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脫貧攻堅答卷】能源扶貧入了戶 照亮群眾小康路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光伏扶貧政策真是好,‘藍板板’成了‘金罐罐’。”明媚陽光下,甘肅省瓜州縣新堡村脫貧戶孫永紅家屋頂的光伏板熠熠生輝,這些光伏板除了提供電力外,每年還能帶來3000多元收入。新堡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陳興(xing) 林說:“自從(cong) 建了光伏扶貧電站,村裏修路架橋、設立公益崗位等資金保障更足了。”

  一根根電線淩空飛架、一塊塊光伏板錯落有致……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能源領域發揮行業(ye) 優(you) 勢,聚焦深度貧困地區,高質量推進能源扶貧,從(cong) 大別山區到秦巴腹地,從(cong) 雪域高原到黃土高原,光伏扶貧惠及415萬(wan) 貧困戶,脫貧地區重大能源項目累計投資超過2.7萬(wan) 億(yi) 元,助力脫貧地區快速發展,照亮脫貧群眾(zhong) 的小康路。

  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照亮幸福新生活

  “再也不用靠油燈照明了!通電以後,我家用上了電視,更容易了解外麵的世界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果芒村脫貧戶才桑記得,2015年12月23日村裏正式通電,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生活變得更加多彩。

  “十三五”時期,我國提前一年全麵完成新一輪農(nong) 網改造升級工程。從(cong) “無電”到“有電”,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貧困地區用電條件大幅改善,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通上穩定大網電,生活真是變了樣!”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馬爾洋鄉(xiang) 迭村的古麗(li) 其熱用電飯鍋燜下飯,打開冰箱,準備做菜,“我們(men) 買(mai) 菜路遠,過去電壓不穩,冰箱成了擺設,現在一次買(mai) 一周的量存在冰箱裏,方便又新鮮。”

  像古麗(li) 其熱一樣,越來越多的脫貧群眾(zhong) 用電磁爐、電飯鍋替代了柴和煤,電冰箱、洗衣機保有量和利用率明顯提高。國家電網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自2018年以來,國網“三區三州”電網改造區域新增冰箱7.2萬(wan) 台、洗衣機12.7萬(wan) 台、電視機21.1萬(wan) 台、電炊具26.6萬(wan) 台以上。用電量的變化也折射出群眾(zhong) 生活質量的改善。2020年上半年,國網經營區內(nei) “三區三州”地區全社會(hui) 用電量較2017年同期增長30%以上。

  能源結構變化也在改變著脫貧地區的生活方式。“以前燒煤取暖,家裏到處都是灰。如今用上電采暖,暖和幹淨還實惠。”河北省阜平縣炭灰鋪村脫貧戶朱海紅說,“過去養(yang) 點綠植,總是過不了冬。現在溫度沒問題,屋裏美了,心情也舒暢。”

  2017年以來,我國在北方農(nong) 村地區因地製宜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和可再生能源供暖,在資金安排、能源保障上向貧困地區傾(qing) 斜。截至目前,清潔取暖率由9%提高到30%以上,重點地區達到71%。

  從(cong) 能源優(you) 勢變產(chan) 業(ye) 優(you) 勢,群眾(zhong) 增收富口袋

  欠發達地區中,不少是風、光等新能源的富集區。據此,能源行業(ye) 著力產(chan) 業(ye) 扶貧,把能源優(you) 勢變成“搖錢樹”,有力帶動經濟發展,促進群眾(zhong) 增收脫貧。

  “光伏扶貧電站就是我的‘陽光存折’,每年都能收到分紅。”山西省吉縣屯裏鎮窯渠村脫貧戶劉海鵬曾因身體(ti) 癱瘓經濟困難,光伏扶貧讓他手裏有了餘(yu) 錢。

  為(wei) 確保光伏扶貧電站建成後穩定運行,國網德州供電公司對光伏扶貧項目開展全程跟蹤服務,及時消除設備隱患,讓“陽光紅利”持續充分釋放。

  農(nong) 光互補、牧光互補、漁光互補,光伏板下種菜養(yang) 殖,“光伏+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催生出一個(ge) 個(ge) 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在塔拉灘光伏產(chan) 業(ye) 園打工養(yang) 羊,加上分紅,一年能掙3萬(wan) 多元。”背靠光伏產(chan) 業(ye) 園這棵“大樹”,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恰卜恰鎮西台村村民馬生建脫了貧。

  一個(ge) 個(ge) 光伏扶貧電站,成了不少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陽光銀行”。目前,全國累計建成2636萬(wan) 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惠及近6萬(wan) 個(ge) 貧困村、415萬(wan) 貧困戶,每年僅(jin) 發電收益就有約180億(yi) 元。村級光伏扶貧電站資產(chan) 確權給村集體(ti) 後,平均每個(ge) 村年均穩定增收20萬(wan) 元以上。

  除了光伏扶貧,能源項目建設也持續發力,帶動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和群眾(zhong) 就業(ye) 。2012年以來,貧困地區重大能源項目累計投資超過2.7萬(wan) 億(yi) 元,其中西部貧困地區輸電通道累計投資3362億(yi) 元,外送電直接收益超過8600億(yi) 元;全國貧困地區開工建設了一批大型水電站、現代化煤礦、清潔高效煤電等項目,合計增加就業(ye) 崗位超過10萬(wan) 個(ge) 。

  “煤製天然氣項目投產(chan) ,給我們(men) 帶來了清潔能源,還讓我端穩了飯碗。”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達達木圖鎮的特列克·吐爾遜在新工廠找到了工作,實現了“一人就業(ye) 、全家脫貧”。

  從(cong) 用電難到全流程用電,產(chan) 業(ye) 發展有保障

  新時代中國的能源發展將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wei) 根本出發點,也為(wei) 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十三五”時期,我國重點推進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以及革命老區的農(nong) 村電網改造升級,實施貧困村通動力電工程,讓這些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動力”更足,“造血”功能更強。

  村村通動力電,現代農(nong) 業(ye) 有了保障。“電閘一拉,清水嘩嘩往地裏流,澆地方便多了!”山東(dong) 省高唐縣尚官屯村脫貧戶李慶瑞說,過去用柴油機抽水灌溉,一畝(mu) 地澆一次水至少花25元,現在用通電機井澆地,一畝(mu) 地花費不到5元。國家能源局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當前電網覆蓋範圍內(nei) 的農(nong) 村地區機井通動力電涉及農(nong) 田1.5億(yi) 畝(mu) ,每年可為(wei) 農(nong) 民節省灌溉成本100多億(yi) 元。

  動力電是貧困地區發展加工業(ye) 的重要基礎設施。“通了電,機器設備連軸轉都沒問題,釀酒收入增加了,日子越過越帶勁!”前幾年,貴州省織金縣新化村村民孫凱立申請了扶貧小額貸款,釀起了苞穀酒,缺電成了他增收的一道坎,“加工飼料的設備功率不到2千瓦,白天愣是轉不動,隻好白天用人力、半夜開機器,賺不了多少錢。”關(guan) 鍵時刻,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實施農(nong) 網改造升級,孫凱立的用電難題迎刃而解,生活也芝麻開花節節高。

  有力的電力供應,為(wei) 脫貧產(chan) 業(ye) 發展提供了穩定支撐。2020年12月,西藏阿裏與(yu) 藏中電網聯網工程正式投運,為(wei) 沿線地區帶來了可靠的電力供應。“我們(men) 的機械化設備終於(yu) 派上了大用場!”日土縣加偉(wei) 雪山農(nong) 牧產(chan) 品開發有限公司經理格桑尼瑪喜上眉梢。過去電壓不夠,帶不動設備,工人隻能手工製作粗羊毛,一斤隻賣三塊五;現在用機器加工羊毛被,每件售價(jia) 近900元。

  曾經的能源困境再也不是製約發展的瓶頸,加偉(wei) 雪山公司還辦起了全流程用電的糌粑和藏香加工廠,“我們(men) 的工人人均年收入達到了4萬(wan) 元。”格桑尼瑪說。

  電力足,產(chan) 業(ye) 興(xing) 。國家電網公司數據顯示,2018—2020年,國網經營區內(nei) “三區三州”電網建設拉動新增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加工場所2.5萬(wan) 處,特色畜牧業(ye) 及旅遊業(ye) 年均增收約27億(yi) 元。2020年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農(nong) 村加工業(ye) 用電量增長26.57%、鄉(xiang) 鎮企業(ye) 用電量同比增長11.27%,甘孜藏族自治州旅遊業(ye) 用電量同比增長17.73%,脫貧產(chan) 業(ye) 發展跑出“加速度”。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18日 08:32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楊安琪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