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聚焦·教育扶貧攻堅克難①】義務教育有保障 阻斷貧困靠知識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左圖:雲(yun) 南省宣威市羊場鎮兔場完小的學生們(men) 在閱覽圖書(shu) 。李發興(xing) 攝(影像中國)右圖:湖南省資興(xing) 市白廊鎮龍溪學校學生在食堂用餐。朱孝榮攝(人民視覺)

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稱多縣珍秦學區秀瑪村教學點的學生們(men) 。張學軍(jun) 攝(影像中國)

  開欄的話

  在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舉(ju) 國上下眾(zhong) 誌成城、勠力同心,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奮力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教育既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之策,也是斬斷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chuan) 遞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教育扶貧成效顯著,“發展教育脫貧一批”工作紮實推進,“每個(ge) 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成為(wei) 可能。

  8年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河北省阜平縣考察扶貧開發工作時說:“義(yi) 務教育一定要搞好,讓孩子們(men) 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讓孩子們(men) 輸在起跑線上。古人有‘家貧子讀書(shu) ’的傳(chuan) 統。把貧困地區孩子培養(yang) 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

  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說的是“斷窮根”的硬道理。

  8年後的今天,我國基礎教育曆史性地解決(jue) 了“有學上”問題,教育公平實現了新跨越,正在乘勢而上,向更好地實現人民群眾(zhong) “上好學”的願望邁進。

  來自教育部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我國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94.8%,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國義(yi) 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台賬建立之初的約60萬(wan) 人降至831人,其中20萬(wan) 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為(wei) 實現2020年九年義(yi) 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勸返

  “一個(ge) 都不能少”

  【鏡頭】

  “同學們(men) ,看看誰來了?”2019年10月27日,當輟學3個(ge) 多月的何婷婷站到同學們(men) 麵前時,甘肅省東(dong) 鄉(xiang) 族自治縣果園鎮李坪小學三(1)班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下課,好朋友拉著她的手問這問那。“我在青海摘枸杞,大夏天也要穿長袖,頂著大太陽一邊擦汗一邊摘,胳膊和腿都麻了,打工的日子可真不好過!”這個(ge) 10歲的女娃子心有餘(yu) 悸。

  夏天摘枸杞,冬天跟著家人“跑車”,曾是這個(ge) 農(nong) 民家庭給孩子的“規劃”。為(wei) 了讓何婷婷重返課堂,工作人員一路從(cong) 甘肅追到青海,四處打聽,才在一個(ge) 采摘區找到她。

  “孩子父母覺得,上不上學是他們(men) 自己家的事,我們(men) 就推心置腹、苦口婆心,還拿出義(yi) 務教育法,總算說服了他們(men) 。”“勸返小組”工作人員說。

  “實現義(yi) 務教育有保障,首先得把輟學學生、失學學生勸回來,勸返工作既複雜也非常艱巨。目前,我們(men) 基本實現了應返盡返。”教育部副部長鄭富芝說。

  孩子輟學,原因有很多。特別是在一些地理環境複雜、交通條件不便、人口流動大的貧困地區,外出打工、早婚早育、學困厭學、身體(ti) 殘疾……都成為(wei) 孩子求學路上的“攔路虎”。怎麽(me) 辦?幹部、校長、老師們(men) “踏遍千山萬(wan) 水、走進千家萬(wan) 戶、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wan) 語”,一切都隻為(wei) 了“一個(ge) 都不能少”!

  2019年,教育部與(yu) 13個(ge) 省份簽訂了《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合作備忘錄》,將控輟保學作為(wei) 首要任務。2020年初,教育部黨(dang) 組又專(zhuan) 門成立調研指導小組實施掛牌督戰,以52個(ge) 未摘帽貧困縣為(wei) 主戰場,以“三區三州”為(wei) 決(jue) 戰地,實施精準幫扶。

  我國自上而下合力打好“控輟保學戰”,各地積極響應,層層壓實責任,全國95%的縣“一縣一案”出台了控輟保學工作方案。

  陝西省探索形成了“雙線七長”責任製,從(cong) 縣長、鎮長、教育局長到校長、老師、家長,按照戶籍和學籍縱向排查、分層建檔,橫向比對、補漏監管,確保每一名該上學的、能上學的學生有籍可查,失學輟學學生能夠勸返。“我省還建立了省、市、縣、校四級失學輟學學生層層排查和登記製度,‘一人一策’精準勸返。”陝西省教育廳副廳長劉寶平介紹。

  貴州省製定《控輟保學勸返複學工作指南二十條》,針對外出務工、因病因殘、早婚早育、失蹤失聯、延緩入學等20種輟學類型,逐一提出勸返複學措施,明確政策依據,精準指導縣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學校開展勸返複學工作。

  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區出台控輟保學實施意見,建立起教育局領導聯片、機關(guan) 幹部聯校、校長聯鄉(xiang) 鎮、學校中層幹部聯村、教師聯戶的五位一體(ti) 工作機製,與(yu) 各學校、教師層層簽訂控輟保學目標責任書(shu) 。

  江西省上饒市廣信區建立了“先勸後訴”依法控輟新機製,對多次上門勸返仍不返校的,依法對輟學學生法定監護人提起訴訟,責令被告履行法定義(yi) 務。2018年以來,全區起訴了1305名輟學學生家長。

  資助

  讓每個(ge) 孩子都上得起學

  【鏡頭】

  “有了15年免費教育,一個(ge) 娃娃一學期能省下3000多塊錢,我家裏3個(ge) 娃娃,一年就能省出一頭犛牛的錢!”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縣,聶呷小學的學生家長降初澤郎越算越覺得“劃算”。

  從(cong) 學習(xi) 到生活,從(cong) 課本教材到洗漱用品,從(cong) 營養(yang) 午餐補助到高海拔取暖補助,從(cong) 國家助學金到縣級教育扶貧救助基金……這裏的孩子們(men) 都能感受到溫暖。

  “從(cong) 2015年開始,甘孜州全麵實施從(cong) 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的15年免費教育。”甘孜州教體(ti) 局副局長敖春玲介紹說,5年來,甘孜州累計投入資金27.75億(yi) 元,資助學生95.83萬(wan) 人次,占全州總人口近1/5的學生都成了這項政策的直接受益者。

  不讓一個(ge) 學生因家庭困難而失學,意味著讓每個(ge) 孩子都能上得起學。

  “‘兩(liang) 免’是對城鄉(xiang) 義(yi) 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shu) ,‘一補’是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補助生活費。學生資助既是實現義(yi) 務教育有保障的前提,也是重要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鄭富芝說,我國目前已實現“兩(liang) 免一補”政策全覆蓋。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2016—2020年,中央財政共安排義(yi) 務教育公用經費補助3931.24億(yi) 元,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生活補助435.92億(yi) 元,免費教科書(shu) 補助712.13億(yi) 元。

  為(wei) 了讓貧困家庭解除送孩子上學的“後顧之憂”,近年來,各地持續健全完善資助幫扶機製,為(wei) 控輟保學托底。

  海南在全省範圍內(nei) 調劑使用國家資助名額,貧困市縣多安排、農(nong) 村學校多安排、貧困學生多的學校多安排;江西近日再次擴大義(yi) 務教育生活補助範圍,生活補助重點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nong) 村低保家庭學生、農(nong) 村特困救助供養(yang) 學生等四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以及城鎮貧困群眾(zhong) 家庭學生……

  10月23日中午,廣西柳州融水苗族自治縣丹江中學食堂內(nei) 的六菜一湯擺放整齊。“今天有白蘿卜牛肉、黃瓜豬肉、玉米粒肉末、筒骨湯……”學生們(men) 自己盛飯、盛菜,秩序井然。

  據介紹,截至2020年6月,營養(yang) 改善計劃覆蓋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階段學校13餘(yu) 萬(wan) 所,受益學生達3700多萬(wan) 人。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營養(yang) 膳食補助資金1700餘(yu) 億(yi) 元,其中2020年安排231億(yi) 元。

  個(ge) 子長高了、體(ti) 重增長了、貧血減少了……一頓頓美味可口的營養(yang) 餐,讓廣大農(nong) 村孩子營養(yang) 狀況和身體(ti) 素質顯著提升。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跟蹤監測表明,2019年,營養(yang) 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男、女生各年齡段平均身高比2012年分別提高1.54厘米和1.69厘米,平均體(ti) 重分別增加1.06千克和1.18千克,高於(yu) 全國農(nong) 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

  提質

  讓學生留得住、學得好

  【鏡頭】

  “感覺學校沒意思,以前上課聽不懂,也學不會(hui) 。”剛把輟學學生李誌勸回來時,聽到李誌的話,老師們(men) 有點犯難——孩子缺乏學習(xi) 興(xing) 趣,年齡又較大,怎麽(me) 辦?

  如今,在海南萬(wan) 寧職業(ye) 教育學校,原已休學近一年的初三學生李誌重返課堂。從(cong) 普通中學來到職業(ye) 中學,他一邊學習(xi) 義(yi) 務教育課程,一邊學烹飪。“我發現自己還挺喜歡,準備好好學,以後走廚師這條路。”李誌說。

  職業(ye) 初中班、扶貧勵誌班、靜待花開班……2019年9月至今,海南省采用登記造冊(ce) 、進村入戶等方式,已成功勸返一批學生從(cong) 普通中學轉入職業(ye) 中學就讀,讓他們(men) 掌握一技之長,也有人生出彩的機會(hui) 。

  將輟學學生勸回來,把住“保學”底線,隻是第一步,讓學生留得住、學得好,才能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問題。

  “每個(ge) 勸返回來的學生情況都不一樣,輟學年限、學習(xi) 基礎也不一樣,必須進行科學研判,‘一人一案’合理安置。”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說,對輟學時間短、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插班就學;對輟學時間較長、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單獨編班,先“開小灶”補基礎;對年齡較大、就業(ye) 意願強的學生,可以普通教育、職業(ye) 教育相融合,一方麵補齊必要的文化課,一方麵讓學生掌握一技之長,為(wei) 就業(ye) 做準備。

  留得住、學得好,離不開農(nong) 村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近年來,我國著力解決(jue) “鄉(xiang) 村弱”問題,一所所鄉(xiang) 村學校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校園越來越美了。針對鄉(xiang) 村小規模學校和鄉(xiang) 鎮寄宿製學校,我國統籌布局規劃、改善辦學條件、加強師資建設。截至2019年底,全國30.9萬(wan) 所義(yi) 務教育學校(含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占義(yi) 務教育學校總數的99.8%。

  教學質量越來越好了。截至2019年底,全國有2767個(ge) 縣通過了義(yi) 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占比達95.32%,23個(ge) 省份整體(ti) 實現縣域義(yi) 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

  老師越來越強了。我國建立起特崗計劃、公開招聘、定向培養(yang) 、“縣管校聘”、退休支教等多元化的培養(yang) 補充交流機製,吸引大批優(you) 秀人才到鄉(xiang) 村任教、支教。2016年以來累計招聘農(nong) 村學校特崗教師42萬(wan) 人,覆蓋中西部1000多個(ge) 縣、3萬(wan) 多所農(nong) 村學校。

  “我們(men) 要持續緊盯控輟保學工作,努力提升農(nong) 村義(yi) 務教育辦學水平,千方百計推動城鄉(xiang) 教育一體(ti) 化,既要堅決(jue) 打贏教育脫貧攻堅總攻戰,也要深入思考教育後續發展之策,結合實際提前謀劃、持續推進、抓好落實。”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12月20日 09:1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