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於(yu) 琨(左一)、朱可心(右一)在老鄉(xiang) 家。
5年裏,朱可心和於(yu) 琨夫婦接力來到山西晉城龍泉村扶貧。他們(men) 參與(yu) 著龍泉村的發展,村子也見證了兩(liang) 名年輕人的成長。
在這對夫妻眼中,龍泉村是第二故鄉(xiang) 、青春所在、用心奮鬥過的地方,“守護你的守護”也成了最浪漫的事。
“親(qin) 愛的可心,我覺得咱倆(lia) 特有緣,同歲之緣,夫妻之緣,還有‘戰友’之緣。5年裏,龍泉村第一書(shu) 記由你變為(wei) 我,接替你的事業(ye) ,守護你守護的村子,遠比看星星看月亮更加浪漫……”
這是於(yu) 琨寫(xie) 給妻子朱可心的一封信,信裏記錄了兩(liang) 人在龍泉村扶貧的點點滴滴。
於(yu) 琨和朱可心1988年出生,都是山西省晉城市科技局的工作人員。從(cong) 2015年8月到現在,兩(liang) 人先後擔任晉城市陽城縣董封鄉(xiang) 龍泉村第一書(shu) 記。
“龍泉村是我們(men) 的第二故鄉(xiang) ,是青春所在,是我們(men) 用心奮鬥過的地方。”於(yu) 琨感慨地說。
5年扶貧
一家四口分隔三地,夫妻五年接力駐村
車行山間,彎道越發急。不停爬升、轉彎後,終於(yu) 抵達市區80公裏外的龍泉村。
2015年8月,朱可心作為(wei) 晉城市陽城縣17名第一書(shu) 記中唯一的女同誌,赴龍泉村任職。
村子不大,但這些年村黨(dang) 支部軟弱渙散,村集體(ti) 無收入,村民時有上訪。朱可心雖有心理準備,報到第一天還是倒吸了口涼氣,“村委大院特別簡陋,院牆是用磚壘的。”
一次入戶走訪,朱可心來到一名70多歲的村民家裏,老人一臉不高興(xing) ,“家裏十幾天喝不上水了,你不是第一書(shu) 記嗎,得給解決(jue) 啊!”
原來,老人家裏的自來水管道壞了,多次去村委會(hui) 反映都沒人來修。回去後,朱可心催促幾遍,終於(yu) 把管道修好。
要扶貧,就要先把村兩(liang) 委班子扶起來。駐村不久,朱可心開始配合鄉(xiang) 黨(dang) 委整頓村兩(liang) 委班子。沒承想,會(hui) 還沒開完,就有村幹部當麵表示不理解。
這讓朱可心有些沮喪(sang) ,她在扶貧日記裏給自己打氣:“壓力很大,但是,我就是來解決(jue) 問題的,不能慫。”
龍泉村有一條小河穿村而過,一到雨季,水經常把路淹了,村民沒法出行。朱可心暗下決(jue) 心,一定盡快給村民修個(ge) 橋。準備材料後,她四處奔走協調資金,5個(ge) 月後,河上終於(yu) 架起了一座橋。之後,朱可心又帶著村民修建了蓄水池、老年活動中心,村委大院也修繕一新。
實事辦成了一件又一件,朱可心也漸漸跟村民融成一片。“我現在說話嗓門也大,性格都變潑辣了!”說起到村裏兩(liang) 年的變化,朱可心深有感觸。
駐村工作的煩惱與(yu) 喜悅,朱可心總是第一時間跟於(yu) 琨分享,“作為(wei) 丈夫,心疼她,更支持她。空閑時間我也經常陪妻子進村看看。”
2017年11月,晉城市啟動第一書(shu) 記輪換工作,於(yu) 琨接替妻子到龍泉村任職。
“發展產(chan) 業(ye) 才能留住老百姓。”於(yu) 琨根據陽城縣“一企幫一村”政策,聯係企業(ye) 建起了養(yang) 蜂場;擴種有機穀子和中藥材,新修了打穀場和雜糧加工廠。
2018年底,龍泉村整村脫貧。“我第一個(ge) 想分享的人就是可心。”於(yu) 琨說。
自從(cong) 朱可心擔任龍泉村第一書(shu) 記後,一家四口聚少離多是常態:當時,妻子在村裏,於(yu) 琨在市裏,兩(liang) 個(ge) 孩子跟著奶奶住在縣城。現在,夫妻二人調換了位置,“昨晚又忙到很晚,都沒時間抱一下女兒(er) ,但是看到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貧致富後開心的笑臉,還是值得。”於(yu) 琨在日記裏寫(xie) 道。
10本日記
一點一滴記錄村子變化,大事小情暖在村民心坎
數九寒天,山裏氣溫低至零下,於(yu) 琨的蚊帳卻還沒摘。
“春天有蠍子,夏天有蚊子,秋天有臭蟲,冬天有蜘蛛,一年四季都得掛著。”龍泉村村委會(hui) 依山而建,樓下一間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是於(yu) 琨辦公和休息的地方。
除了這頂不合時宜的蚊帳,書(shu) 桌上一摞白色日記本也頗引人注意。翻開來,村裏的大事小情一一記錄在冊(ce) :昨天一場大雨讓穀子遭了災,讓人心痛;一名村民突發疾病,得加大幫扶……
“每個(ge) 周末,他都把駐村日記帶回家寫(xie) 。回家了也不幫我做做家務活兒(er) !”對於(yu) 丈夫的這個(ge) 習(xi) 慣,朱可心半嗔半笑。
駐村5年,於(yu) 琨和朱可心寫(xie) 了10本日記。日記裏,於(yu) 琨最常提到的是“村民不容易”。
“有的村民沒受過教育,有些政策不了解,出去辦個(ge) 事兒(er) 也打怵,我們(men) 能幫就幫。”於(yu) 琨說。
去城裏辦事、買(mai) 藥、給城裏的親(qin) 戚捎土特產(chan) ,村民大事小情都會(hui) 找他們(men) ,正是這些小事,一件件暖在大家心坎上。
雖然任期已結束,朱可心有時間還是會(hui) 回村裏轉一轉,“大夥(huo) 兒(er) 見了我都特別親(qin) ,拉著我問這問那。”
“人心都是肉長的,你對他們(men) 好,就能看到他們(men) 的變化。”於(yu) 琨說。
80公裏
村民們(men) 趕了很遠的路去看望生病的於(yu) 琨
村委會(hui) 二樓東(dong) 邊的房間是駐村工作隊的寢室,窗邊架張桌子,擺上電磁爐,就是簡易廚房。
“平時饅頭就青菜,對付一口。”記者來訪,於(yu) 琨和工作隊隊員們(men) 特地做了西紅柿雞蛋餄餎麵。
2017年底,窊村並入龍泉村,工作量陡增。白天入戶調研、開會(hui) ,有的村民不在村裏住,於(yu) 琨就到縣裏挨家挨戶跑,晚上回來整理材料,經常忙到淩晨。
“趕上下大雪,經常是外麵一身雪,裏麵一身汗。”於(yu) 琨回憶。
持續勞累和不規律的飲食作息,也讓於(yu) 琨有點吃不消。一次,於(yu) 琨在回市裏辦事途中,突然腹痛難忍,送往醫院後被診斷為(wei) 急性重度胰腺炎,在重症監護室待了六天六夜。
當時,龍泉村10多名黨(dang) 員代表和貧困戶,從(cong) 80公裏之外趕來看望於(yu) 琨。他們(men) 圍在病床前,很多人一直抹眼淚。
“我看著心裏很難受,隻能跟他們(men) 說,我沒事兒(er) ,你們(men) 在村裏等我就好。”於(yu) 琨說,這就是對他最好的認可,“他們(men) 平時縣城都很少去,沒想到大家能主動來看我。”
“於(yu) 書(shu) 記為(wei) 了村裏的發展沒日沒夜,得了這麽(me) 嚴(yan) 重的病我們(men) 很心疼,覺得對不住他,再遠的路我們(men) 也要去。”龍泉村村支書(shu) 樊裕霞忍不住掉眼淚。
一個(ge) 月後,於(yu) 琨出院,醫生提醒還有複發的可能。朱可心也擔心丈夫,不支持他再回去,但是,於(yu) 琨決(jue) 定等病情一穩定就要回龍泉村。“我的任期還沒結束,不想半途而廢,我要對村民負責。”於(yu) 琨說得幹脆。
2019年4月,瘦了30斤的於(yu) 琨回到龍泉村繼續工作。現在,他每天都會(hui) 跟隊員繞著村裏的山走一走。駐村工作有些清苦,可於(yu) 琨樂(le) 在其中。
春天漫山的桃花盛開,秋天山上的柿子掛滿枝頭,雪後的山村白茫茫一片……“夏夜,知了趴到窗戶上叫,詩裏寫(xie) ‘清風半夜鳴蟬’,沒想到真是這樣。”山村裏的趣事,於(yu) 琨如數家珍。
今年6月,於(yu) 琨的任期就要結束了,“挺舍不得,趁還沒走要多去山上轉一轉。”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