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公文寫(xie) 作出現了一些值得關(guan) 注的現象。或是把一個(ge) 詞細分為(wei) 若幹個(ge) 同義(yi) 詞,剝開來層層遞進地寫(xie) 下去以表闡述深刻精致;或是搜羅古今中外的詩詞,給全文打滿“補丁”以顯博學廣聞;或是夾雜西洋案例英文單詞,以證時尚開放。這些使我們(men) 的文件尤其是領導講話“官氣”十足、“霸氣”衝(chong) 天、“洋氣”盡顯、“俗氣”橫溢。
公文的本質是知照事務、指導工作、明確要求、協調各方、推動發展。寫(xie) 作時始終要弄清楚想明白這幾點:是標題重要還是主題重要;是形式重要還是內(nei) 容重要;是好聽重要還是管用重要;是煽情重要還是勵誌重要。方向明確了,重點抓住了,關(guan) 係理順了,公文寫(xie) 作才不會(hui) 走調跑偏。除公文規範性要求外,立觀點、接地氣、能管用、講新話是寫(xie) 好一篇公文的基本要求。
立觀點
立言之要在於(yu) 有物。觀點是文章的靈魂。魏晉時期的文學家陸機曾說:“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一篇公文能把具體(ti) 的問題加以概括升華,努力把本質的東(dong) 西揭示出來,將條理、道理、情理、真理融會(hui) 貫通、穿透全文,特別是提倡什麽(me) 、限製什麽(me) ,支持什麽(me) 、反對什麽(me) ,旗幟鮮明,一目了然,那是十分可貴和難得的。
公文是承載思想的文體(ti) ,思想性始終是第一位的。隻有站在全局高度看問題,跳出本地區域想問題,吃透上情,把握下情,找到相同點、不同點,才能產(chan) 生新觀點。有些公文為(wei) 了出高度,一味地靠語言往上拔,因為(wei) 沒有事的支持,結果怎麽(me) 也高不上去。隻有事和理吻合,實踐和理論結合,才能出高度。
觀點有了,也不必過分雕琢粉飾,刻意追求句子的精致工整、排比對仗,在造詞湊句上費盡心思、用盡氣力。其實,隻要把工作要求、重大意義(yi) 、必要性、緊迫性、責任感、使命感等表達出來,用詞用句越質樸簡潔,其表達的主旨就越清晰,給人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
接地氣
寫(xie) 好公文不是靠驚人之語,不是靠押韻對偶,而是要克服單向的、居高臨(lin) 下的思維習(xi) 慣,在領導想講點什麽(me) 與(yu) 群眾(zhong) 想聽點什麽(me) 中找結合點。不與(yu) 群眾(zhong) 想到一塊,不回應群眾(zhong) 關(guan) 切,不麵對群眾(zhong) 的民生訴求,空話、套話、官話終究難免。
毛澤東(dong) 曾在《反對黨(dang) 八股》中寫(xie) 道,“如果我們(men) 沒有學會(hui) 說群眾(zhong) 懂得的話,那麽(me) 廣大群眾(zhong) 是不能領會(hui) 我們(men) 的決(jue) 議的。”接地氣的話不是說出來的,而是百姓思維、民生關(guan) 懷、生活積累和問題導向融會(hui) 貫通體(ti) 現出來的。如果一篇公文連對誰講的,主要講點什麽(me) ,解決(jue) 的問題是什麽(me) ,工作的目的、時間、舉(ju) 措、落實單位這些基本的要求都沒有講清楚,誰讀了聽了也不知道怎麽(me) 辦,有何“地氣”可言?如果滿篇都是“高大上”的理論用詞,都是引經據典、坐而論道,甚至詞句離奇艱澀,“地氣”從(cong) 何可見?
隻有切實做到真心實意、真情流露、真實自然、真切可親(qin) ,講實在的話,講能用的話,講通俗的話,隻有切實做到不痛不癢的話不說、大而化之的建議不提、拐彎抹角的話不講,文字才會(hui) 動起來,有呼吸、有溫度、有力量,才能打動人、說服人、影響人,才會(hui) 更加富有生命力、體(ti) 現親(qin) 和力、具備號召力。
能管用
公文都是為(wei) 用而寫(xie) ,不能有事無事都開會(hui) 、有話無話都要講、可發可不發的文也發,總是應該對某項工作、某些事情、某種現象、某個(ge) 問題有看法、有意見、有要求、有安排才開會(hui) 講話,才製文發布,指出問題、指明要求、指引方向、指點路徑、指導工作。
應用性是公文的特性。如果一篇公文不觸及現實矛盾,不回應現實關(guan) 切,不抓住問題,不解決(jue) 問題,使人領會(hui) 不到核心價(jia) 值在哪裏,讓人把握不到目標要求是哪些,那就是無的放矢、無病呻吟。因此,每發一篇文,每開一個(ge) 會(hui) ,每講一次話,都要想清楚針對什麽(me) 問題,如何去突破,要求是哪些。在闡述時,應善於(yu) 把理論問題具體(ti) 化,把具體(ti) 問題理論化,使真情實感表現在對問題發現的敏感上,深刻認知體(ti) 現在對問題性質的把握上,表達清晰,語義(yi) 明確,易於(yu) 領會(hui) ,利於(yu) 操作,從(cong) 而使製文、開會(hui) 、講話起到應有的作用。
講新話
千篇一律的套話、無的放矢的空話、誇獎獻諛的假話,這種筆頭和心頭、表態和心態、套路和心路不一致的現象,人們(men) 最反感。
公文要合時而用、應時而生。它提倡的是對實踐成果作新概括,對政策出台作新設計,對未來發展作新描繪。新也並非“唯陳言之務去”“不襲蹈前人一言一句”,突兀地用上一大堆新詞。一個(ge) 尚未被人們(men) 和社會(hui) 認識的新提法新詞語,有時反而會(hui) 帶來理解分歧和認識遲滯。
倡導說新話,應追求思維活躍、思路清晰、思想深刻,用思考的理性之美、敘事的求實之美、語句的簡潔之美和風格的個(ge) 性之美,讓人體(ti) 驗空間之闊、產(chan) 生思想火花、感受語言力量。語言是時代的聲音,是曆史的印記,伴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而嬗變。無論從(cong) 文種、內(nei) 容、形式,公文都要吸收生活語言的“優(you) 秀分子”,從(cong) 而形成自身的獨特形象和鮮明風格。但是公文應有典範性、代表性和嚴(yan) 謹性,要時刻警惕語言“受傷(shang) 害”和“被騷擾”,不能太流行超前、太領異標新、太崇洋慕古。
當下,公文寫(xie) 作研究搞得很是熱鬧,這種模式、那種技巧,這篇範文、那篇例稿,這樣做,固然能為(wei) 提高公文寫(xie) 作水平提供一些幫助。但個(ge) 人認為(wei) ,套路並非出路,方法並非方向,還是要回到常識、回歸常態,切切實實把功夫下在“短、實、新”上,寫(xie) 出讓群眾(zhong) 願意看、看得懂,願意聽、聽得進,能管用、用得上的好公文。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