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
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公路旁,紅底金字的標語格外醒目。置身一棟棟青磚灰瓦的太行特色新民居之間,回想2012年底村民唐宗秀挽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手臂走過黃泥土牆的畫麵,村民們(men) 仍激動不已。
習(xi) 習(xi) 春風,遍拂太行。青山不老,換了人間。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阜平的考察和殷殷關(guan) 切,給阜平人民以巨大的溫暖和激勵。阜平人民牢記總書(shu) 記囑托,凝心聚力,苦幹實幹,經過8年艱苦奮鬥,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全縣農(nong)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2年的3262元提高到2020年的10830元。2020年初,隨著河北最後一批13個(ge) 貧困縣摘帽,阜平縣脫貧了!
阜平,中國第一塊敵後抗日根據地誕生的紅色熱土,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第一聲脫貧攻堅進軍(jun) 令響起的激情戰場,滿懷信心出發,譜寫(xie) 著深山老區融入小康中國的奮鬥史詩。
五級書(shu) 記抓扶貧、打硬仗
阜,盛也。然而,阜平,可真是一片貧困之地——
阜平地處太行深山區。全縣山場麵積326萬(wan) 畝(mu) ,占總麵積的87%,耕地麵積僅(jin) 21.9萬(wan) 畝(mu) ,人均0.96畝(mu) ,俗稱“九山半水半分田”。
阜平是革命老區。抗戰時期,阜平以不足9萬(wan) 人口,養(yang) 活了9萬(wan) 多人的抗日部隊。全縣2萬(wan) 人參軍(jun) 參戰,5000多人光榮犧牲。
阜平是深度貧困縣。直到2012年,仍有近一半人深陷貧困,全縣30%人口沒有初中以上學曆。曾經在這裏戰鬥生活過的聶榮臻元帥,聽說阜平百姓生活還很貧困,流下了難過的淚水,也留下了“阜平不富,死不瞑目”的心願。
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這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不變的初心和使命!
2012年12月29日,黨(dang) 的十八大後僅(jin) 40多天,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第二次外出視察,就來到老區、山區、貧困地區三區合一的阜平縣。20多個(ge) 小時,往返奔波700多公裏,總書(shu) 記為(wei) 的是看真貧。他踏著皚皚白雪,走進龍泉關(guan) 鎮駱駝灣村、顧家台村這兩(liang) 個(ge) 特困村。在村民家中,他盤腿坐在炕上,同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手拉手,噓寒問暖,了解他們(men) 日子過得怎麽(me) 樣。
在這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向全黨(dang) 全國發出了脫貧攻堅的進軍(jun) 令:沒有農(nong) 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
奮鬥的號角,從(cong) 駱駝灣村農(nong) 家小院飛出,從(cong) 顧家台村村委會(hui) 小會(hui) 議室發出,如滾滾春雷震動著巍巍太行,若浩浩春風激蕩著燕趙大地,迅速傳(chuan) 遍華夏神州。
圖為(wei) 2019年7月23日拍攝的河北省阜平縣駱駝灣村。 阜平縣委宣傳(chuan) 部供圖
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帶領下,阜平幹部群眾(zhong) 深入貫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匯聚各方力量,統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阜平將全縣劃分為(wei) 8個(ge) 片區,實行縣委書(shu) 記、縣長“雙組長”負責製,堅持每周召開常委擴大會(hui) 研究脫貧工作,每月舉(ju) 辦一次鄉(xiang) 鎮黨(dang) 委書(shu) 記脫貧攻堅“擂台賽”。從(cong) 複退軍(jun) 人、離退休幹部等群體(ti) 中選拔優(you) 秀黨(dang) 員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動員能人返鄉(xiang) 治村,選樹462名農(nong) 村致富帶頭人,發揮精準幫帶和示範引領作用,把基層黨(dang) 組織建成脫貧奔小康的戰鬥堡壘。省市向阜平派“最強外援”幫扶,派出了62個(ge) 駐村工作隊,當地選派了147個(ge) 縣直駐村工作隊,對全縣209個(ge) 行政村幫扶全覆蓋。省市縣209名駐村第一書(shu) 記吃住在村,戰貧鬥困,不勝不還。
阜平不變,寢食難安。無數黨(dang) 員幹部日裏夜裏、案頭燈下細細謀劃,風裏雨裏在太行深處疾馳奔走。他們(men) 用無私奉獻、忘我犧牲的擔當,換得山鄉(xiang) 巨變、群眾(zhong) 歡顏。在外地做生意的顧瑞利回到家鄉(xiang) ,當選了駱駝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打開思路發展鄉(xiang) 村旅遊,引進旅遊公司,打通村旅遊公路。縣旅遊部門的幹部陳國,被派到顧家台村當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全國、全省都來支援俺老家脫貧,不回去,那算個(ge) 啥?”接到任命第二天,陳國就住進了村委會(hui) 辦公室,一幹就是整整6年,活脫脫變成了一個(ge) 老農(nong) 民。
這樣的先進典型有很多。千方百計引進產(chan) 業(ye) 項目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劉華格、積極搭建電商平台的扶貧幹部唐超男、多方協調發展光伏產(chan) 業(ye) 扶貧的黃文忠……老鄉(xiang) 們(men) 細數著他們(men) 的名字,一如誇讚自家的兒(er) 女。
脫貧攻堅,彰顯著共產(chan) 黨(dang) 人改天換地的雄心壯誌,實實在在改變著貧困群眾(zhong) 的生活。2012年末,駱駝灣村、顧家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隻有950元和980元。2017年底,兩(liang) 村實現整村脫貧出列。如今,兩(liang) 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了15660元、17390元,一半家庭有了小轎車。
8年來,阜平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10.81萬(wan) 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穩定脫貧,群眾(zhong) 收入、基礎設施、基本公共服務等方麵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阜平人世代希冀的“興(xing) 旺昌盛”,就這樣從(cong) 夢想照進現實!
六大產(chan) 業(ye) 找對路、能創富
“倆(lia) 棚每年有六七萬(wan) 的收入,手頭鬆快了,日子越過越有滋味。”作為(wei) 縣裏第一批貸款承包食用菌大棚的貧困戶,顧家台村的馬秀英說起收入來喜笑顏開。
在阜平382省道沿線,一個(ge) 個(ge) 現代化食用菌產(chan) 業(ye) 園像珍珠一樣分布在公路兩(liang) 側(ce) 。該縣食用菌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韓亞(ya) 輝自豪地說:“全縣已建成98個(ge) 園區、4610棟大棚,年產(chan) 香菇5.5萬(wan) 噸,直接帶動群眾(zhong) 1.5萬(wan) 戶,戶均年增收1.7萬(wan) 元。”
誰能想到,小香菇會(hui) 成為(wei) 阜平人脫貧致富的大產(chan) 業(ye) 。
早些年,這裏不少百姓在荒山上栽果樹、開辦養(yang) 殖合作社,一心一意想致富。可由於(yu) 海拔高、冬季嚴(yan) 寒,再加上缺乏技術指導,慢慢地牛棚空了、羊圈空了,山上的果樹也死了。
穩定脫貧,出路到底在哪兒(er) ?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阜平考察時,為(wei) 脫貧工作指明了方向:“推進扶貧開發、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首先要有一個(ge) 好思路、好路子。”
必須因地製宜,充分利用資源優(you) 勢發展產(chan) 業(ye) 。經過深入調研論證,阜平縣幹部群眾(zhong) 發現,食用菌種植在當地大有可為(wei) ——食用菌喜歡冷涼氣候,阜平地處山區,晝夜溫差大;山區林木豐(feng) 富,可提供菌棒的木屑原料,市場需求大,能以此發展產(chan) 業(ye) 鏈。經過反複論證,食用菌被確定為(wei) 阜平縣主導扶貧產(chan) 業(ye) 。
2015年,阜平開始動工興(xing) 建食用菌大棚。可是農(nong) 戶顧慮重重——沒錢租棚、不懂技術、找不著客戶……為(wei) 打消農(nong) 戶的顧慮,縣政府將食用菌產(chan) 業(ye) 發展模式確定為(wei) “六位一體(ti) ”,即政府、金融、科研、龍頭、園區、農(nong) 戶形成一個(ge) 產(chan) 業(ye) 整體(ti) 。為(wei) 確保不出現技術風險,新園區每50萬(wan) 菌棒配備一名技術員。技術人員進駐後,逐棚逐戶手把手指導菇農(nong) 栽培管理。
產(chan) 業(ye) 選定,錢從(cong) 哪裏來?這是困擾許多貧困地區產(chan) 業(ye) 發展的普遍問題。
縣金融辦主任杜金利介紹:“2015年,借助阜平創建金融扶貧示範縣的契機,在省金融辦幫助下,我們(men) 探索出一種‘保險+貸款’的金融扶貧模式,每個(ge) 棚可根據情況貸款5萬(wan) 到10萬(wan) 元,政府貼息。產(chan) 品銷售如果低於(yu) 市場價(jia) 格,由保險公司補齊差價(jia) 。”說白了,龍頭企業(ye) 生產(chan) 菌棒,技術人員上門指導,農(nong) 戶負責大棚種植,香菇由龍頭企業(ye) 回收。政府搭台增信,銀行降檻降息,企業(ye) 農(nong) 戶承貸,農(nong) 業(ye) 保險兜底保障,協調聯動下,群眾(zhong) 無需抵押便可申請貸款。
雖然有了定心丸,想掙怕賠的心理還是讓許多農(nong) 戶不敢嚐試。
“這事兒(er) ,得有人帶頭。種成了,自家受益,鄉(xiang) 親(qin) 們(men) 心裏也有底兒(er) 。”馬秀英是顧家台村幹部,家裏又窮得叮當響。一咬牙,她成了阜平第一批貸款承包大棚的菇農(nong) 。因為(wei) “沒摸準香菇的秉性”,頭一年,馬秀英掙得並不多。但就這1萬(wan) 多塊錢,已經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羨慕得直咂嘴兒(er) ,“看來,種香菇還真能掙錢!”
一時間,顧家台村的54個(ge) 大棚成了香餑餑,被一包而空。阜平縣的食用菌大棚也越建越多。2015年起步,5年時間,阜平縣食用菌麵積達2萬(wan) 畝(mu) ,覆蓋140個(ge) 行政村,年產(chan) 值達5億(yi) 元。從(cong) 品種研發到製棒,從(cong) 香菇種植到產(chan) 品深加工,從(cong) 冷鮮收儲(chu) 到冷鏈物流,阜平縣的香菇產(chan) 業(ye) 已形成了一二三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的完整產(chan) 業(ye) 鏈條,市場抗風險能力更強了。
近年來,河北省阜平縣在推進產(chan) 業(ye) 扶貧過程中,積極優(you) 化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大力發展食用菌產(chan) 業(ye) 。圖為(wei) 2020年10月7日,在阜平縣駱駝灣村食用菌產(chan) 業(ye) 園區裏,顧廷春(右)正在和技術人員一起查看香菇長勢。 河北日報記者 趙海江/攝
小香菇打開了阜平產(chan) 業(ye) 扶貧的大思路,也為(wei) 山區百姓蹚出更多更寬的致富門路。由縣政府主導,阜裕公司與(yu) 顧家台村和駱駝灣村合作成立了阜平縣顧家台駱駝灣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以每年每平方米100元的價(jia) 格租賃村民的房屋,進行統一規劃改造和經營,打造了40多個(ge) 民宿小院,包括餐飲、住宿、小吃作坊、會(hui) 議室、娛樂(le) 休閑等20多種業(ye) 態。兩(liang) 個(ge) 村91戶群眾(zhong) 通過土地流轉、房屋租賃、參與(yu) 經營、務工獲得薪金等方式,每年戶均增收2.52萬(wan) 元。目前,兩(liang) 個(ge) 村旅遊從(cong) 業(ye) 人員達127人,其中包括建檔立卡貧困戶50人,人均月收入2000多元。
驅車行駛在阜平新修的柏油路上,一個(ge) 個(ge) 青磚灰瓦、精巧別致的小村落接連閃過,一個(ge) 個(ge) 微景觀、大景區被串聯成線。這幾年,阜平結合自身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氣候條件,逐步形成了現代食用菌、高效林果、中藥材、規模養(yang) 殖、家庭手工業(ye) 、生態旅遊等六大扶貧產(chan) 業(ye) 。2020年,全縣六大扶貧產(chan) 業(ye) 總收入11.8億(yi) 元,形成了穩固、持續的扶貧產(chan) 業(ye) 鏈條。
為(wei) 讓百姓過上好日子,阜平在培育壯大脫貧產(chan) 業(ye) 的同時,打好民生保障“組合拳”,織密基本生活“安全網”,讓貧困群眾(zhong) 享受到更多的民生福利。
一張張醫療收費票據像大山壓下來,會(hui) 不會(hui) 又重新成為(wei) 貧困戶?正當阜平縣樓房村村民閆保蓮為(wei) 患直腸癌花費高發愁時,阜平縣智慧防返貧平台及時預警,縣人保財險公司派人上門救助。按醫保政策報銷後,閆保蓮2020年自付34518.9元,防貧保險為(wei) 她補償(chang) 自付部分的65%,最後閆保蓮實際僅(jin) 花費12000多元。“黨(dang) 的政策好,遇到再難的事也不怕。”54歲的閆保蓮話語間有了底氣。
在阜平,老百姓獲得感、幸福感越來越強。
能看病,看好病。在縣域內(nei) 定點醫療機構實行“先診療、後付費”和出院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一票製”即時結算製度。同時,對於(yu) 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門診慢性病報銷不設起付線。
搬得出,住得好。2016年阜平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正式啟動。目前,39個(ge) 集中安置項目全麵竣工,全縣涉及易地扶貧搬遷的1.7萬(wan) 餘(yu) 戶,5.3萬(wan) 餘(yu) 人全部搬遷入住。
就近上學,能上好學。2013年以來,全縣新建13所農(nong) 村寄宿製學校,解決(jue) 了農(nong) 村孩子“跑著上學”的問題;改造提升鄉(xiang) 村小規模學校和薄弱學校93所,改善了農(nong) 村學校辦學條件;全麵落實“兩(liang) 免一補”、“三免一助”等貧困學生救助政策,全縣所有貧困學生資助全覆蓋、無輟學。
飲上安全水,走上快速路。農(nong) 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電網升級改造工程、公路建設、通信基站建設等,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出行難、吃水難、用電難、通信難等問題。
腰包鼓了,房子新了,道路寬了,山更綠了!
一年接著一年幹,一仗接著一仗打,阜平創富的腳步堅定向前!
為(wei) 了過上好日子
2021年,阜平人信心滿滿踏上新征程。立春過後,阜平處處洋溢著生機與(yu) 活力。
在駱駝灣村口,鄉(xiang) 親(qin) 們(men) 新立起“我們(men) 過上了好日子”8個(ge) 大字;在顧家台村口,“隻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的標語閃閃發光。這一切都在向世人宣告,依靠苦幹實幹共建共享美好生活的內(nei) 生動力,已經在阜平幹部群眾(zhong) 心中紮下了根。
“充分調動廣大幹部群眾(zhong) 的積極性,樹立脫貧致富、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精神,堅持苦幹實幹,就一定能改變麵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鼓勵阜平幹部群眾(zhong) 的話語,已經化作了脫貧攻堅的火熱實踐。
2021年2月4日,農(nong) 曆小年這天,在駱駝灣村“一號院”,村民顧寶青給記者講述當年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盤腿坐在老土炕上,和她全家圍著炭火盆嘮家常的感人情景。如今的顧寶青腿腳利索、聲音洪亮,怎麽(me) 看也不像是一位已經74歲的老人。“這些年生活好了,心情舒暢了,好多人都說我不僅(jin) 沒變老,還顯年輕了呢。”
確實,顧寶青一家人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了。雖然上了年紀,但顧寶青閑不住,現在在村裏的旅遊公司當保潔員,每個(ge) 月能掙2100元工資。前些年,顧寶青的兒(er) 子唐俊峰在村裏找不到發展機會(hui) ,無奈之下到北京打工,生活壓力較大。最近幾年,眼看著村裏建起了食用菌大棚,民宿旅遊紅紅火火,想為(wei) 村裏發展出把力的唐俊峰又回來了。由於(yu) 見識廣,他被選為(wei) 駱駝灣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與(yu) 客商洽談,驗收工程項目,每天總是忙忙碌碌。從(cong) “逃出去”到“搬回來”,唐俊峰感覺生活充滿了希望。唐俊峰的兒(er) 子唐孝億(yi) ,則從(cong) “留守兒(er) 童”變成了“陽光少年”。他說,小時候爸爸媽媽在外打工,想念親(qin) 人了隻能偷偷抹眼淚。現在,唐孝億(yi) 在阜平縣城廂小學六年級讀書(shu) ,班主任老師對他的評語是:陽光、質樸,有理想、有誌氣。
脫貧的真經,阜平鄉(xiang) 村的男女老少都能說幾條,但首要的一條是立誌鼓勁。為(wei) 把村民引向向貧困宣戰、向小康進軍(jun) 的新境界,阜平全部行政村都設立了脫貧誌氣榜、光榮榜,大張旗鼓表彰致富帶頭人。吳王口鄉(xiang) 三岔村村民李樹國,和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起種植香菇實現了脫貧致富,村裏“誌氣榜”的櫥窗裏有了他的名字。李樹國對此很自豪,每次路過櫥窗,他都會(hui) 對著自己的照片看上幾眼。
河北省阜平縣在脫貧攻堅戰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yu) 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陸續歸來,為(wei) 家鄉(xiang) 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圖為(wei) 2020年10月9日,阜平縣駱駝灣村直播間內(nei) ,從(cong) 北京回來的陳晨(右)正跟著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唐超男學習(xi) 直播帶貨。 河北日報記者 趙傑/攝
幸福是創造出來的!村民中有等靠要思想的人少了,主動想辦法、找門路、抓機遇的人多了。街頭巷尾,村民們(men) 的議論從(cong) “別人能吃低保我為(wei) 啥不能”,變成了“能給我找份工作不?吃苦受累都不怕”。
好日子是幹出來的!這片開滿奮鬥之花的沃土,也激發了更多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的熱情。
過去,阜平山村的青壯年普遍外出打工,村裏除了過年,看不到多少人,“有時說個(ge) 話的人都難找”,哪家一遇難事就犯愁。以駱駝灣村為(wei) 例,留守村民的平均年齡一度達到60多歲。
2013年,時年29歲、在北京創業(ye) 成功的劉永剛和妻子翟豔玲一起回到老家駱駝灣村,開起鄉(xiang) 村民宿。如今,在春夏旅遊旺季的時候,小兩(liang) 口忙得腳不沾地,他們(men) 笑稱這是“幸福奮鬥忙”。任永花,從(cong) 北京回來,到旅遊公司上班,負責銷售土特產(chan) ;唐宗雲(yun) ,任記軍(jun) ,李愛明……近幾年,光駱駝灣村就有50多名年輕人回到變美變富的家鄉(xiang) 。據統計,阜平全縣已累計有5000多名年輕人返鄉(xiang) 創業(ye) ,古老的土地上躍動著越來越多青春的身影。
擺脫貧困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阜平縣將始終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厚植生態優(you) 勢基礎上,鞏固脫貧成果,夯實脫貧質量,譜寫(xie) 新時代阜平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新篇章。
巍巍太行,山連著山,水連著水。青山綠水之間,我們(men) 仿佛看到了一群群奔跑的追夢人,他們(men) 眼裏閃動著灼灼的希望,他們(men) 心底生長著一個(ge) 又一個(ge) 更美麗(li) 的夢想……
作者單位:河北日報社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