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主題
“四個(ge) 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理論的重要內(nei) 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傳(chuan) 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將“自信”作為(wei) 本集主題,以“四個(ge) 自信”為(wei) 基礎,以“文化自信”為(wei) 落點,能夠將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有機結合,闡釋好新的時代主題。
第一部分: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自信
主持人康輝:
學習(xi) 思想,領悟經典,感受平語近人。歡迎您收看《平“語”近人——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所有觀眾(zhong) 朋友,大家好!
“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兩(liang) 句詩大家非常熟悉,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學家王安石《登飛來峰》當中的名句。《登飛來峰》被公認是王安石詩作當中最具有磅礴氣勢的一首,特別是這兩(liang) 句,充分地表現了作者胸懷遠大的誌向,對改革前途充滿自信的那份豪情壯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在2017年春節團拜會(hui) 上引用過這兩(liang) 句詩,號召大家書(shu) 寫(xie) 偉(wei) 大奮鬥的曆史新篇章,表達的同樣是一份從(cong) 容篤定的自信。
今天我們(men) 這期節目的主題就是“自信”,我們(men) 一起來解讀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我們(men) 來探討新時代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自信,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能自信,我們(men) 來領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四個(ge) 自信”的重要論述有怎樣的思想內(nei) 涵。
好,現在讓我們(men) 掌聲有請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徐川教授。
思想解讀人徐川:
大家好!今天,我們(men) 來聊一個(ge) 詞——“自信”。
時間回到2016年7月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5周年大會(hui) 上明確提出“四個(ge) 自信”。從(cong) 那時起,“四個(ge) 自信”就成為(wei) 我們(men) 的話語中出現頻率最高、流傳(chuan) 最廣、影響最深的詞匯之一。
我們(men) 說自信很重要。從(cong) 宏觀層麵上說,自信是一個(ge) 國家持續發展、民族繁榮複興(xing) 的精神支撐;對於(yu) 每一個(ge) 個(ge) 體(ti) 而言,自信也是每一個(ge) 人成就人生的重要基石。今天,我們(men) 就圍繞“自信”這個(ge) 關(guan) 鍵詞,一起來聊三個(ge) 問題。
第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自信?
第二個(ge) 問題: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能自信?
第三個(ge) 問題:如何提升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
先來看第一個(ge) 問題: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自信?
關(guan) 於(yu) 這個(ge) 問題,總書(shu) 記有很多精彩論述,讓我們(men) 一起來學習(xi) 一下。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一:
全黨(dang) 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文化自信。當今世界,要說哪個(ge) 政黨(dang) 、哪個(ge) 國家、哪個(ge) 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hui) 當水擊三千裏”的勇氣,我們(men) 就能夠毫無畏懼麵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跡。
主持人康輝:
這一段講話就是徐川教授剛剛提到的,在2016年的7月1號,慶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立95周年大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發表的講話。他提出了“四個(ge) 自信”,而且明確指出,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總書(shu) 記還引用了毛澤東(dong) 同誌著名的詩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hui) 當水擊三千裏。”這兩(liang) 句詩是毛澤東(dong) 同誌什麽(me) 時候創作的,它蘊含著怎樣深刻的意義(yi) 呢?現在,我們(men) 有請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yi) 人,北京師範大學康震教授為(wei) 大家解讀。
經典釋義(yi) 人康震: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hui) 當水擊三千裏。”這是毛澤東(dong) 主席青年時代求學的時候寫(xie) 下的詩句。毛澤東(dong) 喜歡體(ti) 育運動,尤其喜歡遊泳,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期間,他在學生會(hui) 裏還成立了個(ge) 遊泳部。1925年,毛澤東(dong) 寫(xie) 下了《沁園春·長沙》這一篇詞。回憶起當年水擊三千裏的經曆,他寫(xie) 道:“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壯誌豪情,溢於(yu) 言表。
1958年,《毛主席詩詞十九首》出版,毛澤東(dong) 讀後感慨良多,其中對《沁園春·長沙》中“擊水”這個(ge) 詞,他自己做了一個(ge) 注解。注解中寫(xie) 道:“當時有一篇詩都忘記了,隻記得兩(liang) 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會(hui) 當水擊三千裏。’”
這兩(liang) 句詩展示了毛澤東(dong) 自信的豪情,表達了他對生命的渴望,對生活的渴望和對未來如火如荼的鬥爭(zheng) 歲月的渴望。
其實在中華民族的曆程當中,還有許許多多的能人誌士都具有這樣挑戰困難的信心與(yu) 勇氣。
比如說,北宋的政治家王安石,在他年輕的時候,登臨(lin) 杭州的飛來峰,寫(xie) 下了這樣的詩句:“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從(cong) 小博聞強記、博覽群書(shu) ,立誌要以天下為(wei) 己任。考中進士之後,他長期在基層為(wei) 官,對於(yu) 民生的艱苦可以說是感同身受。做了宰相之後,係統地提出了變法的主張,力圖改變當時朝廷窘困的經濟狀況。
王安石深知,改革變法的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但是,他視所有這些困難和阻力為(wei) 浮雲(yun) 。浮雲(yun) 雖可停留一時,但是終究不可長久地存在,隻要太陽出來,它們(men) 就灰飛煙滅。所以在這裏,王安石巧妙地借助了自然風景的變化,來抒發個(ge) 人的胸襟懷抱。
“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個(ge) “最高層”就是他高屋建瓴、高瞻遠矚,心懷朝陽。它真實地反映了王安石,特別是當時年輕的王安石,胸懷寬廣,不畏艱險,勇於(yu) 改革,麵對困難、直麵困難的頑強的意誌。
艱難困苦,玉汝於(yu) 成。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講話中強調,我們(men) 要有“自信人生二百年,會(hui) 當水擊三千裏”的自信與(yu) 精神,就是要強調我們(men) 繼承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和革命的星火,要激勵我們(men) 毫無畏懼地麵對一切的困難和險阻,堅定不移地開創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麵。
思想解讀人徐川:
聽了康震老師的講解,我也很受啟發。自信是中華民族一以貫之的精神品格。關(guan) 於(yu) 自信,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有很多金句。比如剛才短片中提到的“我們(men) 最有理由自信”;比如他說過,中國人民“一定能夠創造出一個(ge) 又一個(ge) 人間奇跡”。
這些金句擲地有聲,振聾發聵。那麽(me) ,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要自信?我總結為(wei) 三句話:
第一句話,自信是方向標;第二句話,自信是發動機;第三句話,自信是能量槽。
2019年5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江西於(yu) 都考察,這裏是我們(men) 黨(dang) 早期的革命根據地,也是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萬(wan) 裏長征的出發地。從(cong) 1934年10月開始,中央紅軍(jun) 共進行了380餘(yu) 次戰鬥,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yu) 人,翻過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爬雪山,過草地,行程約兩(liang) 萬(wan) 五千裏。在這些數字和事實的背後,其實隱藏著一個(ge) 問題:是什麽(me) 在支撐著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戰勝一切而百折無悔?
答案就是自信。如果沒有對於(yu) 共產(chan) 主義(yi) 的信仰,如果沒有對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信心,如果沒有對革命目標的信念,如果沒有對於(yu) 我們(men) 一定能夠勝利的堅信不疑,那長征途中最難征服的“攔路虎”就不是殘酷的戰爭(zheng) 環境,就不是惡劣的自然條件,就不是窮凶極惡的敵人,而是我們(men) 自己。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hui) 當水擊三千裏。”走多遠不能忘了來時的路,路再難不能撲滅心中的燈。革命戰爭(zheng) 年代的戎馬倥傯(zong) 、槍林彈雨需要自信,革命建設時期的勵精圖治、臥薪嚐膽需要自信,進入新時代,在我們(men) 邁向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中,我們(men) 仍然需要自信。
正是靠著這樣一種自信,我們(men) 完成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壯舉(ju) ,實現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夢想。“嫦娥”飛天,成功登月,就是其中之一。接下來,讓我們(men) 一起走近中國人的探月之路。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踏上了奔向月球背麵的旅程。
人類對月球的背麵充滿好奇,但60多年來,人類發射到月球的探測器有100多次,月球背麵著陸探測的卻一次都沒有。
就在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成功踏上月球背麵,成為(wei) 了人類曆史上第一個(ge) 在月球背麵成功實施軟著陸的探測器。
在“嫦娥四號”成功落月的那一刻,有一位女航天人激動得掩麵而泣,她就是“嫦娥四號”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張熇。
張熇同期聲(“嫦娥四號”項目執行總監):“到底在背麵能不能落下去,也是有人有質疑的,因為(wei) 世界上沒有人去過,我們(men) 要去就是第一次去實現探索這個(ge) 未知的地方。這個(ge) 我們(men) 其實也做了很多的這種分析調研,最終我們(men) 覺得我們(men) 還是有信心的。”
思想解讀人徐川:
將探測器落到月球背麵進行探測,這是其他國家沒有做到過的事情,為(wei) 什麽(me) 我們(men) 能有這樣的自信呢?
在這張照片上,我想我找到了答案。這是“嫦娥四號”落月時拍攝的照片。照片上,“嫦娥一號”衛星總設計師葉培建站在張熇的背後,對她表示祝賀和鼓勵。兩(liang) 代“嫦娥人”的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在這張照片裏,我看到的是中國航天精神的傳(chuan) 承。正是有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不懈奮鬥,一次又一次經驗的積累,才給了中國這樣的自信,不斷挑戰深空,連續創造奇跡。
從(cong) 2004年至今,中國探月工程完成了月球探測“繞、落、回”三步走目標,而中國進一步探索月球的步伐不會(hui) 就此停止。如今,張熇正帶領她的團隊開始探月工程四期的論證。
當然,不隻是探月,他們(men) 還向更遠的深空發起挑戰。以張熇為(wei) 代表的中國航天人,邁出了中國深空探測自信而堅實的步伐。
主持人康輝:
觀眾(zhong) 朋友們(men) ,今天在節目現場,我們(men) 特別邀請到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項目執行總監、副總設計師張熇女士,掌聲歡迎她。
張總您好!
張熇:
您好!
主持人康輝:
剛剛我們(men) 看到介紹了,說在“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麵著陸的那一刻,您流淚了。這個(ge) 淚水當中是不是一定包含了很多?
張熇:
是的。我們(men) 航天人,我們(men) 一般把一個(ge) 航天器,有時候說像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men) 經過五六年的研製,就像把一個(ge) 孩子逐漸地培養(yang) 長大,然後最終要發射,就是送他去遠行。對於(yu) 我們(men) “嫦娥四號”,最終它平安地到達了它的目的地,到達了月球的背麵,著陸成功。這一路走來,有很多的艱辛、很多的困難,當然也有很多攻堅克難的幸福。在這一刻,應該說我當時是非常激動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因為(wei) 大家也看到那張照片,葉總也是我們(men) “嫦娥一號”的總師、總指揮葉培建院士,他當時走到了我的身後,拍了拍我的肩膀說:“辛苦了!不容易!”
因為(wei) 這句話給了我,我就更加激動吧,所以說這個(ge) 淚水是激動的淚水、幸福的淚水。
主持人康輝:
這個(ge) 淚水當中包含了很多,但唯一沒有的是軟弱、是退縮。沒有吧?
張熇:
沒有。應該說我們(men) 在任務論證之初,決(jue) 定要做這個(ge) 任務的時候,我們(men) 是充滿自信的。我們(men) “嫦娥四號”任務如果去月球正麵,應該說相對的技術風險會(hui) 更小一點。背麵因為(wei) 沒有國家探測器去過,對它表麵詳細的,包括地形、地貌,地質的條件、土壤的條件、環境條件都不是很確知,所以要去就會(hui) 更困難。所以當時我們(men) 有這份自信,是因為(wei) 我們(men) 經過了大約差不多有兩(liang) 年時間充分的論證。我們(men) 也從(cong) 技術上,包括經費上、進度上,各種約束條件下,做了多種多樣的方案,做了各種可行性的分析,最終我們(men) 確定,依靠我們(men) 已經積累的技術,依靠我們(men) 的隊伍,我們(men) 可以完成這件事情。
主持人康輝:
當然,“嫦娥四號”是一個(ge) 開創性的壯舉(ju) ,但我們(men) 也知道,對於(yu) 探月工程來說,它一定不是一個(ge) 完成時,它是進行時,而且還有將來時。那麽(me) 現在,對於(yu) “嫦娥”這個(ge) 項目來說,有沒有更加具體(ti) 的你們(men) 正在做的目標?
張熇:
是的。我們(men) “嫦娥工程”從(cong) 一開始立項,我們(men) 就規劃了“繞、落、回”三步走。“嫦娥一號”“嫦娥二號”是我們(men) 的“繞”,就是要圍繞月球做全球的遙感探測。“嫦娥三號”“嫦娥四號”我們(men) 叫“落”,是要著陸到月球上做詳細的就位的探測。“嫦娥五號”我們(men) 叫“回”,是要從(cong) 月球取回月球的樣品,拿到地麵,我們(men) 的科學家在實驗室裏做進一步精細的分析。
在這之後,我們(men) 也正在謀劃,我們(men) 叫作探月四期工程,我們(men) 是希望在月球上極區,就是在可能有水冰的地方做一個(ge) 長期自主運行的月球科研站,開展進一步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驗證。
主持人康輝:
對於(yu) 未來的這些目標,現在想想是不是心中仍然有一份自信?
張熇:
有的。
主持人康輝:
所以說,自信意味著能力,意味著勇氣,也意味著責任和擔當。我們(men) 非常感謝所有的探月人,也特別希望未來我們(men) 的深空探測,包括我們(men) 的探月工程能夠帶給我們(men) 中華民族更多的自信和勇氣。
謝謝,謝謝!
主持人康輝:
自信能夠讓我們(men) 在未來前行的道路上永遠都充滿動力。我們(men) 最有理由自信,我們(men) 自信的雄厚基礎來自於(yu) 哪裏呢?我們(men) 再來聽一段總書(shu) 記的話。
第二部分: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能自信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二:
四十載驚濤拍岸,九萬(wan) 裏風鵬正舉(ju) 。江河之所以能夠衝(chong) 開絕壁奪隘而出,是因其積聚了千裏奔湧、萬(wan) 壑歸流的洪荒偉(wei) 力。在近代以來漫長的曆史進程中,中國人民經曆了太多太多的磨難,付出了太多太多的犧牲,進行了太多太多的拚搏。現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曆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
經典釋義(yi) 人康震:
這是2018年12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hui) 上的講話。在這次大會(hui) 上,習(xi) 總書(shu) 記引用了一句“九萬(wan) 裏風鵬正舉(ju) ”的詞句,這一句詞出自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的《漁家傲》。
這首詞的寫(xie) 作時間大致是在建炎四年,也就是公元1130年。這一年正是金人南侵,而南宋小朝廷倉(cang) 皇逃竄之際。由於(yu) 李清照的弟弟當時在朝中做官,所以年近半百的李清照不得不孤身一人,帶著亡夫留下來的金石文物、典籍字畫等等,一路追隨高宗的隊伍在海上顛沛流離,曆盡風浪,終於(yu) 最終平安地到達了溫州。這首詞應該就是在這個(ge) 時期所寫(xie) 的。詞的上半闋寫(xie) 了海天一色的景觀,下半闋卻是作者自己——我和天帝的對話。下闋寫(xie) 道: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九萬(wan) 裏風鵬正舉(ju) 。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詞的意思是說,天帝問我你要去哪裏呀,我回答天帝,路途還漫長得很呢,現在已經是黃昏時分,我尚未到達我的目的地,即使我寫(xie) 出如此驚人的詩句又有什麽(me) 意思呢。長空九萬(wan) 裏,大鵬衝(chong) 天飛得正高。狂風,千萬(wan) 不要停止,把我這一葉的輕舟一直吹送到蓬萊仙島去吧。
可見,在戰亂(luan) 的顛沛流離當中,在長途跋涉當中,已經年近半百的李清照孤身一人,不知道還要克服多少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無論怎樣困難,她依然堅守的就是她和她的亡夫趙明誠共同收藏和珍藏的金石文物不能丟(diu) ,始終要帶在身邊。對於(yu) 他們(men) 所共同摯愛的金石文物、堅守的事業(ye) ,堅守文化傳(chuan) 承的事業(ye) ,給了她這樣一份自信,給了她這樣一份堅守,給了她這樣一份自覺。
所以我想,講到這兒(er) ,我也跟現場的觀眾(zhong) 在一起,我們(men) 交流一下。你們(men) 所能知道的描寫(xie) 自信的著名詩句有哪些?
觀眾(zhong) 一:
我覺得對我影響最深的一個(ge) 詩句就是:“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觀眾(zhong) 二:
“會(hui) 當淩絕頂,一覽眾(zhong) 山小。”我認為(wei) 隻要初心不改,堅定信念,就沒有上不了的山,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經典釋義(yi) 人康震:
好!
剛才兩(liang) 位的回答都非常好,大家都非常地喜歡這種表達自信的詩句,因為(wei) 這樣的自信是激勵我們(men)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的動力。
我們(men) 說中華民族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是一脈相承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引用的李清照的這一句詞,表達了中國人民強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盡管中華民族在曆史上遇到了很多的艱難險阻,但是,勤勞而勇敢的中華兒(er) 女一直保有著持續的戰鬥力、持續的自信力。尤其是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men) 正以“九萬(wan) 裏風鵬正舉(ju) ”的磅礴氣勢,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光輝目標昂然前進。
思想解讀人徐川:
聽了康震老師的講解,我們(men) 對中華民族這種強烈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有了更加深刻的體(ti) 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hui) 第一次會(hui) 議上提到:“人民有信心,國家才有未來,國家才有力量。”那麽(me) 第二個(ge) 問題:我們(men) 為(wei) 什麽(me) 能自信?說到底,是因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能,是因為(wei) 馬克思主義(yi) 行,是因為(wei)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好。
自信是需要支撐的。接下來,我們(men) 就聊一聊支撐自信的四塊基石。
第一塊基石:自信源自道路,也就是道路自信。
1840年以後,西方列強侵略中國,中華民族災難深重。中華民族曾經走過很多很多的路,有大路,有小路,有老路,有新路,更有近代以來曲折的路,一直走到了此路不通,一直撞得頭破血流,一直到我們(men) 誕生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我們(men) 曆經千辛萬(wan) 苦,才找到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道路。
一路走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無心欣賞沿途的風景,而是始終循聲前行,這個(ge) 聲音就是人民群眾(zhong) 向往美好生活的呼聲。跟著這個(ge) 聲音,讓我們(men) 一起走進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來感受一位苗族大媽石拔專(zhuan) 老人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故事。
這張照片,拍攝於(yu) 2013年11月3日,這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了十八洞村石拔專(zhuan) 老人的家中。
當時老人的家中唯一的電器,就是一盞節能燈。而這種情況在當時的十八洞村十分普遍。
十八洞村是湘西的一個(ge) 苗族村寨,抬頭是山,低頭是溝,人均耕地不到一畝(mu) ,是個(ge) 典型的貧困村。
如何能讓年人均收入隻有1600多元的村子脫貧?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這裏,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開座談會(hui) 。他希望大家:“從(cong) 實際出發,因地製宜,把種什麽(me) 、養(yang) 什麽(me) ,從(cong) 哪裏增收想明白,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
在這裏,習(xi) 總書(shu) 記第一次提出了“精準扶貧”這個(ge) 理念。今天,每個(ge) 人的生活都有了巨大變化。
楊秀蘭(lan) 每天早起都要搭丈夫的摩托上班。兩(liang) 年前,兩(liang) 口子還在浙江打工。如今,她就在家門口的山泉水廠上班,10分鍾就能到達。
龍大姐和丈夫,以前靠務農(nong) 維持生計,如今,靠著家裏的農(nong) 家樂(le) ,一年就能有十幾萬(wan) 元的收入。
而村裏的老支書(shu) 石順蓮,則帶著留守婦女們(men) 繡起了苗繡,這樣一幅苗繡就能有3000元的收入。
十八洞村可以說是因地製宜,蹚出了一條精準扶貧的新路。清澈甘洌的山泉水,走出了山溝,出現在了超市的貨架上。村裏的獼猴桃產(chan) 業(ye) 也實現豐(feng) 收。加上鄉(xiang) 村旅遊、苗繡手工藝等等,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龍興(xing) 花同期聲(十八洞村村民):“今年我就養(yang) 了十來頭豬,就做臘肉,像昨天我這裏賣了兩(liang) 千多塊錢的臘肉。”
石梅芳同期聲(十八洞村村民):“我們(men) 以前在外麵,一個(ge) 月工資也就三千多元。我現在在家裏繡這個(ge) ,我一個(ge) 月,我同樣也有三千多元吧。又可以照顧寶寶,又可以看老人。”
楊秀蘭(lan) 同期聲(十八洞村村民):“現在我們(men) 十八洞村建了個(ge) 水廠,我就在家門口上班,特別好。”
思想解讀人徐川:
石拔專(zhuan) 老人的生活也大變樣。每年,靠著獼猴桃的分紅和賣一些特產(chan) 的收益,小康生活已沒問題,她真真切切地實現了脫貧致富。
2013年,中國的精準扶貧從(cong) 這裏起航,如今,十八洞村終於(yu) 走出了一條“可複製、可推廣”的脫貧之路。
全麵實現脫貧攻堅任務,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向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作出的莊嚴(yan) 承諾。我們(men) 要做到,我們(men) 能做到,我們(men) 會(hui) 做到,我們(men) 的堅信不疑就源自於(yu) 腳下的道路。
第二塊基石:自信源自理論,也就是理論自信。
大家知道,我們(men) 黨(dang) 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馬克思主義(yi) 寫(xie) 在自己的旗幟上。在實踐中,我們(men) 誕生了毛澤東(dong) 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ge) 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既結合了前人的智慧,也結合了時代的特征。正是在這些思想武器的指引之下,我們(men) 一步步地邁向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
第三塊基石:自信源自製度,也就是製度自信。
製度是發展進步的保障,是安邦定國的根本。
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我們(men) 取得了舉(ju) 世矚目的成就,創造了彪炳史冊(ce) 的人間奇跡,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在於(yu) 我們(men) 形成、堅持和發展了一套製度,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
舉(ju) 幾個(ge) 例子。咱們(men) 聊一些世界級的超級工程。比如咱們(men) 的跨海大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是咱們(men) 的港珠澳大橋。還有膠州灣大橋、杭州灣跨海大橋、東(dong) 海大橋等等,都是世界級的。還有世界最高的100座橋幾乎都在中國。在我們(men) 的雲(yun) 南、貴州,處處都在上演“天塹變通途”的現實版本。
過去,我們(men) 依靠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創造了一個(ge) 又一個(ge) 人間奇跡;未來,我們(men) 也一定會(hui) 在這樣製度的保障之下創造更多的輝煌。
第四塊基石:自信源自文化,也就是文化自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製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ge) 文化自信。那麽(me) ,什麽(me) 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對自身文化的充分認同和積極踐行,是對其生命力和科學性的堅信不疑。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提升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我們(men) 來看總書(shu) 記的精彩論述。
第三部分:如何提升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三:
中華文化既是曆史的,也是當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隻有紮根腳下這塊生於(yu) 斯、長於(yu) 斯的土地,文藝才能接住地氣、增加底氣、灌注生氣,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正所謂“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我們(men) 要堅持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麵向未來,在繼承中轉化,在學習(xi) 中超越,創作更多體(ti) 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chuan) 播當代中國價(jia) 值觀念,又符合世界進步潮流的優(you) 秀作品,讓中國文藝以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屹立於(yu) 世。
經典釋義(yi) 人康震:
這是2016年11月3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出席中國文聯十大、中國作協九大開幕式上的講話。那麽(me) 在這段講話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了兩(liang) 句詩:“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它出自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庾信的《徵調曲》。這兩(liang) 句詩的意思是什麽(me) 呢?是說吃著樹上結的果實,就想起了結果實的樹,喝到河裏邊的水就想到了河水的源頭。一句話,飲水思源。這個(ge) 庾信在當時那是數一數二的大詩人。他本來是南朝人,奉命出使西魏,結果,到達了西魏的首都長安之後,西魏攻克了江陵,他所在的梁朝滅亡了。當時西魏的統治者非常欣賞庾信的才華,就把他留在了長安做官,但他依然非常地思念故鄉(xiang) ,常常通過他自己寫(xie) 的詩文來抒發自己內(nei) 心的思鄉(xiang) 的情懷。“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這兩(liang) 句詩可真是表達了他對故土的無比的思念之情。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倡導我們(men) 要樹立文化自信,這就是要求我們(men) 不能忘記我們(men) 的本源。我們(men) 這個(ge) 國家、我們(men) 這個(ge) 民族是具備文化自信的堅實的基礎和優(you) 良傳(chuan) 統的。在中國的古代,這種文化的源遠流長給我們(men) 提供了雄厚的底氣。比如在盛唐時代,國力強盛,萬(wan) 國來朝,當時的長安兼容並蓄,文化上充滿著強烈的自信,這就是後人眼中引以為(wei) 豪的盛唐氣象。也正因為(wei) 如此,一代“詩仙”成長在盛唐時代就不足為(wei) 奇了。李白是一位大詩人,是一位文學家,他的詩歌創作水平在當時真是首屈一指。這就是他的本錢,這也就是他的自信的所在。賀知章見了他,驚呼他為(wei) “謫仙人”,從(cong) 天上下凡的神仙;杜甫稱讚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自己也說自己“興(xing) 酣落筆搖五嶽,詩成笑傲淩滄洲”。唐玄宗要召見他,他很興(xing) 奮,寫(xie) 兩(liang) 句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在長安不得誌,離開長安,依然寫(xie) 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
所以,縱觀古今曆史,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因此,我們(men) 在前進的道路上一定要繼承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努力地奮鬥!
主持人康輝:
謝謝康震教授給我們(men) 帶來的精彩講解。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我們(men) 知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本人正是踐行文化自信的榜樣,他尤其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情有獨鍾。在訪問、考察、會(hui) 議上,在講話、文章、論述中,他多次引用中華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當中的那些華章佳句,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平“語”近人——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這個(ge) 節目的原因。
當然,今天我們(men) 說的文化自信不僅(jin) 僅(jin) 包含著對於(yu)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弘揚,還有很多的思想內(nei) 涵。接下來,我們(men) 請思想解讀人徐川教授繼續為(wei) 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徐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多次強調,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文化興(xing) 國運興(xing) ,文化強民族強。”
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文化自信在“四個(ge) 自信”中地位最為(wei) 獨特和重要呢?第三個(ge) 問題:我們(men) 如何提升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我們(men) 如何堅定我們(men) 的文化自信?
正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提到的那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源自於(yu)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曆史所孕育的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熔鑄於(yu) 黨(dang) 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植根於(yu)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偉(wei) 大實踐。從(cong) 這段精彩的論述中,我們(men) 發現了三個(ge) 努力維度。
第一個(ge) 維度: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其實,我們(men) 簡單梳理一下,就會(hui) 發現,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視一以貫之。
三十多年前,當時廈門市委、市政府籌措資金,維修位於(yu) 鼓浪嶼的八卦樓,但是錢很快不夠用了。當時廈門經濟特區剛剛擴大到全島,到處都急著發展經濟,到處都缺錢。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之下,正是在時任副市長習(xi) 近平的關(guan) 懷之下,才徹底扭轉了一座百年建築的曆史命運。習(xi) 近平說,曆史文化遺產(chan) 是祖先留給我們(men) 的,我們(men) 一定要完整交給後人。
整修後的八卦樓是目前國內(nei) 唯一、世界最大的風琴博物館。因為(wei) 完整地保存了當時的曆史風貌,八卦樓和其他的52棟建築一起,成為(wei) 了鼓浪嶼文化遺產(chan) 的核心要素,在後來接受聯合國申遺專(zhuan) 家評估的時候,得到了聯合國專(zhuan) 家的高度評價(jia) 。
2017年7月8日,鼓浪嶼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an) 名錄》。
下麵我們(men) 來說第二個(ge) 維度:繼承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蘊含著豐(feng) 富的愛國主義(yi) 精神,同時也是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與(yu) 弘揚。我們(men) 由煙波浩渺的嘉興(xing) 南湖上的一艘畫舫起航,來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根據地,後來又北上抗日,喝著延河水,“雙手摟定寶塔山”。最後,從(cong) 太行山東(dong) 麓的小村子“進京趕考”,迎接新中國的誕生。
那麽(me) 講到這裏,我們(men) 想和思政教師再做一些交流。在課堂上,我們(men) 讓學生了解、親(qin) 近我們(men) 的革命文化,有哪些心得體(ti) 會(hui) 跟大家分享一下。
唐忠寶:(江南大學教授)
因為(wei) 總書(shu) 記也多次講,我們(men) 也發現一個(ge) 情況,就是現在年輕人要有年輕人的語言方式、接地氣的方式,讓大家去接受革命文化的學習(xi) 。
打個(ge) 比方,我們(men) 有一期講黨(dang) 史,老師起的題目叫《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與(yu) 現狀》。但是學生團隊就會(hui) 覺得這個(ge) 題目其實不夠生動,所以他們(men) 就幫我們(men) 改了個(ge) 題目,叫《那年·那湖·那船:從(cong) 1921南湖畫舫說起》。當然,還有一期講的是“五四精神”,按照我們(men) 老師的起法,題目叫《談談五四精神和五四運動》。學生覺得這個(ge) 題目還是缺少新意,不夠生動,所以學生幫我們(men) 潤色的題目叫《以青年之名,承青年之約:跨越百年的紀念》。所以通過這樣的方式,我覺得語言方式可能要轉換。
當然,除了好的方式之外,可能還有好的素材、好的內(nei) 容。所以我覺得我們(men) 應該是結合本省區、本市,甚至本校的紅色資源。就打個(ge) 比方,我在江蘇工作,江蘇有很多紅色文化的資源。比如雨花英烈精神、周恩來精神、新四軍(jun) 的鐵軍(jun) 精神、淮海戰役精神。我們(men) 甚至可以組織我們(men) 的學生直接到革命事件的發生地,包括革命的聖地,包括愛國主義(yi) 的教育基地,去現場感受先烈們(men) 、先輩們(men) 的英雄事跡,進而增強我們(men) 對革命文化的自信。
思想解讀人徐川:
好,謝謝唐老師!
接下來,我們(men) 來講第三個(ge) 維度:發展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
作為(wei) 革命文化的發展和延續,我們(men) 又形成了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在這些先進文化的背後,是為(wei) 國家、民族、人民,奉獻青春、熱血,甚至生命的一係列英模、勞模、道德模範和時代楷模。
黃大年、王繼才、袁隆平、黃旭華、葉培建、黃文秀……他們(men) 詮釋著新時代的愛國、敬業(ye) 、誠信、友善,他們(men) 詮釋著新時代的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他們(men) 就像涓涓細流,滋潤著我們(men) 的心田,堅定著我們(men) 的腳步,激勵著我們(men)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上奮勇向前。
國家的強大是我們(men) 文化自信的強大底氣,文化自信又是國家強大的深層動力。正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所提到的那樣,站立在九百六十多萬(wan) 平方公裏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鬥積累的文化養(yang) 分,擁有十三億(yi) 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men) 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台,具有無比深厚的曆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ge) 信心,每一個(ge) 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ge) 信心。
謝謝大家!
主持人康輝:
非常感謝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徐川教授、經典釋義(yi) 人康震教授帶來的精彩講解。我們(men) 應該有這個(ge) 信心,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上,我們(men) 要有“不畏浮雲(yun) 遮望眼”的自信。正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的,我們(men) 不懼風雨,也不畏險阻。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dong) 方,沒有任何力量能夠撼動我們(men) 偉(wei) 大祖國的地位,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進步伐。這就是我們(men) 的自信!
親(qin) 愛的朋友們(men) ,在節目的最後,讓我們(men) 一起重溫、一起誦讀經典篇章,讓這些經典篇章再次喚起我們(men) 內(nei) 心那份自信的勇氣和力量!
【經典誦讀環節】
《沁園春·長沙》
毛澤東(dong)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wan) 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zheng) 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wan) 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lv) 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shu) 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wan) 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