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論述
1938年1月11日
毛澤東(dong) 修改校正的《論抗日遊擊戰爭(zheng) 的基本戰術——襲擊》一文在《解放》第二十八期發表。全文分為(wei) 三個(ge) 部分:一、襲擊是遊擊戰爭(zheng) 的基本作戰形式,二、襲擊戰術的要領,三、襲擊行動之敵。第三部分提出了十八條襲擊行動敵人的方法。文章指出:以上十八條,抗日遊擊部隊應該加以研究。但一切戰術都以適合情況為(wei) 原則,文字條文僅(jin) 能作為(wei) 實戰的參考,不能死板應用。抗日戰爭(zheng) 中一定有許多新的可貴的經驗,勝過過去文字條文的東(dong) 西,希望大家共勉,戰勝日本帝國主義(yi) 。這篇文章收入《毛澤東(dong) 文集》第二卷。
1962年1月11日—2月7日
中共中央在北京召開擴大的工作會(hui) 議。出席會(hui) 議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區黨(dang) 委、地委、縣委、重要廠礦黨(dang) 委及軍(jun) 隊的負責幹部七千餘(yu) 人(又稱“七千人大會(hui) ”)。這次會(hui) 議的主要目的,是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十二年特別是最近四年來的工作,統一全黨(dang) 的思想認識,加強黨(dang) 的民主集中製,以便進一步糾正“大躍進”以來工作中的錯誤,切實貫徹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這次會(hui) 議規模之大是黨(dang) 的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雖然未能從(cong) 根本上糾正“左”的指導思想,但對糾正實際工作中的“左”的錯誤,貫徹調整方針,促進國民經濟恢複和發展,還是起了重大作用;對發揚黨(dang) 內(nei) 民主,開展批評與(yu) 自我批評也有很好的影響。
會(hui) 議於(yu) 一月二十七日印發劉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書(shu) 麵報告。這篇報告比較係統地初步總結了“大躍進”以來經濟建設工作的基本經驗教訓,指出一九五八年以來的主要缺點和錯誤是:(一)工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計劃指標過高,基本建設的戰線過長,使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比例關(guan) 係,消費和積累的比例關(guan) 係,發生了嚴(yan) 重不協調的現象;(二)在農(nong) 村人民公社的實際工作中,許多地區,在一個(ge) 時期內(nei) ,曾經混淆集體(ti) 所有製和全民所有製的界限,對集體(ti) 所有製的內(nei) 部關(guan) 係進行不適當的、過多過急的變動,違反了按勞分配和等價(jia) 交換的原則,犯了刮“共產(chan) 風”和其他平均主義(yi) 的錯誤;(三)不適當地要在全國範圍內(nei) 建立許多完整的工業(ye) 體(ti) 係,權力下放過多,分散主義(yi) 的傾(qing) 向有了嚴(yan) 重的滋長;(四)對農(nong) 業(ye) 增產(chan) 的速度估計過高,對建設事業(ye) 的發展要求過急,因而使城市人口不適當地大量增加,造成了城鄉(xiang) 人口的比例同當前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水平極不適應的狀況。報告指出:造成這些缺點和錯誤的原因,一方麵,是由於(yu) 我們(men) 在建設工作中的經驗還很不夠;另一方麵,是由於(yu) 幾年來黨(dang) 內(nei) 不少領導同誌不夠謙虛謹慎,違反了黨(dang) 的實事求是和群眾(zhong) 路線的傳(chuan) 統作風,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黨(dang) 內(nei) 生活、國家生活和群眾(zhong) 組織生活中的民主集中製原則。報告提出:對於(yu) 當前實際存在著的困難,應該有足夠的估計。共產(chan) 黨(dang) 人在困難麵前的唯一正確的態度,就是認真地研究困難產(chan) 生的原因,尋求克服困難的辦法,集中一切力量去戰勝困難。
當天下午,毛澤東(dong) 主持全體(ti) 會(hui) 議,劉少奇對書(shu) 麵報告作說明和補充。關(guan) 於(yu) 形勢,他指出:實事求是地講,國內(nei) 的經濟形勢是有相當大的困難,原因不外是兩(liang) 條:一條是天災,連續三年的自然災害;還有一條,就是一九五八年以來我們(men) 工作中的缺點和錯誤。過去我們(men) 經常把缺點、錯誤和成績,比之於(yu) 一個(ge) 指頭和九個(ge) 指頭的關(guan) 係。現在恐怕不能到處這樣套。全國總起來講,恐怕是三個(ge) 指頭和七個(ge) 指頭的關(guan) 係。還有些地區,缺點和錯誤不止是三個(ge) 指頭。全國有一部分地區可以說缺點和錯誤是主要的,成績不是主要的。關(guan) 於(yu) 集中統一,他著重談了加強中央集中統一和發揮地方積極性的問題,強調國家計劃和地方計劃必須統一起來,必須把地方和部門計劃納入國家計劃之中。關(guan) 於(yu) 黨(dang) 的作風,他突出談了實事求是問題,強調全黨(dang) 要實事求是地承認缺點和錯誤,要總結經驗,要善於(yu) 學習(xi) ;對近年來提出的“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an) ”、“左”比右好等不正確的口號和提法提出批評;號召全黨(dang) 和各級領導幹部發揚實事求是的優(you) 良作風,調查研究,充分發揚黨(dang) 內(nei) 民主和人民民主,從(cong) 實際出發來擬定政策、擬定計劃,擬定措施。
此後,二月八日,劉少奇在會(hui) 上建議,把他的書(shu) 麵報告第二部分“關(guan) 於(yu) 集中統一”,改為(wei) “加強民主集中製,加強集中統一”,把毛澤東(dong) 在會(hui) 上講的關(guan) 於(yu) 民主集中製的意思加進去。他指出:這幾年,我們(men) 吃了不調查研究的虧(kui) ,吃了不講民主的虧(kui) 。這是一條很大的經驗教訓。要形成一種能夠暢所欲言的空氣。黨(dang) 內(nei) 如此,黨(dang) 外更應如此。無論如何不能以黨(dang) 代替政府,代替工會(hui) ,因為(wei) 黨(dang) 員總是少數。要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hui) 製度的作用,通過這個(ge) 製度去實行人民的民主。會(hui) 後,由劉少奇主持,對他在七千人大會(hui) 上的報告和講話再次作了修改,增加了關(guan) 於(yu) 加強民主集中製的論述。劉少奇的書(shu) 麵報告和口頭說明分別收入《劉少奇選集》下卷。
1964年1月11日
鄧小平在全軍(jun) 政治工作會(hui) 議上作形勢報告,提出我們(men) 製訂的方針、政策要有利於(yu) 發展生產(chan) 力,有利於(yu) 實現四個(ge) 現代化。報告指出:衡量我們(men) 工作做得好不好,要看我們(men) 能不能發展生產(chan) 力,能不能比較快地實現四個(ge) 現代化。在今年、明年兩(liang) 年的調整時期,在第三個(ge) 五年計劃時期,第一是搞吃穿用,第二是搞基礎工業(ye) ,第三是搞國防,要以這三點為(wei) 綱,來製訂我們(men) 的計劃。
黨(dang) 史回眸
1925年
1月11日至22日 中共四大在上海召開。出席大會(hui) 的代表20人,代表全國994名黨(dang) 員。共產(chan) 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參加會(hui) 議。大會(hui) 明確提出了無產(chan) 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和工農(nong) 聯盟問題,對民主革命的任務作了比較完整的規定。大會(hui) 通過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四次全國大會(hui) 宣言》、《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第二次修正章程》和11個(ge) 決(jue) 議案。大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由9名委員和5名候補委員組成的中央執行委員會(hui) 。隨後召開的四屆一中全會(hui) 選舉(ju) 產(chan) 生了中央局,陳獨秀為(wei) 中央執行委員會(hui) 總書(shu) 記。
1962年
1月11日-2月7日 中共中央召開擴大的工作會(hui) 議(即七千人大會(hui) )。會(hui) 議初步總結“大躍進”中的經驗教訓,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強調加強民主集中製,切實貫徹調整國民經濟的方針,以迅速扭轉國民經濟困難的局麵。
1982年
1月11日 鄧小平會(hui) 見美國華人協會(hui) 主席李耀滋,首次提出“一個(ge) 國家,兩(liang) 種製度”概念。1983年6月26日,會(hui) 見美國新澤西州西東(dong) 大學教授楊力宇,進一步闡述了有關(guan) 大陸和台灣和平統一的六條方針。
2011年
1月11日 經中共中央批準,由中央黨(dang) 史研究室編寫(xie) 的《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第二卷(1949—1978)正式出版。《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第一卷(1921—1949)校訂重印。1月14日,中共中央黨(dang) 史研究室、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在人民大會(hui) 堂召開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第二卷出版座談會(hui) 。
曆史瞬間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舉(ju) 行擴大的工作會(hui) 議(即七千人大會(hui) )。圖為(wei) 毛澤東(dong) 、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yun) 、鄧小平在會(hui) 議期間交談。
1938年1月11日,《新華日報》正式在武漢創刊。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共在上海召開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hui) 。圖為(wei) 大會(hui) 通過的議決(jue) 案及宣言。
【黨(dang) 史百年·天天讀】 執行編輯:盧 佳 審讀:郭偉(wei) 偉(wei) 指導:班永傑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