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解說詞(第九集):百花齊放春滿園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本集主題

  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將“共享”列入五大發展理念之一,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一詞,重如千鈞,貫穿於(yu)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係列重要講話和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理論實踐之中。本期節目解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共享”的思想內(nei) 涵。

  第一部分:為(wei) 什麽(me) 要共享

  主持人康輝:

  學習(xi) 思想,領悟經典,感受平語近人。歡迎您收看《平“語”近人——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我是主持人康輝。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中國電信和中國人保的各位觀眾(zhong) 朋友,大家好!

  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集中反映了我們(men) 黨(dang) 對於(yu) 經濟社會(hui) 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其中,共享也是針對新時代、新問題、新特點、新需求提出的新的發展理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共享發展有過很多重要的講話論述,而這當中,也從(cong) 中國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那些經典篇章中汲取了豐(feng) 厚的滋養(yang) ,推己及人、有教無類、天下大同。今天這期節目我們(men) 就以“共享”為(wei) 主題,一起來解讀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從(cong) 中深入地學習(xi) 、領會(hui) 關(guan) 於(yu) 共享發展理念的豐(feng) 富內(nei) 涵。

  現在,讓我們(men) 有請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院長艾四林教授為(wei) 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觀眾(zhong) 朋友們(men) ,大家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始終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大力推進共享發展,讓人民群眾(zhong) 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偉(wei) 大的發展成就由人民創造,應該由人民共享。那麽(me) ,為(wei) 什麽(me) 要共享,什麽(me) 是共享,怎樣實現共享,我先說,為(wei) 什麽(me) 要共享。

  我想先問問大家,你們(men) 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與(yu) 共享有關(guan) 的事物究竟有哪些呢?

  哪位願意說說?

  觀眾(zhong) 一:

  我想最常見的可能是共享單車。

  觀眾(zhong) 二:

  我認為(wei) 除了共享單車非常常見之外,還有共享汽車、共享充電樁,等等。

  觀眾(zhong) 三:

  共享書(shu) 店、共享KTV、共享籃球、共享健身房。

  觀眾(zhong) 四:

  共享自動售貨機、共享鮮榨啤酒機、共享雨傘(san) 、共享洗衣機。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四位都作了很好的回答。我覺得都沒錯,都是從(cong) 不同的側(ce) 麵對我們(men)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共享的事物進行了描述。共享的實質我們(men) 究竟該怎麽(me) 去理解,因為(wei) 剛才大家的回答,總體(ti) 上還是停留在現象的層麵,但共享實質,我們(men) 該怎麽(me) 去把握、去理解呢?接下來,我們(men) 不妨先聽聽總書(shu) 記是怎麽(me) 講的。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一:

  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體(ti) 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同富裕,是馬克思主義(yi) 的一個(ge) 基本目標,也是自古以來我國人民的一個(ge) 基本理想。孔子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禮記·禮運》具體(ti) 而生動地描繪了“小康”社會(hui) 和“大同”社會(hui) 的狀態。

  主持人康輝:

  這是2016年1月18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精神專(zhuan) 題研討班上的講話。這次研討班的主旨就是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五大發展理念的深刻內(nei) 涵。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這段講話當中有幾處用典,他引用了孔子的話、孟子的話、《禮記·禮運》裏麵的話。接下來,我們(men) 就請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yi) 人,中南大學楊雨教授為(wei) 我們(men) 講解其中的要義(yi) 。

  經典釋義(yi) 人楊雨:

  大家好!“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出自於(yu) 《論語·季氏》當中記載的孔子的話。孔子的這段話的大意是說,對於(yu) 國也好,對於(yu) 家也好,不必去擔心土地、財富、人口不多,而應該擔心貧富不均,人民生活不安寧。如果財富平均,就無所謂貧窮和富裕了。人民團結一心,就不會(hui) 覺得人口少了。國家和平安樂(le) ,就不會(hui) 有傾(qing) 覆的危險了。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恐怕最終就會(hui) 禍起蕭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處典故出自於(yu) 記載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齊宣王曾經向孟子谘詢過春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稱霸的經驗。孟子怎麽(me) 回答的呢?孟子回答說,從(cong) 孔子以來,儒家的學者從(cong) 來就不傳(chuan) 揚齊桓公、晉文公他們(men) 的稱霸的事情。儒家學者傳(chuan) 揚的是什麽(me) 呢?儒家思想當中的德政和王道思想。其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成為(wei) 了傳(chuan) 誦千古的名言。

  這裏的第一個(ge) “老”字可以理解為(wei) 尊敬、贍養(yang) 的意思,第一個(ge) “幼”字可以理解為(wei) 愛護、養(yang) 育的意思。所以,這兩(liang) 句話合起來的大意是:尊敬、贍養(yang) 我自己的長輩和老人,也要將這種敬老之心推及別的老人;愛護、養(yang) 育我自己的晚輩和孩子,也要將這種舐犢之情推及別的孩子。

  再進一步說,對一個(ge) 國家的治理者而言,能夠將自己的愛人之心推及萬(wan) 民,則“天下可運於(yu) 掌”,那麽(me) 天下就能夠治理得太平和樂(le) 了。推己及人,的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元素之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論語》和《孟子》的這兩(liang) 處典故,就是為(wei) 了說明一個(ge) 美好的社會(hui) 狀態既然是由人民創造的,當然應該由人民來共享,這也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當中一直延續的奔小康、求大同的社會(hui) 理想。

  主持人康輝:

  謝謝楊雨教授帶來的講解。確實,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當中一直都有著奔小康、求大同的社會(hui) 理想,而這種理想一直延續到今天。黨(dang) 的十八屆五中全會(hui) 提出共享發展理念,正是踐行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體(ti) 現著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那麽(me) 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當中,共享發展理念的實質到底是什麽(me) ,我們(men) 繼續請思想解讀人艾四林教授為(wei) 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共享的實質究竟怎麽(me) 去理解,從(cong) 剛才片子中可以看得出來,總書(shu) 記是有非常清晰的論述的,就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其實質主要體(ti) 現在兩(liang) 條: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共享發展是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的必然要求。為(wei) 誰發展?依靠誰發展?發展成果為(wei) 誰所享?這是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這是第一條。

  二是體(ti) 現了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社會(hui) 主義(yi) 最大的優(you) 越性是什麽(me) ?那就是共同富裕。貧窮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但少數人富,而多數人窮,也不是社會(hui) 主義(yi) 。因此,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

  1996年10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成立了對口幫扶寧夏回族自治區領導小組,時任福建省委副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同誌擔任小組的組長。1997年4月,習(xi) 近平同誌來到寧夏,開展了為(wei) 期6天的調研,形成了對口扶貧思路。隨後,一批閩寧新村相繼出現在寧夏大地,並發展成為(wei) 閩寧鎮。

  謝興(xing) 昌同期聲(閩寧鎮福寧村原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閩寧鎮第一代移民):“那個(ge) 圖片是我們(men) 22年前的,老家就是那個(ge) 地方。你看,全是住的窯洞,空中無飛鳥,地麵不長草,沙灘無人煙,風吹山裏跑,連一戶人煙都沒有。”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閩寧鎮是典型的扶貧移民鎮。作為(wei) 閩寧鎮發展的見證人,謝興(xing) 昌看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從(cong) 最初種蘑菇、種枸杞,到後來養(yang) 黃牛、勞務輸出,日子越過越紅火,曾經貧瘠荒涼的閩寧村一步步變成了如今業(ye) 興(xing) 人旺的閩寧鎮。新閩寧鎮內(nei) 數十棟帶有濃鬱福建風格的樓房正在施工,這裏未來將被打造成商貿服務中心。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閩寧鎮駛入發展的快車道,形成了種植、養(yang) 殖、勞務、光伏、旅遊五大產(chan) 業(ye) 格局,大批農(nong) 民放下了鋤頭,走進企業(ye) 成為(wei) 了產(chan) 業(ye) 工人。

  路建花一家從(cong) 大山裏搬遷到閩寧鎮原隆村,他們(men) 是閩寧鎮的第三批移民,也是到目前為(wei) 止的最後一批移民。從(cong) 過去每天背著孩子走幾十公裏的山路去求學,到現在孩子就在村上的學校讀書(shu) ,路建花的日子過得一天比一天美。

  路建花同期聲(閩寧鎮原隆村村民):“隨著鄉(xiang) 村旅遊經濟的發展,我們(men) 這個(ge) 餐廳是越來越好了。然後我想多賺兩(liang) 年錢,買(mai) 輛小轎車帶孩子出去轉轉,看看外麵的世界。”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閩寧,因扶貧而生,為(wei) 脫貧而建。二十載春秋,從(cong) 無到有,從(cong) 窮到富,見證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巨大成就,探索出了易地搬遷扶貧的新路子,成為(wei) 中國特色開發式扶貧的一大創舉(ju) 和成功典範。

  主持人康輝:

  謝謝艾四林教授給我們(men) 帶來的解讀。閩寧鎮二十年的發展變化,讓我們(men) 真切地體(ti) 會(hui) 到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的,全麵實現小康,少數民族一個(ge) 都不能少、一個(ge) 都不能掉隊。我們(men) 就是要以人民為(wei) 中心來發展,就是要讓全體(ti) 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這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新時代發出的時代強音,作出的莊嚴(yan) 承諾。

  那麽(me) 在新時代,究竟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呢?我們(men) 再來聽一段總書(shu) 記的話。

  第二部分:共享什麽(me)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二: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wei) 本。”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是一個(ge) 抽象的、玄奧的概念,不能隻停留在口頭上、止步於(yu) 思想環節,而要體(ti) 現在經濟社會(hui) 發展各個(ge) 環節。要堅持人民主體(ti) 地位,順應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wei) 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經典釋義(yi) 人楊雨:

  在這段講話當中,總書(shu) 記引用了兩(liang) 句典故:“治國有常,而利民為(wei) 本。”這處典故出自於(yu) 《淮南子·氾論訓》。《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是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的著作。“治國有常,而利民為(wei) 本”,反映了《淮南子》政治思想當中的民本意識。

  所謂“治國有常”,那就是說治理國家雖然有一定的常規常法,但常規常法的本質是要對人民有利。製度隨著時代的發展,它不一定適合當下的實際和需要,就應該廢止或者進行改革,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為(wei) 了有利於(yu) 人民。

  在這裏,作為(wei) 一名大學老師,我很想從(cong) 曆史沿革的角度,談一談教育資源共享的發展曆程。

  在上古的時候,有限的教育資源都被王室貴族所壟斷,教育資源共享,我認為(wei) 直到宋代才實現。宋代有一位著名的曆史學家、文學家宋祁。宋祁在成名之前,和他的哥哥宋庠一起寒窗苦讀。宋氏兄弟兩(liang) 個(ge) 人雖然都有真才實學,但是如果他們(men) 生活在門閥出身決(jue) 定仕途命運的時代,他們(men) 斷無出頭之日。但他們(men) 很幸運,他們(men) 生活在北宋。恰恰在北宋時期,科舉(ju) 製度日益完善,出身寒門的讀書(shu) 人可以和高門大戶的子弟同場競技,一決(jue) 高下,這就打通了不同階層的人士躋身於(yu) 主流決(jue) 策層的通道,也破解了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平的教育製度的難點問題。

  宋庠、宋祁兄弟後來是雙雙高中進士。哥哥宋庠連中三元,狀元及第,後來官至宰相;弟弟宋祁也官至工部尚書(shu) ,拜翰林學士承旨,這就是翰林學士的首領人物,是古代的知識分子最高榮譽了。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治國有常,而利民為(wei) 本”,是在更高、更廣泛的層麵,提出了資源共享、保障人民利益的要求,這其中當然也包含了教育資源共享、醫療資源共享等生活的方方麵麵,因為(wei) 這些都和人民的利益息息相關(guan) 。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剛才楊雨教授的釋義(yi) 非常精彩,我聽了以後也很受啟發。共享發展內(nei) 涵十分的豐(feng) 富,也非常深刻。那麽(me) 第二,什麽(me) 是共享?我們(men) 該怎麽(me) 去把握呢?

  我們(men) 從(cong) 總書(shu) 記的論述當中,可以從(cong) 四個(ge) 方麵來加以把握。

  一是共享是全民共享。這是就共享覆蓋的人群而言的,共享是全體(ti) 人民的共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共享發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人不能少,一個(ge) 民族不能少,一個(ge) 地區也不能少。

  在這裏,我想給大家舉(ju) 一個(ge) 發生在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例子。

  2017年,一條醫療“天路”被打通,遠在4000公裏之外的上海醫生,通過遠程醫療平台,直接給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的患者診治病情,讓當地的老百姓共享一流的醫療資源。

  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位於(yu) 青藏高原西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位於(yu) 其境內(nei) ,這裏高原特色疾病高發,受困於(yu) 惡劣的自然環境,許多患者無法得到及時救治。

  字幕:德吉措姆,9歲,發育性髖關(guan) 節脫位患者,5年前在上海完成手術,目前正在接受康複治療。

  應灝同期聲(上海市兒(er) 童醫院骨科主任):“發育性髖關(guan) 節發育不良在西藏特別地高發,如果這個(ge) 疾病得不到及時的救助,早期走路跛行,晚期會(hui) 喪(sang) 失勞動能力。”

  字幕:2019年9月16日,她在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進行一場特殊複診。

  字幕:遠在上海的專(zhuan) 家為(wei) 德吉措姆進行了一場跨越幾千公裏的遠程會(hui) 診。

  米瑪多吉同期聲(日喀則市人民醫院原院長):“2017年以來,我們(men) 通過打造遠程會(hui) 診中心、移動機器人查房、院士工作站等多種平台,實現了上海優(you) 質資源與(yu) 我市共享,已經為(wei) 一百多例的疑難雜症患者進行了遠程會(hui) 診,對兩(liang) 百多名的基層人員實行了遠程醫療教學,使我們(men) 基層醫務人員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基本知識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目前,西藏地區已經有12家區、地市、縣三級醫院,與(yu) 內(nei) 地北京、上海、廣州等醫院建立了遠程醫療會(hui) 診平台,實現了影像、超聲、心電、病理等多學科遠程診斷。

  馮(feng) 祥同期聲(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骨科主治醫師):“我們(men) 最大的願望就是希望通過醫療資源共享,真正打通一條醫療‘天路’。今後,越來越多像德吉措姆那樣的孩子,不用奔波萬(wan) 裏,更及時地得到醫療的救助。越來越多的藏地醫生能更加便捷地獲取前沿的醫學知識,實現更多作為(wei) 醫者的價(jia) 值。”

  主持人康輝:

  西藏、上海,遠隔千山萬(wan) 水,這條醫療“天路”是如何打通的呢?今天我們(men) 在這兒(er) ,也給大家講一講這個(ge) 故事。

  節目現場,我們(men) 邀請到了來自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人民醫院骨科的副主任馮(feng) 祥同誌,掌聲歡迎他。

  剛才我們(men) 也學習(xi) 到了一個(ge) 專(zhuan) 業(ye) 的醫學詞匯,叫發育性髖關(guan) 節脫位。這是一種什麽(me) 病症?為(wei) 什麽(me) 在藏區的孩子當中,這種病的發病率會(hui) 那麽(me) 高?

  馮(feng) 祥:

  這個(ge) 疾病它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主要是與(yu) 藏族同胞的生活習(xi) 慣有關(guan) 。因為(wei) 我們(men) 知道,西藏屬於(yu) 高海拔地區,氣溫普遍比較寒冷。藏族同胞對出生以後的嬰幼兒(er) ,習(xi) 慣於(yu) 采用捆綁的包裹方式。這樣就造成了髖關(guan) 節活動的限製,影響了髖關(guan) 節的發育,進而造成了髖關(guan) 節脫位的發生。

  主持人康輝:

  那麽(me) 僅(jin) 僅(jin) 依靠西藏地區,包括僅(jin) 僅(jin) 依靠日喀則地區的醫療的資源、醫療的條件,能在多大程度上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呢?

  馮(feng) 祥:

  目前我們(men) 能在早期篩查方麵做一些工作。由於(yu) 我們(men) 屬於(yu) 邊疆民族地區,醫療條件和醫療技術相對還是比較落後,對於(yu) 一些較複雜的、較困難的手術,還是無能為(wei) 力。

  主持人康輝:

  所以這個(ge) 時候,遠在上海的優(you) 質醫療資源和西藏地區的醫療資源進行的共享就特別地重要。上海市兒(er) 童醫院有一個(ge) 叫“格桑花之愛”的醫療幫扶項目,就幫助西藏日喀則地區的很多有發育性髖關(guan) 節脫位的孩子恢複了健康。

  今天我們(men) 在節目現場,也把上海市兒(er) 童醫院的骨科主任應灝同誌請到了節目現場,掌聲歡迎他。

  應主任好!

  給我們(men) 介紹一下上海市兒(er) 童醫院的“格桑花之愛”的幫扶項目吧。是什麽(me) 契機讓上海市兒(er) 童醫院開始做這件事的?

  應灝:

  “格桑花之愛”這個(ge) 項目源於(yu) 2013年上海第七批援藏幹部到西藏開展工作。不查不知道,一查,發現整個(ge) 的日喀則地區,發育性髖關(guan) 節脫位的發病率還是很高的。當地的孩子在我們(men) 去以前,就處於(yu) 一種基本上沒有任何治療的那種狀態。

  德吉措姆這是一個(ge) 雙側(ce) 的髖關(guan) 節的脫位。這個(ge) 孩子來的時候,她是4歲3個(ge) 月,是2016年。來了以後,她的爺爺帶著來的。我們(men) 又由於(yu) 語言不通,他不能講漢語,我也不會(hui) 藏語,但是從(cong) 他的眼神中,我可以看出,他非常希望能夠通過我們(men) 的治療,讓這個(ge) 孩子能夠得到治愈。然後通過兩(liang) 次手術,她得到了完全的治愈。

  主持人康輝:

  後來您又見過這個(ge) 孩子嗎?

  應灝:

  後來就沒有見過。因為(wei) 我們(men) 這個(ge) 項目,就是說根治手術在我們(men) 這邊,後期的那個(ge) 取鋼板、取螺釘,都在當地就可以完成了,所以後期也沒有見到過。但是,據馮(feng) 主任告訴我,手術非常成功。

  主持人康輝:

  那您看看您的手術的成果,您救的這個(ge) 孩子吧。

  我們(men) 把德吉措姆請到了節目現場,掌聲歡迎。陪小措姆一起來的還有她的爺爺洛莎、她的表姐普布普尺。

  用藏族人民表示敬意的禮儀(yi) ——獻哈達,表達對我們(men) 醫務工作者心中的這份感激之情。

  小措姆,你好,你會(hui) 講漢語嗎?

  德吉措姆:

  大家好!

  主持人康輝:

  謝謝。這樣一個(ge) 健康、活潑的孩子,可能我們(men) 很難想象她小的時候雙側(ce) 髖關(guan) 節脫位不能正常行走的那個(ge) 樣子。應主任看到小措姆,是不是特別有成就感?

  應灝:

  長高了,長高了。我剛才看見她走進來那個(ge) 姿勢完全正常了。

  主持人康輝:

  完全正常了。

  應灝:

  完全正常了,很開心!

  主持人康輝:

  如果不是和爺爺一起來,是不是您都認不出來?

  應灝:

  對。孩子長得快,變化很大,但是爺爺我能夠一眼就認出來。

  主持人康輝:

  洛莎爺爺,您今天又見到了應灝主任,當年給孩子做手術的醫生,您有什麽(me) 話想跟他說嗎?

  洛莎:

  在黨(dang) 和國家、上海人民的幫助下,遇到了好心的醫生,用精湛的醫療技術,成功救治了小孫女的腿,非常感謝!

  主持人康輝:

  我們(men) 看到洛莎爺爺、普布普尺,還有小措姆,還拿了一個(ge) 錦旗來。這是要送給我們(men) 的醫生的?

  普布普尺:

  對。

  主持人康輝:

  這麵錦旗上寫(xie) 著“德醫雙馨,妙手回春”,是贈上海市兒(er) 童醫院骨科主任應灝及全體(ti) 醫護人員的。我想,這麵錦旗其實是送給所有的讓這些曾經孱弱的“格桑花”能夠健康盛開的醫務工作者的。

  剛剛大家看到了,小措姆在台上一直在活動,她在做熱身、做準備,因為(wei) 在台下的時候,她悄悄說,她想在這兒(er) 給各位醫生叔叔阿姨,給更多的朋友跳一段藏族的鍋莊舞。大家掌聲歡迎。

  主持人康輝:

  格桑花盛開在藏族人民心中是人間最美麗(li) 的風景,而更多西藏的孩子、更多偏遠地區的孩子都能夠享受到優(you) 質的醫療資源,都能夠健康、活潑地成長,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最美麗(li) 的風景。我們(men) 一起努力!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剛才聽了德吉措姆的故事,我也非常感動,這場跨越4000公裏的遠程醫療,不僅(jin) 改變了德吉措姆個(ge) 人的命運,也是對全民共享的一個(ge) 生動詮釋。這是共享發展的第一個(ge) 層麵,就是全民共享。

  第二,共享是全麵共享。這是就共享的領域而言的,共享不是單個(ge) 領域的,而是全領域、全方位的共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共享發展就要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生態文明各方麵建設成果,全麵保障人民在各方麵的合法權益。

  在這裏,我想問問幾位我們(men) 年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請結合你們(men) 的教學經驗和日常生活經驗,談談你們(men) 對共享發展的理解。

  於(yu) 文博(北京化工大學副教授):

  在這兒(er) ,我想先和大家分享一個(ge) 故事。

  在雲(yun) 南省南部邊陲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元陽縣,今年14歲的王洵曾經偶然接觸到了慕課。他激動地發現,隻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就可以免費學習(xi) 大學課程。當時,在讀小學五年級的王洵,他選的第一門慕課是什麽(me) 呢?相信大家肯定想不到,是很有難度的古文字學。雖然課程內(nei) 容有點難,但他對這門課很感興(xing) 趣,每天放學之後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xi) 這門課,光這一門課就記了整整七大本筆記。幾年下來,王洵成了遠近聞名的“硬核”慕課達人。

  我所工作的高校,對口支援內(nei) 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我們(men) 也把優(you) 質的慕課資源帶到了那裏,孩子們(men) 會(hui) 常常盯著屏幕上老師講述大胡子馬克思的故事而看得入迷,也會(hui) 在老師的遠程示範下,嚐試操作各種神奇的實驗。有的孩子講到了,等長大以後,一定要考上北京的大學,到課堂上去聆聽這些老師精彩的講課。優(you) 質的教育資源通過信息化的途徑,實現了最大限度的共享,讓學校沒有了“圍牆”。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共享發展的內(nei) 涵十分的豐(feng) 富,除了剛才我們(men) 講的全民共享、全麵共享,還有什麽(me) 呢?第三,共享是共建共享。這是就共享的實現途徑而言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過程也是共享的過程。所以我們(men) 在講共享發展的時候,一方麵強調要人人享有,另一方麵又要求人人參與(yu) ,人人盡力。

  第四,共享是漸進共享。這是就共享發展的進程而言的。共享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有一個(ge) 過程的。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口吃不成胖子,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ge) 從(cong) 低級到高級,從(cong) 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對於(yu) 我們(men) 的脫貧目標,既不能夠調低目標、降低目標,也不能拔高目標、吊高胃口,不能做超越發展階段的事情。

  上麵我從(cong) 全民共享、全麵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四個(ge) 方麵,對共享的內(nei) 涵做了一些講述。我想,這四個(ge) 方麵是一個(ge) 有機的整體(ti) ,隻有從(cong) 係統上、整體(ti) 上去把握,才能深刻地把握共享發展的深刻內(nei) 涵。

  主持人康輝:

  謝謝艾四林教授從(cong) 多個(ge) 層麵、多個(ge) 維度為(wei) 我們(men) 解讀了共享發展理念的豐(feng) 富內(nei) 涵。我們(men) 說,全民共享、全麵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理念最終是要落地的,我們(men) 要實現共享。那麽(me) 在新時代,我們(men) 如何才能真正實現讓改革發展的成果,讓全體(ti) 人民共享呢?關(guan) 於(yu) 這一點,我們(men) 再來聽一聽總書(shu) 記的話吧。

  第三部分:如何實現共享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三: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wei) 不成。”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隻說不做,眼高手低。不論學習(xi) 還是工作,都要麵向實際、深入實踐,實踐出真知。我在長期工作中最深切的體(ti) 會(hui) 就是: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

  經典釋義(yi) 人楊雨:

  這是2018年5月2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在這段講話當中,總書(shu) 記引用了一處典故:“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wei) 不成。”這幾句話出自於(yu) 《荀子·修身》,說的是:道路雖然很近,但是也必須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才能夠到達目的地;事情雖然很小,但是必須要動手去做,才能夠成功。如果整天遊手好閑,無所事事,那是不可能實現理想目標的。

  《荀子》的這段話,強調的就是實踐的意義(yi) 。理想無論大小,道路無論遠近,都得踏踏實實,一步一個(ge) 腳印地、從(cong) 不懈怠地去靠近它,直到最後實現它。

  在這裏,我想和大家說一個(ge) 有關(guan) 大文豪蘇軾的故事。

  蘇軾晚年被貶惠州,成了一個(ge) 被人監視的“罪臣”。但是“位卑未敢忘憂國”,蘇軾發現在惠州的東(dong) 江和西枝江的匯合處,有一座小橋損毀非常嚴(yan) 重,當地的老百姓主要是靠擺渡來渡河,經常發生溺水身亡的事情。於(yu) 是蘇軾就寫(xie) 信給他的表兄,當時正擔任廣南東(dong) 路提點刑獄公事的程正輔,請他支持造橋的事情。在蘇軾的極力促成之下,不過一年的工夫,東(dong) 新橋和西新橋兩(liang) 座橋梁落成,解決(jue) 了惠州交通的老大難問題。你看,當地地方官員沒有想到、沒有做到的事情,蘇軾卻通過他的親(qin) 身體(ti) 驗、認真調研,一力促成,終於(yu) 取得了很顯著的效果。這就是蘇軾,從(cong) 另外一個(ge) 角度說明了“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wei) 不成”的道理。理想指引了奮鬥的方向,而實幹又是通往理想的唯一必經之路。

  謝謝大家!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落實共享發展理念,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持之以恒,隻有這樣,我們(men) 才能夠結出豐(feng) 碩的共享成果。那麽(me) 第三,怎樣能實現共享?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落實共享發展理念,措施、任務很多,但歸結起來,主要就是兩(liang) 個(ge) 層麵的事:一是做大“蛋糕”;二是分好“蛋糕”。

  我先說做大“蛋糕”。

  共享發展,發展是前提、是條件,沒有發展就沒有共享。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講,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幹出來的。所以要分“蛋糕”,首先是要做“蛋糕”;要分好“蛋糕”,首先要做大“蛋糕”。

  大家也許會(hui) 說,經過四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men) 國家這塊“蛋糕”已經夠大,我們(men) 現在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ti) 。但我們(men) 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們(men) 的“蛋糕”還不夠大,我們(men) 的“蛋糕”也不夠好。沒有發展,一切都是空談。

  二是要分好“蛋糕”。

  總書(shu) 記為(wei) 什麽(me) 要強調分好“蛋糕”?做大“蛋糕”不容易,分好“蛋糕”更不容易。怎樣能做到這一點呢?

  一是要擴大中等收入人群;二是要加大對貧困群眾(zhong) 的幫扶力度,堅決(jue) 打贏農(nong) 村貧困人口的脫貧攻堅戰。

  二〇一七年新年賀詞中,總書(shu) 記說了一段深情的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同期聲:“新年之際,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zhong) ,他們(men) 吃得怎麽(me) 樣、住得怎麽(me) 樣,能不能過好新年、過好春節。”

  思想解讀人艾四林: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我們(men) 更要加大力度對貧困人口的幫扶,對貧困地區的幫扶,讓他們(men) 盡快地、如期地脫貧,和全國人民一道走進全麵小康,我想這是我們(men) 的責任。

  共享是門大學問。在社會(hui) 主義(yi) 中國,共享是我們(men) 矢誌不渝的追求目標,共享是我們(men) 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為(wei) 了你我,發展成果由你我共享,發展更需要你我同心協力。人人參與(yu) 、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必能匯集成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謝謝大家!

  主持人康輝:

  非常感謝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艾四林教授、經典釋義(yi) 人楊雨教授帶來的精彩講解。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過,讓每個(ge) 人共享國家發展的紅利,讓每個(ge) 人同享夢想成真的機會(hui)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我們(men) 要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都不能少,一個(ge) 都不能掉隊。未來,我們(men) 還將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中國夢,共享成果就要共同奮鬥。

  親(qin) 愛的朋友們(men) ,在這期節目的最後,讓我們(men) 一起重溫、一起誦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過的那些經典篇章,我們(men) 一起領會(hui) 習(xi) 近平關(guan) 於(yu) 共享發展的深入思考。

【經典誦讀環節】

《論語》(節選)

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qing) 。

《孟子》(節選)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yu) 掌。

《茅屋為(wei) 秋風所破歌》(節選)

杜甫

安得廣廈千萬(wan) 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延伸閱讀

  《平“語”近人——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第九集:《百花齊放春滿園》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28日 09:56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