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百年·天天讀】2月12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重要論述

  1992年2月12日

  鄧小平在視察上海閔行開發區和上海縣馬橋鄉(xiang) 旗忠村時指出:到本世紀末,上海浦東(dong) 和深圳要回答一個(ge) 問題,姓“社”不姓“資”,兩(liang) 個(ge) 地方都要做標兵。要回答改革開放有利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不利於(yu) 資本主義(yi) 。這是個(ge) 大原則。要用實踐來回答。農(nong) 村改革是一大創舉(ju) 。家庭聯產(chan) 承包責任製的問題是用實踐來回答的,城市改革的問題也要用實踐來回答。實踐這個(ge) 標準最硬,它不會(hui) 做假。要用上百上千的事實來回答改革開放姓“社”不姓“資”,有利於(yu) 社會(hui) 主義(yi) ,不利於(yu) 資本主義(yi) 。上海要回答這個(ge) 問題,要靠大家努力。

  1999年2月12日

  江澤民在黨(dang) 外人士迎春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政黨(dang) 製度。他指出: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nong) 聯盟為(wei) 基礎的社會(hui) 主義(yi) 國家,與(yu) 這種國體(ti) 相適應的政黨(dang) 製度是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我國實行這種政黨(dang) 製度,是由我們(men) 的國情決(jue) 定的,不是哪一個(ge) 人、哪一個(ge) 黨(dang) 派主觀意誌的產(chan) 物。我國曆史上,辛亥革命後曾搞過一段多黨(dang) 議會(hui) 政治,國民黨(dang) 統治時期搞過一黨(dang) 獨裁,但都行不通。實踐表明,我國實行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的多黨(dang) 合作和政治協商製度,具有自己的優(you) 勢和強大生命力,為(wei) 我國改革、發展和穩定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證。任何時候都決(jue) 不能動搖、削弱這一符合我國國情的政黨(dang) 製度,決(jue) 不能照搬西方的兩(liang) 黨(dang) 製、多黨(dang) 製。對這個(ge) 重大政治原則,決(jue) 不能有絲(si) 毫含糊。這篇講話的部分內(nei) 容收入《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專(zhuan) 題摘編)》。

  2018年2月12日

  習(xi) 近平在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hui) 上的講話中指出,在脫貧攻堅的偉(wei) 大實踐中,我們(men) 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ge) 方麵。

  一是堅持黨(dang) 的領導,強化組織保證。脫貧攻堅,加強領導是根本。必須堅持發揮各級黨(dang) 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落實脫貧攻堅一把手負責製,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書(shu) 記一起抓,為(wei) 脫貧攻堅提供堅強政治保證。

  二是堅持精準方略,提高脫貧實效。脫貧攻堅,精準是要義(yi) 。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扶持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第一書(shu) 記)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等“六個(ge) 精準”,解決(jue) 好扶持誰、誰來扶、怎麽(me) 扶、如何退問題,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彈炸跳蚤,因村因戶因人施策,對症下藥、精準滴灌、靶向治療,扶貧扶到點上扶到根上。

  三是堅持加大投入,強化資金支持。脫貧攻堅,資金投入是保障。必須堅持發揮政府投入主體(ti) 和主導作用,增加金融資金對脫貧攻堅的投放,發揮資本市場支持貧困地區發展作用,吸引社會(hui) 資金廣泛參與(yu) 脫貧攻堅,形成脫貧攻堅資金多渠道、多樣化投入。

  四是堅持社會(hui) 動員,凝聚各方力量。脫貧攻堅,各方參與(yu) 是合力。必須堅持充分發揮政府和社會(hui) 兩(liang) 方麵力量作用,構建專(zhuan) 項扶貧、行業(ye) 扶貧、社會(hui) 扶貧互為(wei) 補充的大扶貧格局,調動各方麵積極性,引領市場、社會(hui) 協同發力,形成全社會(hui) 廣泛參與(yu) 脫貧攻堅格局。

  五是堅持從(cong) 嚴(yan) 要求,促進真抓實幹。脫貧攻堅,從(cong) 嚴(yan) 從(cong) 實是要領。必須堅持把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要求貫穿脫貧攻堅工作全過程和各環節,實施經常性的督查巡查和最嚴(yan) 格的考核評估,確保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使脫貧攻堅成效經得起實踐和曆史檢驗。

  六是堅持群眾(zhong) 主體(ti) ,激發內(nei) 生動力。脫貧攻堅,群眾(zhong) 動力是基礎。必須堅持依靠人民群眾(zhong) ,充分調動貧困群眾(zhong) 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扶貧和扶誌、扶智相結合,正確處理外部幫扶和貧困群眾(zhong) 自身努力關(guan) 係,培育貧困群眾(zhong) 依靠自力更生實現脫貧致富意識,培養(yang) 貧困群眾(zhong) 發展生產(chan) 和務工經商技能,組織、引導、支持貧困群眾(zhong) 用自己辛勤勞動實現脫貧致富,用人民群眾(zhong) 的內(nei) 生動力支撐脫貧攻堅。

  以上這些經驗彌足珍貴,要長期堅持並不斷完善和發展。

黨(dang) 史回眸

  1942年

  2月12日 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將領趙尚誌英勇就義(yi) 。1936年2月,堅持東(dong) 北抗日鬥爭(zheng) 的人民革命軍(jun) 第一軍(jun) 至第六軍(jun) 和湯原、海倫(lun) 遊擊隊共同發表《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統一軍(jun) 隊建製宣言》,宣布東(dong) 北各抗日武裝統編為(wei) 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至全國抗日戰爭(zheng) 爆發前,共改編和擴編抗日聯軍(jun) 十個(ge) 軍(jun) ,並將抗日聯軍(jun) 第一軍(jun) ,第二軍(jun) 合編為(wei) 第一路軍(jun) 。全國抗戰爆發後,又組成抗日聯軍(jun) 第十一軍(jun) ,並把第三軍(jun) 到第十一軍(jun) 分編為(wei) 抗日聯軍(jun) 第二、第三路軍(jun) 。趙尚誌曾任東(dong) 北抗日聯軍(jun) 第三軍(jun) 軍(jun) 長等職。1942年2月12日在戰鬥中身負重傷(shang) 被俘,寧死不屈,壯烈犧牲。

  1958年

  2月12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guan) 於(yu) 除四害講衛生的指示》。《指示》提出,蒼蠅、蚊子、老鼠是傳(chuan) 播疾病的媒介,而老鼠、麻雀還是損害糧食、妨礙生產(chan) 的大敵。除四害、講衛生的根本目的是“消滅疾病,人人振奮,移風易俗,改造國家”。隨後,全國掀起除“四害”的高潮。到1959年6月,麻雀不再列為(wei) “四害”之一,打麻雀改為(wei) 滅臭蟲。

  1982年

  2月12日 中共中央轉發《全國統戰工作會(hui) 議紀要》,並發出通知指出:在整個(ge) 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的新的曆史時期中,統一戰線仍然是我黨(dang) 的一大法寶。黨(dang) 的十一屆三中全會(hui) 以後,鄧小平根據我國社會(hui) 階級狀況已經發生根本變化的情況,指出:“我們(men) 的統一戰線比過去任何時期更加擴大了,是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前程遠大,大有可為(wei) 。”1981年6月,黨(dang) 的十一屆六中全會(hui) 通過的《關(guan) 於(yu) 建國以來黨(dang) 的若幹曆史問題的決(jue) 議》,把新時期統一戰線正式定名為(wei) “愛國統一戰線”。進入新世紀,愛國統一戰線進一步發展成為(wei) 全體(ti) 社會(hui) 主義(yi) 勞動者、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的建設者、擁護社會(hui) 主義(yi) 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的最廣泛的聯盟。

  2001年

  2月12日至14日 中央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召開。會(hui) 議分析了當前的國際國內(nei) 形勢,研究和部署了新世紀初全黨(dang) 必須做好的重要工作。會(hui) 議要求全黨(dang)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dang) 的基本路線為(wei) 指導,按照“三個(ge) 代表”要求,認清形勢,把握大局,齊心協力,真抓實幹,為(wei) 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實現“十五”計劃的宏偉(wei) 目標而努力奮鬥。

曆史瞬間

1938年2月12日,國民革命軍(jun) 第十八集團軍(jun) 總政治部出版的《前線》周刊第三,四期(合刊)刊載了鄧小平撰寫(xie) 的《動員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

  1938年2月12日,國民革命軍(jun) 第十八集團軍(jun) 總政治部出版的《前線》周刊第三,四期(合刊)刊載了鄧小平撰寫(xie) 的《動員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

1949年2月12日,葉劍英在慶祝北平和平解放大會(hui) 上發表講話。

1949年2月12日,葉劍英在慶祝北平和平解放大會(hui) 上發表講話。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09日 16:03 來源: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網站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