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踐行脫貧攻堅使命的“一線總指揮”

中共湖南省委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羅霄山脈、湘東(dong) 南邊陲、井岡(gang) 山西麓,有一個(ge) 具有光榮革命鬥爭(zheng) 曆史的革命老區——湖南省株洲市炎陵縣。在這片紅色熱土上,革命戰爭(zheng) 年代有2位縣委書(shu) 記犧牲在崗位上,在決(jue) 勝全麵小康、決(jue) 戰脫貧攻堅的偉(wei) 大戰役中,又湧現出為(wei) 了老區人民擺脫貧困而犧牲的縣委書(shu) 記黃詩燕。他在擔任炎陵縣脫貧攻堅“一線總指揮”的9個(ge) 年頭裏,為(wei) 了脫貧攻堅事業(ye) 鞠躬盡瘁,帶領革命老區在全省率先實現脫貧摘帽,用工作實績踐行了新時期好幹部標準,以苦幹實幹贏得了幹部群眾(zhong) 的廣泛讚譽,用寶貴生命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初心和使命,不幸殉職時年僅(jin) 56歲。2020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宣傳(chuan) 部發布黃詩燕先進事跡,追授他“時代楷模”稱號。

  “他是為(wei) 老區扶貧而來,也是為(wei) 脫貧攻堅而去的”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黃詩燕從(cong) 鄉(xiang) 鎮一步步成長起來,47歲擔任中共炎陵縣委書(shu) 記,一頭紮進羅霄山深處,下定決(jue) 心與(yu) 阻礙老區人民小康幸福的貧窮幹一仗,一幹就是9個(ge) 年頭。9年裏,黃詩燕用務實的思路和辦法闖新路、攻難關(guan) ,牢牢守在脫貧攻堅的陣地上。他走遍炎陵的山山水水、村莊社區,讀懂老區百姓的酸甜苦辣、所思所盼,贏得了幹部群眾(zhong) 的真情實意和廣泛讚譽。

  2013年11月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湘西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準扶貧”。黃詩燕苦苦思索的扶貧問題找到了方向,他迫不及待地帶頭認真學習(xi) 、用心領悟、準確把握精準扶貧方略,緊扣“兩(liang) 不愁三保障”,下足“繡花”功夫,結合貧情精心探索、分門別類對症下藥,實事求是找準精準扶貧的路子,團結帶領全縣幹部群眾(zhong) 抄起家夥(huo) 幹實事、真刀真槍破難題。推動炎陵的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和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分別增長2.3倍、3.2倍和2.7倍,貧困發生率從(cong) 19.5%下降到0.45%,帶領全縣20萬(wan) 老區人民在省內(nei) 第一批摘掉了貧困縣帽子。

  脫貧攻堅是黃詩燕心裏最牽掛的一件大事。2019年11月20日,是黃詩燕生前最後一次下鄉(xiang) 調研,主題仍然是脫貧攻堅。他像往常一樣來到大源村,查看民生工程進度,與(yu) 村民們(men) 聊聊家常。調研結束準備回縣城,他走到了車邊,又返回村衛生室,核查家庭醫生簽約落實情況,要求村醫為(wei) 村民做好慢性病治療服務。他惦記的最後一件事,是群眾(zhong) 的健康問題,誰想到他自己的健康早已亮起了紅燈。11月24日,因為(wei) 一心掛念脫貧攻堅工作,他連夜忍著胃痛從(cong) 株洲趕回200多公裏外的炎陵。一周下來,他隻能喝點湯、吃點稀飯,隻是要求稀飯裏麵放點鹽,因為(wei) “不加點鹽,沒力氣”。同事們(men) 多次勸他休息,去市醫院看病,他總是說:“脫貧攻堅等不起,產(chan) 業(ye) 發展等不起,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等不起,先挺一挺再看吧。”可他沒想到的是,自己的身體(ti) 健康也等不起了!11月29日上午,炎陵縣召開脫貧攻堅調度會(hui) ,他隻喝了一點稀飯,又走向了會(hui) 場。同事勸他別參加了,他說:“這是頭等大事,我怎麽(me) 能缺席!”可是,中午回到宿舍後,他心髒病突發,不幸去世,永遠地離開了他所眷念的事業(ye) 和群眾(zhong) 。

  黃詩燕始終把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作為(wei) 最高追求,堅持真扶貧、扶真貧,以行動詮釋赤誠,以赤誠贏得民心。當地幹部群眾(zhong) 深情感慨:“他是為(wei) 老區扶貧而來,也是為(wei) 脫貧攻堅而去的。”圖為(wei) 2015年2月11日,黃詩燕在三河鎮西台村坳下組看望優(you) 撫對象。 湖南省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黃詩燕作為(wei) 炎陵革命老區脫貧攻堅戰場的“一線總指揮”,始終把黨(dang) 和人民的事業(ye) 作為(wei) 最高追求,將初心和使命鑄寫(xie) 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將深情和生命奉獻給炎陵革命老區,堅持真扶貧、扶真貧,以行動詮釋赤誠,以赤誠贏得民心。當地幹部群眾(zhong) 深情感慨:“他是為(wei) 老區扶貧而來,也是為(wei) 脫貧攻堅而去的。”

  不讓老區人民“吃苦頭”,要讓老百姓“有奔頭”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幫助困難鄉(xiang) 親(qin) 脫貧致富要有針對性,要一家一戶摸情況,張家長、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數。上任之初,黃詩燕就深入到最偏遠的山村、走進最困難的農(nong) 家,訪貧問苦,問計於(yu) 民。他去了“無電村”梨樹洲。徒步穿過一條河道時,因石頭濕滑,落入水潭,他顧不得冰冷的河水浸濕全身,從(cong) 村民家借了一身衣服換上,穿著拖鞋繼續走村入戶。他去了住房條件最差的船形鄉(xiang) 水壟村。全村9個(ge) 村民小組236戶,大半村民住房牆體(ti) 用黃泥土夯實而成,取杉樹皮蓋頂,村民稱之為(wei) “杉皮屋”。房子逢雨必漏,風刮大了也擔心。他去了交通閉塞的下村鄉(xiang) 坳頭村。村民好不容易種出來的水果,因山路難行,隻能滯銷賤賣或者任其爛在枝頭……兩(liang) 個(ge) 月的調研下來,黃詩燕走遍了全縣15個(ge) 鄉(xiang) 鎮、54個(ge) 貧困村。他對這片埋葬忠骨英魂的紅土地的感情更深沉,對纏繞老區人民上千年的“貧困枷鎖”認識更清醒,同時也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他暗下決(jue) 心,不能再讓老區人民“吃苦頭”,要讓老百姓“有奔頭”,一定要早日實現脫貧摘帽,讓20萬(wan) 老區人民過上好日子,以此告慰這片紅土地上3萬(wan) 餘(yu) 名革命先烈的英靈。

  要致富先修路。炎陵縣東(dong) 、南、西三個(ge) 片區互不聯通,大部分鄉(xiang) 鎮之間聯通都需要通過縣城中轉。很多地方“睜眼看得見、抬腿走半天、開車繞大圈”,“山裏的貨出不去,山外的人進不來”。黃詩燕親(qin) 自擔任“總指揮”,在全縣打響了“交通加速”攻堅戰,打通“大動脈”,暢通“微循環”。他整合資金7.95億(yi) 元,新改建農(nong) 村公路1602公裏,所有行政村、90%以上村民小組通水泥路。如今,炎陵從(cong) 偏遠閉塞山區一躍成為(wei) 湘贛邊重要交通樞紐,人暢其行,貨暢其流,山裏的竹木、水果、油茶等農(nong) 產(chan) 品“身價(jia) ”平均提升了52%左右。

  扶貧必扶智。為(wei) 發展教育事業(ye) ,每年教師節,縣裏拿出100萬(wan) 元重獎教師,黃詩燕親(qin) 自給優(you) 秀教師頒獎;為(wei) 解決(jue) 鄉(xiang) 村教師住房難的問題,在他的關(guan) 心下,農(nong) 村教師都分到了安置房;為(wei) 確保教育資助“一個(ge) 不漏”、控輟保學“一個(ge) 不失”,他落實“一對一”幫扶、“三幫一”勸返等措施;為(wei) 解決(jue) 大班額問題,縣裏籌資1.4億(yi) 元新建“芙蓉學校”,新增36個(ge) 教學班;為(wei) 改善辦學條件,縣裏整合資金3.6億(yi) 元對全縣28所中小學進行提質改造,運動場全部由泥巴地變成了標準塑膠運動場,教學班實現了多媒體(ti) 全覆蓋。如今,炎陵已成為(wei) 全國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縣、省教育強縣,全縣沒有一個(ge) 因學致貧返貧家庭,沒有一個(ge) 因貧輟學學生。

  治好一個(ge) 人脫貧一家人,農(nong) 村醫療改革是阻斷貧困的重要保證。黃詩燕大力推進醫聯體(ti) 建設,強化縣醫院與(yu) 省、市醫院醫療合作,省、市專(zhuan) 家定期到炎陵坐診,推動縣醫院近3年門診率提升19.58%;大力實施醫衛新區建設,推動縣中醫院、縣婦幼保健院、縣疾控中心完成整體(ti) 搬遷;紮實推進“分類救治”,全麵消除行政村衛生室“空白村”,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搭建健康“直通車”,讓炎陵的老百姓看病更加方便實惠。

  安居才能樂(le) 業(ye) 。黃詩燕把保障安全住房作為(wei) “告慰先烈工程”,按照易地扶貧搬遷、農(nong) 村貧困對象安居工程、農(nong) 村土坯房集中整治工程分類分批保障。特別是對搬遷至縣集中安置區的貧困戶,堅持“先就業(ye) 、後搬遷”的原則,每戶至少保證有一人在園區企業(ye) 就業(ye) 。近年來,全縣共籌集資金6億(yi) 多元,1234戶易地扶貧搬遷戶住進了新房,2543戶農(nong) 村貧困對象實現安居,1.1萬(wan) 戶農(nong) 村危舊土坯房得到改善。

  老區革命精神是脫貧致富的強大精神支柱。在炎陵縣紅軍(jun) 標語博物館,陳列著一條紅軍(jun) 1929年5月用客家方言寫(xie) 下的標語:“共產(chan) 黨(dang) 是為(wei) 無產(chan) 階級飯吃衣穿屋住的黨(dang) 。”黃詩燕從(cong) 這條樸素的標語中感悟到老區的崇高革命精神,並將此作為(wei) 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的自勉自勵“口頭禪”,他說這就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wei) 民愛民、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一定要把眼前的綠水青山變為(wei) 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首先要有一個(ge) 好思路、好路子。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因地製宜,理清思路、完善規劃、找準突破口。黃詩燕深知,發展產(chan) 業(ye) 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脫貧攻堅難就難在發展產(chan) 業(ye) 上。他在廣泛深入調研的基礎上,確定了建設農(nong) 字號“一帶八基地”的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即生態休閑農(nong) 業(ye) 風光帶,無公害蔬菜、特色水果、炎陵白鵝、花卉苗木、筍竹林、茶葉、油茶、藥材基地,讓農(nong) 民盡早脫貧奔小康。這幾年,“一帶八基地”成為(wei) 炎陵脫貧致富主戰場,帶動6548戶21701名貧困人口戶均增收6800元。2019年,全縣農(nong) 民人均純收入9735元,較2010年與(yu) 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縮小了10.4個(ge) 百分點。

  炎陵高寒山區適合黃桃生長,黃詩燕經過認真分析後,果斷把黃桃作為(wei) 特色水果重點培育,逐步讓黃桃規模大起來、銷售火起來、產(chan) 業(ye) 旺起來。如今炎陵黃桃年產(chan) 值突破20億(yi) 元,惠及6萬(wan) 多群眾(zhong) ,近六成貧困人口靠種植黃桃穩定脫貧。圖為(wei) 2017年7月28日,黃詩燕為(wei) 炎陵黃桃直播帶貨。 湖南省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炎陵黃桃,桃醉天下”,這條炎陵黃桃在央視播出的精準扶貧公益廣告詞,就是黃詩燕琢磨出來的。炎陵高寒山區適合黃桃生長,學農(nong) 出身的黃詩燕經過認真分析後,果斷把黃桃作為(wei) 特色水果重點培育,逐步讓黃桃規模大起來、銷售火起來、產(chan) 業(ye) 旺起來,硬是把小黃桃做成了大產(chan) 業(ye) 。如今炎陵黃桃種植麵積達8.9萬(wan) 畝(mu) ,采果麵積5.2萬(wan) 畝(mu) ,總產(chan) 量5.18萬(wan) 噸,年產(chan) 值突破20億(yi) 元,惠及6萬(wan) 多群眾(zhong) ,近六成貧困人口靠種植黃桃穩定脫貧。“炎陵黃桃”於(yu) 2016年正式注冊(ce) 為(wei) “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縣黃桃辦主任動情地說,“黃書(shu) 記和黃桃一樣都有一顆晶亮的紅心,引領老區人民走上脫貧路”。

  “守著綠水青山過苦日子,這不是綠色發展,一定要把眼前的綠水青山變為(wei) 老百姓的金山銀山!”黃詩燕的話句句鏗鏘有力,字字擲地有聲。他帶領縣委一班人,依托“綠水青山”的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旅遊產(chan) 業(ye) ,打造了以炎帝陵為(wei) 核心的祭祖祈福遊,以神農(nong) 穀為(wei) 核心的養(yang) 生度假遊,以旅遊環線紅色景點為(wei) 標誌的紅色體(ti) 驗遊。2019年,全縣旅遊產(chan) 業(ye) 直接帶動就業(ye) 5608人,其中貧困人口2112人,人均年增收1.9萬(wan) 元。

  招商引資是發展產(chan) 業(ye) 的重中之重。為(wei) 把產(chan) 業(ye) 做大做強,吸納更多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ye) ,黃詩燕曾清晨5點從(cong) 炎陵出發,因高速公路大橋冰凍,遭遇汽車滑行100多米撞上護欄的險情;他曾一度每天工作16個(ge) 小時,以真心誠意打動客商,成功引進一大批優(you) 質企業(ye) 落戶炎陵,創造了貧困山區招商引資的“炎陵現象”。2012年以來,新增就業(ye) 12000多人,其中貧困人口2600多人。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農(nong) 村要發展,農(nong) 民要致富,關(guan) 鍵靠支部。經過持續奮戰,炎陵縣於(yu) 2018年8月實現脫貧摘帽!黃詩燕在欣喜之時也清醒認識到,貧困戶退出、貧困縣摘帽不是終點,鞏固拓展脫貧成果的任務依然很重。他提出要以中央“四個(ge) 不摘”為(wei) 總要求,堅持把最強力量匯聚在一線、把戰鬥堡壘築牢在一線、把脫貧責任壓實在一線。先後選派85名幹部到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合並村擔任黨(dang) 組織“第一書(shu) 記”,把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成脫貧致富的堅強戰鬥堡壘。同時,注重激發貧困群眾(zhong) 的內(nei) 生動力,組織開展“脫貧立誌、星級創建”活動,對獲評3星以上的貧困戶給予差異化扶貧政策,讓貧困戶變心動為(wei) 行動,激活了主動脫貧、持續致富的一池春水。

  2020年炎陵縣接受國家脫貧攻堅普查,20個(ge) 重點監測指標全部體(ti) 現高質量,“兩(liang) 不愁”、安全住房、易地扶貧搬遷後續幫扶、群眾(zhong) 認可度等指標均為(wei) 100%,被國務院脫貧攻堅督查組譽為(wei) “縣域脫貧攻堅的樣板”。

  “你對群眾(zhong) 有多好,群眾(zhong) 對你就有多親(qin) ”

  黃詩燕抓工作有股韌勁、幹事業(ye) 有股拚勁、對群眾(zhong) 有股親(qin) 勁。這些年,他始終心係貧困戶,直接走訪入戶的群眾(zhong) ,有記錄的就達1000餘(yu) 戶,他常說:“你對群眾(zhong) 有多好,群眾(zhong) 對你就有多親(qin) !”

  在頻繁下鄉(xiang) 調研的山路上,黃詩燕認識了養(yang) 路工人張愛平夫妻,每次見麵,都要停下車來噓寒問暖,囑咐他們(men) 一定要注意安全,養(yang) 護好出村的唯一通道。有一次,張愛平在養(yang) 路工作中遇到了意外,被一塊從(cong) 峭壁滾落的大石頭撞倒受了重傷(shang) ,黃詩燕得知後,立即趕往醫院看望。後來,黃詩燕經常拿“馬路夫妻”的故事教育幹部:“張愛平夫妻不是正式職工,負責養(yang) 護的路段有52.7公裏長,涉及炎陵縣十幾個(ge) 貧困村,天天在路上,就連春節也不休息。大家比一比,誰的待遇高?想一想,誰的境界高?”

  天坪村95歲退休老黨(dang) 員張朝秀,熱心公益,義(yi) 務養(yang) 護村裏公路30多年。黃詩燕專(zhuan) 程看望,組織鎮村黨(dang) 員幹部到老人家裏座談,邀請老人上黨(dang) 課。老人去世前,拿出珍藏的一套《馬克思傳(chuan) 》,親(qin) 手用牛皮紙封好,再三囑托兒(er) 子送給黃詩燕。書(shu) 的扉頁粘貼著老人2014年寫(xie) 的一首詩《最美書(shu) 記》:“縣委書(shu) 記黃詩燕,炎陵百姓好喜歡。當官不擺官架子,不恥下問真青天。”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最美書(shu) 記”四個(ge) 字,就是老區人民送給黃詩燕的最好獎杯!

  黃詩燕因病去世的消息傳(chuan) 開,廣大群眾(zhong) 自發以各種形式表達哀悼。2020年清明節,數百名炎陵老百姓自發帶著自家釀的米酒、村頭采來的山花、深山裏采摘的茶葉,趕到200多公裏外的黃詩燕墓前,祭奠這位老百姓心中的“最美書(shu) 記”。

  黃詩燕待群眾(zhong) 如親(qin) 人,對親(qin) 屬卻近乎“苛刻”。他注重家風家教,從(cong) 來沒有為(wei) 妻女和親(qin) 人向誰打過招呼。他有三個(ge) 哥哥,大哥是退休工人、二哥是鄉(xiang) 鎮一般退休幹部、三哥是普通農(nong) 民,都在老家攸縣工作生活。女兒(er) 大學畢業(ye) 兩(liang) 年了,直到他殉職,還一直在一家單位做臨(lin) 時工。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本質要求,是我們(men) 黨(dang) 矢誌不渝的奮鬥目標。作為(wei) “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湖南始終將脫貧攻堅作為(wei) 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堅持走精準、特色、可持續的精準扶貧路子,以“五級書(shu) 記抓脫貧、全省動員促攻堅”的生動局麵,幹出了“首倡之為(wei) ”的成績。黃詩燕作為(wei) 廣大脫貧攻堅“一線總指揮”的優(you) 秀代表,以對黨(dang) 絕對忠誠、矢誌為(wei) 民服務、敢於(yu) 真抓實幹、堅守道德操守的政治品格,生動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和使命,是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踐行者,是發揚新征程上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的生動寫(xie) 照。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脫貧攻堅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16日 09:23 來源:求是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