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山公路猶如彩帶串起村村寨寨,讓貴州省紫雲(yun) 苗族布依族自治縣宗地鎮平寨村告別了不通公路的曆史。“路通了,村裏人都在忙產(chan) 業(ye) ,我也得趕上來,多養(yang) 些雞也不愁賣了!”脫貧戶楊小岩對未來很憧憬。
要想富,先修路。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交通扶貧,全力消除製約農(nong) 村發展的交通瓶頸。2012年至2019年,貧困地區新改建旅遊路、資源路、產(chan) 業(ye) 路約5.9萬(wan) 公裏,為(wei) 廣大農(nong) 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堅實保障。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增強了發展動力
“路通了,獼猴桃的‘身價(jia) ’不一樣了。”四川省蒼溪縣雲(yun) 峰鎮紫練村,脫貧戶楊軍(jun) 華一大早就來到果園勞作。自打村裏通了硬化村組路、入戶路,原先少見的外地商販紛紛上門收購。去年,他家果子還沒成熟,就被全部預訂。去年底算賬,兩(liang) 畝(mu) 多獼猴桃賣了7萬(wan) 多元。
通達,再通達!截至2020年9月,具備條件的鄉(xiang) 鎮和建製村100%通硬化路、通客車的“兩(liang) 通”目標基本完成。2016年至2019年,國家支持貧困地區改造建設了國家高速公路1.7萬(wan) 公裏、普通國道5.3萬(wan) 公裏,貧困地區縣城基本實現了二級及以上公路覆蓋。
交通扶貧,增強了貧困地區造血功能。
“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家裏老小,日子越過越有奔頭。”重慶市奉節縣升發益汽車配件公司車間裏,青蓮鎮新政村的脫貧戶袁碧香幹得正起勁。看到青蓮鎮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升發益公司主動前來投資,已解決(jue) 本地勞動力就業(ye) 50多名,其中貧困戶31名,人均月收入3000元以上。
地處秦巴山區的陝西省安康市石泉縣,近年來加大力度補齊交通短板,建成產(chan) 業(ye) 路1186公裏、便民橋352座。運輸條件好了,特色種植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發展提速,全縣發展起黃花菜種植1.1萬(wan) 畝(mu) 、蠶桑產(chan) 業(ye) 7.5萬(wan) 畝(mu) 。
“交通+特色農(nong) 業(ye) +電商”“交通+文化+旅遊”“交通+就業(ye) +公益崗位”……一大批特色產(chan) 業(ye) 因為(wei) 道路的貫通而興(xing) 起、壯大。
交通扶貧,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創造眾(zhong) 多就業(ye) 崗位。
作為(wei) 湖北省孝昌縣鄒崗鎮聯合村的公路養(yang) 護道班成員,周保華是村裏的大忙人。巡查路麵、平整路肩、排除積水……每天從(cong) 早到晚,他都要在6公裏長的“責任地”上忙活不停,“護好村裏路就護住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脫貧後,單靠管護道路,每月就有1200元穩定收入。”
近年來,各地交通部門積極開發公路建設管護、快遞收發等公益性崗位,優(you) 先向貧困戶傾(qing) 斜。截至2020年8月底,全國共設置農(nong) 村公路相關(guan) 就業(ye) 崗位66.8萬(wan) 多個(ge) ,其中公益性崗位27萬(wan) 多個(ge) ,共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37萬(wan) 餘(yu) 人。
鄉(xiang) 村旅遊駛入快車道
沿著福建省連城縣宣和鄉(xiang) 旅遊公路,庭院錯落有致。城裏遊客流連古街古宅,爭(zheng) 相搶購網紅產(chan) 品——紅心地瓜幹。“‘四好農(nong) 村路’為(wei) 我們(men) 帶來了人氣、財氣。”培田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吳載揚很開心。
從(cong) “藏在深山人未識”到成為(wei) 旅遊勝地、網紅景點,一條條道路的貫通助力貧困地區吃上“生態飯”“文化飯”“旅遊飯”。
在塞外江南,一個(ge) 個(ge) 景點因路而美。
近年來,寧夏回族自治區彭陽縣在加快公路交通建設的同時,深挖旅遊資源,打造“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一鄉(xiang) 一特色”的美麗(li) 鄉(xiang) 村。城陽鄉(xiang) 楊坪村村民楊天升家就住在茹河瀑布景區附近,他在家門口賣起手鏈、坐墊、枕頭等商品。2020年,彭陽縣接待遊客67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68億(yi) 元。
在太行山區,一座座村寨因路而興(xing) 。
冬日裏,沿河北涉縣的盤山公路盤旋而上,太行山脈的雄奇風光映入眼簾。2017年,20多公裏長的聖福天路穿村而過,連接起包括鹿頭鄉(xiang) 在內(nei) 的4個(ge) 鄉(xiang) 鎮、7個(ge) 行政村。這條路在規劃之初,就充分考慮生態旅遊價(jia) 值——最大限度保留附近10萬(wan) 畝(mu) 槐花林,保護沿線響石嶺地質公園原生態,保存老周背村古樸風貌。
“有了路,來俺村旅遊的人多了,返鄉(xiang) 創業(ye) 的人也多了。”老周背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邢嬌娥說,從(cong) 田間路到旅遊路,路路通民心、路路助脫貧,老周背村全村脫貧,去年人均收入超過7600元。
在東(dong) 北雪原,一條條公路串起美景。
吉林省臨(lin) 江市花山鎮鬆嶺雪村深處老嶺腹地。過去,因為(wei) 交通阻隔,這裏鮮為(wei) 人知。近年來,臨(lin) 江市加大農(nong) 村公路建設力度,將雪村等景點串連起來,組成旅遊交通網,遊客絡繹不絕。如今的雪村,家家戶戶修葺一新,116戶人家中有70多戶參與(yu) 鄉(xiang) 村旅遊。
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提升了生活品質
“進得來、出得去、行得通、走得暢”……“十三五”期間,隨著農(nong) 村公路建設的快速推進,電商進村、快遞入戶在越來越多的貧困地區成為(wei) 現實,深刻改變了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的日常生活。
暢通城鄉(xiang) 聯係,快遞物流更便利。
“叮咚、叮咚”……訂單聲此起彼伏,快遞車輛往來穿梭,臨(lin) 近春節,河南省洛陽市欒川縣陶灣鎮西溝村的網店老板張鬆奇忙得不亦樂(le) 乎。
欒川“九山半水半分田”,擁有豐(feng) 富的中藥材、高山雜糧、菌菇山珍等特色資源。“以前山貨難出山,現在物流越來越方便,我看準商機,開網店、賣特產(chan) ,一年下來收入七八萬(wan) 元。”張鬆奇告訴記者,如今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上網買(mai) 年貨成了新風尚,網上下單,快遞送到家門口,“新購置的幾台電腦剛到貨,我正準備擴大經營規模。”
“暢通物流‘微循環’、打通‘最後一公裏’、改善農(nong) 村交通條件,讓貧困地區與(yu) 全國大市場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激活了農(nong) 業(ye) 發展潛力,釋放了農(nong) 民消費潛力,改善了農(nong) 民生活。”河南省交通運輸廳廳長李衛東(dong) 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進縣鄉(xiang) 村三級農(nong) 村物流網絡體(ti) 係建設和“快遞下鄉(xiang) ”工程,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城鄉(xiang) 間雙向流動、高效運轉。2020年,農(nong) 村攬收和投遞快遞包裹量超過300億(yi) 件,帶動工業(ye) 品下鄉(xiang) 和農(nong) 產(chan) 品進城超過1.5萬(wan) 億(yi) 元。
補齊農(nong) 村短板,公共服務更溫暖。
路通了,出行更快捷。“農(nong) 村客運太方便了,比騎摩托車快,車費還能省一半!”黑龍江省虎林市虎頭村村民劉傑感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日子一去不複返了。”近年來,隨著城鄉(xiang) 道路客運一體(ti) 化發展水平持續提升,以縣城為(wei) 中心、鄉(xiang) 鎮為(wei) 節點、建製村為(wei) 網點的交通網絡初步形成,農(nong) 民“出門水泥路,抬腳上客車”的夢想變成了現實。
路通了,上學更安全。白雲(yun) 罩山間,昔日的貧困村書(shu) 聲琅琅。前些年,江西省於(yu) 都縣仙下鄉(xiang) 龍溪村的孩子們(men) 上學需要翻山越嶺。“1.2公裏的‘希望之路’修通後,孩子們(men) 上學安心了。”龍溪小學校長朱森林說,硬件、軟件質量不斷提升,生源逐年增加。
路通了,看病更方便。貴州月亮山腹地,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看病難題迎刃而解。“以前路不通,家裏老人生病要背著走很久才能到鄉(xiang) 衛生院,現在路通了,騎摩托車隻要十幾分鍾,太方便了。”從(cong) 江縣加勉鄉(xiang) 汙扣村村民梁紹鋒說。
交通運輸部有關(guan) 負責同誌表示,下一步,將提升農(nong) 村公路發展水平,推動公路建設更多向進村入戶傾(qing) 斜,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