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楷模發布廳》發布脫貧攻堅一線優秀黨員幹部代表黃詩燕、毛相林的先進事跡

微信掃一掃 ×

(一)

 第一位直播帶貨的“黃桃”書(shu) 記,用生命扶貧的故事看哭了所有人

2019年11月29日上午8點半

湖南炎陵縣

一場脫貧攻堅調度會(hui) 正在召開

當縣委書(shu) 記黃詩燕開始發言時

在座的人發現了一些異樣

黃書(shu) 記的聲音失去往日的洪亮

說話顯得有氣無力

“脫貧攻堅是頭等大事,壓倒一切

扶貧工作等不得!”

這是黃詩燕在會(hui) 上說的最後一句話

誰也沒有想到

這句他平時一直掛在嘴上的話

竟成了他對在場同事

最後的囑托

散會(hui) 後,黃詩燕回到宿舍休息

等到同事們(men) 去宿舍叫他時

才發現他半倚在床頭

雙拳緊握在胸前,低著頭

身體(ti) 已經發涼……

黑洞洞、沉甸甸的貧困

像秤砣一樣壓在他的心頭

1964年,黃詩燕出生於(yu) 湖南攸縣

原名黃詩豔

他上高三時

偶然讀到劉禹錫的詩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他希望自己既能實現抱負

又要為(wei) 百姓做實事、紮根於(yu) 人民

因此將自己的名字改為(wei) “黃詩燕”

2011年6月25日

47歲的黃詩燕

來到湖南省炎陵縣擔任縣委書(shu) 記

他抱定“山高不如腳背高

路長沒有腳板長”的信念

剛一上任便走訪了

全縣11個(ge) 鄉(xiang) 鎮、54個(ge) 貧困村

然而眼前一幕幕景象令他心驚

船形鄉(xiang) 水壟村大部分村民

住在薄薄的土坯房、家徒四壁

每當山洪暴發

房子就會(hui) 遭淹

下村鄉(xiang) 坳頭村村民

辛辛苦苦種出水果

因為(wei) 運不出去

隻好一公斤兩(liang) 塊錢賤賣

年年努力等於(yu) 白忙

2010年,全縣農(nong) 民

人均純收入僅(jin) 為(wei) 2970元

貧窮,如“附骨之疽”

纏繞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

一路走著走著

眼前這極端的貧困

黑洞洞、沉甸甸的貧困

像秤砣一樣壓在黃詩燕的胸口

一股強烈的愧疚感

湧上他的心頭——

炎陵縣是紅色老區

是井岡(gang) 山革命根據地重要組成部分

炎陵縣一天不脫貧摘帽

就一天對不起20萬(wan) 老區人民

更對不起長眠在此的

3萬(wan) 餘(yu) 名革命英烈英靈

“為(wei) 老百姓站台,

我怕什麽(me) ?”

那到底要靠什麽(me)

才能讓全縣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呢?

2011年7月29日

黃詩燕輾轉來到山壟村

一位桃農(nong) 陳遠高家裏

當他聽說眼前的這一棵黃桃樹

一年就能收益7000塊錢時

驚訝地張大了嘴巴……

學農(nong) 出身的他喜出望外

這就是咱炎陵縣的搖錢樹啊

帶領大家種黃桃

黃詩燕可不是一拍腦袋說說而已

提供專(zhuan) 業(ye) 技術支持

搭建產(chan) 業(ye) 服務平台

為(wei) 了打造炎陵黃桃品牌

他甚至幾次

在“黃桃大會(hui) ”上站台吆喝

有人私下建議他不要太高調

他說:“為(wei) 老百姓站台

我怕什麽(me) ?”

除了黃桃

黃詩燕帶領炎陵人民

幹成了一項項真幹實幹的產(chan) 業(ye)

種植4.3萬(wan) 畝(mu) 無公害蔬菜

1.52萬(wan) 畝(mu) 茶葉、29萬(wan) 畝(mu) 油茶

34.6萬(wan) 畝(mu) 筍竹林、1.4萬(wan) 畝(mu) 藥材

養(yang) 殖150萬(wan) 羽炎陵白鵝……

可扶貧的路上既沒有一帆風順

更沒有一蹴而就

隻把扶貧攻堅掛在嘴邊

是幹不成事的

黃詩燕始終深信一點

真扶貧就要真走下去

他給自己定下規矩

每一個(ge) 月都必須拿出一周時間

訪貧問苦、風雨無阻

可2012年5月的一次調研

讓已經當了一年炎陵縣委書(shu) 記的他

“頓時羞愧難當、自責萬(wan) 分”

“就算砸鍋賣鐵,

也要讓老百姓住上新房子”

那一天,黃詩燕來到

酃峰腳下的梨樹洲村調研時

竟然發現這個(ge) 風景秀麗(li)

非常適合開發旅遊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竟然是個(ge) “無電村”

因為(wei) 不通電

連手機都沒有信號

當他看到村裏25戶人家

平時的照明、耕作

隻能依靠一台簡陋的

微型衝(chong) 水式發電機時

臉色頓時陰沉了下來……

“都什麽(me) 年代了

我們(men) 竟然還有村沒有通電

作為(wei) 黨(dang) 員幹部

這是對不起老百姓啊!

再難也要讓梨樹洲村通上電!”

這個(ge) 平時文質彬彬的縣委書(shu) 記

當場撂下了一句

擲地有聲的硬話

2013年9月12號上午

梨樹洲電網正式合閘送電

結束了幾十年沒有電的日子

老百姓個(ge) 個(ge) 開心極了

他們(men) 終於(yu) 看上了電視

用上了手機

2014年,黃詩燕通過摸底發現

全縣有1.49萬(wan) 戶村民的住房

存在安全隱患

全部解決(jue) 需投入6億(yi) 元

而炎陵當年財政收入僅(jin) 7億(yi) 元

麵對捉襟見肘的資金

和老百姓住的危房

他又一次在大會(hui) 上放出了“狠話”

“就算砸鍋賣鐵

也要讓老百姓住上新房子!”

為(wei) 了籌集建房資金

黃詩燕帶頭省錢

老舊的縣委大院先不裝修了

掉漆的辦公家具也不更換了

最終,炎陵縣幹成一件件

關(guan) 乎一個(ge) 個(ge) 家庭的溫飽冷暖

更關(guan) 乎每一個(ge) 老百姓實際生活的大事

15000多戶村民住上新房

1602公裏農(nong) 村公路改建新建

全縣群眾(zhong) 都喝上了安全的飲用水……

2018年,是黃詩燕來到炎陵縣

當縣委書(shu) 記的第八年

這一年,炎陵縣終於(yu) 正式脫貧摘帽

成為(wei) 全省第一批脫貧縣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笑容更多、生活更幸福了

可黃詩燕的身體(ti)

卻已經出現了嚴(yan) 重問題……

  4 

他真的是為(wei) 脫貧而來

也是為(wei) 脫貧而去的……

其實,黃詩燕對自己的身體(ti) 狀況

是有所覺察的

2019年11月22日下午3點

在一個(ge) 小型會(hui) 議上

黃詩燕就已經感覺到胸口疼

但沒有在意

11月24日是周末

他提前一天給妻子過了生日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

這竟然是他與(yu) 妻子

與(yu) 全家人最後的團聚……

11月25日

彭建蘭(lan) 在自己生日的一早

意外地收到了黃詩燕的短信

“老婆,愛你。”

黃詩燕是一個(ge) 古板的人

結婚30年了

這是第一次對妻子說

“老婆,愛你

愛你在心”

可妻子不知道的是

11月24日晚上

她的丈夫連夜從(cong) 株洲趕往炎陵

因為(wei) 胃部的劇烈疼痛

幾乎是徹夜未眠

更想不到的是

她用30年等來的這句

“老婆,愛你”

竟然是丈夫對她最後的表白

此時,留給黃詩燕的時間

隻剩下了最後不到5天……

2019年11月29日

在主持完最後一個(ge) 脫貧攻堅調度會(hui)

在最後說了一次

“扶貧工作等不得”之後

隻有56歲的黃詩燕

帶著他心裏最牽掛的事業(ye)

和最放心不下的老百姓

二天淩晨5點多

數百名得到消息的幹部群眾(zhong)

自發來到縣委大院

為(wei) 他們(men) 可親(qin) 可敬的好書(shu) 記送行

送別的現場悲慟不已

有人哽咽失聲

有人撫棺痛哭……

他真的是為(wei) 脫貧而來

也是為(wei) 脫貧而去的

功名利祿全放下

一心隻為(wei) 了老百姓!

  5 

沒有人不惜命,

可共產(chan) 黨(dang) 員不怕死!

黃詩燕走了

那本標記聯係戶為(wei) “廖成運”的

炎陵縣精準扶貧手冊(ce)

仍然放在辦公桌上最顯眼處

93歲的老黨(dang) 員張朝秀

送給他的兩(liang) 本《馬克思傳(chuan) 》

安靜地躺在他的書(shu) 架上

還有那隻2011年剛來炎陵時

同事幫他買(mai) 的新茶杯

9年了,厚厚的一層茶垢裏

散發著曾日夜伴隨他的茶香味道

當人們(men) 走進這位縣委書(shu) 記的宿舍

不禁又紅了眼圈

他住的屋子如此簡陋老舊

黃詩燕生前所住宿舍樓

寫(xie) 到這裏

我們(men) 忍不住有這樣的疑問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

他會(hui) 不會(hui) 多抽出一點時間

多陪陪家人

他能不能多抽出一點時間

照顧好自己

然而,世界上並沒有假如

即便再給他一次機會(hui)

我們(men) 堅信

他仍然會(hui) 選擇奮不顧身……

今天的中國

書(shu) 寫(xie) 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改革開放40多年來

中國8億(yi) 多人口實現脫貧

“精準扶貧”更是為(wei) 全球

擺脫貧困提供了新的可能

為(wei) 世界減貧事業(ye) 貢獻了

可以借鑒的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這樣的“奇跡”背後

離不開全國近300萬(wan)

戰鬥在最前線的

扶貧幹部、第一書(shu) 記的奉獻

他們(men) 離開城市、離開家人

離開熟悉的工作

向山逆行,向下紮根

他們(men) 緊緊抓住

每一位困難村民的手

把所有的心血

灑到了腳下的泥土裏

雖然我們(men) 沒有見過

他們(men) 所有人的麵容

道不出他們(men) 每一個(ge) 人的名字

但他們(men)

都是刻在中華民族豐(feng) 碑之上

值得我們(men) 永遠銘記的英雄

(二)

在絕壁上用血肉之軀鑿出“天路”!這份脫貧成績單,令人動容!

先給大家看一組照片:

在重慶市巫山縣小三峽的深處,

有一個(ge) 四麵被大山包圍的下莊村。

幾十年來,

下莊村人想走出這“天坑”,

隻有沿著一條幾近垂直、

險而又險的山路不斷向上攀援……

1997年,

下莊村全村397人裏,

竟然有300人沒有見過電視機,

150多人一輩子沒有走出過村子,

160多人連公路長什麽(me) 樣

都沒見過……

下莊像口井,

井有萬(wan) 丈深!

難道下莊村人注定與(yu) 世隔絕?

注定當“井底之蛙”?

注定幾輩子生活在這個(ge) 天坑的底部,

子子孫孫這樣窮下去?

不!

下莊村村民身體(ti) 裏

流淌著的是中華民族

不信天、不認命、不言輸的血液!

整整7年之後,

下莊村人硬是以自己的血肉之軀,

在幾近垂直的絕壁上,

劈出了一條8公裏的天路……

1

下莊人在絕壁之上

打響了向命運抗爭(zheng) 的第一炮

1997年7月,

剛剛當上村支書(shu) 的毛相林,

坐在下莊的“井口”之上,

抬頭仰望著四周海拔1300多米的群山。 

眼淚奪眶而出,

路,已經到了不能不修的時候了!

毛相林知道:

沒有路,

他們(men) 就是最後的下莊人!

然而在那時,

下莊村修路還沒有列入全縣規劃,

“一無錢、二無機械,

硬生生在懸崖上摳一條路嗎?”

麵對村民們(men) 的質疑,

他站起來擲地有聲地說:

“山鑿一尺寬一尺,

路修一丈長一丈,

就算我們(men) 這代人窮十年、苦十年,

也一定要讓下一輩人

過上好日子!”

缺乏勞動力,

他號召勞力全都上工地;

沒有資金,他帶頭賣豬賣糧。

在短短五天時間裏,

村民們(men) 湊出了3960塊錢。

毛相林捐完了自己的所有積蓄,

又以個(ge) 人名義(yi) 向信用社貸款1萬(wan) 多元……

1997年的臘月初八,

毛相林拿著高音喇叭,走上山崖。

他一聲令下,

下莊人在絕壁之上,

打響了向命運抗爭(zheng) 的第一炮。

那一天,隨著此起彼伏的炮聲響起,

很多人哭得很激動,

這是幾代人改天換命的願望!

毛相林和村民們(men) 一起,

腰係長繩,

用大錘、鋼釺、簸箕等簡單的農(nong) 具

懸在空中鑽炮眼;

沒有任何保護措施,

他們(men) 在“炸了一炮”的垂直山體(ti) 上,

冒著隨時可能墜落山崖的危險,

用手挖,用腳蹬;

沒有休息的地方,

他們(men) 就住山頂、喝泉水、睡山洞,

無論是數九寒冬,還是刮風下雨,

隻有一塊破舊的塑料布遮擋;

時任重慶市萬(wan) 州區委外宣辦宣傳(chuan) 幹部

黎延奎冒著生命危險,

記錄下了下莊人修路的過程!

如果不是這些寶貴的畫麵,

或許沒有人會(hui) 相信,

中國的老百姓

能在這樣的條件下堅持修路。

2

哪怕我的兒(er) 子死了

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

我們(men) 公路就修通了……

就像螞蟻啃骨頭一樣,

毛相林帶領著下莊村人,

在懸崖上艱難地一寸一寸向前推進。

然而,開修前測路員

對毛相林說的一番話,

真的“應驗了”……

“這路你修到一半,絕對是要放棄的,

你肯定不敢修了。

放炮炸山要掉下來餘(yu) 石,

要傷(shang) 人死人的!”

意外真的就這樣發生了……

畫麵中這個(ge) 年輕人叫黃會(hui) 元,

是下莊村為(wei) 數不多的幾個(ge)

出去打過工、見過世麵的人。

他收到毛相林要在村裏修路的信件後,

二話沒說就趕了回來。

那一天,

他興(xing) 奮地對著黎延奎的鏡頭說:

“修公路,我們(men) 都很積極,

就是盼著早日修通公路,

好得到幸福……”

然而,就在他接受完采訪的第二天,

一塊巨石突然從(cong) 山上滾了下來。

看到的人還來不及呼喊,

黃會(hui) 元便被推進了萬(wan) 丈深淵。

毛相林第一時間衝(chong) 下了懸崖,

兩(liang) 個(ge) 多小時後,

他們(men) 在深穀裏找到了黃會(hui) 元

已經冰涼的身體(ti) 。

“路是我提議修的,

黃會(hui) 元也是我叫回來的!”

壓力與(yu) 愧疚從(cong) 毛相林的心底往外冒,

這讓內(nei) 心一直無比堅定的他

第一次產(chan) 生了動搖。

然而,就在全村人陷入悲痛,

陷入對修路的掙紮與(yu) 彷徨時,

誰也沒有想到,

黃會(hui) 元72歲的老父親(qin) 站了出來,

當著全村男女老少的麵,

說了這樣一番話……

“我們(men) 這個(ge) 地方這麽(me) 苦寒,

我們(men) 數十代的人受了這麽(me) 多年的辛苦,

哪怕我(兒(er) 子)黃會(hui) 元死了,

我也期望大家再努力一把,

我們(men) 公路就修通了,

就擺脫這個(ge) 貧困了……”

故事寫(xie) 到這裏時,

筆者已是泣不成聲!

任誰能想到,

這是一個(ge) 剛死去兒(er) 子的老父親(qin) ,

一個(ge) 從(cong) 沒有走出過大山的老百姓

說出來的話!

“同意繼續修公路的,請舉(ju) 手!”

“修!”

“必須修!”

“我也支持修!”

就在黃會(hui) 元的靈堂前,

下莊村老百姓紛紛舉(ju) 起了手!

從(cong) “毛矮子瘋了”,

到一聲聲響徹天地的“修”,

毛相林渾身又充滿了力量!

第二天天還沒亮,

毛相林帶著村民們(men)

又一次向大山發起了挑戰,

他帶頭在腰上綁上虹繩,

第一個(ge) 攀上了懸崖,

鑿開了下一個(ge) 炮眼……

2004年4月,曆時7年,

毛相林終於(yu) 帶領下莊人

在陡峭的崖壁上鑿出了

一條長8公裏的“天路”……

下莊村人終於(yu) 能夠走出“天坑”,

幾代人的夢想終成現實。

路通的那一天,

毛相林找來了一輛車,

把這條路從(cong) 頭到尾走了一遍;

全村人不管男女老少,

都自發形成隊伍,

跟著毛相林的車走著。

走到終點的時候

毛相林再也抑製不住自己,

他大聲對著鄉(xiang) 親(qin) 、對著這群山大聲說:

“今天我們(men) 終於(yu) 把這條路修通了,

我毛矮子,

沒有辜負死去的兄弟們(men) !”

然而,世世代代的封閉和貧困

讓下莊與(yu) 外界脫節了許久,

修通了往外麵世界的路,

村民卻還沒有找到一條致富路!

下莊村仍然是縣級貧困村。

2014年,毛相林和下莊村人,

在決(jue) 定修路的17年後,

再一次走到了抉擇的十字路口……

3

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

敢叫日月換新天!

毛相林請來的農(nong) 委專(zhuan) 家,

通過研究海拔、氣候和土質發現,

下莊村適合種紐荷爾柑橘。

“柑橘我哪裏會(hui) 種哦?”

“我也不想種!”

在下莊村的群眾(zhong) 大會(hui) 上,

大家疑慮紛紛。

“不會(hui) 種,可以學,

這麽(me) 難的路都修通了,

還有什麽(me) 能難倒我們(men) 下莊人!”

為(wei) 了打消村民的顧慮,

毛相林親(qin) 自到外麵學,

買(mai) 來書(shu) 帶回家一點點研究,

一塊地一塊地地去走,

一戶一戶親(qin) 自上門去教!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

2015年,下莊村就在全縣

率先實現了整村脫貧!

摘掉了“貧窮落後”的帽子,

毛相林沒有止步!

2017年,巫山縣投資幫助

下莊村實施民宿改造,

建成了19棟34戶

風貌統一的鄉(xiang) 村民宿;

2019年,下莊的柑橘迎來了大豐(feng) 收。

今天的下莊村,

650畝(mu) 的柑橘、100畝(mu) 的脆李、

100畝(mu) 的桃子、200畝(mu) 的西瓜,

水果經濟四季不斷。

種小麥、種油菜,

綠色山貨供不應求;

今天,那條下莊人用血肉之軀

建成的“天路”,

成了遊客紛紛打卡的網紅之路;

一條通往當陽大峽穀的隧道正在修建,

抬頭就是大自然美景的下莊

又多了一條旅遊“路”!

從(cong) 原來的人均年收入300元

到2019年人均純收入12670元,

20來年的時間裏,

下莊人的收入增長了40倍。

這些數字真的是有溫度的,

是滾燙的,

是飽含著艱辛、

也帶著幸福和笑容的!

不等不靠,天路自己鑿;

不怨不哀,幸福自己找。

下莊人正是憑著這股勁頭,

換來了峭壁變通途,

窮窩變康莊。

今天的中國,

書(shu) 寫(xie) 了“最成功的脫貧故事”。

改革開放40多年來,

中國8億(yi) 多人口實現脫貧;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

貧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萬(wan) 人

減少到2019年底的551萬(wan) 人,

連續7年每年至少

有1000萬(wan) 人告別貧窮,

平均每分鍾有20個(ge) 人擺脫貧困……

這樣的奇跡不是天上掉的,

不是哪個(ge) “救世主”給的,

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

勤勤懇懇幹出來的!

今天,我們(men) 從(cong) 下莊村的這條路,

看到了中國人民

不怕犧牲、追求幸福的致富路,

看到了共產(chan) 黨(dang) 人

攻堅克難、服務人民的奉獻路,

看到了幾代中華兒(er) 女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路。

為(wei) 有犧牲多壯誌,

敢叫日月換新天!

今天,讓我們(men)

向無論曆經怎樣的艱難險阻,

始終堅韌不屈的中國老百姓致敬,

向全國300萬(wan) 紮根扶貧一線、

戰鬥在最前線的

扶貧幹部、第一書(shu) 記們(men) ,致敬!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9日 06:55      來源:央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