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談學習黨史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

黨(dang) 史學習(xi) 教育專(zhuan) 題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曆史,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為(wei) 中國人民謀幸福、為(wei) 中華民族謀複興(xing) 的艱辛而輝煌的奮鬥史。從(cong) 少年時代就立下“為(wei) 中華之崛起而讀書(shu) ”宏願的周恩來,自1927年開始,在黨(dang) 的核心領導層的崗位上一直工作了半個(ge) 世紀。他的一生,是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而奮鬥的一生,也是黨(dang) 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和建設曆史的一個(ge) 縮影。對於(yu) 黨(dang) 的曆史,周恩來爛熟於(yu) 胸;對於(yu) 學習(xi) 黨(dang) 史,周恩來高度重視。周恩來談學習(xi) 黨(dang) 史,重在結合工作實際,在很多情況下也把自己擺進學習(xi) 中,通過現身說法,把學習(xi) 黨(dang) 的曆史的經驗和體(ti) 會(hui) 自然而然地講出來,可謂潤物無聲。周恩來談學習(xi) 黨(dang) 史,涉及為(wei) 什麽(me) 學、學什麽(me) 、怎麽(me) 學等,內(nei) 容豐(feng) 富,意蘊深刻,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yi) 。

  學習(xi) 黨(dang) 史,是堅定共產(chan) 主義(yi) 理想信念的重要途徑

  革命理想高於(yu) 天。理想信念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政治靈魂。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從(cong) 小到大、由弱變強,曆經挫折而不斷奮起,曆盡苦難而淬火成鋼,歸根到底在於(yu) 千千萬(wan) 萬(wan)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著,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成功的精神密碼。

  學習(xi) 黨(dang) 史,能使我們(men) 認識到樹立和保持堅定的理想信念之於(yu) 黨(dang) 的事業(ye) 的極端重要性。周恩來在確立共產(chan) 主義(yi) 信仰時就說過:“我認的主義(yi) 一定是不變了,並且很堅決(jue) 地要為(wei) 他宣傳(chuan) 奔走。”他說:“在任何艱難困苦的情況下,都要以誓死不變的精神為(wei) 共產(chan) 主義(yi) 奮鬥到底。”他自我解剖:“我做工作,從(cong) 來沒有灰心過。”周恩來率先垂範,推己及人。他強調,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能因遇到一點挫折而氣餒,必須具備堅定的革命精神。他指出:“一個(ge) 困難問題解決(jue) 了,新的困難問題又來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就是為(wei) 不斷克服困難,繼續前進而存在的。畏難苟安,不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品質。”周恩來深諳人生和黨(dang) 的曆史的辯證法,他認為(wei) “一帆風順是不能磨練人的”。他強調:“我們(men) 的革命精神,就是從(cong) 吃苦中得來的!”這種吃苦的革命精神,是推動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發展的一個(ge) 強大動力。周恩來指出:“我們(men) 這一輩子和這一個(ge) 時代的人多付出一點代價(jia) ,是為(wei) 後代更好地享受社會(hui) 主義(yi) 幸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精神,融入和體(ti) 現在為(wei) 人民謀幸福、為(wei) 民族謀複興(xing) 、為(wei) 世界謀大同的奮鬥過程中,這正如周恩來所強調的,“我們(men) 應該把整個(ge) 身心放在共產(chan) 主義(yi) 事業(ye) 上,以人民的疾苦為(wei) 憂,以世界的前途為(wei) 念”。

  學習(xi) 黨(dang) 史,不能忘記人民群眾(zhong) 這個(ge) 根本

  人民是曆史的創造者,是決(jue) 定黨(dang) 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根本力量。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一旦脫離人民群眾(zhong) ,就會(hui) 失去生命力。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區別於(yu) 其他一切政黨(dang) 的根本標誌。“人民總理愛人民。”周恩來強調,學習(xi) 黨(dang) 史,不能忘記人民這個(ge) 根本。

  在黨(dang) 的曆史上,周恩來是較早使用“群眾(zhong) 路線”這個(ge) 概念的領導人。1929年9月,周恩來主持起草的《中共中央給紅軍(jun) 第四軍(jun) 前委的指示信》,在論述了紅軍(jun) 和群眾(zhong) 的關(guan) 係基礎上指出,籌款工作“要經過群眾(zhong) 路線,不要由紅軍(jun) 單獨去幹”,“沒收地主豪紳財產(chan) 是紅軍(jun) 給養(yang) 的主要來源,但一定要經過群眾(zhong) 路線”。新中國成立後,1951年10月在接見來京的老根據地代表時,周恩來強調,“下山不忘山,進城不忘鄉(xiang) ”,“如果忘了,就是忘本”。周恩來說的這個(ge) “本”就是人民群眾(zhong) 。周恩來還與(yu) 大家重溫了黨(dang) 的曆史:“我們(men) 是從(cong) 人民中來的,我們(men) 過去的勝利都是在人民的支援下取得的,不能忘本。”1959年12月,周恩來在接見溥儀(yi) 等首批特赦戰犯時,再次強調指出:“人民的力量是不可戰勝的。”

  人民的勝利、革命的勝利,離不開人民英雄的浴血奮鬥和奉獻犧牲。周恩來強調“飲水思源”,強調學習(xi) 黨(dang) 的曆史不能不銘記人民英雄。新中國成立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hui) 議通過了建立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jue) 議和毛澤東(dong) 親(qin) 自撰寫(xie) 的碑文。碑文由周恩來親(qin) 自手書(shu) ,內(nei) 容為(wei) :“三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zheng) 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men) 永垂不朽!三十年以來,在人民解放戰爭(zheng) 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men) 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cong) 那時起,為(wei) 了反對內(nei) 外敵人,爭(zheng) 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曆次鬥爭(zheng) 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men) 永垂不朽!”對於(yu) 書(shu) 寫(xie) 碑文,周恩來高度重視。為(wei) 了寫(xie) 好碑文,他每天早晨的第一件事就是寫(xie) 一遍碑文,前後共寫(xie) 了40多遍,最後挑選了自己最滿意的一篇。周恩來還親(qin) 自來到工地,征求紀念碑設計處處長劉開渠的意見。周恩來誠懇地詢問:“怎麽(me) 樣,行不行?”劉開渠說:“從(cong) 前隻看過您的題字,還沒有看到您寫(xie) 這麽(me) 多、這麽(me) 工整的書(shu) 法作品。”周恩來的書(shu) 法渾厚凝重,嚴(yan) 謹大方而又富於(yu) 變化,體(ti) 現出他不忘人民群眾(zhong) 這個(ge) 根本,用心謳歌人民英雄、鄭重書(shu) 寫(xie) 黨(dang) 的曆史的真摯情感。

  學習(xi) 黨(dang) 史,要繼承弘揚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作風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在長期的奮鬥中,形成了區別於(yu) 其他政黨(da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和作風。周恩來多次強調並引用毛澤東(dong) 的話,寄語大家“發揚革命傳(chuan) 統,爭(zheng) 取更大光榮”。1949年5月,在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hui) 上作報告時,周恩來專(zhuan) 門號召廣大青年“學習(xi) 毛澤東(dong) ”。如何學習(xi) 毛澤東(dong) ?就是通過學習(xi) 黨(dang) 的曆史來學習(xi) 毛澤東(dong) ,就是學習(xi) 毛澤東(dong) 身上所體(ti) 現出來的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為(wei) 著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的精神,就是“學習(xi) 毛澤東(dong) 的學習(xi) 作風和工作作風,老老實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穩步而又勇敢地前進”。而毛澤東(dong) 的這種作風,實際上就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作風。對於(yu) 毛澤東(dong) 所總結強調的黨(dang) 的三大優(you) 良作風——理論聯係實際、密切聯係群眾(zhong) 、批評與(yu) 自我批評,周恩來更加重視並不斷予以強調和弘揚。1964年10月,周恩來在音樂(le) 舞蹈史詩《東(dong) 方紅》演出人員大會(hui) 上作報告時,闡述了黨(dang) 的曆史。與(yu) 此同時,他還要求在演出中突出表現我們(men) 取得革命勝利的三個(ge) 法寶——統一戰線、武裝鬥爭(zheng) 和黨(dang) 的建設。他說:“我們(men) 不僅(jin) 看到一九四九年以前這三個(ge) 法寶起了決(jue) 定性的作用,建國以後十五年依然如此。這就需要我們(men) 進行分析,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情況,但是,基本的原理還是一樣。”紀律嚴(yan) 明是黨(dang) 的光榮傳(chuan) 統和獨特優(you) 勢,周恩來特別強調黨(dang) 要有鐵的紀律。他指出,毛澤東(dong) 同誌說我們(men) 黨(dang) 是“一個(ge) 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yi) 的理論武裝的,采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係人民群眾(zhong) 的黨(dang) ”,“毛澤東(dong) 同誌特別把有紀律放在最前麵,這不是偶然的。因為(wei) 這是決(jue) 定黨(dang) 能否堅持革命、戰勝敵人、爭(zheng) 取勝利的首要條件”。

  學習(xi) 黨(dang) 史,要堅持全麵、曆史、辯證的觀點和方法

  欲知大道,必先為(wei) 史。黨(dang) 史承載和記錄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不懈奮鬥的光輝曆程。知史才能愛黨(dang) ,知史才能愛國。周恩來強調:“為(wei) 革命奮鬥的曆史,別人是抹煞不了的,除非自己毀掉它。”既然如此,我們(men) 就必須鄭重對待黨(dang) 的曆史,重視黨(dang) 史的敘事、編纂和書(shu) 寫(xie) 。鑒於(yu) 黨(dang) 史資料是記錄和反映黨(dang) 的活動、曆史進程的重要載體(ti) ,是編寫(xie) 和研究黨(dang) 的曆史、係統總結黨(dang) 的曆史經驗的源頭活水,周恩來十分重視並親(qin) 自抓史料的征集和利用工作。1959年4月,他號召60歲以上的政協委員撰寫(xie) 回憶錄,記下自己的經曆、見聞和掌故,為(wei) 編寫(xie) 曆史提供素材,“把知識和經驗留給後代”。周恩來強調,“如果不抓緊,有些史料就收集不到了”。研究黨(dang) 的曆史,不能簡單化、標簽化,還要研究它的對立麵。周恩來說:“誰要寫(xie) 蔣介石的曆史,我還可以供給一些資料,兩(liang) 次國共合作我和他來往不少。暴露舊的東(dong) 西,使後人知道老根子,這樣就不會(hui) 割斷曆史。”他說:“曆史是曲折的。我早說過蔣介石是最好的反麵教員。蔣介石這一集團是很有些東(dong) 西可寫(xie) 的。”周恩來強調,對黨(dang) 的曆史應該全麵、曆史、辯證地看待和分析。比如,對於(yu) 學習(xi) 毛澤東(dong) ,周恩來認為(wei) :“學習(xi) 毛澤東(dong) 必須全麵地學習(xi) ,從(cong) 他的曆史發展來學習(xi) ,不要隻看今天的成就偉(wei) 大而不看曆史的發展。”他指出:“毛主席是從(cong) 幾千年的曆史經驗教訓、近百年的革命運動、近三十年來的直接奮鬥中生長出來的人民領袖。我們(men) 大家要從(cong) 這方麵來看毛主席的曆史發展。”比如,對於(yu) 黨(dang) 的六大,周恩來既肯定了其關(guan) 於(yu) 革命的性質、動力、前途等方麵的認識基本上是對的,也具體(ti) 指出了其關(guan) 於(yu) 革命中心問題、革命形勢發展的不平衡性等方麵的認識存在不足。再比如,對於(yu) 共產(chan) 國際和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關(guan) 係,毛澤東(dong) 認為(wei) ,它是兩(liang) 頭好,中間差。周恩來進一步具體(ti) 指出,“共產(chan) 國際從(cong) 成立到解散共存在二十四年(一九一九—一九四三),三個(ge) 八年”,平均每八年是一個(ge) 時期——1919年至1927年是初期,1927年至1935年是中期,1935年至1943年是後期,“兩(liang) 頭好,也有一些問題;中間差,也不是一無是處”。這一評價(jia) 全麵客觀,是經得起曆史檢驗的。

  〔作者係中央黨(dang) 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dang) 史教研部副主任 李慶剛〕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26日 20:11 來源:學習時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