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仆焦裕祿。新華社發
在河南鄭州開幕的弘揚焦裕祿精神美術作品巡展上,前來參觀的觀眾(zhong) 絡繹不絕。新華社發
現代評劇《焦裕祿》在河北大廠上演。新華社發
人們(men) 都說,九曲黃河,最後一道彎就拐在了蘭(lan) 考。但大自然並未眷顧這個(ge) 豫東(dong) 小縣,內(nei) 澇、風沙、鹽堿這“三害”,曾讓蘭(lan) 考人飽受饑荒貧窮之苦,蘭(lan) 考也成為(wei) 中國貧困地區的一個(ge) 縮影。
1962年冬天,焦裕祿來到蘭(lan) 考,就任縣委書(shu) 記。排內(nei) 澇、戰風沙、治鹽堿,他始終和老百姓一起奮戰,即便是肝癌的劇痛,也擊不垮他摘掉蘭(lan) 考窮帽子的信念。1964年,不滿42歲周歲的焦裕祿去世了,卻把焦裕祿精神永遠地留在了天地之間。
焦裕祿精神告訴人們(men) ,黨(dang) 員領導幹部的公仆情懷是什麽(me) ——“心中裝著全體(ti) 人民、唯獨沒有他自己”;焦裕祿精神告訴人們(men) ,黨(dang) 員領導幹部的求實作風是什麽(me) ——凡事探求就裏、“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焦裕祿精神告訴人們(men) ,黨(dang) 員領導幹部的奮鬥精神是什麽(me) ——“敢教日月換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難麵前逞英雄”;焦裕祿精神告訴人們(men) ,黨(dang) 員領導幹部的道德情操是什麽(me) ——艱苦樸素、廉潔奉公、“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殊化”。
1990年7月16日,《福州晚報》一版登載時任福州市委書(shu) 記的習(xi) 近平的詞作《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中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是時霽月如銀,文思縈係……
魂飛萬(wan) 裏,盼歸來,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誰不愛好官?把淚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依然月明如昔,思君夜夜,肝膽長如洗。路漫漫其修遠矣,兩(liang) 袖清風來去。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綠我涓滴,會(hui) 它千頃澄碧。”
2014年3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南省蘭(lan) 考縣調研時指出,焦裕祿精神“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仍然是我們(men) 黨(dang) 的寶貴精神財富,我們(men) 要永遠向他學習(xi) ”。
焦裕祿永遠是黨(dang) 員領導幹部的榜樣,給人以無窮的力量。50多年來,焦裕祿精神就像一團不熄的火焰,穿越時空,不斷被賦予新的時代內(nei) 涵,照亮了一代又一代黨(dang) 員領導幹部的前行之路。
1.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
在蘭(lan) 考焦裕祿幹部學院的大門外,有一棵焦裕祿親(qin) 手栽下的泡桐樹。蘭(lan) 考人都叫它“焦桐”。
當年的小樹苗,如今已亭亭如蓋。每天都有成群結隊的人來到這裏,仰望樹冠,環抱樹幹。他們(men) 有的是蘭(lan) 考的百姓,有的是慕名而來的遊客,更多的是全國各地到焦裕祿幹部學院培訓學習(xi) 的領導幹部。在這裏,他們(men) 感歎時光的變遷、國家的發展,思考人民公仆的使命與(yu) 擔當。
在焦裕祿彌留之際,組織上問他還有什麽(me) 要求。焦裕祿說,我死後不要為(wei) 我多花錢,省下錢來支援災區,我隻有一個(ge) 要求,請組織上把我運回蘭(lan) 考,埋在沙丘上,活著我沒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著蘭(lan) 考人民把沙丘治好。以黨(dang) 的事業(ye) 為(wei) 重,以人民的利益為(wei) 先,在焦裕祿精神裏,始終貫穿著這樣一種公仆情懷,至死不渝。
如今,沙丘已成沃土。當年埋葬焦裕祿的那片沙丘,現在是焦裕祿紀念園、焦裕祿同誌紀念館、焦裕祿烈士墓的所在。在焦裕祿烈士墓旁,經常有一個(ge) 中年人忙前忙後,為(wei) 前來參觀的人們(men) 主持拜謁儀(yi) 式,講述他和焦裕祿的故事:1963年春天,他不滿一周歲,身患重病,家裏無錢就醫,母親(qin) 抱著這個(ge) 奄奄一息的孩子在門前哭泣。正巧焦裕祿到鄉(xiang) 下走訪,看到這一幕,急忙安排救治。孩子救活了,一年後,焦裕祿卻去世了。父母把這個(ge) 本名張徐州的孩子改名為(wei) “張繼焦”,希望他能繼承弘揚焦裕祿精神。
“焦裕祿一心想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一心為(wei) 民的公仆情懷。”看到那麽(me) 多人因為(wei) 焦裕祿的事跡而感動,曾經擔任過焦裕祿同誌紀念館館長的張繼焦十分欣慰。
一切為(wei) 了人民,這就是焦裕祿的公仆情懷。人民至上、以人民為(wei) 中心,這就是一代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一以貫之的根本立場。
毛澤東(dong) 同誌說:“我們(men) 的一切工作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我們(men) 所做的一切,都是為(wei) 人民服務。”
“怎麽(me) 稱呼您?”麵對不識字的苗族大媽的提問,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我是人民的勤務員”。
在福建東(dong) 山,穀文昌帶領幹部群眾(zhong) 打水井、建水庫,築海堤、造鹽田,植樹造林,防治風沙,把風沙肆虐的荒島打造成綠意盎然的東(dong) 海綠洲;在雲(yun) 南大亮山,楊善洲踐行“隻要生命不結束,服務人民不停止”的諾言,義(yi) 務植樹造林22年,把價(jia) 值3億(yi) 元的林場經營權無償(chang) 移交國家;在湖北來鳳,老英雄張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堅守初心不改本色,為(wei) 民造福;在四川北川,為(wei) 了搶通抗震救災的“生命線”,蘭(lan) 輝顧不上找尋自己的親(qin) 人,為(wei) 了讓工作不欠賬,寧可自己的身體(ti) 透支……
在脫貧攻堅前線,為(wei) 了幫助老百姓致富,李保國把家安在了太行山區,研究出蘋果生產(chan) 管理的128道標準化程序;黃文秀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hui) ,選擇到條件艱苦的貧困山區擔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為(wei) 了讓老區人民盡快擺脫貧困,廖俊波常年為(wei) 項目建設、園區開發奔忙,老百姓說他是“和農(nong) 民坐一條板凳的人”。在疫情防控一線,鍾南山的判斷擲地有聲,張定宇拖著病弱的身軀四處奔走,張伯禮、陳薇等醫學專(zhuan) 家身先士卒,勇闖武漢,一批黨(dang) 員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焦裕祿精神激勵著一批又一批黨(dang) 員領導幹部秉持公仆初心,堅定理想信念,堅持人民立場,恪守人民至上理念,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係。”建黨(dang) 初期隻有50餘(yu) 名黨(dang) 員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如今成長為(wei) 擁有9000多萬(wan) 名黨(dang) 員的大黨(dang) ,靠的是什麽(me) ?中國曆史上一再上演“其興(xing) 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曆史周期率,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執政70餘(yu) 年,不僅(jin) 跳出了這個(ge) 曆史周期率,而且創造了令世界驚歎的經濟快速發展、社會(hui) 長期穩定兩(liang) 大奇跡,靠的是什麽(me) ?離不開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根本立場,離不開對公仆精神的不懈追求,離不開一個(ge) 個(ge) 焦裕祿式的好黨(dang) 員、好幹部,一批批新時代的“焦裕祿群體(ti) ”,無私奉獻,忘我犧牲。
2.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在焦裕祿紀念館,一輛破舊的28自行車,把人們(men) 帶回了曆史現場。50多年前,焦裕祿就是蹬著這輛車,到120多個(ge) 生產(chan) 大隊走訪、蹲點。
“在人們(men) 的記憶中,在蘭(lan) 考期間,焦裕祿除了開會(hui) ,大部分時間都在鄉(xiang) 下。”焦裕祿幹部學院常務副院長席建設說,焦裕祿深入田間地頭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把群眾(zhong) 同自然災害鬥爭(zheng) 的一點一滴寶貴經驗總結成整治“三害”的具體(ti) 策略,“焦裕祿治‘三害’的過程,就是他撲下身子開展調研、求真務實、科學施策、真抓實幹的過程。正是這種深入群眾(zhong) 、求真務實的作風,使蘭(lan) 考的治災方略貼近現實、貼近民心,牽住了改變蘭(lan) 考落後麵貌、促進蘭(lan) 考發展的‘牛鼻子’。”
“吃別人嚼過的饃沒味道”。在焦裕祿精神裏,有一種求實作風,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凡事探求就裏,腳踏實地,真正為(wei) 人民群眾(zhong) 謀利益、辦實事。
我們(men) 黨(dang) 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ge) 曆史時期的重大決(jue) 策無不是在深入群眾(zhong) 、廣泛調研、深入思考中逐漸形成的。1930年,毛澤東(dong) 深入基層,雙腳踏遍尋烏(wu) 城,親(qin) 自做社會(hui) 調查,進行了著名的“尋烏(wu) 調查”。1978年,麵對中國向何方去的關(guan) 鍵抉擇,鄧小平同誌在北方四省一市進行調查研究,首次提出全黨(dang) 工作著重點轉移的戰略問題。
在《做焦裕祿式的縣委書(shu) 記》一文中,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回憶:“我在正定時經常騎著自行車下鄉(xiang) ,從(cong) 滹沱河北岸到滹沱河以南的公社去,每次騎到滹沱河沙灘就得扛著自行車走。雖然辛苦一點,但確實摸清了情況,同基層幹部和老百姓拉近了距離、增進了感情。情況搞清楚了,就要堅持從(cong) 實際出發謀劃事業(ye) 和工作,使想出來的點子、舉(ju) 措、方案符合實際情況,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就是這樣,習(xi) 近平走遍了正定全縣200多個(ge) 村子,探索農(nong) 村改革脫貧路。在福建寧德,他幾乎走遍所有的鄉(xiang) 鎮;在浙江工作,他跑遍了浙江的山山水水。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從(cong) 白山黑水到黃土高坡,從(cong) 茫茫林海到雪域高原,從(cong) 企業(ye) 廠礦到軍(jun) 營哨所,從(cong) 田間地頭到社區街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用腳步丈量著華夏大地,謀劃著民族複興(xing) 之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guan) 鍵時刻,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北京市朝陽區安華裏社區了解基層一線疫情聯防聯控情況,到軍(jun) 事醫學研究院、清華大學醫學院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guan) 工作,還專(zhuan) 門赴湖北武漢考察疫情防控工作。從(cong) “我國改革已經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的清醒定位,到“敢於(yu) 啃硬骨頭,敢於(yu) 涉險灘”“壯士斷腕”“背水一戰”的決(jue) 心魄力,從(cong)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了新時代”的堅定自信到“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曆史交匯”的戰略判斷,從(cong) 脫貧攻堅到鄉(xiang) 村振興(xing) ,從(cong) 京津冀一體(ti) 化、長三角協同發展、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到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zheng) 重大戰略成果,這些引領著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曆史性變革的科學判斷、科學決(jue) 策,都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深入群眾(zhong) 問計於(yu) 民所結出的碩果。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大興(xing) 求真務實之風,切實改進工作作風,才能始終保持黨(dang) 同人民群眾(zhong) 的血肉聯係,始終同人民群眾(zhong) 想在一起、幹在一起,才能贏得人民群眾(zhong) 的信任和擁護,推進偉(wei) 大事業(ye) 、實現偉(wei) 大夢想。
3.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還沒走進蘭(lan) 考中州民族樂(le) 器廠,就聽見裏麵傳(chuan) 來悠揚的古箏曲。走進去一看,滿眼的古箏、琵琶、揚琴、柳琴、阮、二胡,各色民族樂(le) 器目不暇接。這些樂(le) 器的音板,都來自泡桐。
當年,焦裕祿帶著蘭(lan) 考人艱苦探索,終於(yu) 找到了種植泡桐防風固沙的辦法。如今的蘭(lan) 考人再接再厲,發現泡桐不僅(jin) 能抵抗大自然的侵蝕,而且木質軟硬適中,紋路美觀,共鳴度高,透音性能好,是製作民族樂(le) 器的好材料。除了做樂(le) 器,泡桐還適合做板材、做家具,“泡桐經濟”正在助推蘭(lan) 考這個(ge) 全國第一批實現脫貧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走向全麵小康。
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無論治理“三害”、脫貧攻堅,還是奔向小康生活,都離不開奮鬥精神。在焦裕祿精神裏,就有一種“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奮鬥精神,為(wei) 了人民群眾(zhong) 的幸福生活,甘於(yu) 奉獻,不畏犧牲。
幾年前,有一位來自東(dong) 部省份的縣委書(shu) 記到焦裕祿紀念園參觀。他向焦裕祿紀念園管理處辦公室主任孔留根提出一個(ge) 問題:“焦裕祿身上有一股奮鬥精神,就是幹工作的韌勁,你是怎麽(me) 理解他的韌勁的?”孔留根告訴他:“焦裕祿說過一句話,‘認準了,就要抓住死不丟(diu) ’。他追風沙要追到沙落地,查流水要查到水歸河。不取得勝利就決(jue) 不收兵。”那位縣委書(shu) 記激動地說:“這就是‘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作風。有了這股勁頭,什麽(me) 工作做不好?”
有了這股勁頭,穀文昌誓言“不製服風沙,就讓風沙把我埋掉”;有了這股勁頭,王繼才32年如一日,堅守開山島;有了這股勁頭,張富清說“哪裏有困難,哪裏條件艱苦,我就去哪裏”……敢於(yu) 鬥爭(zheng) 、奮鬥不止,才能推動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回望近百年的中共黨(dang) 史,就是一部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人民堅韌不拔、奮勇前行的奮鬥史。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進入新時代,仍然需要有“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不懈奮鬥,逐夢弄潮。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複雜多變的國內(nei) 外環境,讓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信心滿滿。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知道,中國人民今天所擁有的一切,是用中國人的聰明才智、辛勤汗水、巨大犧牲換來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也清醒地認識到,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仍然需要艱苦奮鬥,才能踏平坎坷成大道。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一個(ge) 民族之所以偉(wei) 大,根本就在於(yu) 在任何困難和風險麵前都從(cong) 來不放棄、不退縮、不止步,百折不撓為(wei) 自己的前途命運而奮鬥。”
“為(wei) 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奮鬥,既造福百姓,也能實現人生價(jia) 值。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關(guan) 鍵時刻,繼續發揚奮鬥精神,必能匯聚起磅礴之力,在危機中育新機、於(yu) 變局中開新局。
4.路漫漫其修遠矣,兩(liang) 袖清風來去
不久前,著名豫劇演員賈文龍登上央視戲曲頻道《角兒(er) 來了》欄目的舞台,演出豫劇《焦裕祿》片段。手拄一把鐵鍬,身穿一件褪色的中山裝,開著懷,露出鬆垮了的薄毛衣,看到清臒、樸素的焦裕祿經典形象再現熒屏,很多觀眾(zhong) 想到了劇中的兩(liang) 句唱詞:“心中想著老百姓,就不會(hui) 隻為(wei) 臉麵爭(zheng) 虛名;心中想著老百姓,就不會(hui) 貪圖私利把百姓坑。”
廉潔自律是共產(chan) 黨(dang) 人為(wei) 官從(cong) 政的底線。在焦裕祿精神裏,就有一種艱苦樸素、廉潔奉公的道德情操,嚴(yan) 以修身、嚴(yan) 以用權,堂堂正正、光明磊落。
在戲曲舞台、在影視劇中,在焦裕祿同誌紀念館、焦裕祿幹部學院,人們(men) 一次又一次講起焦裕祿不準孩子“看白戲”的故事。焦裕祿愛看戲,而且從(cong) 來都是自己排隊買(mai) 票。有一天,大兒(er) 子焦國慶在外麵看戲,很晚才回家,焦裕祿問誰給買(mai) 的票,國慶說,他說自己是焦書(shu) 記的兒(er) 子,售票員就放他進了門。焦裕祿批評了兒(er) 子,命令他把票錢送到戲院。不久後,焦裕祿草擬的《幹部十不準》在蘭(lan) 考推行,“不準用國家或集體(ti) 的糧款大吃大喝,請客送禮”“不準揮霍浪費糧食”“誰看戲誰拿錢,誰吃喝誰拿糧”“一律不準到商業(ye) 部門要特殊照顧”……要求實在而具體(ti) 。焦裕祿同誌始終保持共產(chan) 黨(dang) 員清正廉潔的本色,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廉潔奉公,在買(mai) 糧、看戲等生活的方方麵麵,不搞特殊化,從(cong) 不利用手中的權力為(wei) 自己、親(qin) 屬和他人謀取好處。
從(cong) 焦裕祿的《幹部十不準》到中央的“八項規定”,再到群眾(zhong) 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yan) 三實”專(zhuan) 題教育、“兩(liang) 學一做”學習(xi) 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等,貫穿始終的,是保持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潔操守,提高拒腐防變能力。
穀文昌一生公私分明,5個(ge) 子女在工作、生活上沒有得到過任何特殊照顧;楊善洲有私事請假回家,從(cong) 來都是自己買(mai) 客車票,不用職權揩國家的油;廖俊波在縣委書(shu) 記任上開發土地、招商引資,但從(cong) 沒有為(wei) 自己、朋友和家人謀一點私利……敬畏權力、管好權力、慎用權力,讓清正廉潔成為(wei) 一種習(xi) 慣,才能問心無愧,人生無悔。
“路漫漫其修遠矣,兩(liang) 袖清風來去。”焦裕祿清清白白地來,清清白白地走,轉眼間已經去世56年了。但他的精神長存世間,他的公仆情懷、求實作風、奮鬥精神、道德情操,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的征程上永放光芒。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