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往知來丨跟著總書記學曆史:脫貧,一個民族都不能少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2月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赴貴州考察調研並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zhong) 。當天下午,總書(shu) 記走進黔西縣新仁苗族鄉(xiang) 化屋村看望鄉(xiang) 親(qin) 們(men) 。從(cong) 曾經的深度貧困村,到整村脫貧走上致富路,化屋村之變,折射了少數民族擺脫貧困之路。

  少數民族擺脫貧困,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使命所係

  反貧困是古今中外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

  在脫貧奔小康的路上,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始終牽掛著少數民族這個(ge) 特殊群體(ti) 。由於(yu) 曆史、自然環境等方麵的原因,少數民族地區往往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2017年6月,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列舉(ju) 了當時的一個(ge) 數據:全國334個(ge) 深度貧困縣中,有少數民族縣113個(ge) 。

  “中華民族是一個(ge) 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人民持續向貧困宣戰,展開大規模扶貧開發行動,針對少數民族等特定人群組織實施發展規劃。

  讓少數民族擺脫貧困,鮮明體(ti) 現了中國特色解決(jue) 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新中國民族工作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堅持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不斷滿足各族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2017年4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脫貧攻堅工作做好了,邊疆穩定、民族團結就有了堅實基礎。

  △2020年5月,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退出貧困縣序列,毛南族實現整族脫貧。這是2017年11月18日,廣西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群眾(zhong) 載歌載舞,喜迎30年縣慶。

  讓少數民族擺脫貧困,鮮明體(ti) 現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打好脫貧攻堅戰,民族地區是主戰場。2018年,總書(shu) 記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看望慰問時強調:“無論這塊硬骨頭有多硬都必須啃下,無論這場攻堅戰有多難打都必須打贏。”

  新中國成立後,獨龍族、基諾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從(cong) 原始社會(hui) 直接進入社會(hui) 主義(yi) 社會(hui) ,一步跨越千年。如今,這些“直過民族”整族脫貧,同步邁入小康,實現了第二次跨越。

  2015年1月20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會(hui) 見雲(yun) 南怒江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幹部群眾(zhong) 代表時說,獨龍族和其他一些少數民族的滄桑巨變,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

  總書(shu) 記始終牽掛民族地區脫貧問題

  福建省寧德市赤溪村是一個(ge) 佘族村,也被稱為(wei) “中國扶貧第一村”。這個(ge) 曾經的特困村,多年來在習(xi) 近平親(qin) 自關(guan) 心和指導下擺脫了貧困。2015年1月,總書(shu) 記在一份反映該村扶貧工作的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強調脫貧攻堅要“艱苦奮鬥、頑強拚搏、滴水穿石、久久為(wei) 功”。

△這是赤溪村村民自發樹立起的刻有“中國扶貧第一村”的石碑。

  滴水穿石,弱鳥先飛,赤溪村正是少數民族地區扶貧曆程的縮影。

  最近,電視劇《山海情》熱播,講述的是閩寧鎮的故事。1997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調研的習(xi) 近平,推動實施了一項重大工程“吊莊移民”,並為(wei) 移民村莊命名為(wei) “閩寧村”,此後升級為(wei) “閩寧鎮”。2016年7月,習(xi) 近平來到閩寧鎮回族移民群眾(zhong) 海國寶家中看望。他說,看到這裏的移民新村建設得很規整、很漂亮,大家擺脫了過去的貧困日子,我打心眼裏感到高興(xing) 。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是一個(ge) 苗族村。2013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了“精準扶貧”理念。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十八洞村發展苗族文化旅遊、農(nong) 家樂(le) 、獼猴桃等產(chan) 業(ye) 。2017年,十八洞村脫貧摘帽。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每年春節前夕都深入基層看望慰問基層群眾(zhong) 。從(cong) 甘肅臨(lin) 夏的東(dong) 鄉(xiang) 族村落到內(nei) 蒙古的牧民蒙古包,從(cong) 四川涼山的彝族村到雲(yun) 南騰衝(chong) 的佤族村,再到這次到訪的貴州黔西苗族村,總書(shu) 記的殷殷關(guan) 懷,溫暖著各族人民的心田。

  △2021年2月3日,貴州黔西縣化屋村,村民身著苗族服飾歡迎總書(shu) 記的到來。(總台央視記者王哈男拍攝)

  脫貧隻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2019年9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hui) 上說,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ti) 中華民族的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wei) 大祖國的曆史。

  2020年6月,總書(shu) 記來到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花園社區考察。這個(ge) 社區常住居民13000多人,其中近一半是少數民族群眾(zhong) 。在社區廣場上,習(xi) 近平同居民們(men) 親(qin) 切交流。他說,各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脫貧、全麵小康、現代化,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我們(men) 都是攜手並進。這體(ti) 現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也體(ti) 現我們(men) 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優(you) 越性。

  經過8年持續奮鬥,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解決(jue) 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取得曆史性成就。其中,民族地區累計減貧超過2500多萬(wan) 人。在2021年新年賀詞中,習(xi) 近平主席說,我們(men) 還要咬定青山不放鬆,腳踏實地加油幹,努力繪就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壯美畫卷,朝著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前行。

  △湖南湘西花垣縣十八洞村,2013年11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這裏考察時提出“精準扶貧”的理念。

  脫貧奔小康,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實現現代化,走向共同富裕,同樣是一個(ge) 民族也不能少。這承載著百年大黨(dang) 的初心和使命。

  延伸閱讀

  習(xi) 近平赴貴州考察 向全國人民致以新春祝福

發布時間:2021年02月04日 07:46 來源:央視新聞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