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玉容:我深愛這片土地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師玉容(右一) 女,漢族,41歲,中共黨(dang) 員,四川省沐川縣高筍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

  我叫師玉容,現任沐川縣高筍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來自中國天然氧吧——四川省樂(le) 山市沐川縣。2015年7月,我和愛人同時選派到兩(liang) 地擔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一家5口三地分居,我們(men) 沒有絲(si) 毫猶豫。從(cong) 駐村第一書(shu) 記到鄉(xiang) 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從(cong) 市級機關(guan) 幹部到鄉(xiang) 村幹部,三次留下、六年堅守,隻因:我深愛這片土地。

  俗話說:“窮家難當。”從(cong) 扛著駐村幫扶旗幟來到安坪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自己當成一名“安坪人”,安坪既是省定貧困村,又是後進村,班子軟弱渙散,住房普遍破舊,道路坑窪不平,產(chan) 業(ye) 幾乎為(wei) 零。

  麵對這樣一個(ge) “爛攤子”,該如何入手?我反複思量:規劃先行。我們(men) 白天挨家挨戶收集村情民意,晚上挑燈夜戰編製脫貧規劃。僅(jin) 僅(jin) 兩(liang) 個(ge) 月時間,老鄉(xiang) 成了我的“親(qin) 人”,小孩成了我的“寶貝”,《脫貧攻堅總體(ti) 規劃》《“1+5”實施方案》編製完成,為(wei) 安坪村量身定製出脫貧路線圖。

  “前景是好,能不能幹成嘛?”家裏的“親(qin) 人們(men) ”有質疑。

  “說一千道一萬(wan) ,不如帶著大家幹。”新村建設、道路硬化……我與(yu) 鄉(xiang) 、村幹部帶著大家一起幹,天天駐守在工地,很快染上一層“非洲黑”,就連受傷(shang) 也沒時間去醫院。連續奮戰4個(ge) 多月,2017年春節,安坪村31戶農(nong) 戶高高興(xing) 興(xing) 搬進了聚居點新家。黨(dang) 群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文化廣場相繼建成,安全飲水、道路硬化、環境治理全覆蓋。“這個(ge) 女娃子辦法多,舍得幹!”村裏老人們(men) 紛紛圍著我“點讚”。

  “農(nong) 村要發展,產(chan) 業(ye) 支撐是關(guan) 鍵。”如何讓群眾(zhong) 腰包鼓起來,這是我一直思考的。麵臨(lin) 主導產(chan) 業(ye) 不明,村民積極性不高,村集體(ti) 經濟為(wei) 零的現狀,我們(men) 組織黨(dang) 員幹部率先發展300畝(mu) 茵紅李,組織參觀學習(xi) ,積極發動群眾(zhong) ,采取“合作社+基地+農(nong) 戶”模式,將茵紅李產(chan) 業(ye) 逐步壯大到2000畝(mu) ,林下養(yang) 殖紅紅火火。2020年8月,茵紅李產(chan) 量達200餘(yu) 噸,戶均增收4500元,全村人均純收入超2萬(wan) 元。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可我卻好幾次“逆行”。2015年7月,我被下派到安坪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2017年6月,第一書(shu) 記兩(liang) 年駐村輪換時,安坪正處於(yu) 脫貧攻堅關(guan) 鍵時期,我毅然選擇留下。2018年6月,第一書(shu) 記三年駐村輪換時,安坪雖已高質量脫貧,但鄉(xiang) 村振興(xing) 剛剛起步,我舍不得離開,選擇繼續留下。2018年12月,在鄉(xiang) 鎮熱火朝天地幹到第5個(ge) 年頭時,組織上問我是否願意正式調到鄉(xiang) 鎮工作。說句實話,那時我也猶豫過。我是個(ge) 農(nong) 村娃,從(cong) 農(nong) 村一步一步幹到市級機關(guan) 正科級幹部,很不容易。我思考良久,但當眼前浮現出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一張張笑臉、充滿渴望與(yu) 信任的眼神時,我不再猶豫,再次選擇毅然放棄,放棄回到市級機關(guan) 任職和家人團聚機會(hui) ,轉任高筍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落戶基層。

  “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美麗(li) 高筍。”我們(men) 堅持黨(dang) 建引領中心工作,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來接續鄉(xiang) 村振興(xing) ,實施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15630畝(mu) ,硬化村組道路60公裏,利用土地增減掛鉤項目建設新村聚居點12個(ge) ;培育茶園16000畝(mu) 、水果5000畝(mu) ,實現“一村一品”,成功創建市級富硒茶果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區和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鄉(xiang) 鎮,連續策劃舉(ju) 辦三屆“鄉(xiang) 約安坪”庖湯文化旅遊節,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一幅幅“春賞花、夏垂釣、秋摘果、冬庖湯”的新農(nong) 村畫卷“躍動山鄉(xiang) ”。

  “視百姓為(wei) 親(qin) 人,把冷暖放心上。”追回伍奶奶家長達17年的補償(chang) 款;連續兩(liang) 個(ge) 月日夜堅守疫情防控一線,成立聯合臨(lin) 時黨(dang) 支部,組建11支黨(dang) 員突擊隊,“四包一”穩控疫區回鄉(xiang) 人員;遭遇大暴雨,成功解救被洪水圍困在轎車內(nei) 的一家4口,連夜轉移群眾(zhong) 60人,全鄉(xiang) 無一人傷(shang) 亡;開設“農(nong) 民夜校”,評選“五星家庭”,舉(ju) 辦農(nong) 民春晚……一樁樁、一件件,是民情,更是親(qin) 情。鄉(xiang) 親(qin) 們(men) 不僅(jin) 住上新房,鼓起腰包,臉上喜氣洋洋,大事小事都喜歡來找我這書(shu) 記“嘮嗑”。

  “脫貧是起點,振興(xing) 在路上。”三次留下、六年堅守,隻因我深愛這片土地,愛這裏的鄉(xiang) 親(qin) ,愛這裏的一草一木。能趕上這個(ge) 偉(wei) 大的時代,有幸成為(wei) 脫貧攻堅一員,我深感榮幸和自豪,一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前行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路上!

走近最美公務員

學習(xi) 專(zhuan) 欄:走近最美公務員

發布時間:2021年01月21日 11:25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