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晨霧尚未散盡,郭登會(hui) 和駐村扶貧隊員沿著蜿蜒山路驅車半小時,來到岩洞腳村觀音岩村民小組村民趙慶元家中,這是郭登會(hui) 最牽掛的貧困戶之一。
29歲的郭登會(hui) 是雲(yun) 南省鎮雄縣以古鎮岩洞腳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鎮雄地處烏(wu) 蒙山區腹地,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曾達56萬(wan) 。岩洞腳村群山環抱,貧困發生率一度接近70%,貧困曾像大山一樣難以逾越。
42歲的趙慶元是大山深處地道的農(nong) 民,長久以來守著家裏的3畝(mu) 地,此前主要靠種苞穀和洋芋維持生計。
“老趙,今年的蜂蜜收了嗎?”郭登會(hui) 親(qin) 切地打著招呼。
“因為(wei) 天氣原因還得再過段時間才能收呢。”見到扶貧幹部來訪,趙慶元連忙招呼大家進客廳,圍著火爐暢談起來。
當地組織發展竹產(chan) 業(ye) ,在郭登會(hui) 和駐村扶貧隊員的引導下,趙慶元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種方竹,享受分紅。夫妻倆(lia) 到附近的建築工地打零工,每個(ge) 月收入2000多元。
聽說隔壁村成立養(yang) 蜂合作社,愛琢磨的趙慶元也想試試。駐村扶貧隊員很快就到養(yang) 蜂大村考察學習(xi) ,還到村圖書(shu) 館借來養(yang) 蜂技術書(shu) 籍,多次到趙慶元家幫忙出謀劃策。
有了扶貧幹部的支持和幫助,趙慶元心裏底氣更足了。說幹就幹,他從(cong) 親(qin) 戚家買(mai) 來8個(ge) 蜂窩,慢慢學習(xi) 養(yang) 蜂知識,經過細心經營,逐步發展到20個(ge) 。
不料今年9月,趙慶元騎摩托車發生事故,導致他左手摔斷,妻子眼睛受傷(shang) ,兩(liang) 人做手術住院一個(ge) 月。郭登會(hui) 和駐村扶貧隊員及時幫他們(men) 辦理了醫保報銷,村委會(hui) 經過討論,還為(wei) 趙慶元家申請了慰問金和臨(lin) 時救助金……
得知趙慶元想進一步拓寬蜂蜜售賣渠道,郭登會(hui) 提前謀劃,幫他找好了銷路。“你負責養(yang) 好收好,不用擔心賣不出去。”
趙慶元放寬了心,他盤算著:“預計今年可以收100多斤蜂蜜,能賣2萬(wan) 元。”
拉家常,聊農(nong) 事,談發展……屋子裏充滿歡聲笑語。走出趙慶元家,郭登會(hui) 又趕往5公裏外的大溝村民小組。
自帶礦泉水、雞蛋、洋芋等幹糧,驅車徒步,上山下坡,這樣的場景,她已經記不清有過多少次。
2018年,郭登會(hui) 從(cong) 昭通市政府辦公室到鎮雄縣以古鎮老官房村駐村扶貧。今年,她“轉戰”岩洞腳村,包保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並掛幫3個(ge) 村民小組86戶貧困戶。
郭登會(hui) 很快就走遍了岩洞腳村的25個(ge) 村民小組,最多一天走訪了20多戶人家。
“從(cong) 每件‘小事’做起,當好群眾(zhong) 的‘好閨女’。”郭登會(hui) 說,從(cong) 群眾(zhong) 最近收入是否穩定、低保等補助有沒有按時到賬,到農(nong) 作物收成如何、水管供水正不正常,都要逐一了解,還要給貧困戶講解扶貧政策。
夜色如墨,岩洞腳村村委會(hui) 燈火通明。郭登會(hui) 領著十餘(yu) 名扶貧幹部忙著核對白天走訪的貧困戶信息,直至深夜。
脫貧攻堅進入衝(chong) 刺階段以來,當地扶貧幹部堅持白天走訪入戶,晚上集中研判,確保貧困戶相關(guan) 數據精準,進一步鞏固脫貧成果。
如今,郭登會(hui) 見證了老官房村和岩洞腳村的1200多戶建檔立卡貧困群眾(zhong) 全部“摘帽”。她也調侃自己“從(cong) 剛駐村時的‘白妞’變成了‘黑妞’”。
“能幫助貧困群眾(zhong) 脫貧我很自豪。”笑聲爽朗的郭登會(hui) 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