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脫貧攻堅答卷】產業扶貧政策覆蓋全國百分之九十八的貧困戶 特色產業興 脫貧門路寬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時值新春,山東(dong) 濟南市濟陽區曲堤鎮小劉村的蔬菜大棚裏,一派生機盎然。“過年了,咱這蔬菜大棚不打烊,越幹越起勁!”一大早,脫貧戶劉慶安夫婦倆(lia) 忙著采收菠菜,打捆、裝筐後直運市場。像劉慶安一樣,靠著產(chan) 業(ye) 扶貧鼓腰包,一家家脫貧戶又迎來充實的幸福年。

  發展產(chan) 業(ye) 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產(chan) 業(ye) 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zhong) 就地就業(ye) 的長遠之計。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各地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持續推進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832個(ge) 貧困縣累計建成各類產(chan) 業(ye) 基地超過30萬(wan) 個(ge) ,98%的貧困戶享受產(chan) 業(ye) 扶貧政策,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條件顯著改善,為(we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打下堅實基礎。

  脫貧產(chan) 業(ye) 廣覆蓋,穩定增收有保障

  這些天,江西於(yu) 都縣禾豐(feng) 鎮蘭(lan) 花基地遊客多了起來。“節日期間蘭(lan) 花賣得可俏啦!”脫貧戶曾於(yu) 峰培訓後成了鎮裏蘭(lan) 花聯合合作社的生產(chan) 主管,一大早,他邊帶著村民給鮮花施肥澆水,邊給顧客講鮮花知識。

  村村有致富項目、人人有脫貧門路。在禾豐(feng) 鎮,小小蘭(lan) 花帶動周邊6個(ge) 村莊發展起了鮮花種植產(chan) 業(ye) 。合作社還提供就業(ye) 崗位320餘(yu) 個(ge) ,帶動群眾(zhong) 務工年均增收1.5萬(wan) 元以上。

  不止禾豐(feng) 鎮,脫貧地區因地製宜,一個(ge) 個(ge) 特色產(chan) 業(ye) 應運而生。在陝西洛川縣,53萬(wan) 畝(mu) 蘋果樹成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貧致富的“金果果”;在甘肅定西市,馬鈴薯種植麵積300多萬(wan) 畝(mu) ,為(wei) 西北幹旱地區蹚出一條產(chan) 業(ye) 致富路。

  脫貧產(chan) 業(ye) 廣覆蓋,貧困地區有了發展新路子。目前,832個(ge) 貧困縣全部編製產(chan) 業(ye) 扶貧規劃,累計建成種植、養(yang) 殖、加工等各類產(chan) 業(ye) 基地超過30萬(wan) 個(ge) ,每個(ge) 縣都形成了2—3個(ge) 特色鮮明、帶貧麵廣的扶貧主導產(chan) 業(ye) ,貧困縣登記的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達800多個(ge) 、認證綠色和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1.1萬(wan) 個(ge) ,比2012年增長4倍多,有效帶動脫貧群眾(zhong) 穩定增收。

  “紅彤彤的草果越長越大,咱們(men) 的日子也越過越紅火!”雲(yun) 南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xiang) 巴坡村村民馬文軍(jun) ,去年60多畝(mu) 草果大豐(feng) 收,帶來10萬(wan) 多元收入,“村裏有了當家產(chan) 業(ye) ,大夥(huo) 幹勁十足。”2020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為(wei) 全國草果的核心產(chan) 區,麵積達111萬(wan) 畝(mu) ,16.5萬(wan) 貧困群眾(zhong) 從(cong) 中受益。

  小特產(chan) 長成大產(chan) 業(ye) 。目前,產(chan) 業(ye) 扶貧政策已覆蓋98%的貧困戶,有勞動能力和意願的貧困群眾(zhong) 基本都參與(yu) 到產(chan) 業(ye) 扶貧之中。“產(chan) 業(ye) 扶貧已成為(wei) 覆蓋麵最廣、帶動人口最多、可持續性最強的扶貧舉(ju) 措。”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副部長劉煥鑫說。在產(chan) 業(ye) 扶貧的有力支撐下,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長30.2%。

  延伸產(chan) 業(ye) 鏈,緊密利益鏈,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高

  清洗、去皮、機切……走進廣西田林縣六隆鎮酸筍加工標準化廠房,流水線上機器轉得正歡。“種了20多年八渡筍,這幾年效益翻番了!”平細村脫貧戶吳再夢說,去年全家的鮮筍全部賣給加工廠,銷路不愁,價(jia) 格保底,一年掙了7萬(wan) 多元。

  在田林縣,從(cong) 低產(chan) 林改造到引進初級加工,再到創建產(chan) 業(ye) 核心示範區,八渡筍產(chan) 業(ye) 不斷升級,全縣幹筍年產(chan) 值突破2億(yi) 元。依托竹林資源,當地建成竹海觀光通道,深度開發八渡筍罐頭、醃菜等係列食品,低產(chan) 林不斷增值。

  延伸產(chan) 業(ye) 鏈。全國832個(ge) 貧困縣建設農(nong) 產(chan) 品初加工設施4.3萬(wan) 座,新增初加工能力828.8萬(wan) 噸,創造了更多產(chan) 業(ye) 增值收益和就業(ye) 崗位。“農(nong) 工、農(nong) 商、農(nong) 旅深度融合,全縣3家4A級景區和50個(ge) 美麗(li) 鄉(xiang) 村,帶動發展846家民宿和農(nong) 家樂(le) 。”湖北鹹豐(feng) 縣委書(shu) 記鄭東(dong) 來說。

  完善利益鏈。各地建立產(chan) 業(ye) 帶貧增收的長效機製,累計培育引進各類企業(ye) 6.76萬(wan) 家、發展農(nong) 民合作社71.9萬(wan) 家、發展家庭農(nong) 場超過15萬(wan) 家,主導產(chan) 業(ye) 基本實現龍頭帶動。

  脫貧產(chan) 業(ye) 重在群眾(zhong) 受益。“5個(ge) 蜜瓜大棚都跟合作社簽了訂單協議,瓜苗、地膜都不用掏錢,還有技術員現場指導。”算起去年的收入賬,甘肅瓜州縣瓜州鎮三工村脫貧戶楊生金眉開眼笑,“一年能種兩(liang) 茬,至少能掙1萬(wan) 元。”

  “我們(men) 為(wei) 農(nong) 戶提供種植、管理、運輸、售賣一體(ti) 化服務,實現兩(liang) 茬種植、錯時上市,全年生產(chan) 、四季有瓜。”瓜州縣西域風瓜果產(chan) 銷農(nong) 民合作社負責人薜新兵說。在龍頭帶領下,瓜州鎮蜜瓜種植麵積達到1.2萬(wan) 畝(mu) ,85%的蜜瓜實現訂單銷售。

  在全國,依托訂單生產(chan) 、就地務工、股份合作等方式,72%的脫貧戶與(yu) 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建立了緊密型的利益聯結關(guan) 係。

  補短板、育人才,產(chan) 業(ye) 發展後勁足

  挑揀、打包、運輸……不到兩(liang) 天,河南汝陽縣靳村鄉(xiang) 椿樹村脫貧戶裴寬娃種植的4000箱香菇被收購一空。“產(chan) 得好更要賣得好,有了物流渠道,深山香菇也能成網紅年貨!”望著裝滿香菇的貨車,裴寬娃笑得燦爛。

  為(wei) 了推動山貨進城,汝陽縣著力暢通物流“微循環”,打通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最初一公裏”。今年以來,全縣扶貧產(chan) 品通過網店銷售、線下直銷等形式賣出400多萬(wan) 元,帶動30多家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增收。

  在安徽碭山縣黃屯村,機耕路、引水渠修到了田間地頭,建成容量近千噸的冷儲(chu) 庫。“冷儲(chu) 庫就是俺們(men) 的寶庫,地頭摘下的鮮梨按每斤2毛的保管費冷藏收儲(chu) ,一個(ge) 月後錯峰出售,每斤能多賺1元,再也不用擔心旺季滯銷了。”脫貧戶李文佩高興(xing) 地說。

  隨著物流、配套設施等短板加快補齊,脫貧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條件顯著改善。據統計,全國脫貧縣累計建成高標準農(nong) 田2.1億(yi) 畝(mu) 、倉(cang) 儲(chu) 冷庫設施庫容1400萬(wan) 噸,創建各類扶貧產(chan) 業(ye) 園2100多個(ge) ,不僅(jin) 夯實了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也為(wei) 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進入脫貧地區提供了平台載體(ti) 。

  “管護好才能產(chan) 好茶!”四川旺蒼縣大兩(liang) 鎮金光村一大片黃茶園裏,駐村農(nong) 技員、鎮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服務站農(nong) 藝師趙大春,帶著種茶農(nong) 戶拆除茶園地膜,套種豆類作物,增加土壤肥力。

  “科學種黃茶,畝(mu) 均效益能到3萬(wan) 多元。”農(nong) 技員手把手教,金光村脫貧戶蒲守國從(cong) 門外漢變成了土專(zhuan) 家,帶動70多名群眾(zhong) 一起種黃茶。如今,旺蒼新建黃茶基地畝(mu) 產(chan) 值增長80%。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腦袋。通過產(chan) 業(ye) 賦能,莊戶人家相互學、比著幹,70%以上的貧困戶接受了生產(chan) 指導和技術培訓,自我發展能力明顯提升。各地累計培養(yang) 各類產(chan) 業(ye) 致富帶頭人90多萬(wan) 人,越來越多的貧困戶穩定脫貧,奔向幸福新生活。

  “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發展產(chan) 業(ye) 是直接銜接點。”劉煥鑫說,下一步,要進一步完善產(chan) 業(ye) 幫扶政策舉(ju) 措,著力推動脫貧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由快速覆蓋向長期培育轉變,由主要支持種養(yang) 環節向全產(chan) 業(ye) 鏈條拓展轉變,推進特色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壯大、提檔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22日 09:44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