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洋:用奮鬥書寫無悔青春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於(yu) 洋(中) 男,漢族,37歲,中共黨(dang) 員,吉林省吉林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綜合計劃統計處處長,駐蛟河市拉法街道海青村第一書(shu) 記。

  我叫於(yu) 洋,是吉林省吉林市住房和城鄉(xiang) 建設局綜合計劃統計處處長,駐蛟河市拉法街道海青村第一書(shu) 記。2016年初,出於(yu) 對農(nong) 村的熱愛,我主動申請駐村扶貧,用5年的青春堅守,讓原本一窮二白、軟弱渙散的貧困村有了喜人變化……

  我剛駐村那會(hui) 兒(er) ,村裏連個(ge) 像樣的村部都沒有,更不用說凝聚力和戰鬥力了。開個(ge) 黨(dang) 員大會(hui) ,28名黨(dang) 員隻來了十幾人,還都嫌村部又破又冷又窄,吵著要散會(hui) 。為(wei) 盡快找準海青村貧困“症結”,我逐屯逐社組織座談、逐人逐戶進行走訪,多方征求建議,最終確定了“抓黨(dang) 建強基礎、抓扶貧惠民生、抓產(chan) 業(ye) 謀發展、抓環境促振興(xing) ”的脫貧攻堅“作戰圖”。

  陣地不強何以聚民心?我暗下決(jue) 心,先得建個(ge) 好支部。“第一板斧”就從(cong) 建新村部開始,也作為(wei) 走近黨(dang) 員群眾(zhong) 的“突破口”。村部選址,我找了好幾處,分析優(you) 劣後讓村民定奪;如何建設,我就發揮包保單位優(you) 勢,主動協調項目資金,高標準設計施工,還發動村裏的黨(dang) 員群眾(zhong) 有償(chang) 幫工。經過3個(ge) 月的努力,不但建了224平方米標準化村部,還建了15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廣場。支部有了議事的陣地,黨(dang) 員群眾(zhong) 也有了活動的場所,大家對我也慢慢放下了戒備心、說起了心裏話。

  借著大家對新村部的新鮮勁兒(er) ,我狠抓支部建設,選拔2名40周歲以下黨(dang) 員進“兩(liang) 委”班子,新發展黨(dang) 員4名,打造堅強戰鬥堡壘;嚴(yan) 肅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堅持把村裏工作與(yu) “三會(hui) 一課”、主題黨(dang) 日等黨(dang) 內(nei) 基本製度相結合,學習(xi) 黨(dang) 的大政方針,動員黨(dang) 員群眾(zhong) 義(yi) 務出工黑木耳種植等扶貧項目;還成立廣場舞隊、秧歌隊,在各屯文化廣場開展文體(ti) 活動,邀請文藝團體(ti) 義(yi) 演和醫療團隊義(yi) 診,既豐(feng) 富了村民的業(ye) 餘(yu) 生活,又解決(jue) 了老百姓路遠看病難的問題。

  海青村耕地麵積少、沒有企業(ye) 帶動、資源優(you) 勢不明顯,想要真正擺脫貧困,光靠“輸血”是不行的,一定要主動“造血”。脫貧攻堅,產(chan) 業(ye) 發展是關(guan) 鍵。於(yu) 是,經集體(ti) 研究,決(jue) 定采取村裏協調資金、養(yang) 殖大戶管理的模式,發展山黑豬養(yang) 殖,養(yang) 豬場年保底收入5萬(wan) 元,貧困戶每年每戶分紅1000元;建成5萬(wan) 段木耳基地,當年實現增收13萬(wan) 元;以海青、雙廟為(wei) 試點,打造采摘垂釣、民宿觀光等旅遊項目。5年來,村裏相繼上馬3個(ge) 扶貧產(chan) 業(ye) 項目、5個(ge) 集體(ti) 經濟項目,貧困戶每年每戶分紅近4000元,人均收入提高至14814元,村集體(ti) 經濟收入一舉(ju) 突破40萬(wan) 元。

  “脫貧路上,一個(ge) 也不能少。”除了對貧困戶實行產(chan) 業(ye) 項目分紅外,我還按照“因戶施策定向幫扶、整合力量多角度切入”的思路,實施一戶一策,通過五星創建、公益崗位等,安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務工,鼓勵和扶持家庭養(yang) 殖、種植,激勵大家多幹多得;對無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實行政策兜底、臨(lin) 時救助、生活補助等,完全實現“兩(liang) 不愁三保障”。

  村裏基礎設施薄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腳泥”是最直觀的寫(xie) 照,群眾(zhong) 意見很大。我看在眼裏,急在心上,一邊多方爭(zheng) 取政策和資金支持,一邊實行黨(dang) 員包保,一幫十、十帶百,帶頭開展環境整治,實施美麗(li) 村屯建設,打造“最美鄉(xiang) 村”。5年來,共爭(zheng) 取扶持資金1500餘(yu) 萬(wan) 元,新建、維修硬化路5公裏,更換鐵藝柵欄、仿古木板杖子9100餘(yu) 延長米,安裝室內(nei) 外廁所264個(ge) ,4個(ge) 屯實施了安全飲水工程,6個(ge) 屯實現網絡全覆蓋,掛上了行道旗,修築了文化牆,曾經灰頭土臉的海青村,已然成為(wei) 一道靚麗(li) 的風景線。

  “我們(men) 村裏風光光,蓋村部,修操場,貧困戶一年給錢好幾張;自來水,清亮亮,安坐便,修茅房,路邊安上垃圾箱,路燈照得明晃晃;我們(men) 還有養(yang) 豬場,馬上咱就奔小康……”每當聽到村民編的順口溜,我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未來,我將堅定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信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用奮鬥書(shu) 寫(xie) 無悔青春!

走近最美公務員

學習(xi) 專(zhuan) 欄:走近最美公務員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29日 11:44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