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不斷加大機場建設步伐,全力打造以京津冀為(wei) 代表的四大世界級機場群,實現機場群與(yu) 城市群聯動,為(wei) 國家發展助力。
中國民航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旅客吞吐量突破1600萬(wan) 人次。自2019年9月25日投運以來,大興(xing) 機場旅客吞吐量已達1900萬(wan) 餘(yu) 人次。
“十三五”期間,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在不到5年的時間裏就完成預定的建設任務,順利投入運營。北京大興(xing) 機場與(yu) 天津、河北機場不斷形成合力,輻射京津冀三地。依托大興(xing) 機場的臨(lin) 空產(chan) 業(ye) 園也不斷加大建設步伐,在近一年中,迅速構建起以生命科學為(wei) 龍頭、以航空服務為(wei) 基礎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形成以大興(xing) 機場為(wei) 核心的機場群,帶動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格局。
在全力打造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構建京津冀世界級機場群的同時,“十三五”以來中國民航並力打造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這三大世界級機場群,以及北京、上海、廣州、成都、西安等10個(ge) 國際航空樞紐和29個(ge) 區域樞紐。
在長三角,上海浦東(dong) 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竣工,增強了上海作為(wei) 國際航運中心的輻射能力,拉動蘇州、杭州、無錫等周邊城市的出口,浦東(dong) 機場每年海關(guan) 進出口總值穩居占全國的四成以上。
在粵港澳大灣區,深圳機場按照國際航空樞紐定位,也在不斷提升基礎設施和服務等級,貨運能力比“十二五”末期提升了27%,形成與(yu) 香港、廣州這兩(liang) 大樞紐機場並駕齊驅的格局。
2020年底,作為(wei) “十三五”規劃中西部地區最大的樞紐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進行試飛校驗,以天府機場為(wei) 核心,帶動和輻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第四大機場群已具雛形。
截至2019年,全國千萬(wan) 級機場數量由“十二五”末的26個(ge) 增加到39個(ge) 。民航完成固定資產(chan) 投資規模預計將比“十二五”增長約26%。全國機場新增容量達4億(yi) 人次。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