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湖南益陽安化縣修建扶貧公路2521.6公裏。圖為(wei) 雲(yun) 台山盤山公路。
數據來源:中共中央組織部
趙廣東(dong) (左)為(wei) 村裏黨(dang) 員送學習(xi) 資料。
李定海在上黨(dang) 課。
彭昂(右)上山考察茶葉基地選址。
餘(yu) 永宜(左)走訪了解老人社保金存取難題。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men) 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在脫貧攻堅這場硬戰中,廣大扶貧幹部盡銳出戰,駐村第一書(shu) 記便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本版選取幾名來自不同地區的第一書(shu) 記,講述他們(men) 在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中,拿出“戰”的作風、“戰”的行動,在一線繃緊弦、鉚足勁、加油幹,取得“戰”的成效的生動故事。
重慶彭水天台村第一書(shu) 記趙廣東(dong) :黨(dang) 建抓得實 脫貧勁頭足
早上6點,天色微明,天台村的蘇雲(yun) 華就開始忙活,幫村民郭子茂家修水管。
如今,老蘇在村裏很受歡迎,誰家有事,準能想到他。以前可不是這樣。老蘇是黨(dang) 員,卻不大參與(yu) 村裏事務。
可村裏來了駐村第一書(shu) 記,沒多久,“閑人”老蘇變成了熱心腸。
天台村,位於(yu) 重慶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紹慶街道,大山大溝,路陡坡陡,是彭水深度貧困村。
2019年5月,趙廣東(dong) 從(cong) 縣委組織部到天台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走訪過程中,趙廣東(dong) 發現,村裏一些黨(dang) 員像蘇雲(yun) 華這樣,思想覺悟不高,不亮身份,也不願參與(yu) 公共事務,基層黨(dang) 組織軟弱渙散。
“群眾(zhong) 富不富,關(guan) 鍵看支部。”作為(wei) 組工幹部,趙廣東(dong) 感到,得通過黨(dang) 建引領,激發幹部群眾(zhong) 內(nei) 生動力。
在天台村支委會(hui) 上,趙廣東(dong) 提議,為(wei) 村裏黨(dang) 員們(men) “設崗定責”,一共設置四大類14個(ge) 崗位,根據45名黨(dang) 員的長處,明確每名黨(dang) 員的責任。
蘇雲(yun) 華因為(wei) 懂水管維修被確定為(wei) “管水員”,黨(dang) 員龔作權負責協調鄰裏糾紛,黨(dang) 員趙永明帶動周邊貧困群眾(zhong) 發展產(chan) 業(ye) ……職責明確了,黨(dang) 員積極性大大提升,村黨(dang) 支部麵貌煥然一新。
大夥(huo) 兒(er) 精氣神提振了,趙廣東(dong) 又瞄準了產(chan) 業(ye) 發展。
搞產(chan) 業(ye) ,得有能人。趙廣東(dong) 積極聯係在外務工的黨(dang) 員,吸引他們(men) 回到村裏發展產(chan) 業(ye) ,帶動村民致富。
經趙廣東(dong) 說服,在外務工黨(dang) 員趙橋回到村裏,組建起中藥材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如今,他已流轉200畝(mu) 土地,帶領村民種植白芨、黃精等中藥材。
在趙廣東(dong) 看來,村裏脫貧致富的途徑不少,還有“外力”可借——與(yu) 國家4A級景區摩圍山、5A級景區阿依河都挨得近,自身也有桃花可供觀賞。在趙廣東(dong) 鼓勵下,入黨(dang) 積極分子蘇江軍(jun) 等5戶村民開起了農(nong) 家樂(le) ,吃上旅遊飯。
幾經協調,2020年,村裏爭(zheng) 取到上千萬(wan) 元資金,落實了18個(ge) 項目,基礎設施大大改善。如今,放眼天台村,寬敞平坦的路旁,一座座白牆灰瓦的小樓依次排開,房前屋後綠樹紅花,分外別致。
眼下,天台村通往摩圍山和阿依河兩(liang) 大景區的公路正在修建,預計今年上半年修通。“桃花盛開時,會(hui) 有更多遊客路過村裏,村裏能開更多農(nong) 家樂(le) ,大夥(huo) 兒(er) 致富的渠道會(hui) 越來越多。”對村子的未來,趙廣東(dong) 充滿期待。
雲(yun) 南曲靖雨碌村第一書(shu) 記李定海:鼓起錢袋子 提起精氣神
“任大姐,磚頭來嘍!”寒風呼嘯,雲(yun) 南曲靖市會(hui) 澤縣雨碌鄉(xiang) 雨碌村第一書(shu) 記李定海勒緊大衣,騎著三輪車來到任綠芝家門口,把從(cong) 愛心超市兌(dui) 換的500塊磚交給她,用於(yu) 磚牆重建。
2020年初,李定海就是用2000塊磚燃起了貧困戶吳仕友建新房的信心。
第一次到吳仕友家,李定海走了一個(ge) 半小時山路。兩(liang) 人相對而坐,四周是坑窪漏洞的土牆。李定海提議讓吳仕友推翻舊屋蓋新房,吳仕友憨厚一笑,無奈搖頭:“不是不想,是不敢蓋啊!”蓋房花銷對吳仕友來說是個(ge) 天文數字。
李定海給他加油鼓氣:“隻要想蓋,需要什麽(me) 材料盡管說!”吳仕友抬頭看了眼土牆,堅定地說:“我蓋!”
很快,李定海兌(dui) 現了承諾,募集社會(hui) 資金購買(mai) 了2000塊磚頭,人工搬運送到吳仕友家門口。“材料費加運費共7400元,可不是白給的,得你用勞動來換,勞動積分和資金等價(jia) 。”李定海給吳仕友打預防針。
能靠勞動獲取建房資金,吳仕友也很高興(xing) ,從(cong) 此積極參與(yu) 村民小組活動和各種公益崗勞動。“幫扶不是一股腦把金錢物品塞到群眾(zhong) 手裏,要看長遠效果,喚醒村民自身的致富動力。” 李定海說。
2018年到崗到現在,已經有5戶村民在李定海的幫助下蓋起了新房。但要想穩定脫貧,還得發展產(chan) 業(ye) 。
“我把21畝(mu) 地租出去都不怕,你就7畝(mu) 地怕個(ge) 啥?”村民韓宇周麵對舅舅吳仕買(mai) 出租土地舉(ju) 棋不定,說出了豪氣衝(chong) 天的“怕個(ge) 啥”。但一年前,韓宇周可沒有這樣的膽氣。
為(wei) 了說動韓宇周流轉土地致富,李定海到韓宇周家跑了好幾趟,掰著手指頭一筆筆算賬:“收地租、基地打工、利潤分紅,三筆加起來一年少說也有3萬(wan) 多元,現在種苞穀洋芋,你一年能剩1000元?”
韓宇周覺得分析得在理。如今,韓宇周承包了150畝(mu) 地,成了村裏產(chan) 業(ye) 致富的領頭人。村裏89名村民在家門口的基地忙碌。
蓋樓房、促產(chan) 業(ye) ,李定海對村裏的事上心,村民和他挨得緊。親(qin) 切稱呼他“姐夫”“舅舅”“大哥”。“每當他們(men) 這樣喊我的時候,我就感覺像在家一樣溫暖。”李定海說。
“如今,大夥(huo) 的‘錢袋子’逐漸鼓起來,精氣神也要提起來。” 李定海說,來年,要著力激發每個(ge) 村民的內(nei) 生動力,提高村民參與(yu) 村莊治理的能力。
湖南瀏陽富溪村第一書(shu) 記彭昂:提升產(chan) 業(ye) 質量 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門類
爬上茶山,富溪村全貌盡收眼底。湖南長沙市天心區派駐瀏陽市張坊鎮富溪村第一書(shu) 記彭昂看著山腳下的產(chan) 業(ye) 片區,算起了2020年富溪村的收入賬——
建房集中區,村集體(ti) 有固定資產(chan) 出租,年收入6萬(wan) 元;竹林邊,有村裏新建的竹木加工廠,村集體(ti) 入股分紅,每年保底10萬(wan) 元;魚、羊、蜜等各類產(chan) 業(ye) 收入加起來有15萬(wan) 元。
如今,一年30多萬(wan) 元的村集體(ti) 收入,讓2017年才脫貧的富溪村,步入了瀏陽當地村集體(ti) 經濟先進村行列。
回想2019年底,彭昂記憶猶新。“彭書(shu) 記,這下輕鬆點了吧。”2019年,富溪村集體(ti) 收入達20萬(wan) 元,年底村民大會(hui) 上,許多村民為(wei) 彭昂點讚,可他臉上卻不顯輕鬆。在他看來,貧困時刻可能乘虛而入,卷土重來。
彭昂把村裏集體(ti) 經濟的發展形勢給大家掰開揉碎說,村裏從(cong) 2018年開始發展茶葉種植,麵積已經發展到400餘(yu) 畝(mu) ,還和長沙金井茶業(ye) 簽訂了包銷合同。“雖然企業(ye) 可以兜底收購,但我覺得這樣遠遠不夠。”他說。
有村民疑惑:“企業(ye) 有實力,合同有保障,這還不放心?”
“企業(ye) 包銷模式下,茶葉基地每畝(mu) 純收入大概1000元。”彭昂說。可一些先進地方已從(cong) 單純的茶葉鮮葉供應,發展到了茶苗輸出、技術轉讓、產(chan) 品深加工和品牌營銷等更高業(ye) 態。每畝(mu) 純收入普遍高於(yu) 4000元。“從(cong) 長遠看,這才是路子!”彭昂對村民們(men) 說,“我們(men) 也要自己掌握茶葉生產(chan) 技術,打出品牌,從(cong) 被扶起來變為(wei) 自己站起來。”
除此之外,在彭昂看來,村裏產(chan) 業(ye) 過於(yu) 單一。“得分散風險,提高集體(ti) 經濟韌性。”一邊摸索一邊幹,2020年,彭昂帶著村裏幹部群眾(zhong) ,提升產(chan) 業(ye) 質量、豐(feng) 富產(chan) 業(ye) 門類。
為(wei) 了能獨立掌握茶葉種植技術,在外經商的能人李建國被請了回來,作為(wei) 茶葉基地管理者,他不光自己把茶葉技術學到家,還發展了兩(liang) 名土專(zhuan) 家,帶動了本村30多名村民學習(xi) 技術。
2020年,村裏還著手開建茶葉加工廠。“今年春天,就可以投入生產(chan) 了。”李建國說,銷路方麵,不同於(yu) 過去想著找後盾單位、愛心企業(ye) ,這次,村裏已經和幾家茶葉經銷商、瀏陽本地超市達成供貨協議。
再看產(chan) 業(ye) 門類。村裏從(cong) 雲(yun) 南西雙版納引進了黑土雞,2020年開始進行茶園立體(ti) 養(yang) 殖。“目前我們(men) 的養(yang) 殖能力隻有3000隻,有了穩定訂單後,很快就可以擴大到兩(liang) 三萬(wan) 隻。到時候,村裏又會(hui) 多一個(ge) 年收入幾十萬(wan) 元的穩定產(chan) 業(ye) 。”彭昂滿懷憧憬。
浙江衢州破石村第一書(shu) 記餘(yu) 永宜:便民解難題 鄉(xiang) 村有活力
冬日江南,空氣濕冷,清晨尤難挨。浙江衢州市衢江區湖南鎮破石村村裏正在鋪一條通往鄰村的景觀路,一大早,第一書(shu) 記餘(yu) 永宜就趕到施工現場查看情況:“昨晚聽說施工方和村民拌了嘴,我來盯一盯。”
盡管是冬天,但仍能感受到破石村的勃勃生機:低緩山坡上,茶葉漫山遍野;毛竹林裏,滿是村民套種的中藥材。
餘(yu) 永宜是衢江區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幹部,在破石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已近兩(liang) 年。此前,破石村已脫貧摘帽。2019年底,破石村農(nong) 民人均收入近2萬(wan) 元,村集體(ti) 經濟收入36萬(wan) 元。
村子發展了,餘(yu) 永宜工作重心是提升村子的治理水平:破石村毗鄰烏(wu) 溪江庫區,村域麵積38平方公裏,相當於(yu) 一個(ge) 縣;近3000人口,相當於(yu) 一個(ge) 鎮;村裏產(chan) 業(ye) 多、人口多,如何讓村子更加和諧穩定,對餘(yu) 永宜來說,是個(ge) 考驗。
“搞鄉(xiang) 村治理,就是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難題。難題解決(jue) 了,矛盾就少了。”餘(yu) 永宜說。
疫情防控期間,村裏不少老年人麵臨(lin) 出行難——沒有智能手機,不會(hui) 用健康碼。餘(yu) 永宜琢磨了很久,終於(yu) 想出辦法:請鎮裏統籌為(wei) 所有沒有智能手機、在家不出遠門的老年人辦理健康碼使用卡片,做成小牌子由老人戴著,上麵寫(xie) 著老人姓名及更新時間等。
卡片一推出,就受到老人們(men) 的好評。後來,村裏誰家有個(ge) 矛盾,餘(yu) 永宜一出麵,很多矛盾也容易化解了。
疫情防控常態化後,如何更好開展便民服務又成了餘(yu) 永宜的操心事。通過走訪,餘(yu) 永宜了解到,承載村民基本醫療、基本養(yang) 老、老年人補助等銀行卡的開戶行五花八門,村民們(men) 查詢、存取資金,得到幾十公裏外的城區,很不方便。經過一番調研協調,最終村裏爭(zheng) 取由在鄉(xiang) 鎮有辦事機構的衢江農(nong) 商銀行統一上門為(wei) 村民更換社保卡,並在村裏開設網點,定期上門服務。
談起餘(yu) 永宜,村民們(men) 都給這個(ge) 能幫大夥(huo) 解決(jue) 實際問題的第一書(shu) 記豎大拇指。
談起未來打算,餘(yu) 永宜早有謀劃:要推進天井山、虎坑等自然村農(nong) 民飲用水改造提升,拓寬施家等自然村道路……“希望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上,村子能更加和諧有活力。”他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