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脫貧攻堅答卷】自然資源部門精準施策,助力貧困地區資源優勢變發展優勢 用好土地政策 產業更加紅火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和煦陽光下,江西省贛州市贛縣區五雲(yun) 鎮夏潭村甜葉菊基地一派生機。“選對了產(chan) 業(ye) ,土地成了聚寶盆!”夏潭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謝瑞山感慨,在自然資源部結對幫扶下,村裏新發展起甜葉菊產(chan) 業(ye) ,“甜蜜”事業(ye) 越來越紅火。

  夏潭村的脫貧實踐是一個(ge) 縮影。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各級自然資源部門聚焦“兩(liang) 不愁三保障”,抓住政策扶貧、對口扶貧兩(liang) 條主線,出台一係列政策,為(wei) 脫貧攻堅提供了重要的資源要素保障和資金支持,助力貧困山鄉(xiang) 壯大特色產(chan) 業(ye) 、廣大農(nong) 民脫貧致富。“十三五”期間,合計安排脫貧攻堅專(zhuan) 項計劃指標235.54萬(wan) 畝(mu)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手續完善安置住房登記率已達96.22%。

  用好用足政策,拓寬脫貧資金來源

  立春以來,安徽省嶽西縣冶溪鎮琥珀村的田地裏,鬱鬱蔥蔥的油菜和茶苗長勢喜人,正在田間忙活的脫貧戶劉百江說:“原來的危房拆除複墾後,去年栽下茶苗,過兩(liang) 年每畝(mu) 能收入三四千元!”

  “用活政策,一舉(ju) 兩(liang) 得!”冶溪鎮黨(dang) 委書(shu) 記王金橋說,得益於(yu) 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鎮裏拆除了農(nong) 村危舊房屋,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此外,通過複墾整治增加耕地麵積600餘(yu) 畝(mu) ,不少村莊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壯大,帶動鄉(xiang) 親(qin) 鼓起腰包。

  “拎包入住,小區水電路網等設施配套齊全,太安心了!”河南省新縣泗店鄉(xiang) 吉祥社區脫貧戶鄭立新,2017年受益於(yu) 易地扶貧搬遷,搬出山區,實現穩定脫貧。

  易地扶貧搬遷錢從(cong) 哪裏來?河南省自然資源廳黨(dang) 組書(shu) 記劉金山說:“用好用足政策,拓寬脫貧攻堅資金來源。”河南創新機製,探索建立宅基地複墾券製度。“十三五”期間,新縣易地扶貧搬遷1863戶7490人,全部入住新房。

  從(cong) 貧困地區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省域內(nei) 流轉使用,到深度貧困縣節餘(yu) 指標由國家統籌跨省域調劑,城鄉(xiang) 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不斷拓展完善,為(wei) 脫貧地區提供了“真金白銀”的支持。2016年以來,增減掛鉤節餘(yu) 指標在省域範圍內(nei) 調劑資金超過2600億(yi) 元,跨省域調劑資金1800多億(yi) 元,合計超過4400億(yi) 元。

  用好資金“活水”,滋潤產(chan) 業(ye) 發展。四川省巴中市將易地扶貧搬遷與(yu) 產(chan) 業(ye) 培育同步規劃、同步推進,為(wei) 脫貧產(chan) 業(ye) 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一大批脫貧群眾(zhong) 變成社區居民、產(chan) 業(ye) 園區工人。通江縣長興(xing) 村脫貧戶張桂芳說:“村裏‘長’出了葡萄、藍莓等新產(chan) 業(ye) ,我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掙錢顧家兩(liang) 不誤。”

  發揮行業(ye) 優(you) 勢,解決(jue) 最急最盼的民生難題

  精準扶貧需要科技支撐。“針對貧困地區不同資源稟賦,我們(men) 發揮地質行業(ye) 優(you) 勢,全力服務脫貧攻堅。”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總工室主任吳登定說,在一個(ge) 個(ge) 貧困山區,地質調查人員深入一線,探索走出以找水打井、防災減災、地質旅遊和綠色礦山為(wei) 主的特色扶貧之路。

  找水打井,解決(jue) 飲水安全難題。

  2020年5月22日,是讓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長征鎮岸山村村民們(men) 難忘的日子,武漢地質調查中心扶貧突擊隊打出一口日出水量200多噸的水井。看著清水汩汩而出,王華老人掬一捧嚐了個(ge) 鮮,“真甜!缺水吃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這個(ge) 扶貧突擊隊先後在長征鎮建成飲用水井7口,解決(jue) 了3500多人的飲用水困難。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中國地質調查局發揮技術優(you) 勢,在江西贛南紅層區、滇桂黔岩溶區和西部幹旱區等缺水嚴(yan) 重地區,精準對接需求,成功找水打井1600餘(yu) 口,為(wei) 嚴(yan) 重缺水地區貧困群眾(zhong) 提供了生產(chan) 生活水源保障。

  富硒土地調查,讓特色農(nong) 業(ye) 越長越壯。

  走進江西省於(yu) 都縣梓山富硒蔬菜產(chan) 業(ye) 園,一排排現代化標準蔬菜大棚鱗次櫛比,大棚內(nei) 絲(si) 瓜、辣椒、茄子等蔬菜長勢喜人,農(nong) 戶忙著采摘供應市場。“富硒蔬菜牌子響,不僅(jin) 銷路不愁,還能賣上好價(jia) 錢。”梓山鎮潭頭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肖桂花笑著說。

  好土產(chan) 好菜。“多虧(kui) 地質調查隊員找到富硒土,鋪就致富路。”肖桂花說,產(chan) 業(ye) 園建成以來,每年產(chan) 出富硒蔬菜6萬(wan) 噸,提供就業(ye) 崗位2000多個(ge) ,帶動周邊1000餘(yu) 戶脫貧致富。

  “十三五”時期,中國地質調查局先後在貧困地區調查圈定綠色富硒土地2366萬(wan) 畝(mu) ,支持建設300餘(yu) 處特色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推動貧困地區走上富硒產(chan) 業(ye) 致富之路。

  挖掘地質資源,更多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浙江省仙居縣橫溪鎮金村變了,從(cong) 落後村變成了網紅打卡地。2018年,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在金村開展地質文化村建設。“地質文化和鄉(xiang) 村文化‘串起來’,旅遊、文創、農(nong) 業(ye) 等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這兩(liang) 年村裏人氣越來越旺,綠水青山變成了帶動鄉(xiang) 親(qin) 致富的金山銀山。”金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方四明說。

  數據顯示,中國地質調查局在貧困地區查明各類地質遺跡2200多處,通過挖掘地質文化元素和特色資源,以地質旅遊產(chan) 業(ye) 帶動群眾(zhong) 增收。

  不動產(chan) 登記服務便捷,讓脫貧群眾(zhong) 生活更安心

  走進貴州省仁懷市易地扶貧搬遷幸福小區,一棟棟青灰色的樓房與(yu) 翠色欲滴的綠化景觀交相掩映。小區廣場裏熱鬧異常,遷出大山的搬遷戶們(men) 正在領取不動產(chan) 權登記證書(shu) 。李明大爺說:“拿到‘紅本本’,吃下一顆‘定心丸’!”

  李大爺的獲得感,得益於(yu) 易地扶貧搬遷不動產(chan) 登記的便民舉(ju) 措。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升級不動產(chan) 登記信息平台,增設專(zhuan) 門模塊批量受理,大大提高辦證效率。截至2020年底,全省為(wei) 搬遷安置群眾(zhong) 頒發不動產(chan) 產(chan) 權證書(shu) 36萬(wan) 本。

  易地扶貧搬遷,讓脫貧群眾(zhong) 圓了安居夢。“十三五”期間,全國累計建成安置住房260餘(yu) 萬(wan) 套,960多萬(wan) 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喬(qiao) 遷新居。為(wei) 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自然資源部專(zhuan) 項部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住房不動產(chan) 登記,各地設置綠色通道,主動服務搬遷群眾(zhong) 。據介紹,所有安置住房將於(yu) 2021年6月底前完成不動產(chan) 登記。

  拿到“紅本本”,新居民擁抱新生活。“以前孩子上學要走很遠的路,接送是個(ge) 大問題。現在,孩子就在家門口上學,方便多了!”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萬(wan) 家樂(le) 易地扶貧搬遷小區居民張科說,社區周邊配套的小學、幼兒(er) 園,搬遷群眾(zhong) 隻要拿不動產(chan) 登記證書(shu) ,孩子就能順利入學。

  “一本證書(shu) 解決(jue) 了搬遷群眾(zhong) 的後顧之憂。”大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確權登記科科長張勇說,憑證就近上學是搬遷群眾(zhong) 的期盼,為(wei) 了盡快發證到手,大同各級不動產(chan) 登記機構強化服務,用不到20天時間,完成全市5萬(wan) 餘(yu) 本安置住房登記工作。

  拿到“紅本本”,幹活有勁頭。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額敏縣傑勒阿尕什鎮的搬遷安置小區幹淨整潔,波塔·恰依紮提的新家就在這裏,“家裏寬敞明亮,水、電、暖齊全,沒了後顧之憂,可以努力掙錢啦。”如今她開了一家美容美發店,邊學技術、邊學經營,今年計劃擴大店麵,再添置些新設備。

  自然資源部有關(guan) 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讓脫貧群眾(zhong) 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20日 11:01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