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輝煌成就·生態文明建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孫金龍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決(jue) 勝階段。麵對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nei) 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嚴(yan) 重衝(chong) 擊,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統籌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團結帶領全黨(dang) 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開拓創新,推動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取得決(jue) 定性成就。從(cong) 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看,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cong) 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曆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為(wei) “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2035年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li) 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奠定了堅實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人民群眾(zhong) 的生態環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日益增強

  生態文明建設規律性認識更加深化。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一係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一以貫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正式確立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nei) 涵豐(feng) 富、博大精深,深刻闡明了人與(yu) 自然的關(guan) 係、發展與(yu) 保護的關(guan) 係、環境與(yu) 民生的關(guan) 係、自然生態各要素之間的關(guan) 係等,係統回答了“為(wei) 什麽(me) 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麽(me) 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把我們(men) 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ge) 新高度。

  生態文明建設謀篇布局更加成熟。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wei) 關(guan) 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擺在治國理政的重要位置,謀劃開展一係列具有根本性、長遠性、開創性的工作,作出一係列事關(guan) 全局的重大戰略部署。在“五位一體(ti) ”總體(ti) 布局中,生態文明建設是重要組成部分;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基本方略中,堅持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是一條基本方略;在新發展理念中,綠色是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堅戰中,汙染防治是一大攻堅戰;在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li) 的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強國目標中,美麗(li) 是一個(ge) 重要目標。黨(dang) 的十九大修改通過的黨(dang) 章增加“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等內(nei) 容,2018年3月通過的憲法修正案將生態文明寫(xie) 入憲法,實現了黨(dang) 的主張、國家意誌、人民意願的高度統一。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把“必須堅持生態保護第一”作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治藏方略“十個(ge) 必須”之一,把“必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實現經濟社會(hui) 和生態環境全麵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wei) 深圳等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十條寶貴經驗”中的一條。這些都集中體(ti) 現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發展中的重要地位,體(ti) 現了黨(dang) 中央對建設生態文明的部署和要求。

  生態文明建設體(ti) 製機製更加完善。黨(dang) 的十九大對加快生態文明體(ti) 製改革、建設美麗(li) 中國作出係統安排,部署實施了一係列重大改革舉(ju) 措。2018年組建生態環境部,統一行使生態和城鄉(xiang) 各類汙染排放監管與(yu) 行政執法職責;組建自然資源部,統一履行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製和生態保護修複職責。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製度、自然資源資產(chan) 產(chan) 權製度、生態環境損害賠償(chang) 製度等改革文件或方案出台實施,排汙許可、河(湖)長製等改革舉(ju) 措加快推進。同時,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成為(wei) 推動各地區各部門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硬招實招。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全會(hui) 將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作為(wei)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製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文明四梁八柱性質的製度體(ti) 係基本形成。

  生態文明建設曆史性成就更加彰顯。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更加優(you) 化,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持續提升,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一步普及,區域綠色發展格局加速形成。截至2019年年底,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較2005年降低48.1%,提前完成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標。汙染防治力度加大,生態保護穩步推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9項約束性指標,有8項在2019年底提前完成,今年前三個(ge) 季度保持向好態勢。到今年年底,“十三五”規劃綱要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階段性目標任務有望圓滿完成,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打下堅實基礎。

  生態文明建設世界影響更加深遠。我國認真落實生態環境相關(guan) 多邊公約或議定書(shu) ,牽頭建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積極參與(yu) 和引領全球氣候變化談判進程,努力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已成為(wei) 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yu) 者、貢獻者、引領者。習(xi) 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hui) 一般性辯論中指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zheng) 於(yu) 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zheng) 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充分彰顯了我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領導力和大國擔當,有力對衝(chong) 了逆全球化影響。我國成功申請舉(ju) 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這將是聯合國首次以“生態文明”為(wei) 主題召開的全球性會(hui) 議。作為(wei) 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為(wei) 全球環境治理作出巨大貢獻,為(wei) 共建清潔美麗(li) 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生態文明建設積累的寶貴經驗,對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重要啟示

  堅持黨(dang) 的全麵領導,壓實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之所以取得曆史性成就,根本在於(yu)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在於(yu) 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掌舵領航、運籌帷幄,親(qin) 自謀劃部署、親(qin) 自指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大力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實現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落實“黨(dang) 政同責、一崗雙責”,層層壓實責任,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各項決(jue) 策部署落地見效。實踐證明,必須增強“四個(ge) 意識”、堅定“四個(ge) 自信”、做到“兩(liang) 個(ge) 維護”,充分發揮黨(dang) 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領導這一最大優(you) 勢,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凝聚全社會(hui) 共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合力。

  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提供更多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十三五”時期,人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其中一個(ge) 很重要的方麵在於(yu)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wei)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把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wei) 民生優(you) 先選項,推動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實踐證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wei) 民,堅持美麗(li) 中國建設全民行動,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wei) 核心,深入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讓老百姓共享藍天白雲(yun) 、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優(you) 美生態環境需要。

  堅持新發展理念,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綠色是新發展理念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設美麗(li) 中國的重要基礎和推進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建設的重大原則。“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之所以運行總體(ti) 平穩、結構持續優(you) 化,脫貧攻堅之所以取得舉(ju) 世矚目成就,其中很重要的一條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大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轉型,產(chan) 業(ye) 結構持續優(you) 化,人們(men) 的綠色低碳意識普遍增強,呈現經濟高質量發展與(yu) 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協同共進的生動局麵。實踐證明,必須貫徹新發展理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廣泛形成綠色生產(chan) 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堅持係統觀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係統治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生態是統一的自然係統,是相互依存、緊密聯係的有機鏈條。”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進行整體(ti) 保護、係統修複和綜合治理。“十三五”時期,生態文明領域深化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的一個(ge) 重要特點是,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ge) 生命共同體(ti) ,對汙染治理和生態保護職能進行整合優(you) 化,有力提升了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的係統性、整體(ti) 性、協同性。實踐證明,必須堅持係統觀念,完善生態文明領域統籌協調機製,建立地上地下、陸海統籌的生態環境治理製度,按照生態係統的整體(ti) 性、係統性及內(nei) 在規律,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生態係統質量和穩定性,維護生態平衡和生態服務功能。

  堅持深化改革,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大多同體(ti) 製不健全、製度不嚴(yan) 格、法治不嚴(yan) 密、執行不到位、懲處不得力有關(guan)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時期,地方黨(dang) 委和政府落實新發展理念的主動性明顯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情況明顯減少,發展與(yu) 保護一手硬、一手軟的情況明顯改變,根本原因在於(yu) 黨(dang) 中央著力深化生態文明製度改革,構建產(chan) 權清晰、多元參與(yu) 、激勵約束並重、係統完整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出台實施了一係列重要法律法規和製度規範。實踐證明,必須全麵深化改革,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製度體(ti) 係,推動生態文明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切實用最嚴(yan) 格的製度和最嚴(yan) 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

  堅持底線思維,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men) 黨(dang) 治國理政的一個(ge) 重大原則。生態環境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經濟社會(hui) 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生物安全已成為(wei) 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因素,被納入總體(ti) 國家安全體(ti) 係。實踐證明,必須認真汲取經驗教訓,增強風險意識,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提高生態環境事故應急處置能力,防止各類生態環境風險積聚擴散,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生態環境風險挑戰的準備,切實保障人民群眾(zhong) 生命安全和身體(ti) 健康。

  (作者為(wei) 生態環境部黨(dang) 組書(shu) 記)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20日 08:12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