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攻堅·一線故事】多措並舉,福建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脫貧。靠養蜂摘帽的貧困戶說——“日子就像蜜一樣,甜!”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核心閱讀

  自2016年起,福建省開展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通過多項措施助力貧困殘疾人脫貧。多方合力,構築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發展產(chan) 業(ye) ,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培訓技能,增強貧困殘疾人就業(ye) 信心……隨著一項項政策措施的落地,全省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已全部脫貧。

  截至12月15日,福建省城鎮新增殘疾人就業(ye) 5538人,農(nong) 村新增殘疾人就業(ye) 15875人;貧困殘疾人家庭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447.5元增長到2019年的11738.2元……一連串數字的背後,是近年來福建省多部門聯動的努力,更是全省殘疾人不息的奮鬥。

  2016年,福建省啟動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通過完善社會(hui) 保障、加強技能培訓、增強產(chan) 業(ye) 扶持、促進就業(ye) 幫扶等多項措施助力貧困殘疾人脫貧。截至2019年底,55508戶66284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全部脫貧。截至今年9月底,受疫情影響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3223戶4176名殘疾人全部消除返貧致貧風險。

  住房就醫有保障

  基本生活兜住底

  才剛出院沒幾天,家住三明市明溪縣雪峰鎮的廖妹便拉著丈夫蔡天倫(lun) 在自家的早餐店忙活了起來。早晨6點開門,中午12點左右收攤。拌麵、油餅、米線……雖說早餐種類不多,但也能有三五十元的收入。“一個(ge) 月營業(ye) 10天左右,有幾百元的收入了。”廖妹笑著說。

  廖妹一家四口,其中3人殘疾。原本蔡天倫(lun) 在外務工,2010年底,被查出股骨頭壞死,此後行動不便,沒有了穩定的收入。廖妹一家被納入了低保戶。

  近幾年,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一個(ge) 月的補貼收入相比往年增加了不少。“現在,低保金加上殘疾人的各項補貼,全家一個(ge) 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廖妹說。

  出了早餐店向前走十幾米,有一座小白房,那是廖妹一家3年前建起的新房。為(wei) 了改善貧困殘疾人住房條件,福建對全省貧困殘疾人家庭住房進行了安全等級鑒定,並將需要修繕、新建的住房納入危房改造或“安居工程”項目。2017年,廖妹一家的老木屋也被納入其中。“危房修繕補助了4000元,住建部門補助了1.45萬(wan) 元。”搖晃的老木屋變成結實的磚瓦房,廖妹沒怎麽(me) 操過心。

  住房有保障,基本的生活也有兜底。廖妹患有哮喘病,近兩(liang) 年,病情變得嚴(yan) 重,住院的次數越來越多,但醫療的花銷卻越來越少。原來,為(wei) 加大扶貧力度,福建將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以及省精準扶貧醫療疊加保險等製度保障範圍。“住院一次,自己隻需要花不到100元,其他的費用醫保都直接報銷了。”廖妹算了一筆賬。最讓廖妹擔心的子女教育問題也得到了解決(jue) 。“孩子原來每年有500元的助學金,今年升入高中,助學金也增加到了1000元。”

  近年來,福建省出台多項舉(ju) 措,多部門合力共同構築社會(hui) 保障兜底體(ti) 係。“我們(men) 不僅(jin) 在全省範圍建立了‘一戶多殘’家庭專(zhuan) 項補貼和殘疾人意外傷(shang) 害保險製度,還對殘疾人基本康複服務和殘疾兒(er) 童康複救助提標擴麵。”福建省殘聯教育就業(ye) 部部長朱森來說。

  扶貧基地興(xing) 產(chan) 業(ye)

  多方參與(yu) 助增收

  50箱蜂產(chan) 蜜800多斤,市場銷路挺好;50隻雞,減去成本,每隻也不少賣……臨(lin) 近年末,武平縣桃溪鎮新蘭(lan) 村貧困戶李先錦在家門口算起了今年一年的收支賬。“再減掉一些七七八八的開支,今年少說能存這個(ge) 數!”說著,李先錦眼睛眯笑成一條線,伸出兩(liang) 根手指比劃了下。

  “2萬(wan) ?不少啊!”“是啊!多虧(kui) 了養(yang) 這蜂!”李先錦笑著直點頭。靠養(yang) 蜂,去年年底,老李順利脫了貧。

  因為(wei) 身患先天性小兒(er) 麻痹,雙腿無法正常行走,今年59歲的李先錦一直是村裏的貧困戶。可想脫貧,光靠政府救助也不行。“別人能幹的我也能幹!”2017年,聽說鄰村肢體(ti) 三級殘疾的劉成生通過養(yang) 蜂掙了不少錢,老李心動了,開著三輪車,直奔劉成生家請教經驗。

  “我從(cong) 合作社購買(mai) 蜂種養(yang) ,技術他們(men) 支持,產(chan) 的蜜他們(men) 也保價(jia) 回收。”劉成生介紹。近幾年來,福建省殘聯大力推廣“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扶貧基地+”“農(nong) 村電商+”等形式,通過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實現就業(ye) 增收。作為(wei) 武平縣殘聯指定的扶貧基地,梁野仙蜜養(yang) 蜂合作社通過采取政府補助1/3、公司扶持1/3、農(nong) 戶自籌1/3的“三三製”幫助貧困殘疾人通過養(yang) 殖蜜蜂創收。

  “一個(ge) 蜂箱360元,我隻需要出120元。”老李一口氣購買(mai) 了10個(ge) 蜂箱。一開始,老李也不知道怎麽(me) 養(yang) 殖,合作社的技術人員和劉成生就天天上門指導。不僅(jin) 如此,縣殘聯和合作社還多次舉(ju) 辦養(yang) 蜂技能培訓班。“培訓期間,包吃包住還給報銷車費。”從(cong) 最初的10箱到今年的50箱,幾年下來,老李也變成了一個(ge) 養(yang) 殖大戶。“日子就像蜜一樣,甜!”

  助力貧困殘疾人脫貧,既“輸血”更要“造血”。“通過‘三三製’扶貧模式,不僅(jin) 有效解決(jue) 了貧困殘疾人投資難、技術難掌握、產(chan) 品難銷售等問題,還極大地增強了殘疾人的‘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意識。”朱森來說。

  免費培訓學技能

  助力就業(ye) 增信心

  “運營直播賬號,前期要做好預熱宣傳(chuan) ,製作一些預告視頻和海報。”在泉州高級技工學校的殘疾人電子商務培訓班上,杜加興(xing) 緊盯講台上的PPT,一字一句地記下課堂要點。這是杜加興(xing) 辭職創業(ye) 後參加的第一次培訓,也是他自工作以來參加的第十次殘疾人職業(ye) 技能培訓。

  今年6月,34歲的杜加興(xing) 結束了自己8年電商客服的工作,回到家鄉(xiang) ——泉州市洛江區馬甲鎮,創辦了自己的電商公司,主要幫助企業(ye) 運營網絡商鋪。

  公司創辦才不過半年,成績卻不一般。“光兒(er) 童睡衣,我們(men) 一個(ge) 月就賣出了8000單。”最近杜加興(xing) 想帶著職工一起嚐試直播賣貨,“剛好泉州市殘聯和市人社局組織了直播帶貨的電商培訓班,我就來免費學技術了。” 對杜加興(xing) 來說,每一次的培訓不僅(jin) 帶動了他技能的提升,更給他帶來了走出去的勇氣。

  技能培訓為(wei) 杜加興(xing) 的事業(ye) 不斷添加動力。2012年,憑借自己打字快的優(you) 勢,他在晉江市一家鞋廠找到一份電商客服工作。可時間一長,自己的短板也顯露了出來:由於(yu) 不熟悉辦公軟件的使用,每月末的對賬工作,杜加興(xing) 總比其他同事完成得慢。2013年,福建省殘聯舉(ju) 辦了全省殘疾人電腦實用技術培訓班,在泉州市殘聯的推薦下,杜加興(xing) 成為(wei) 第一批學員。此後,關(guan) 於(yu) 計算機和電商運營相關(guan) 的培訓班杜加興(xing) 一次都沒落下。

  2015年,杜加興(xing) 參加了一場美工製作的培訓。這次培訓後,他不僅(jin) 被聘為(wei) 全省殘疾人電商培訓班的助教,更通過結課後舉(ju) 行的專(zhuan) 場招聘會(hui) 找到了新工作。“工資比以前高不少,最多的時候一個(ge) 月能拿到1萬(wan) 多元。”如今,杜加興(xing) 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想帶動更多像自己一樣的殘疾人提升技能、實現價(jia) 值。

  “職業(ye) 技能培訓班的舉(ju) 辦,不僅(jin) 提高了殘疾人的就業(ye) 能力,更增強了他們(men) 的就業(ye) 信心。”福建省殘疾人勞動就業(ye) 服務中心主任黃東(dong) 才介紹,每年,殘聯都會(hui) 根據需求舉(ju) 辦多場職業(ye) 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涵蓋電子商務、麵點製作、手機維修等專(zhuan) 業(ye) 技能及糧食作物、果蔬、家禽家畜等農(nong) 村種養(yang) 項目。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8日 09:29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