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語”近人——習近平喜歡的典故》(第二季)解說詞(第四集)為官避事平生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為(wei) 官避事平生恥

  本集主題

  近年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要講話中多次指出,責任擔當是領導幹部必備的基本素質,強調幹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ye) 。“為(wei) 官避事平生恥。”什麽(me) 是擔當?擔當精神的內(nei) 涵是什麽(me) ?怎樣才能做到擔當?本期節目將圍繞這些主題,對總書(shu) 記的論述進行闡釋。

  第一部分:什麽(me) 是擔當

  主持人康輝:

  學習(xi) 思想,領悟經典,感受平語近人。歡迎您收看《平“語”近人——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我是主持人康輝。

  首先歡迎今天來到節目現場的中國節能和北京公交集團的各位朋友。大家好!

  北宋先賢張載有一句名言:“為(wei) 天地立心,為(wei) 生民立命,為(wei) 往聖繼絕學,為(wei) 萬(wan) 世開太平。”這句話大家特別熟悉,它表達了一個(ge) 人對於(yu) 百姓、對於(yu) 民族、對於(yu) 國家的那份擔當和使命,曆代傳(chuan) 誦不衰。對於(yu) 擔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也曾經這樣說過,權力的行使與(yu) 責任的擔當緊密相連,有權必有責。看一個(ge) 領導幹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沒有責任感,有沒有擔當精神。

  今天,我們(men) 通過這期節目,一起解讀習(xi) 近平喜歡的典故,一起進一步學習(xi) 領會(hui) 在新時代我們(men) 如何擔當重任。

  現在有請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中央黨(dang) 史和文獻研究院黃一兵研究員為(wei) 大家講解。

  思想解讀人黃一兵:

  談到擔當,我總會(hui) 想起2012年11月15日的那場記者見麵會(hui) 。那場記者見麵會(hui) 是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shu) 記習(xi) 近平同誌和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與(yu) 中外記者的見麵會(hu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會(hui) 上的講話並不太長,也就是十多分鍾,但是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兩(liang) 個(ge) 字,“擔當”。對民族的責任擔當,對人民的責任擔當,對黨(dang) 的責任擔當。

  忠誠、幹淨、擔當,是立德、立身、立業(ye) 的核心要素,也是黨(dang) 員領導幹部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今天,我和大家圍繞擔當,交流三個(ge) 方麵的內(nei) 容:第一,什麽(me) 是擔當?第二,擔當精神的內(nei) 涵是什麽(me) ?第三,怎樣才能做到擔當?

  關(guan) 於(yu) 第一個(ge) 問題,什麽(me) 是擔當,我們(men) 來看一個(ge) 短片。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一:

  “為(wei) 官避事平生恥”,擔當大小,體(ti) 現著幹部的胸懷、勇氣、格調,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業(ye) 。

  敢於(yu) 擔當,黨(dang) 的幹部必須堅持原則、認真負責,麵對大是大非敢於(yu) 亮劍,麵對矛盾敢於(yu) 迎難而上。

  主持人康輝:

  剛才我們(men) 聽到的這段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3年6月28號全國組織工作會(hui) 議上講的。講話當中總書(shu) 記引用了一句古詩,“為(wei) 官避事平生恥”,那這句古詩是哪位古人作的,這句詩當中體(ti) 現的是怎樣的一種擔當精神呢,現在我們(men) 有請本期節目的經典釋義(yi) 人,中央民族大學蒙曼教授為(wei) 大家講解。

  經典釋義(yi) 人蒙曼:

  “為(wei) 官避事平生恥”,這句詩出自金代大詩人元好問所寫(xie) 的《四哀詩·李欽叔》這一篇。所謂《四哀詩》呢,就是元好問為(wei) 了哀悼四位死於(yu) 國難的好友所寫(xie) 的詩。這李欽叔是其中之一。

  這詩本身的流傳(chuan) 度並不是很廣,但是其中頷聯非常精彩,就是“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什麽(me) 意思呢?就是說李欽叔把當官避事看成平生的恥辱,他對江山社稷赤膽忠心,把為(wei) 國而死看得像回家一樣平常。

  原詩裏寫(xie) 的是“當官”,但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引用的時候,做了一個(ge) 小小的改動,改成了“為(wei) 官”,我們(men) 也知道,“當官”和“為(wei) 官”是一個(ge) 意思。

  為(wei) 什麽(me) 元好問要說“當官避事平生恥”?習(xi) 總書(shu) 記為(wei) 什麽(me) 又要說“為(wei) 官避事平生恥”呢?因為(wei) 在我們(men) 中國人看來啊,在其位就得謀其政,一個(ge) 人要是屍位素餐的話,本身就是為(wei) 人不齒的一件事。

  真正有為(wei) 的官員是什麽(me) 樣子?也給大家舉(ju) 一個(ge) 例子,舉(ju) 大家非常熟悉的唐朝的大書(shu) 法家,同時也是大忠臣顏真卿的例子。

  我們(men) 知道顏真卿趕上了唐朝的一次大的政治變故,叫作安史之亂(luan) 。在安史之亂(luan) 開始之前,顏真卿當什麽(me) 官呢?他當時是平原郡太守。這個(ge) 平原郡就是現在山東(dong) 德州這一帶。在這兒(er) 當太守,其實當時屬於(yu) 安祿山的手下。可是顏真卿在政治上非常清醒,很早就覺得安祿山這個(ge) 人圖謀不軌。可是朝廷信任安祿山,他沒有辦法,隻能是自己修城池、儲(chu) 糧草,來自己做一些防備而已。

  後來呢,安祿山755年果然造反了。這時候顏真卿怎麽(me) 辦?他一方麵是飛馬報告朝廷,另外一方麵,不等朝廷任命,自己就主動開始抵抗。這還不算,他不僅(jin) 僅(jin) 自己抵抗,他還聯絡了周邊17個(ge) 郡,大家都約好了,在同一天反正歸順朝廷。17個(ge) 郡啊,河北17個(ge) 郡反抗,這個(ge) 在當時是件大事,極大地扭轉了安史之亂(luan) 初期的政局。

  顏真卿這個(ge) 行為(wei) ,這是一種什麽(me) 樣的做法啊?大家看,在朝廷都沒有發現安祿山有異心之前,他就先看出來了,不僅(jin) 先看出來了,而且先防備到了。這叫什麽(me) ?這叫能謀事。那防備到了,等安祿山真的造反之後,他又積極主動地抵抗。這叫什麽(me) ?這叫能任事。自己抵抗還不夠,還組織周邊能夠團結的力量一起抵抗,最後有力扭轉戰局。這叫什麽(me) ?這叫能成事。對不對?所以你看顏真卿,這就是一個(ge) 好官員!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這句詩,“當官避事平生恥,視死如歸社稷心”,他想要說明什麽(me) ?其實我想,習(xi) 總書(shu) 記想要說的就是這個(ge) 意思,說黨(dang) 員幹部就得有擔當、敢作為(wei) ,不能隻想當官不想幹事,隻想出彩不想出力,隻想攬權不想擔責。

  思想解讀人黃一兵:

  古往今來,需要擔當的任務往往是急難險重的任務,需要直麵的問題往往是艱巨複雜的問題,因此擔當就要有大氣魄、大勇氣。

  什麽(me) 是擔當?曆史和實踐告訴我們(men) ,擔當就是把責任扛在肩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我們(men) 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憂患意識,就是憂黨(dang) 、憂國、憂民意識,這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動者,不做坐而論道的清談客;當攻堅克難的奮鬥者,不當怕見風雨的泥菩薩。

  勇於(yu) 擔當,源於(yu) 強烈的事業(ye) 心和責任感。有多大的責任就有多大的擔當。我們(men) 來認識一位科學家。

  在中國地圖上,貴州平塘並不太起眼,許多人沒有去過,也不了解這個(ge) 地方,但我說起一個(ge) 人、一件事,我想大家一定都知道,就是科學家南仁東(dong) 在平塘實現的“中國天眼”之夢。

  南仁東(dong) 是“天眼”(FAST)工程的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

  1994年,拒絕國外優(you) 厚待遇的南仁東(dong) 回到祖國,決(jue) 心在中國造出超級天文望遠鏡。從(cong) 預研到建成的22年時間裏,麵臨(lin) 著重重難以想象的困難,但南仁東(dong) 毫不退縮。

  聽說西南邊陲的深山裏,有著建設“天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南仁東(dong) 就迫不及待地登上了從(cong) 北京到貴州的綠皮火車,開行近50個(ge) 小時才到達了目的地。此後,他一趟一趟地往返兩(liang) 地之間,為(wei) 選址東(dong) 奔西走。曆經千辛萬(wan) 苦,終於(yu) 選中了條件最適宜的貴州平塘大窩氹。之後,他又和同事們(men) 開始了漫長而艱苦的建設工作。一個(ge) 最初並沒有多少人看好的夢想,最終成了這個(ge) 國家的驕傲。多年的奔波勞累,最終使南仁東(dong) 積勞成疾。

  患病之後,他愈發感覺到時間的緊迫。距離“天眼”工程啟動一直在倒計時,而一起倒計時的還有南仁東(dong) 的生命。

  2017年9月15日,南仁東(dong) 病重去世。

  南仁東(dong) 曾寫(xie) 下這樣的詩句:“美麗(li) 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li) ,召喚我們(men) 踏過平庸,進入它無垠的廣袤。”這是寫(xie) 給他自己的,也是寫(xie) 給這個(ge) 世界的。

  主持人康輝:

  觀眾(zhong) 朋友們(men) ,今天在節目現場,我們(men) 特別邀請到了和南仁東(dong) 朝夕相處,工作很長時間的“天眼”團隊的幾位成員,掌聲歡迎他們(men) !

  主持人康輝:

  到目前為(wei) 止,FAST“天眼”都看到什麽(me) 了?

  薑鵬(國家天文台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總工程師):

  到目前為(wei) 止吧,我們(men) 已經探測到300多顆優(you) 質的脈衝(chong) 星,尤其最近我們(men) 還探測到了一個(ge) 快速射電暴的重複爆,這個(ge) 目前世界上僅(jin) 有十例的這種天文學現象。

  主持人康輝:

  那如果要用更簡明的語言告訴大家,FAST“天眼”到底是做什麽(me) 的,它的那些發現對於(yu) 人類來說到底有什麽(me) 樣的重要的意義(yi) ,那應該怎麽(me) 說?

  孫才紅(國家天文台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科學觀測與(yu) 數據部技術總監):

  FAST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它可以看到更遠的、更多的、更清楚的宇宙天體(ti) 信號,這樣就使得我們(men) 天文學家,可以獲得更多的天文觀測資料,來分析宇宙它的過去、它的演化、它的未來。

  主持人康輝:

  大家知道嗎,這個(ge) 項目剛剛提出的時候,那個(ge) 時候我們(men) 國家的這種球麵射電望遠鏡最大的口徑是25米,那個(ge) 時候全世界可能最大的口徑也不過是300米。

  甘恒謙(國家天文台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電子與(yu) 電氣工程部主任):

  我們(men) 遇到的最大的挑戰,應該是說組成我們(men) 主動反射麵主體(ti) 結構的索網。我們(men) 用到的那個(ge) 鋼索有8000多根,每一根大概有11米左右長。但是就當我們(men) 台址開挖即將完成,設備需要進場安裝的時候,我們(men) 在市場上購買(mai) 的鋼索做索疲勞試驗,這些試驗都失敗了。他們(men) 兩(liang) 位應該有很深的感觸在裏麵。

  薑鵬:

  整個(ge) 項目就沒有什麽(me) 經驗可供參考。就像索疲勞的問題,它不是說在設計層麵上出的問題,我調調參數,我修改修改設計,我再算一遍可能就滿足要求了。它是在材料和工藝層麵出問題了,這種層麵的問題其實看似簡單,但是是更難解決(jue) 的。一遇到這個(ge) 問題之後,當時國內(nei) 外的天文界都開始質疑這件事情。包括我們(men) 自己都要質疑:我們(men) 還能不能走得下去?我們(men) 再走下去的路在哪個(ge) 方向?你要從(cong) 千絲(si) 萬(wan) 縷的這種線索中找到你解決(jue) 問題的途徑,所以這個(ge) 對我們(men) 來說是非常困難的。

  主持人康輝:

  那時候包括南仁東(dong) 先生在內(nei) ,整個(ge) 團隊有沒有想過放棄,還是要一直向前走?

  薑鵬:

  這個(ge) 確實是這樣。因為(wei) 對他來說,他擔當太多的責任了,尤其對他來講。其實我們(men) 當時還是在下麵做具體(ti) 事情的人,沒有那麽(me) 大壓力。但是你想想,他就不同層麵了,所有的承諾是他說出去的,他對國際同行也好,他對國家也好,對吧?他要如果沒做到的話,他是非常要自尊心的一個(ge) 人,他說出去的話他要兌(dui) 現。所以這種壓力對他造成的這種推動、動力來講,是非常非常大的。他必須要不惜一切的代價(jia) ,去解決(jue) 這個(ge) 技術問題,把這個(ge) 項目往下推下去。這個(ge) 決(jue) 心我是從(cong) 來沒有見他有過遲疑。

  主持人康輝:

  在你們(men) 和南仁東(dong) 先生工作、交往的過程當中,覺得他留給你們(men) 最深的印象是什麽(me) ?留給你們(men) 覺得最寶貴的東(dong) 西是什麽(me) ?

  甘恒謙:

  我覺得南老師在這個(ge) 過程中呢,他身上有特別強的執著的精神,是值得我們(men) 學習(xi) 的。

  薑鵬:

  我還覺得他有一個(ge) 比較好的品質,就是比較單純。像當時索疲勞出現的時候,他整個(ge) 人的狀態是變化非常大的。像以前,他對於(yu) 自己來講,他的穿著各方麵看似很隨意,但是這隨意中間蘊含著很多的……

  主持人康輝:

  挺講究的。

  薑鵬:

  對,蘊含很多講究。但是等到索疲勞一出現的時候,他認為(wei) 這個(ge) 事情是顛覆性的東(dong) 西,對他來說。他沒有辦法實現那些承諾的時候,他那種焦慮真不是我們(men) 能想象得到的。像我每次去他辦公室,他頭發幾乎就沒有任何打理,天天都是亂(luan) 糟糟的。在辦公室裏幾乎是坐立難安,一會(hui) 兒(er) 坐著,一會(hui) 兒(er) 站著,然後走來走去,幾乎不會(hui) 停下來。然後口裏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哎呀,我怎麽(me) 辦,我怎麽(me) 對得起國際那些同行對我們(men) 的支持。我甚至覺得他在那個(ge) 時候像個(ge) 小孩兒(er) 一樣,像個(ge) 孩子一樣,就是經常那種焦慮感,不是像一個(ge) 成年人這樣的一個(ge) 體(ti) 現。

  主持人康輝:

  當這個(ge) 問題解決(jue) 了之後,是不是也像孩子一樣又是特別快樂(le) ?

  薑鵬:

  他特別驕傲。就是我每次去他辦公室,一開始去的時候,他都特別重視我,這樣起來,然後踱來踱去,走步,走來走去的,這種焦慮。等索疲勞問題快解決(jue) 的時候,我再去的時候,發現他就不太愛理我了,也像孩子一樣。

  主持人康輝:

  您說到了一個(ge) 科技工作者的這種單純,正是由於(yu) 有這樣的一種單純,這樣一個(ge) 純粹,他才能把自己全部的身心都投入到這項工作當中,才能夠真正地實現這樣一個(ge) 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奇跡。

  我記得在二〇一九年的新年賀詞當中,習(xi) 近平主席曾經深情地提起過一些閃亮的名字,這當中他說道:“2018年,天上多了顆‘南仁東(dong) 星’。”

  思想解讀人黃一兵:

  南仁東(dong) 同誌用他的一生成就了“中國天眼”,使我們(men) 的祖國成了世界上看得最遠的國家。

  什麽(me) 是擔當?曆史和實踐告訴我們(men) ,擔當就是把使命放在心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

  2020年初以來,我國突然遭遇了一場新冠肺炎的重大疫情,在這場舉(ju) 國一致的戰“疫”裏,我們(men) 看到的是萬(wan) 眾(zhong) 一心、共赴時艱的大擔當。

  這是一張火車票,開車的時間2020年1月18日,車票的起點是廣州南站,終點是武漢站。這張票是二等車票,沒有座位,而且還是上車後補的。這個(ge) 身份證號告訴我們(men) ,乘車人已經84歲高齡了。這張車票的乘車人就是我國著名的呼吸病學專(zhuan) 家鍾南山院士。

  鍾院士那張坐在餐車裏倦容滿麵的照片,曾經感動了無數人。就在鍾院士抵達武漢兩(liang) 天後,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新冠肺炎“肯定存在人傳(chuan) 人”“沒有特殊的情況,不要去武漢”,拉響了疫情防控的警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我們(men) 見過太多的擔當。請戰書(shu) 上密密麻麻的紅手印,醫護人員臉上深深的勒痕,“逆行”戰士寫(xie) 給家人的信……它們(men) 和那張車票一樣,講述的是英雄的故事,有一股感動人心的力量。通過他們(men) ,我們(men) 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什麽(me) 是逆行出征的勇毅,什麽(me) 是挺身而出的擔當,什麽(me) 是視死如歸的精神。

  主持人康輝:

  謝謝黃一兵研究員給我們(men) 帶來的講解。

  宋代的理學家程頤有一句話一直流傳(chuan) 到今天:“人無忠信,不可立於(yu) 世。”而“忠信”二字當中就有擔當。擔當是一種政治信念,是一種發展能力,是一種使命責任;而當麵臨(lin) 生死抉擇的時候,擔當也是一種無上的勇氣和力量。

  我們(men) 再來聽一聽總書(shu) 記的話吧。

  第二部分:擔當精神的內(nei) 涵是什麽(me)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二:

  無私才能無畏,無畏才敢擔當。“心底無私天地寬。”擔當就是責任。好幹部必須有責任重於(yu) 泰山的意識,堅持黨(dang) 的原則第一、黨(dang) 的事業(ye) 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於(yu) 旗幟鮮明,敢於(yu) 較真碰硬,對工作任勞任怨、盡心竭力、善始善終、善作善成。“疾風識勁草,烈火見真金。”為(wei) 了黨(dang) 和人民事業(ye) ,我們(men) 的幹部要敢想、敢做、敢當,做我們(men) 時代的勁草和真金。

  經典釋義(yi) 人蒙曼:

  剛才這段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3年的6月28日,全國組織工作會(hui) 議上的一段講話。在這段講話中,習(xi) 近平同誌用了一個(ge) 非常精彩的典故,叫作“疾風識勁草,烈火見真金”。這句話哪兒(er) 來的?“疾風識勁草”這個(ge) 典故,最早出自於(yu) 漢朝的史書(shu) 《東(dong) 觀漢記》中的《王霸傳(chuan) 》,是東(dong) 漢的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在他更年輕的時候,對自己的手下大將王霸說的一段話。原文是這麽(me) 說的:“潁川從(cong) 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始驗疾風知勁草。”什麽(me) 意思呢?就是在狂風之中,才知道哪根草是最堅韌的,在困難之中才知道誰是最可信任的。這樣的一個(ge) 比喻,非常恰當,所以後來就被反複引用,而且從(cong) 一句話就變成兩(liang) 句詩了。這兩(liang) 句詩,是唐太宗李世民寫(xie) 的《贈蕭瑀》。原文是說:“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這個(ge) “板”和“蕩”又是什麽(me) 呢?“板”“蕩”都是《詩經·大雅》中的詩篇。這些詩都是描述社會(hui) 動亂(luan) ,老百姓生活困苦的。所以,後來就用“板”和“蕩”代指亂(luan) 世。所以,《贈蕭瑀》裏頭“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就等於(yu) 說“疾風知勁草,亂(luan) 世顯忠良”。

  那為(wei) 什麽(me) 唐太宗李世民要用這兩(liang) 句話來誇這個(ge) 蕭瑀呢?我們(men) 也得看看蕭瑀的所作所為(wei) 。

  唐高祖後期,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爭(zheng) 奪皇位。爭(zheng) 奪皇位的時候呢,唐高祖李淵的態度又比較不明朗。可是呢,蕭瑀不是這樣的人,他很耿直,他就覺得李世民是一個(ge) 真正的王者之才,旗幟鮮明地支持李世民。這在當時冒了巨大的政治風險,所以李世民當皇帝之後才會(hui) 寫(xie) 下《贈蕭瑀》,寫(xie) 這個(ge)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這句話寫(xie) 得也非常好,所以又廣為(wei) 流傳(chuan) ,而且出現了一些新的版本。比方說“疾風知勁草,患難見真心”,或者是“疾風識勁草,烈火見真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引用的就是這個(ge) “疾風識勁草,烈火見真金”。

  我們(men) 想王霸也罷,還是蕭瑀也罷,他們(men) 最值得欽佩的地方在哪兒(er) ,其實就是困難的時候頂得上,危險的時候立得住。這是他們(men) 做人的人品,也是他們(men) 做官的擔當。

  思想解讀人黃一兵:

  剛才蒙曼老師講得很精彩。習(xi) 近平同誌指出,我們(men) 做人一世,為(wei) 官一任,要有擔當精神。是否具有擔當精神,是否能夠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yu) 擔責,這是檢驗每一個(ge) 領導幹部身上是否真正體(ti) 現共產(chan) 黨(dang) 人先進性、純潔性的重要方麵。

  現在我們(men) 談第二個(ge) 問題,擔當精神的內(nei) 涵是什麽(me) 。擔當精神最顯著的本質特征就是敢於(yu) 鬥爭(zheng) 。

  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就麵臨(lin) 著外國侵略的嚴(yan) 重威脅。敢不敢鬥爭(zheng) ,敢不敢勝利,就是一個(ge) 嚴(yan) 峻的考驗。1950年10月,毛澤東(dong) 同誌約見民主人士周世釗等人。談話間,毛澤東(dong) 同誌將抗美援朝的消息告訴了與(yu) 會(hui) 者,一些人聽後感到有些憂慮和擔心。毛澤東(dong) 同誌完全理解周世釗等人的心情,並且表示,我們(men) 的確需要和平,如果要我寫(xie) 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xie) 出百條千條,但問題是有人是不想讓你獲得和平。毛澤東(dong) 同誌說,現在帝國主義(yi) 的矛頭直指中國東(dong) 北,要進行和平建設就很困難。我們(men) 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針對擔心剛剛建立新中國,鋼鐵及重工業(ye) 基礎尚未建設起來,恐怕不利於(yu) 戰爭(zheng) 的顧慮,毛澤東(dong) 同誌幽默地說,要換一個(ge) 角度看這個(ge) 問題:敵人是“鋼多氣少”,而我們(men) 是“氣多鋼少”。毛澤東(dong) 同誌這裏所說的“氣”,就是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的豪邁之氣。

  擔當精神最根本的實踐要求就是要真抓實幹。擔當和實幹是一對孿生兄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要用奮鬥創造曆史,要用實幹成就未來。

  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ge) 上個(ge) 世紀九十年代發生在福建福州的一件事。

  1991年1月14日,這一天的《福州晚報》上刊登了一則消息,標題叫作《我們(men) 也需要一本“市民辦事指南”》。這則豆腐塊大小的消息稿,刊登在報紙一個(ge) 並不起眼的位置上。這個(ge) 消息反映的就是群眾(zhong) 對提高機關(guan) 服務水平的一個(ge) 呼聲。我估計,當時寫(xie) 這個(ge) 消息的記者,也隻是想呼籲一下、提醒一下,至於(yu) 什麽(me) 時候能解決(jue) 、怎麽(me) 解決(jue) ,他心裏也沒有底。但是隨後發生的事情,我們(men) 可以用三個(ge) “想不到”來概括:第一個(ge) 想不到,就是這個(ge) “豆腐塊”引起了剛剛到任不久的福州市委書(shu) 記習(xi) 近平同誌的高度重視。第二個(ge) 想不到是,在習(xi) 近平同誌的親(qin) 自督辦下,《市民辦事指南》編出來了。第三個(ge) 想不到,也是最最想不到的一件事,就是從(cong) 1月14號“豆腐塊”在報紙上刊登,到福州市民完整地看到《市民辦事指南》,中間隻用了50個(ge) 小時。

  這件事在福州產(chan) 生了不小的震動,福州人感到:他們(men) 來了一位不一樣的書(shu) 記。

  作為(wei) 首批14個(ge) 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當時福州不但基礎設施相對落後,辦事效率也難如人意。經過一番調研,習(xi) 近平同誌決(jue) 定從(cong) 軟環境入手,把改變幹部作風作為(wei) 突破口。為(wei) 此,他提出了一個(ge) 十分接地氣的工作要求,叫作“馬上就辦”。強調真抓實幹,落實擔當。直到今天,當地人流傳(chuan) 著許多關(guan) 於(yu) “馬上就辦”的生動故事。

  當年,習(xi) 近平同誌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們(men) 不缺好辦法,我們(men) 不缺好處方,而是沒人動手解決(jue) ,所以我提倡行動至上。

  那麽(me) ,新時代怎樣才能做到擔當呢,我們(men) 來看一個(ge) 短片。

  第三部分:新時代怎樣做到擔當

  總書(shu) 記原音短片三:

  我國曆朝曆代都重視官吏的選拔和管理,中國曆史上,凡是有作為(wei) 的政治家都懂得,“為(wei) 政之要,惟在得人”“育材造士,為(wei) 國之本”的這些道理,在吏治方麵留下了很多思想和做法,其中也不乏真知灼見……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於(yu) 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ti) 膚,空乏其身”,諸葛亮說“為(wei) 人擇官者,亂(luan) ;為(wei) 官擇人者,治”,司馬光提出“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適,任之欲專(zhuan) ”,龔自珍寫(xie) 道“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等等。

  經典釋義(yi) 人蒙曼:

  剛才這段話,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2018年的11月26日,在第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ti) 學習(xi) 上的講話。這段話運用了很多很多的典故,講到了為(wei) 官之道的方方麵麵。今天,我來重點跟大家分析一下這段話。這段話出自哪兒(er) 呢?它是出自先秦典籍《孟子》的《告子下》這一篇。這其實是講什麽(me) 呢?一個(ge) 人要想擔任大事,必須經過方方麵麵的磨練。

  那到底是哪些方麵的磨練呢?其實《孟子·告子下》這段話裏頭,至少就講了三個(ge) 方麵的磨練:

  第一個(ge) 方麵,苦其心誌。這是什麽(me) ?這是意誌的磨練。

  第二個(ge) ,勞其筋骨,餓其體(ti) 膚,空乏其身。這是什麽(me) ?這是身體(ti) 的磨練。

  第三個(ge) ,行拂亂(luan) 其所為(wei) 。這是什麽(me) 呢?這是行動上的磨練。是說呀,沒有這些磨練,人其實是缺乏幹大事的本領和能力的。

  跟大家講一個(ge) 範仲淹的例子。大家都知道,範仲淹是北宋名臣,當然也是大文學家,所以我們(men) 都會(hui) 背他的《嶽陽樓記》中的那一句,叫作“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le) 而樂(le) ”。他有這樣的想法,當然是富有擔當精神的一個(ge) 人。那麽(me) ,他這種擔當精神和擔當能力是怎麽(me) 來的呢?也是從(cong) 小經過艱苦磨練,鍛煉出來的。

  我們(men) 得看,範仲淹有什麽(me) 心誌。範仲淹是一個(ge) 孤兒(er) ,所以他第一個(ge) 心誌肯定是重振家聲,他的第二個(ge) 心誌肯定是重振國威。那大家想,這兩(liang) 個(ge) 心誌實現起來容易不容易,當然是不容易的。剛才講範仲淹是孤兒(er) 嘛,那肯定是受過很多的苦惱、委屈的。這就是勞其筋骨,餓其體(ti) 膚,空乏其身。

  那再看第三個(ge) ,行拂亂(luan) 其所為(wei) ,行動的錘煉。範仲淹考中進士之後就做官了,他是一個(ge) 清廉官員,熱血沸騰,敢作敢為(wei) ,所以在官場上也吃了很多虧(kui) ,在連續七年之間,就三次被貶官。大家想一想這個(ge) 頻率,每次剛剛開始要做事的時候,馬上給打斷了,再開始要做事的時候又給打斷了。經過了很多很多這樣的艱難。可是呢,也正因為(wei) 有這樣反複的錘煉,造成範仲淹什麽(me) 樣的特質。他這個(ge) 人有特點:

  第一個(ge) ,他特別有同理心。

  第二個(ge) ,他特別有韌性。

  第三個(ge) ,他特別有辦法。

  這個(ge) 事情啊,後來在他齊家治國的過程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那大家看,範仲淹後來那麽(me) 多了不起的成就,其實根源於(yu) 什麽(me) ?根源於(yu) 他長期所受的種種磨難,種種錘煉。那這個(ge) 也讓我想起了毛澤東(dong) 主席在長征期間寫(xie) 下的《十六字令·山》:“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什麽(me) 意思?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就是挺立在天地之間的一座大山,每次到民族危難的時候,到人民困厄的時候,共產(chan) 黨(dang) 人就會(hui) 挺身而出,也應該挺身而出,成為(wei) 民族的脊梁,成為(wei) 國家的棟梁,也成為(wei) 人民的靠山,這就是今天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擔當。

  主持人康輝:

  謝謝蒙曼教授帶來的講解。今天在節目現場我們(men) 還是請到了幾位思政課老師,所以特別想聽聽老師們(men) 來說一說,在今天的思政課課堂上,麵對著“00後”的年輕人,你們(men) 是怎麽(me) 講擔當的,你們(men) 是怎樣來培養(yang) 他們(men) 的擔當意識和擔當精神的,我們(men) 有請這位老師。

  白潔(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副教授):

  主持人好!各位觀眾(zhong) 大家好!在進行思政課教學轉化的時候呢,一方麵需要理論沉澱,可能另一方麵我們(men) 也需要非常生動的細節。如果我們(men) 在講課的時候,隻是拋出一個(ge) 人物,可能同學們(men) 也未必完全信服。所以說呢,我在把調研中收集到的故事講給同學們(men) 聽的時候,因為(wei) 細節非常生動,人物形象很豐(feng) 滿,所以說同學們(men) 也非常受觸動。事實上,很多紅色故事都反映著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大無畏的擔當精神。今後,我也會(hui) 繼續帶領同學們(men) 去開展紅色資源社會(hui) 實踐,以這樣的方式來引導同學們(men) 牢記使命,勇於(yu) 擔當。

  謝謝康輝老師,謝謝各位觀眾(zhong) 。

  主持人康輝:

  謝謝!謝謝每一位思政課老師你們(men) 的付出。我們(men) 也特別高興(xing) 地看到,這些年輕人在思政課的教育當中,他們(men) 不斷地培養(yang) 起擔當意識、擔當精神。在麵臨(lin) 一些重大選擇的時候,他們(men) 真的用他們(men) 的生命、用他們(men) 的青春,在書(shu) 寫(xie) 著“擔當”二字。接下來我們(men) 繼續請思想解讀人黃一兵研究員,給我們(men) 講在新時代我們(men) 怎樣一點一滴地培養(yang) 起我們(men) 的擔當精神。

  思想解讀人黃一兵:

  思政課老師的發言,我覺得講得特別精彩。實際上,在他們(men) 身上也有著重大的責任,也有著一種擔當。

  關(guan) 於(yu) 擔當,總書(shu) 記曾經說過,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wei) 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

  現在我們(men) 談第三個(ge) 問題,怎樣才能做到擔當呢。

  要做到擔當,首先就要心底無私,心係人民。堅持人民至上,就能夠做到敢於(yu) 擔當。

  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ge) 三十多年前發生的事情。

  1982年4月,擔任河北省正定縣委副書(shu) 記不久的習(xi) 近平同誌,騎著車到縣裏各鄉(xiang) 村調研。這一天,調研到了三角村。三角村可是全縣的模範村、先進村,它也是全縣第一個(ge) 糧食畝(mu) 產(chan) 過千斤的村。

  沿街走來,看見村邊站著幾個(ge) 村民聊天,習(xi) 近平同誌就走了上去,和大家打招呼,還和大家一起聊了起來。

  家長裏短間,就越聊越近乎。習(xi) 近平同誌很隨意地就問了一聲:三角村是個(ge) 模範村,當然還要好上加好,大家生活上還有什麽(me) 問題嗎?

  村民說,你們(men) 都知道我們(men) 是模範村,可你們(men) 知道嗎,我們(men) 的糧食還不夠吃呢!一年幹下來,從(cong) 年頭吃不到年尾。誰家不夠吃了,就偷著去外縣換紅薯幹吃。一斤糧食能換三五斤紅薯幹。用紅薯幹撐著,總比餓肚子強吧。

  習(xi) 近平同誌關(guan) 心地問,為(wei) 什麽(me) 會(hui) 是這樣呢?

  村民無奈地答道,征購交得太多了,手裏又沒錢買(mai) 糧,沒辦法才這樣的。

  從(cong) 三角村調研回來,習(xi) 近平同誌久久不能平靜,他找到一位縣領導徹夜長談。

  習(xi) 近平同誌說,正定也不是沒有問題啊。經濟上農(nong) 業(ye) 單打一,農(nong) 業(ye) 上糧食單打一。交的糧食越多,群眾(zhong) 收入越低,咱們(men) 實際是一個(ge) “高產(chan) 窮縣”呐。

  習(xi) 近平同誌鄭重地提出,我們(men) 應該向上級反映一下,爭(zheng) 取減少一些征購糧。

  高征購導致吃不飽並不是三角村,甚至並不是正定所獨有的。在那個(ge) 年代,反映高征購問題,有可能被認為(wei) 是思想覺悟低的一個(ge) 表現。真要向上級反映這件事,心裏沒把群眾(zhong) 當回事,沒有一點為(wei) 民請命的擔當精神,是下不了這個(ge) 決(jue) 心的。

  說幹就幹,習(xi) 近平同誌和縣委其他領導一起,立刻跑省進京,向各級有關(guan) 部門反映這個(ge) 問題。

  中央很快就派人到正定,與(yu) 省地兩(liang) 級相關(guan) 部門聯合組成了調查組。

  經過核查,調查組把正定糧食征購的實際情況摸清了,當年,全縣糧食征購任務就減少了2800萬(wan) 斤。

  要做到擔當,就要有敢作敢當的魄力。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任在肩。2013年4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文件起草組正式成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親(qin) 任組長。當時各個(ge) 地方、各個(ge) 部門很踴躍,提出了上萬(wan) 條的改革建議。最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一錘定音:“集中解決(jue) 製度性的問題,集中解決(jue) 社會(hui) 矛盾比較尖銳的問題,集中解決(jue) 群眾(zhong) 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jue) 定性作用”。而自1992年黨(dang) 的十四大以後,都一直在提“基礎性作用”。討論時,有人認為(wei) 這個(ge) 新的提法跨度太大,建議暫緩使用。最後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拍板定論,才實現了這個(ge) 重大的理論突破。參加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文件起草的同誌們(men) 回憶說,沒有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下決(jue) 心,很多重大的改革難以出台。

  在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大江大河裏,正是千百萬(wan) 優(you) 秀的中華兒(er) 女的擔當,才有了大江大河浩浩蕩蕩的磅礴氣概,也才有了走向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大勢所趨。謝謝大家!

  主持人康輝:

  非常感謝本期節目的思想解讀人黃一兵研究員、經典釋義(yi) 人蒙曼教授給我們(men) 帶來的精彩講解。

  “為(wei) 官避事平生恥”,而我們(men) 每一個(ge) 人,即使不為(wei) 官,也都應該有一顆“視死如歸社稷心”。親(qin) 愛的朋友們(men) ,在這期節目的最後,讓我們(men) 一起重溫、一起誦讀那些經典的篇章,我們(men) 再一次來感受心底、肩頭擔當的沉甸甸的分量。

  【經典誦讀環節】

  《十六字令·山》

  毛澤東(dong)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wan) 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22日 08:18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