dang) 史,從(cong) 中總結經驗,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就學習(xi) 黨(dang) 史問題,鄧小平在不同曆史時期發表過很深刻的論述,這些論述闡釋了黨(dang) 的光輝曆程、理論成果、寶貴經驗和偉(wei) 大精神,在今天仍有很強的現實意義(yi) 。
用全麵科學的觀點總結曆史經驗教訓
黨(dang) 的曆史中有領導正確和取得勝利的經驗,也有遭受挫折和受到損失的教訓,如何總結這些經驗教訓,是學習(xi) 黨(dang) 史中的一個(ge) 重大課題。鄧小平在許多場合經常講黨(dang) 史,講完之後他曾說:“我為(wei) 什麽(me) 講這個(ge) 曆史?因為(wei) 我們(men) 現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在總結了成功時期的經驗、失敗時期的經驗和遭受挫折時期的經驗後製定的。曆史上成功的經驗是寶貴財富,錯誤的經驗、失敗的經驗也是寶貴財富。”
1943年11月,39歲的鄧小平領導北方局整風運動,此時,延安的整風運動已轉向總結黨(dang) 的曆史經驗和整風審幹階段,他在北方局黨(dang) 校第八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回顧建黨(dang) 22年多的曆史,將錯誤路線給中國革命造成的損失與(yu) 挫折,同1935年1月遵義(yi) 會(hui) 議後在以毛澤東(dong) 為(wei) 主要代表的黨(dang) 中央領導之下黨(dang) 的事業(ye) 的勝利發展相對照,得出“深感整風的重要”的結論。這個(ge) 講話較早使用和闡述了“毛澤東(dong) 思想”的科學概念,對於(yu) 在全黨(dang) 確立毛澤東(dong) 思想的指導地位發揮了積極作用。
鄧小平提出,“評價(jia) 人物和曆史,都要提倡全麵的科學的觀點,防止片麵性和感情用事”。他領導和主持起草《關(guan) 於(yu) 建國以來黨(dang) 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作過17次重要談話,付出了極大的心血和智慧。
1981年6月在黨(dang) 的十一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該決(jue) 議,《關(guan) 於(yu) 建國以來黨(dang) 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全麵科學地分析建國以來黨(dang) 的曆史,徹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科學評價(jia) 毛澤東(dong) 的曆史地位,堅決(jue) 維護毛澤東(dong) 思想的指導作用。這標誌著改革開放初期黨(dang) 在指導思想上完成了撥亂(luan) 反正的曆史任務。在總結建國以來黨(dang) 的曆史經驗教訓中,鄧小平解決(jue) 了科學評價(jia) 毛澤東(dong) 、毛澤東(dong) 思想和確立中國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正確道路這樣兩(liang) 個(ge) 相互聯係的重大曆史課題,為(wei) 黨(dang) 和國家發展確定了正確方向。
總結曆史是為(wei) 了開辟未來
鄧小平熟悉我們(men) 黨(dang) 自成立以來的曆史,是許多重大事件的親(qin) 曆者。在回顧黨(dang) 史時,他常說,總結過去是為(wei) 了引導大家團結一致向前看,“總結曆史,不要著眼於(yu) 個(ge) 人功過,而是為(wei) 了開辟未來”。
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後,我們(men) 黨(dang) 正是在總結曆史經驗的基礎上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1982年9月1日,鄧小平在黨(dang) 的十二大致開幕詞,回顧黨(dang) 的曆史,總結曆史經驗,指出:“把馬克思主義(yi) 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ti) 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這就是我們(men) 總結長期曆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
鄧小平特別重視從(cong) 學習(xi) 黨(dang) 史中汲取開創新事業(ye) 的精神動力。有一次,他看了一份材料,說黨(dang) 的四大時全國隻有900多個(ge) 黨(dang) 員,就這麽(me) 900多人的一個(ge) 黨(dang) ,實現了國共合作,推進了北伐戰爭(zheng) ,以後又經過千難萬(wan) 苦的奮鬥,終於(yu) 建立了新中國。看完這份材料後,他感慨地說:“中國革命,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能夠成功嗎?不可能的。不要小視我們(men) 的黨(dang) 。”在改革開放新的曆史條件下,他說,我們(men) 黨(dang) 同樣“能夠把全國人民的力量集合起來,幹出轟轟烈烈的事業(ye) ”。
改革開放史是黨(dang) 史的重要組成部分,鄧小平隨時總結這方麵的經驗,從(cong) 而堅定全黨(dang) 走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的信心。會(hui) 見外賓時,他常常談到改革、開放、搞活方方麵麵的理論與(yu) 實踐。關(guan) 於(yu) 中國道路,他說:“我們(men) 相信會(hui) 成功的。我們(men) 不靠上帝,而靠自己努力,靠不斷總結經驗,堅定地前進。”
用中國的曆史教育青年
青年是黨(dang) 的事業(ye) 的接班人,學習(xi) 黨(dang) 史可以鑄魂補鈣,保持理論清醒和政治堅定。改革開放初期,許多年輕人對改革開放前的中國有一些不解和誤會(hui) 。鄧小平認為(wei) 這是因為(wei) 很多人不知道我們(men) 黨(dang) 的曆史,我們(men) 是怎樣奮鬥的,怎樣成功的,他們(men) 不清楚。他後來強調: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才大大提高的;沒有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不進行新民主主義(yi) 革命和社會(hui) 主義(yi) 革命,我們(men) 的國家還會(hui) 是舊中國的樣子。他說:“恰恰在這個(ge) 問題上,我們(men) 的許多青年缺乏了解。”
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出現一些消極因素,表現在思想理論領域就是曆史虛無主義(yi) ,因此,鄧小平強調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chan) 階級自由化。1987年2月18日,他在會(hui) 見加蓬總統邦戈時,闡釋了近代中國救亡圖存的曆程,說:“這個(ge) 曆史告訴我們(men) ,中國走資本主義(yi) 道路不行,中國除了走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沒有別的道路可走。一旦中國拋棄社會(hui) 主義(yi) ,就要回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hui) ,不要說實現‘小康’,就連溫飽也沒有保證。”所以,他提出:“青年人不了解這些曆史,我們(men) 要用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
用曆史教育青年,就是要說明我們(men) 選擇的道路是正確的,而這個(ge) 選擇完全是根據中國自己的特點、自己的實際作出的;就是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就是要用黨(dang) 史中蘊含的寶貴革命精神教育一代又一代青年人。
回顧親(qin) 曆的黨(dang) 史人物和重大事件
鄧小平輝煌的革命生涯就是一部充滿傳(chuan) 奇色彩的黨(dang) 史畫卷。他特別懷念在戰爭(zheng) 中犧牲的先烈。1963年,他為(wei) 廣西軍(jun) 區政治部編輯的《廣西革命回憶錄》題詞:“用革命的事跡來教育我們(men) 的子孫萬(wan) 代,像我們(men) 前輩那樣,像我們(men) 的先烈那樣,永遠當一個(ge) 革命者,永遠當一個(ge) 為(wei) 人民大眾(zhong) 的集體(ti) 事業(ye) 服務的社會(hui) 主義(yi) 者,永遠當一個(ge) 共產(chan) 主義(yi) 者。”韋拔群是他領導發動百色起義(yi) 和龍州起義(yi) 、創立左右江革命根據地時患難與(yu) 共的親(qin) 密戰友,也是鄧小平特別懷念的革命先烈之一。1962年12月,為(wei) 紀念韋拔群犧牲30周年,時任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的鄧小平滿懷深情地寫(xie) 下長篇題詞,足足有200多字,可見他對韋拔群緬懷的情感之深。
八七會(hui) 議是黨(dang) 史上的重大事件,23歲的鄧小平擔任會(hui) 議記錄,並第一次見到毛澤東(dong) 。50多年後,1980年7月,鄧小平到武漢視察工作,特地參觀了八七會(hui) 議會(hui) 址。故地重遊,他給隨行人員詳細講述了當時的情景。當紀念館的同誌請他講講八七會(hui) 議與(yu) 百色起義(yi) 的關(guan) 係時,鄧小平強調說:“首先要講八一南昌起義(yi) 。會(hui) 議是號召舉(ju) 行全國武裝起義(yi) ,會(hui) 後在全國各地相繼組織武裝起義(yi) ,雖然八一南昌起義(yi) 在八七會(hui) 議之前,但八一南昌起義(yi) 也是體(ti) 現八七會(hui) 議方針的。”
遵義(yi) 會(hui) 議是黨(dang) 史上具有曆史轉折意義(yi) 的重大事件。31歲的鄧小平以中共中央秘書(shu) 長身份參加會(hui) 議,並負責會(hui) 議記錄。1958年11月3日,鄧小平參觀了遵義(yi) 會(hui) 議會(hui) 址。觸景生情,他對隨行同誌肯定地說:“會(hui) 議室找對了。”接著,他指著會(hui) 議室裏的一角說:“我就坐在那個(ge) 角裏。……那個(ge) 時候覺得走廊很寬,現在覺得窄了。”1965年11月21日,鄧小平再次參觀了遵義(yi) 會(hui) 議紀念館。在後來領導和主持起草《關(guan) 於(yu) 建國以來黨(dang) 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時,關(guan) 於(yu) 遵義(yi) 會(hui) 議的評價(jia) ,鄧小平明確講“這個(ge) 事情我清楚”。決(jue) 議根據鄧小平的意見,指出遵義(yi) 會(hui) 議“確立了毛澤東(dong) 同誌在紅軍(jun) 和黨(dang) 中央的領導地位”,刪除草稿中“實際上”三個(ge) 字。
從(cong) 1938年起,鄧小平先後擔任129師、晉冀魯豫軍(jun) 區、中原野戰軍(jun) 和第二野戰軍(jun) 的政委,他同劉伯承親(qin) 密合作,帶出了一支威震中外的劉鄧大軍(jun) ,為(wei) 新中國的成立立下赫赫戰功。他對二野很有感情,1989年11月20日,鄧小平會(hui) 見編寫(xie) 第二野戰軍(jun) 戰史的老同誌。回想戰爭(zheng) 年代,鄧小平講了很多故事。對二野總的評價(jia) 是:“我們(men) 二野在每一個(ge) 階段都完成了自己的任務,而且完成得比較好。”“沒有辜負黨(dang) 和人民的委托。苦頭是吃了不少,但是困難都勝利渡過了。”二野之所以能鍛煉成這麽(me) 樣一個(ge) 了不起的部隊,靠的是什麽(me) ?鄧小平認為(wei) 靠的是內(nei) 部的團結,他說:“二野的內(nei) 部關(guan) 係是非常團結、非常協調的。”“野戰軍(jun) 的領導人相信自己的部下,下麵也相信領導,這種互相團結、互相信任的關(guan) 係從(cong) 作戰一開始就是這樣的。這是個(ge) 了不起的力量。二野所以能鍛煉成這麽(me) 樣一個(ge) 了不起的部隊,主要靠的這一條。”回顧往事,鄧小平說“講的是故事,值得回憶啊”。
從(cong) 鄧小平講的黨(dang) 史故事中,我們(men) 倍加感到百年黨(dang) 史的艱苦卓絕,也進一步激勵我們(men) 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作者係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第三研究部副主任、編審 蔣永清)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