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48年1月12日
任弼時在西北野戰軍(jun) 前委擴大會(hui) 議上作題為(wei) 《土地改革中的幾個(ge) 問題》的長篇報告。報告針對各解放區土改中提出的如何正確劃分農(nong) 村階級,鞏固地團結中農(nong) ,對地主富農(nong) 鬥爭(zheng) 的方法,對工商業(ye) ,對知識分子和開明士紳政策等急待回答的問題,從(cong) 理論和實踐結合的意義(yi) 上闡明了中共中央的政策。
關(guan) 於(yu) 劃分階級的標準,報告指出:標準隻有一個(ge) ,就是依據人們(men) 對生產(chan) 資料的關(guan) 係的不同,來確定各種不同的階級。報告在具體(ti) 闡明了劃分地主、富農(nong) 、中農(nong) 、貧農(nong) 和雇農(nong) 的標準後,指出:區別富農(nong) 與(yu) 中農(nong) ,是一個(ge) 要十分慎重處理的問題。剝削收入不超過其總收入四分之一者,仍算為(wei) 中農(nong) ,或富裕中農(nong) ,如果超過四分之一,連續三年者,才算富農(nong) 。
關(guan) 於(yu) 團結中農(nong) 問題,報告指出:中農(nong) 是我們(men) 的永久同盟者。錯訂成分,侵犯中農(nong) 利益,排斥中農(nong) ,辦事不要中農(nong) 參加等錯誤傾(qing) 向,必須堅決(jue) 糾正,不然,就會(hui) 使自己陷於(yu) 孤立,使革命趨於(yu) 失敗。
關(guan) 於(yu) 如何對待地主、富農(nong) 等問題,報告提出了三個(ge) 區別對待:對地主與(yu) 對富農(nong) ,鬥爭(zheng) 應有所區別;對地主的大中小,惡霸與(yu) 非惡霸應有分別;對新式富農(nong) 和舊式富農(nong) 的財產(chan) 處理又應有所區別。報告指出:把地主當作一個(ge) 階級來消滅是一場惡戰,需要很細致的很藝術的領導,真正把群眾(zhong) 發動起來,絕不能用簡單而性急的方法去進行。把富農(nong) 與(yu) 地主一樣對待,不但混淆了政策,過火地打擊富農(nong) ,是會(hui) 引起中農(nong) 懼怕的。對大地主及惡霸,鬥爭(zheng) 嚴(yan) 厲些,打下其威風,是必要的,中小地主與(yu) 非惡霸,隻要拿出土地財產(chan) 來,政治上低頭,服從(cong) 了政府和土地法就可以。新富農(nong) 的生產(chan) ,是在民主政府幫助下發展起來的,這種富農(nong) 的存在對我們(men) 並無害處,而且在將來一個(ge) 時期內(nei) 還會(hui) 發展的。過去我們(men) 鼓勵這種富農(nong) ,例如吳滿有那樣的人們(men) ,發展其生產(chan) ,對於(yu) 穩定中農(nong) ,刺激中農(nong) 的生產(chan) 熱情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們(men) 今後的政策,還是應當如此。
關(guan) 於(yu) 對待工商業(ye) 的政策問題,報告指出:對工商業(ye) 不要采取冒險政策。黨(dang) 的政策是僅(jin) 僅(jin) 沒收官僚資本與(yu) 真正的大惡霸、反革命分子的工商業(ye) ,其他凡是為(wei) 國民經濟所需要者,必須使之能夠繼續營業(ye) ,不得停閉,更不得破壞和任意分散。這些政策不僅(jin) 適用於(yu) 原有解放區,也適用於(yu) 將來解放的新區域。
關(guan) 於(yu) 對待知識分子和開明士紳的政策,報告指出:必須放手爭(zheng) 取和使用中國原有知識分子專(zhuan) 家來替人民辦事,同時教育改造他們(men) ,糾正他們(men) 中許多人輕視人民脫離群眾(zhong) 的習(xi) 氣。地富家庭出身現在農(nong) 村的知識分子,隻要他們(men) 遵守政策法令,願意為(wei) 人民服務,就可以讓他們(men) 出來工作,要防止因為(wei) 消滅封建製度而排斥一切與(yu) 封建製度有聯係的知識分子。在抗戰時期,實行減租減息,吸收開明紳士參加“三三製”政權是完全正確與(yu) 必要的,對全國起了很好的作用,懷疑這種成功是錯誤的。任弼時的這篇報告,經毛澤東(dong) 修改補充定稿後,確定為(wei) 中共中央的土改政策文件下發全黨(dang) ,並由新華社轉播全國各地。 這篇報告收入《任弼時選集》。
1983年1月12日
鄧小平就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和衡量工作正確與(yu) 否的標準問題指出:農(nong) 村、城市都要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勤勞致富是正當的。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一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大家都擁護的新辦法,新辦法比老辦法好。農(nong) 業(ye) 搞承包大戶我讚成,現在放得還不夠。總之,各項工作都要有助於(yu)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都要以是否有助於(yu) 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於(yu) 國家的興(xing) 旺發達,作為(wei) 衡量做得對或不對的標準。這篇談話的要點以《各項工作都要有助於(yu) 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hui) 主義(yi) 》為(wei) 題,收入《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黨(dang) 史回眸
1922年
1月12日 香港海員6000多人為(wei) 了反抗英國資本家的壓迫剝削,要求增加工資,遭到英國資本家拒絕後,在中華海員工業(ye) 聯合總會(hui) 蘇兆征、林偉(wei) 民等領導下,舉(ju) 行罷工。這次罷工堅持了56天,港英當局被迫於(yu) 3月8日接受海員提出的增加工資、撫恤死難工人家屬的要求,罷工取得勝利。從(cong) 此,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領導下的工人運動形成高潮。長江船員、上海郵務工人、上海日華紗廠工人、漢陽鋼鐵廠工人和京漢、粵漢、京奉、京綏、正太等鐵路工人在各地黨(dang) 組織的領導和推動下,也相繼舉(ju) 行罷工,這些罷工大多數都取得了勝利。
1947年
1月12日 劉胡蘭(lan) 英勇就義(yi) 。劉胡蘭(lan) ,1932年生,山西文水雲(yun) 周西村人。1946年劉胡蘭(lan) 被吸收為(wei) 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預備黨(dang) 員,任村婦救會(hui) 秘書(shu) 、區婦救會(hui) 幹事。1947年1月12日,閻錫山軍(jun) 隊突襲雲(yun) 周西村,劉胡蘭(lan) 因叛徒出賣被捕。最後被敵人用鍘刀殘酷殺害。毛澤東(dong) 為(wei) 劉胡蘭(lan) 親(qin) 筆題詞,讚揚她“生的偉(wei) 大,死的光榮”。1947年的題詞在全國解放戰爭(zheng) 中遺失。1957年1月11日,毛澤東(dong) 第二次為(wei) 劉胡蘭(lan) 烈士題詞:“生的偉(wei) 大 死的光榮”。
曆史瞬間
1927年1月12日,中共中央發表宣言,抗議英帝國主義(yi) 幹涉中國革命。
1948年1月12日,任弼時在西北野戰軍(jun) 前線委員會(hui) 擴大會(hui) 議上做了《土地改革中的幾個(ge) 問題》的報告。
1976年1月12日,聯合國安全理事會(hui) 成員國代表和觀察員開會(hui) 時,為(wei) 周恩來的逝世默哀。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