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獵獵,戰鼓催征。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帶領億(yi) 萬(wan) 中華兒(er) 女向絕對貧困發起最後的衝(chong) 鋒。黃文秀、薑仕坤、張秀代……一批又一批共產(chan) 黨(dang) 員以生命赴使命,以行動踐諾言,樹立起新時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豐(feng) 碑,印證著一代代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深入骨血的信仰。
讀懂脫貧攻堅中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就能讀懂中國反貧困鬥爭(zheng) 不斷取得勝利的密碼。
定格:生命的絕響
“這些同誌肩負重任,同當地基層幹部並肩戰鬥,帶領貧困群眾(zhong) 脫貧致富,用自己的辛苦換來貧困群眾(zhong) 的幸福,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生命,詮釋了扶貧幹部的擔當和情懷。”
2019年6月16日,周日,廣西田陽。
預報有雨。叮囑二次手術後的父親(qin) “按時吃藥”,黃文秀便起身向樂(le) 業(ye) 縣百坭村趕去。身為(wei) 駐村第一書(shu) 記的她,擔心大雨將至,村裏會(hui) 受災。
車子行駛在通往樂(le) 業(ye) 縣的山路上,轟隆隆的雷聲不時響起,車窗上雨刮高頻掃動,撲麵而來的大雨讓人看不清前路。
那一天,手機微信的工作群裏,記錄著同事們(men) 的擔心和勸阻。然而,誰也沒能阻止這個(ge) 年輕姑娘向著她關(guan) 心的群眾(zhong) 奔去。
雨夜淩晨,山洪襲來,滾滾的洪水從(cong) 黃文秀的眼前湧過……
年輕的黃文秀,將最美的年華獻給她傾(qing) 盡心血的扶貧事業(ye) 。
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全國共派出25.5萬(wan) 個(ge) 駐村工作隊、累計選派290多萬(wan) 名縣級以上黨(dang) 政機關(guan) 和國有企事業(ye) 單位幹部擔任第一書(shu) 記或駐村幹部,把青春和希望灑在一個(ge) 個(ge) 曾經的貧困村,其中,1200多名扶貧幹部犧牲在這個(ge) 沒有硝煙的戰場上,用生命兌(dui) 現黨(dang) 旗下的誓言。
他們(men) 當中,生命的定格也是絕響,有的人倒下得悲壯,有的人走得靜穆。
2016年3月8日,貴州省晴隆縣縣委書(shu) 記薑仕坤(左三)在大田鄉(xiang) 走訪貧困戶。 新華社發
2016年4月12日,貴州省晴隆縣縣委書(shu) 記薑仕坤在睡夢中永遠閉上了眼睛。
“薑書(shu) 記是累死的”,晴隆的老百姓含淚說。
從(cong) 2010年年初調任貴州省晴隆縣縣長,到2016年在縣委書(shu) 記任上去世,6年時間裏,他行程60萬(wan) 公裏,鞋底磨穿了,頭發跑白了;6年時間裏,他帶領晴隆縣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貧困發生率從(cong) 52.2%降至25.1%。
在生命的最後一周,日程滿滿當當,身體(ti) 透支嚴(yan) 重,薑仕坤好幾次靠著速效救心丸頂過最難受的時候。
在薑仕坤看來,帶領群眾(zhong) 尋找出路、擺脫貧困,是他的責任和使命,也正因此,他將自己生命的發動機旋轉到最後一刻。
“我不願讓你一個(ge) 人,承受這世界的殘忍,我不願眼淚陪你到永恒……”
這是“95後”幹部樊貞子生前最喜歡的歌,仿佛再現了那段伴著綿延山路、聚少離多卻又無比堅貞的“扶貧愛情”。
樊貞子和丈夫吳應譜都是江西省修水縣扶貧幹部。2018年12月16日,新婚第40天,夫妻二人到距縣城近3小時車程的船艙村入戶調研。
贛北山區,崎嶇險峻。在返回縣城的途中,一場意外的車禍帶走了這對年輕夫妻的生命,也帶走了樊貞子腹中尚未出世的孩子。
一幀幀生命定格的瞬間,熔鑄出一段段注定不平凡的扶貧故事:
——寧夏固原市涇源縣黃花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馬新娟臨(lin) 終前半個(ge) 月的一天,突然跟丈夫說“想去鄉(xiang) 鎮和縣城看看”。
車子開動了,窗外的風景一幅幅掠過,那是她熟悉的山川、河流、村莊……
——山西省五台縣溝南鄉(xiang) 馬家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張建山為(wei) 了讓老鄉(xiang) 屋裏更暖和一些,爬上房頂修整煙囪,卻不慎跌落。
他關(guan) 心家家戶戶的冷暖,唯獨忘了自己。
——貴州省畢節市扶貧幹部耿展宇,在騎摩托車核實貧困戶信息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遇難。
第二年清明節,老朋友胡海濤專(zhuan) 門給他寫(xie) 了一封特別的信,告訴他村裏貧困戶的近況,傾(qing) 訴朋友們(men) 對他的思念。
——廣西壯族自治區扶貧辦掛職融安縣委常委、副縣長的藍標河臨(lin) 終前還在整理扶貧材料。
他的微信名叫“向人民報告”,寄托著眾(zhong) 多像他一樣的扶貧幹部身上樸素真摯的為(wei) 民情懷。
奮鬥:人民的囑托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是我們(men) 黨(dang) 的莊嚴(yan) 承諾。”
2014年夏日的一天,正午驕陽正烈。
四川嶽池縣馬家村(現名羊山湖村)的土路上,一個(ge) 佝僂(lou) 著背的老漢手拿著卷尺量來量去,在本子上寫(xie) 寫(xie) 劃劃,豆大的汗珠砸在土裏。
這個(ge) 老漢,正是馬家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秀代。
馬家村四麵環山,中間凹陷,猶如“鍋底”。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鍋底”,村裏的農(nong) 產(chan) 品拉不出去,離開村裏的人更不會(hui) 回來。
“路修不好,我砍下自己腦袋!”當年年底的村民大會(hui) 上,張秀代紅著眼拍著胸立下這道“軍(jun) 令狀”。
村裏泥路多、斷頭路多,怎麽(me) 辦?他一有空就拿一把卷尺去量,硬是用一個(ge) 月把7公裏的路量完。
修路需要錢,一個(ge) 貧困村哪能拿得出來?鐵打的漢子硬是每天蹲在鎮政府門口求人要錢。
路修通了,村容村貌大變了樣,易地扶貧搬遷順利推進,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又是一個(ge) 夏天,經他手親(qin) 自挑選的幾千隻扶貧雞正茁壯成長,蓮藕正在池塘裏汲取著養(yang) 分,藤椒樹上果實累累顆粒飽滿,血橙再過兩(liang) 年也可以掛果了……
但是,長期過度勞累的張秀代在這時被病魔擊垮了,每吸一口氣,胸口就痛如刀割,一頓連一碗稀飯都喝不完,整夜整夜地失眠。
一查,肺癌晚期。
送別他的那天,雷聲隆隆,天降大雨。入夜,全村男女老少打著火把,一路哭著陪他在生前鋪就的水泥路上再走一遭,火光照亮整個(ge) 山溝……
當年隻有24歲的青方華背著炸藥,上山修路。多年來他一直紮根在江油小壩村,為(wei) 老百姓脫貧耗盡了青春和心血,這是記者翻拍的青方華舊照。 新華社記者 謝佼/攝
修路,是脫貧攻堅的“先手棋”。
在無數個(ge) 像馬家村這樣的深山村裏,多少個(ge) 扶貧幹部為(wei) 了通向山外的那條路耗盡一生心血。
四川江油轎子頂山下的小壩村是距離江油城區最遠的村子。無盡的山路、千鈞的背簍消磨了許多村民的一生。
1992年,鄉(xiang) 裏籌資修路,24歲的青方華帶頭站了出來。
鋼釺鑿洞,雷管炸山!9名後生簽下生死狀、背起雷管炸藥,發誓要改了被這群山困擾了千年萬(wan) 年的命。
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之時,頭腦靈光的青方華調研後發現,與(yu) 小壩村物產(chan) 相似、氣候相近的鄰省村子,紛紛通過種植木耳香菇脫了貧致了富。而小壩村大山上最不缺的,正是適合培育菌菇的櫟樹!
一天都沒有等,他走上了取“經”之路。
整整半年,他隔三岔五就去堵種植大戶的門,嘴皮子沒少磨,鞋子都跑爛了兩(liang) 雙;趕不回家裏,他就睡在山洞裏以樹葉為(wei) 蓋,整夜看著星星,心裏算著脫貧賬……
功夫不負有心人。半年後的一天,當他再次登門時,種植大戶心軟了。
一通百通,小壩村的致富路就此打開,可常年的勞累卻拖垮了壯漢的身體(ti) 。
2013年,青方華突發腦溢血,因搶救及時撿回一條命,左手卻沒有了知覺,但這沒有耽擱他奔走鄉(xiang) 間的腳步。
2016年,小壩村摘掉貧困村的帽子,成為(wei) 鄉(xiang) 裏首個(ge) 人均收入過萬(wan) 元的村。
就在這年的12月20日,在走訪貧困戶途中,青方華父子的車意外墜崖。兒(er) 子重傷(shang) ,而48歲的青方華,最終止步於(yu) 山路上。
“黨(dang) 員就要為(wei) 民謀福利。我當一天幹部,小壩村的百姓就一天不背背篼子!”
入夜,廣西百色大山裏月光皎潔。
2018年,不滿30歲的黃文秀來到深度貧困村百坭村任第一書(shu) 記。困難比她想象中要大:百坭村全村472戶中有195戶貧困戶,11個(ge) 自然屯很分散,最遠的屯距村部13公裏,好幾個(ge) 屯都在10公裏以上。
看到這個(ge) 穿著裙子、一口普通話的年輕女娃娃,村民們(men) 議論紛紛。好不容易搭上兩(liang) 句話,村民便不願多說了。黃文秀著急,直哭鼻子,晚上回到房間整夜睡不著覺。
既然選擇了奮鬥的人生,就不能做臨(lin) 陣脫逃的懦夫。
貧困戶黃邦旋想申請低保,因不符合納入低保的條件,未能如願,硬是不給上門做扶貧工作的黃文秀開門。一次不行,就兩(liang) 次、三次上門:“國家扶貧政策多得很,何必就盯著低保政策?靠低保隻能解決(jue) 基本生活問題,要脫貧還得加油幹,不等不靠自己幹出來才光榮。”講通了道理,黃邦旋臉上有了笑容。黃文秀幫助他爭(zheng) 取到7000元產(chan) 業(ye) 獎補資金種水果,老黃一家靠種植經濟作物順利脫貧。
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懷?
我們(men) 從(cong) 黃文秀的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中找到了答案:“隻有把個(ge) 人的追求融入黨(dang) 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hui) 更遠大。一個(ge) 人要活得有意義(yi) ,生存得有價(jia) 值,就不能光為(wei) 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wei) 國家、為(wei) 民族、為(wei) 社會(hui) 作出貢獻。”
黃文秀犧牲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黃文秀同誌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黃文秀同誌研究生畢業(ye) 後,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hui) ,毅然回到家鄉(xiang) ,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qing) 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的初心使命,譜寫(xie) 了新時代的青春之歌。廣大黨(dang) 員幹部和青年同誌要以黃文秀同誌為(wei) 榜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勇於(yu) 擔當、甘於(yu) 奉獻,在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信仰:時代的豐(feng) 碑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動。決(jue) 勝就是衝(chong) 鋒號,就是總動員。”
革命老區山西省左權縣,有一位叫巨彥軍(jun) 的普通鄉(xiang) 鎮幹部,他用燃燒的生命把奮鬥與(yu) 信仰書(shu) 寫(xie) 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
巨彥軍(jun) 從(cong) 小出身貧寒,靠爺爺奶奶拉扯長大。
大學畢業(ye) 後,他通過參加省選調優(you) 秀高校畢業(ye) 生招考,回到家鄉(xiang) 左權縣工作,直至生命最後一刻。
2016年,巨彥軍(jun) 因工作出色當選為(wei) 羊角鄉(xiang) 鄉(xiang) 長。在這個(ge) 偏遠鄉(xiang) 鎮,他上任一個(ge) 月就跑遍全鄉(xiang) 15個(ge) 村,走訪了1000多家貧困戶。多次調研論證,他和同事們(men) 將產(chan) 業(ye) 扶貧作為(wei) 脫貧攻堅的重要措施。
巨彥軍(jun) 上任一年間,羊角鄉(xiang) 與(yu) 河北興(xing) 達集團達成了旱鴨養(yang) 殖協議;與(yu) 銀河證券公司達成了投資1000萬(wan) 元成立羊角產(chan) 業(ye) 扶貧開發公司的協議;與(yu) 華能集團達成了總投資4.5億(yi) 元的風力發電項目;注冊(ce) 係列農(nong) 產(chan) 品“羊角跑山”品牌……
在去世前一個(ge) 多月,長期被頭痛困擾的巨彥軍(jun) 在妻子周豔“脅迫”下終於(yu) 去醫院做了檢查,卻查出患有高血壓、輕微腦梗和頸部斑塊等多種疾病,但他悄悄藏起了體(ti) 檢報告,瞞住了所有人。
周豔擔心他的身體(ti) ,幾番催促他複查,可他隻說一句“不行,根本不行,顧不上”,依舊在生命最後一個(ge) 月裏,腳不點地忙著跑項目、談投資、修公路的事兒(er) 。
巨彥軍(jun) 到羊角鄉(xiang) 工作的近兩(liang) 年時間,在家沒超過30天。
2017年11月22日,是巨彥軍(jun) 到羊角鄉(xiang) 工作的第562天,前一天工作到很晚,他跟周豔打電話說“頭疼得特別厲害”。按計劃,第二天一大早他要和“羊角跑山”品牌的開發企業(ye) 商討銷售事宜,但這一天,年僅(jin) 37歲的他卻再也沒有從(cong) 睡夢中醒來。
他把最後的力氣留給扶貧事業(ye) ,把最大的不舍獻給生養(yang) 的土地……
2017年2月26日,湖南省石門縣殯儀(yi) 館。
上萬(wan) 人聚集在這裏,悼念從(cong) 河北來石門縣南北鎮薛家村駐村義(yi) 務扶貧的退伍老兵王新法。
60歲,本是頤養(yang) 天年的年歲,王新法卻帶著一生的信念和半生積蓄,誌願來到薛家村,把軍(jun) 人的戰場轉到扶貧的戰場。
在這裏,王新法的起床手機鈴聲永遠設置成衝(chong) 鋒號,清晨5時47分準時響起。
在這裏,他每一天都如同不停旋轉的陀螺:一天隻吃兩(liang) 頓飯,常常是帶著一壺水、兩(liang) 個(ge) 饅頭就上山修路;修路中炸山是常事,每次炸藥爆破後要冒著生命危險去排險,這事誰也搶不過他;一年時間裏,他和扶貧幹部們(men) 帶領鄉(xiang) 親(qin) 修了5座橋……
三年多的時間裏,隨著王新法一次次衝(chong) 鋒,全村年人均收入也從(cong) 2000元增加到6000元。
心裏裝著群眾(zhong) 的人,群眾(zhong) 的心底裏一定會(hui) 有他。一個(ge) 農(nong) 曆小年,100多名村民自發地自製錦旗,帶上自家的過年豬肉、土雞蛋、新鮮蔬菜來給“榮譽村長”拜年。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是他心之所係,他把一切都獻給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2017年2月23日,王新法因勞累過度,在其借住的薛家村村民簡發成家中突發心肌梗死,犧牲在脫貧攻堅第一線。
2月26日這天,是王新法“回家”的日子。從(cong) 石門縣城到南北鎮薛家村,全程150多公裏路上,途經10個(ge) 鄉(xiang) 鎮100多個(ge) 村莊,處處都站著自發前來送別王新法的鄉(xiang) 鎮幹部、村民、學生。一曲《送戰友》,讓在場群眾(zhong) 淚目。
2014年,王新法(前)在湖南省石門縣薛家村考察。 新華社發
“請幫我爸爸換上迷彩服吧,這是他最喜歡的衣服。”送別現場,女兒(er) 王婷向鄉(xiang) 親(qin) 們(men) 提出了唯一要求。
有一種信仰,穿越時空,曆久彌新,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共產(chan) 黨(dang) 人前赴後繼,不懈奮鬥。
這是大山一般的信仰,堅實而巍峨。脫貧攻堅戰場,處處都見信仰之山!
王新法魂歸大山後,人們(men) 在他給妻子的信中,找到了他不遠千裏傾(qing) 盡家產(chan) 扶貧的答案:“到目前為(wei) 止,我還沒有找到比共產(chan) 主義(yi) 更值得信仰的信仰。”村裏的老人們(men) 對他念念不忘:“你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做的這些事,堆積起來就是一座山啊!”
力量:初心的傳(chuan) 承
“讓我們(men) 共同努力,一起來完成這項對中華民族、對整個(ge) 人類都具有重大意義(yi) 的偉(wei) 業(ye) 。”
舟曲縣博峪鎮,位於(yu) 甘肅省最南端。起伏的綠色山脊間,臥歐諾村猶如綠布上綻放的紋黨(dang) 花。養(yang) 蜂、割蜜、種紋黨(dang) 花,是這裏山民們(men) 賴以為(wei) 生的活計。
39歲的舟曲縣博峪鎮臥歐諾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薛代花是兄弟姐妹中的“三姑娘”。從(cong) 小父親(qin) 就帶她去山裏養(yang) 蜂。
人們(men) 世世代代進山“割蜜”,卻從(cong) 未想過有一天它們(men) 會(hui) 變成流淌的“黃金”。
薛代花就是那個(ge) 點“蜜”成金的人。她在村子裏第一個(ge) 建起養(yang) 蜂合作社,把博峪紋黨(dang) 花蜂蜜打出了名聲,賣到了大山外。在她的帶動下,蜂蜜產(chan) 業(ye) 成為(wei) 村民脫貧致富的“金飯碗”。
然而說起自己的奮鬥經曆,她心中總是泛起絲(si) 絲(si) 苦澀的思念。三姑娘至今無法相信,曾幫助她勇敢走到今天的小娟妹妹已經“走了”。
2015年,薛代花在甘南州農(nong) 村互助社培訓班上,認識了時任舟曲縣曲瓦鄉(xiang) 副鄉(xiang) 長的張小娟。
2018年4月,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張小娟(右二)在下鄉(xiang) 時向群眾(zhong) 了解情況。 新華社發
相比北京名校畢業(ye) 的張小娟,薛代花有些自卑。可張小娟卻來主動幫忙:薛代花發言稿寫(xie) 得不好,她就幫著改;薛代花怕生慢熱,張小娟就主動拉著她一起吃飯聊天。
漸漸地,心門打開了,心中的苦悶也吐露了出來:“小娟,我成立了養(yang) 蜂合作社,但隻有16戶加入,能搞得起來嗎?”
“慢慢來,隻要肯用心幹,你一定能成事。”
薛代花心裏沒底。在自己眼裏,小娟是那麽(me) 能幹、優(you) 秀。但是自己擔著這個(ge) 村支書(shu) 的職位,卻是推也不敢推、當也不敢當,生怕搞砸了。
2016年,養(yang) 蜂合作社出產(chan) 的散裝蜂蜜剛闖出名頭,就遭遇冒牌假貨的打擊。薛代花不能讓跟著做的鄉(xiang) 親(qin) 們(men) 賠錢,隻好自己貸款,給大家分紅,貨全部壓在家裏,送都送不出去。“給誰誰不要,大家都說博峪的蜂蜜是假蜂蜜!”
已是舟曲縣扶貧辦副主任的張小娟聽說後,趕緊建議薛代花注冊(ce) 商標,又幫她張羅申請地理標誌、找設計公司。
隨著合作社發展壯大,小娟鼓勵薛代花創立食品公司,帶動博峪乃至整個(ge) 舟曲縣的蜂蜜產(chan) 業(ye) 發展。薛代花貸款300萬(wan) 元開始建廠,結果到了2018年,貸的款花完了,廠還沒建起來,項目陷入停工的窘境。
萬(wan) 念俱灰的薛代花整夜整夜睡不著覺,冒出了許多白發。張小娟聽說此事後,又四處奔走,最終對接了外省援助舟曲的壯大村集體(ti) 經濟資金,讓現代化的生產(chan) 線順利落成……
“對我來說,小娟就像天使,每次我有過不去的坎兒(er) ,她都恰好出現,幫我渡過難關(guan) 。”
4年過去,惺惺相惜的兩(liang) 個(ge) 人成為(wei) 摯友,也見證彼此成長:一個(ge) 成了遠近聞名的養(yang) 蜂致富帶頭人,一個(ge) 因熟練掌握扶貧政策,被譽為(wei) 舟曲扶貧“移動數據庫”和“活字典”。
但就在2019年10月7日,在扶貧下鄉(xiang) 返程途中,張小娟乘坐的車輛墜入白龍江。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guan) 鍵時刻,接力衝(chong) 鋒的黨(dang) 員幹部正帶領群眾(zhong) 向貧中之貧、堅中之堅發起衝(chong) 刺——
廣西百色,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讓德保縣敬德鎮馱信村的鵪鶉養(yang) 殖陷入困境。
馱信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李梅愁得睡不著覺。從(cong) 村裏到縣裏來回奔波,聯係超市、菜市場、小區團購商販,拓展銷售市場……度過了最艱難的2月,市場終於(yu) 在3月迎來轉機,鵪鶉蛋價(jia) 格開始回升,李梅臉上漸漸露出了笑容。
“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我害怕讓群眾(zhong) 失望。”這個(ge) 北京大學畢業(ye) 生樸實地說。
脫下潮牌服裝、遠離城市的喧囂、“逆行”山鄉(xiang) ……有一大批像李梅這樣的“80後”、“90後”青年幹部,以黃文秀等犧牲在扶貧一線的黨(dang) 員幹部為(wei) 榜樣,繼續在脫貧攻堅戰場上譜寫(xie) 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群山上的紋黨(dang) 花開了
“經過8年持續奮鬥,我們(men) 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nong) 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ti) 貧困,近1億(yi) 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又到了甘南紋黨(dang) 花開的時節。
大山裏的花,開得羞澀、開得質樸,在深壑峭壁之間悄然綻放,供蜜蜂采花釀蜜,隨後結出紋黨(dang) 參來供山民們(men) 采挖。
在舟曲博峪,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這裏的紋黨(dang) 花蜂蜜卻逆勢增長。薛代花一邊抗擊疫情,一邊成立了養(yang) 蜂聯合社,帶動了13個(ge) 合作社、310戶農(nong) 戶,還有18個(ge) 村的集體(ti) 經濟,累計分紅520多萬(wan) 元。
隻是,薛代花親(qin) 手釀造的蜂蜜酒,再也等不到那個(ge) “下次一定要來嚐嚐”的人。
她寧願相信,小娟妹妹早就化作了漫山的紋黨(dang) 花,盼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能越過越甜、越過越順當。
在四川江油,小壩村村支書(shu) 青方華走了,他的兒(er) 子青楊在車禍康複後,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夏至剛過。
在地處滇黔桂石漠化區的百坭村山坳裏,連片種植的砂糖橘已長出青嫩的果子,在陽光的照耀下等待著新一季的豐(feng) 收;
在湖南省花垣縣十八洞村,傳(chuan) 統苗寨煥發生機,村小學的新校舍裏書(shu) 聲琅琅;
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的“懸崖村”阿土列爾村,住進縣城新家的84戶貧困戶謀劃著告別藤梯、鋼梯後的新生活……
生機背後,一批又一批的黨(dang) 員幹部在農(nong) 村廣袤大地上留下來、幹起來,一個(ge) 又一個(ge) 村莊完成脫貧攻堅的目標。
“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手裏曆史性地得到解決(jue) 。這是我們(men) 人生之大幸。”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話豪邁而堅定。
從(cong) 大興(xing) 安嶺南麓到滇西邊境,從(cong) 大別山區到新疆南疆四地州,連綿的群山見證扶貧一線犧牲者的奉獻,見證脫貧攻堅的重大勝利。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