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把握重點任務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論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構建新發展格局明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對明年經濟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確了重點任務,指明了努力方向和工作著力點。

  加快構建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jue) 策。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yu) 時俱進提升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我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戰略抉擇。”站在“兩(liang) 個(ge) 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曆史交匯點上,我們(men) 要深刻認識到,提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既是對我國發展新機遇新挑戰的深刻認識,也是對我國客觀發展規律和發展趨勢的自覺把握,是對“十四五”和未來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戰略、路徑作出的重大調整完善,是著眼於(yu) 我國長遠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對於(yu) 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wei) 安全的發展,對於(yu) 促進世界經濟繁榮,都會(hui) 產(chan) 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黨(dang) 的十九屆五中全會(hui) 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重大工作部署。做好明年經濟工作,要緊緊圍繞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來展開,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確定的重點任務抓好抓實:一是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充分發揮國家作為(wei) 重大科技創新組織者的作用,堅持戰略性需求導向,確定科技創新方向和重點,著力解決(jue) 製約國家發展和安全的重大難題。二是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chan) 業(ye) 薄弱環節,實施好關(guan) 鍵核心技術攻關(guan) 工程,盡快解決(jue) 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chan) 業(ye) 優(you) 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三是堅持擴大內(nei) 需這個(ge) 戰略基點,在合理引導消費、儲(chu) 蓄、投資等方麵進行有效製度安排,形成強大國內(nei) 市場。四是全麵推進改革開放,構建高水平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體(ti) 製,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推動改革和開放相互促進。五是解決(jue) 好種子和耕地問題,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保障糧食安全。六是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支持平台企業(ye) 創新發展、增強國際競爭(zheng) 力,支持公有製經濟和非公有製經濟共同發展,同時要依法規範發展,健全數字規則。七是解決(jue) 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因地製宜、多策並舉(ju) ,促進房地產(chan) 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八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抓緊製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峰。把握重點任務,結合實際不折不扣貫徹落實,我們(men) 就一定能在開局之年見到新氣象。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事關(guan) 全局的係統性、深層次變革,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要緊緊扭住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注重需求側(ce) 管理,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chan) 、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ti) 係整體(ti) 效能。要更加注重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發展內(nei) 生動力,在一些關(guan) 鍵點上發力見效,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you) 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ti) 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經過幾代人一以貫之、接續奮鬥,我國即將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這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我們(men) 要繼續艱苦奮鬥,乘勢而上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進軍(jun)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我們(men) 就一定能為(wei) “十四五”開好局,在新時代的偉(wei) 大征程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延伸閱讀

  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在北京舉(ju) 行 習(xi) 近平李克強作重要講話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4日 07:12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