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狀態新觀察】上海加強知識產權類案件執法,營造公平有序市場環境:重拳治侵權 審慎開罰單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要加強產(chan) 權和知識產(chan) 權保護。今年以來,上海加大對知識產(chan) 權犯罪的懲治力度,嚴(yan) 格、精細執法,維護市場秩序,優(you) 化營商環境。同時,出台免罰清單,最大程度減少行政執法對企業(ye) 經營的影響,促進企業(ye) 依法合規經營。

  最近一段時間,上海街頭的商鋪人氣越來越旺。

  今年9月,上海全市實現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1445.05億(yi) 元,比去年同期增長9.2%。消費複蘇,離不開穩定的市場秩序。今年以來,上海市場監管、公安等多個(ge) 部門嚴(yan) 格執法、重拳出擊,一方麵持續打擊知識產(chan) 權違法犯罪,一方麵推進對輕微違法違規行為(wei) 的包容審慎監管,努力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競爭(zheng) 環境。

  排 查

  開展執法鐵拳行動,通過處罰維護市場秩序

  “這些‘阿克蘇蘋果’是新疆產(chan) 的嗎?”上海市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萬(wan) 裏市場監督管理所執法隊員林閩徑直走到貨架前,拿起一個(ge) 蘋果查看。麵對詢問,超市負責人有些猶豫。

  今年初,林閩接到群眾(zhong) 舉(ju) 報,稱轄區內(nei) 有超市在銷售假冒“阿克蘇蘋果”。接到線索後,他第一時間和同事們(men) 趕到了涉事超市。

  48元一箱,價(jia) 格明顯低於(yu) 市場價(jia) ,再看品相,這些蘋果果型近圓,表皮無天然果蠟,果麵無明顯果點。“真正的阿克蘇蘋果要經曆陽光雨雪和沙塵,果皮表麵會(hui) 相對粗糙一些。”林閩說。

  供應商承認,這些並非新疆蘋果,隻是分裝在帶有“阿克蘇”字樣的禮盒裏進行銷售。為(wei) 查清案情,普陀區市場監管局的執法人員隨即聯係“阿克蘇蘋果”權利人進行侵權鑒定。經過調查認定,這家供應商根本沒有獲得阿克蘇地區蘋果協會(hui) 的合法授權,構成了商標侵權,於(yu) 是立即責令其停止侵權行為(wei) ,並作出罰款10萬(wan) 元的行政處罰。

  今年以來,上海市場監管部門大力開展知識產(chan) 權執法“鐵拳”行動,“打源頭、端窩點、摧網絡、斷鏈條、追流向”全鏈條打擊模式取得實效。全市上半年共查辦各類知識產(chan) 權違法案件501件,累計罰沒款960.31萬(wan) 元,搗毀製假售假窩點28個(ge) ,移送司法機關(guan) 31件。“這既是維護知識產(chan) 權權利人的相關(guan) 權益,也是保護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普陀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平交易科副科長江濱說,罰款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通過處罰維護市場秩序,優(you) 化營商環境。

  打 擊

  侵犯知識產(chan) 權犯罪手法越來越“智能”,執法隨之要精細

  前不久,上海市青浦區警方聯合多地公安機關(guan) ,在40餘(yu) 處窩點同步收網,一舉(ju) 摧毀一個(ge) 特大製售假冒奢侈品品牌包袋的犯罪團夥(huo) ,查扣製假皮料、五金配件等各類原料10萬(wan) 餘(yu) 件,涉案價(jia) 值超過人民幣1.1億(yi) 元。

  此案中,鄭某某、楊某某等人買(mai) 通品牌專(zhuan) 櫃工作人員,在新品包袋公開發售前,提前獲取新品包袋,加價(jia) 出售給製假團夥(huo) 進行仿製,使假冒品牌包袋能夠同步甚至早於(yu) 正品包袋公開發售期上市銷售。

  “製假團夥(huo) 為(wei) 迷惑廣大消費者,還在假冒包袋中植入正品包袋都沒有的NFC芯片,通過軟件將正品包袋官方網頁信息寫(xie) 入芯片。”青浦公安分局經偵(zhen) 支隊食藥環大隊大隊長蔡海峰介紹。

  在此類侵犯知識產(chan) 權案件中,犯罪手法越來越“智能”,執法隨之要精細。今年6月,上海警方偵(zhen) 破一起侵犯變形金剛玩具品牌著作權案,犯罪嫌疑人將原品牌的玩具拆分後進行仿製,修改玩具的品牌名稱後再行銷售。

  “我們(men) 將偽(wei) 造產(chan) 品和原產(chan) 品送到權威機構做知識產(chan) 權司法鑒定,結果顯示多款產(chan) 品整體(ti) 外觀構型實質相似。”虹口公安分局經偵(zhen) 支隊副支隊長黃磊說,所謂實質性相似,就是造型、風格以及結構上基本相同,雖然局部改動,但沒有脫離原作品的基本表達,“主觀故意仿製謀利,明顯侵犯權利方的著作權。”

  近年來,上海公安機關(guan) 深入組織開展了打擊食藥環和知識產(chan) 權犯罪“昆侖(lun) ”行動,截至11月中旬,上海全市公安機關(guan) 共破獲各類侵權假冒案件760餘(yu) 起,搗毀犯罪窩點910餘(yu) 處,涉案金額超過69億(yi) 元,保護了涉及百姓生活、企業(ye) 生產(chan) 各個(ge) 領域的330餘(yu) 個(ge) 品牌的合法權益。

  免 罰

  作出不予處罰決(jue) 定1700餘(yu) 件,監管企業(ye) 依法合規經營

  “維護市場秩序,一方麵要加大打擊力度,另一方麵也要充分為(wei) 企業(ye) 考慮,最大程度減少行政執法對企業(ye) 經營的影響。”江濱說。

  2019年,上海市司法局、市場監管局、應急管理局聯合出台《市場輕微違法違規經營行為(wei) 免罰清單》,對34種輕微違法行為(wei) 免於(yu) 處罰。此前,上海市司法局在調研中發現,大部分輕微違法行為(wei) 的主體(ti) 都是中小企業(ye) 和創新型企業(ye) ,設立時間不長,合規意識和能力較弱,初次違法很多都是無心之失,一旦受罰,難免會(hui) 對企業(ye) 未來經營發展帶來負麵影響。

  “行政處罰法規定執法人員有可以‘不予處罰’的裁量權,但實際操作中,我們(men) 經常會(hui) 麵臨(lin) ‘怎樣的情形才構成違法行為(wei) 輕微’的困惑。”林閩說。免罰清單出台後,一線執法人員有了明確的“參考書(shu) ”。

  “近期一家企業(ye) 遭到‘職業(ye) 打假人’舉(ju) 報,稱其網站宣傳(chuan) 語違法,試圖以舉(ju) 報來勒索。”按照處罰依據,企業(ye) 將被罰款幾萬(wan) 元,但林閩根據免罰清單,督促這家初犯企業(ye) 即時整改,並未給予處罰。

  自2019年3月以來,上海市司法局聯合多個(ge) 部門共出台了5份免罰清單,涉及市場監管、消防、文化市場、生態環境、民防、城管多個(ge) 領域,共明確了84項依法免罰的輕微違法違規行為(wei) 。截至今年10月中旬,上海市共適用免罰清單作出不予處罰決(jue) 定1700餘(yu) 件,千餘(yu) 家企業(ye) 受益。

  “免罰並非是放縱。清單要求執法單位和執法人員在免罰的同時,通過批評教育、指導約談等方式促進、幫助企業(ye) 依法合規開展經營。”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長羅培新說,免罰清單實施後,企業(ye) 更願意主動配合行政機關(guan) 落實各項管理要求,提升守法合規意識。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9日 08:52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