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布傑(右) 男,藏族,57歲,中共黨(dang) 員,西藏自治區林芝市巴宜區更章門巴民族鄉(xiang) 人民政府二級科員,久巴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我叫多布傑,藏族,57歲,中共黨(dang) 員,出生在“雪域高原”西藏林芝。1978年,村裏需要一名會(hui) 計,正好我的數學不錯,15歲的我便成為(wei) 了村裏的“小會(hui) 計”。沒想到,這一幹就是42年,“小會(hui) 計”慢慢變成了“老書(shu) 記”,見證並參與(yu) 了久巴村由貧窮髒亂(luan) 、閉塞落後到美麗(li) 生態宜居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轉變。42年來,我一心帶領群眾(zhong) 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初心從(cong) 未改變。
在以前,久巴村村民主要靠伐木、采挖鬆茸和種植青稞為(wei) 生,收入來源少、不穩定。西藏全麵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禁止伐木後,村民收入來源變窄,日子越發不好過,大家無所適從(cong) ,個(ge) 別群眾(zhong) 甚至還把自己托付給“佛”,祈求“來世”幸福富裕,支部說話沒人聽、做事沒人跟,整個(ge) 村子如同一盤散沙……
犛牛耕田要有人在前麵牽,村裏發展要支部帶動、班子帶頭。當選久巴村村委會(hui) 主任後,為(wei) 了打造強有力的“戰鬥堡壘”,我以身作則,帶領村幹部簽訂創業(ye) 承諾書(shu) 、帶頭製定村內(nei) 五年發展規劃,形成以上率下的氛圍;把5名致富能手發展成黨(dang) 員,把3名黨(dang) 員培育為(wei) 致富能手,將2名黨(dang) 員致富能人培養(yang) 成村級後備幹部,不斷強化隊伍建設;結合“三會(hui) 一課”“主題黨(dang) 日”等黨(dang) 內(nei) 組織生活,給大家講新舊西藏對比、中華民族一家親(qin) ,讓廣大黨(dang) 員群眾(zhong) 在潛移默化中摒棄“等靠要”思想,樹立“不等不靠摘窮帽、脫貧致富靠雙手”的脫貧誌向。
支部強起來了,怎麽(me) 把組織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成了村裏一大難題。結合村裏土地資源豐(feng) 富、距離城區較近的優(you) 勢,綜合考察市場後,我打起了種植草莓的主意,並向村班子提出了種植草莓發展村集體(ti) 經濟的想法。種植草莓當然不是一帆風順的,初期遭到了多方麵的質疑。我時常聽到:“林芝都沒有種草莓的,咱們(men) 種能行嗎?”“你又沒有技術,種得活嗎?”“種草莓,得病了怎麽(me) 辦?”……但諸如此類的質疑並沒有使我停下種植草莓的腳步。2002年,我整理了大家提出的各種問題,用厚厚的藏紙記下來,不顧家人反對,自掏腰包趕往四川成都雙流草莓基地向專(zhuan) 家“取經”。這一呆就是半個(ge) 多月,但好在基本摸清了草莓生長所需要的環境、預防蟲害的辦法、基肥施用、灌溉除草等問題,還帶回了幾十株草莓苗,與(yu) 3名黨(dang) 員一起開始在村裏試種。種植草莓的難度確實超過了我的想象,溫度不合適、基肥用量把握不到位、無法掛果……經曆了許多次的失敗,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經過長達四年的艱苦摸索,1.7畝(mu) 草莓實驗基地終於(yu) 在2006年試種成功,草莓銷售也實現“開門紅”,比種青稞的收益增長了10多倍,為(wei) 村裏帶來8300多元收入。有了效益,大家的閑言碎語消失了,村裏觀望的群眾(zhong) 也陸續加入草莓種植行列,久巴村草莓種植業(ye) 芝麻開花節節高。
在“支部+合作社+農(nong) 戶”的模式推動下,2009年,我帶頭成立了久巴村草莓種植農(nong) 牧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並積極向上級部門爭(zheng) 取了323萬(wan) 元,擴建草莓大棚66座並建成林芝首個(ge) 草莓育苗基地,填補了林芝地區草莓育苗領域空白,為(wei) 打造完整的草莓產(chan) 業(ye) 鏈奠定了基礎。種植規模擴大後,如何有效管理成了新的問題。我充分發揮黨(dang) 員示範引領作用,由黨(dang) 員致富能手“一對一”為(wei) 群眾(zhong) “教技術、解難題”,帶著群眾(zhong) 幹、做給群眾(zhong) 看,幫助大家解決(jue) 草莓種植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全村上下逐漸形成“爭(zheng) 產(chan) 量、比質量、趕收入”的氛圍,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草莓村”“富裕村”。
2019年,久巴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82萬(wan) 元。群眾(zhong) 腰包鼓起來了,思想也轉變了。現在的久巴村,鄉(xiang) 村治理有序、鄰裏和諧互助。全村30戶123名群眾(zhong) 闊步邁上了“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快車道。看到久巴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我心裏真比吃了蜜還甜。
為(wei) 了進一步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我開始探索其他的產(chan) 業(ye) 發展路子。利用村裏毗鄰多布庫景區和卡定溝景區的優(you) 勢,我鼓勵群眾(zhong) 發展鄉(xiang) 村旅遊,采取“支部+公司+群眾(zhong) ”模式,計劃打造集綠色生態、休閑旅遊為(wei) 一體(ti) 的“憶更章、色巔定卡度假村”項目,真正讓“綠水青山”成為(wei) 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2017年,在組織的關(guan) 懷下,我成為(wei) 一名鄉(xiang) 鎮公務員,心中那份渴望帶領更多群眾(zhong) 增收致富的使命感、責任感也愈發強烈。經過兩(liang) 年多準備,我於(yu) 2019年4月牽頭組建了覆蓋全鄉(xiang) 334戶1473名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的雅覺草莓合作社,把久巴村草莓種植經驗、技術和管理模式帶到了合作社。2020年,合作社創收60萬(wan) 元,留存50%資金實現自身造血,剩下直接用於(yu) 各村集體(ti) 經濟發展、群眾(zhong) 分紅和防返貧保障,真正形成了六村聯動、抱團發展、成果共享的良好局麵。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個(ge) 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ge) 也不能掉隊。42年光景一晃而過,未來我將繼續用腳丈量土地、用心服務群眾(zhong) 、用勁帶富一方,以實幹擔當踐行初心使命、續寫(xie) “最美”答卷。
延伸閱讀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