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兌現莊嚴承諾——追記“全國脫貧攻堅模範”黃詩燕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黃詩燕生前在調研黃桃種植。

  深秋季節,羅霄山深處,層林盡染。

  湖南省炎陵縣中村瑤族鄉(xiang) 平樂(le) 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朱聖洪的最後一批黃桃,銷售一空。靠著400多棵黃桃,他家連續4年收入10萬(wan) 元,順利脫貧。

  2011年,在炎陵縣這片紅色熱土上,朱聖洪這樣的貧困人口占全縣農(nong) 民的19.5%。擔任縣委書(shu) 記8年多,黃詩燕帶領縣委一班人,以燕子銜泥的韌勁兒(er) ,在革命老區炎陵譜寫(xie) 了一曲全麵脫貧的壯麗(li) 詩篇。截至目前,54個(ge) 貧困村全部脫貧,炎陵縣建檔立卡戶全部清零。

  脫貧攻堅後的慶功會(hui) ,黃詩燕卻永遠也看不到了。

  2019年11月29日,開完扶貧調度會(hui) ,黃詩燕突發心髒病,不幸殉職,生命定格在56歲。

  做大黃桃產(chan) 業(ye)

  當地種植8萬(wan) 多畝(mu) ,2019年產(chan) 值11億(yi) 元

  2011年6月25日,炎陵縣迎來第三十任縣委書(shu) 記黃詩燕。

  從(cong) 市委副秘書(shu) 長、市委辦主任派下來,別人說他是“鍍金”,黃詩燕卻不理會(hui) 。驕陽似火,他戴上一頂草帽就下鄉(xiang) 了。

  山路泥濘,60多公裏山路,車走了3個(ge) 多小時,到了離縣城最遠的策源鄉(xiang) 梨樹洲村,這裏地處湖南第一高峰酃峰下,是當時全株洲唯一的“無電村”。村幹部訴苦:全村25戶80餘(yu) 人,年人均純收入僅(jin) 1000餘(yu) 元。

  山多地少,出路在哪?黃詩燕提出,農(nong) 業(ye) 發展重點抓好生態特色產(chan) 業(ye) ;用好生態山水自然資源,發展全域旅遊;以特色種養(yang) 產(chan) 業(ye) 和旅遊產(chan) 業(ye) 推動精準扶貧。

  在村裏調研,黃詩燕看到不少老鄉(xiang) 家裏種了黃桃,但經濟效益卻不好。學農(nong) 出身的黃詩燕發現,這裏海拔高、氣溫低、空氣濕、多沙土,種農(nong) 作物十種九不收,長出來的黃桃卻很甜。

  在黃詩燕倡議下,炎陵縣成立了黃桃產(chan) 業(ye) 辦、黃桃協會(hui) 。從(cong) 2011年開始,縣裏組織的有關(guan) 黃桃大大小小的活動,黃詩燕不知參加了多少場。黃桃大會(hui) ,主動站台;江浙推銷,主動帶隊。他提議將當地黃桃統一定名為(wei) “炎陵黃桃”,並申請國家地理標識產(chan) 品,打響了品牌。

  有人善意提醒,縣委書(shu) 記公開為(wei) 產(chan) 品代言,會(hui) 不會(hui) 引來非議?他坦然說:“為(wei) 老百姓脫貧站台,我怕什麽(me) !”

  終於(yu) ,黃桃從(cong) 炎陵的深山溝,走向全國各地。目前,當地種植8萬(wan) 多畝(mu) ,2019年產(chan) 值11億(yi) 元,黃桃有關(guan) 收入占全縣農(nong) 民農(nong) 林牧漁業(ye) 收入的40%;近六成貧困人口靠種植黃桃實現穩定脫貧。

  把群眾(zhong) 當親(qin) 人

  “砸鍋賣鐵,也要讓百姓住上新房”

  “3年時間,黃書(shu) 記一共來了我家19次。”鹿原鎮上村村村民張連軍(jun) 說。

  張連軍(jun) 是九龍工業(ye) 園縣級集中安置區的第一批居民。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在黃詩燕建議下,他成為(wei) 安置區的物業(ye) 工作人員,妻子和女兒(er) 也實現了就業(ye) 。

  經摸底發現,炎陵縣2014年有1.49萬(wan) 戶村民的住房存在安全隱患,全部解決(jue) 需投入6億(yi) 元,而炎陵當年財政收入僅(jin) 7億(yi) 元。連主管的住建局負責人都覺得,這是一個(ge) 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黃詩燕態度堅決(jue) :“砸鍋賣鐵,也要讓百姓住上新房!”

  始建於(yu) 上世紀60年代的縣委大院,陳舊、樸素。為(wei) 了籌資,老舊的縣委大院一直沒裝修。整合縣裏各項涉農(nong) 資金,握指成拳。“大家統一認識,不建新大院,把錢花到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縣長文專(zhuan) 文回憶。

  難關(guan) 終於(yu) 闖過。全縣1250戶貧困戶易地搬遷住進新房,2543戶貧困戶實現安居,6122戶土坯房得到改造。

  副縣長盤曉文記得,設計易地扶貧搬遷住房時,農(nong) 民出身的黃詩燕提出,要給群眾(zhong) 留一塊菜地,一個(ge) 小雜屋。“為(wei) 了讓我們(men) 住得安心,給每家配了60平方米的菜地。”張連軍(jun) 說,“什麽(me) 事都給老百姓考慮到,這樣的縣委書(shu) 記,就是群眾(zhong) 的親(qin) 人!”

  如今,在炎陵,最舊的建築是縣委大院,最漂亮的是學校、醫院。

  對人寬對己嚴(yan)

  他住的宿舍很逼仄,9年沒有添置一件新家具

  9年來,黃詩燕翻山越嶺,腳步遍布全縣120個(ge) 村莊、3900餘(yu) 戶貧困群眾(zhong) 家裏。

  果農(nong) 張福明說:“書(shu) 記在我家住,臨(lin) 走要給餐費,他說這是紅軍(jun) 的傳(chuan) 統。”

  張福明手機裏存著不少與(yu) 黃詩燕聯係的短信。得知他家的橘子口感不好,黃詩燕請專(zhuan) 家引進新品種。得知老張要來縣委坐一坐,黃詩燕站在樓梯口迎接。

  “你不像個(ge) 當官的。”張福明說。

  “我本來就是農(nong) 民!”黃詩燕回答。

  2018年春節,張福明去給黃詩燕拜年,帶了五六斤花生和一條煙。沒想到遭到黃詩燕的“一頓罵”,“老張,你買(mai) 煙幹什麽(me) ,拿回去退了。”

  溫和的黃詩燕,偶爾也發火。2016年,炎帝陵景區裏,一位叫賣土特產(chan) 的大娘被保安攔下推搡。

  黃詩燕撞見,急忙叫人上前製止。“發展旅遊要平衡好景區管理與(yu) 周邊貧困群眾(zhong) 的關(guan) 係,要優(you) 先吸收他們(men) 在景區工作。”黃詩燕批評負責人。

  於(yu) 是,30多位貧困農(nong) 民經過培訓後在景區上崗。

  對人寬,對己嚴(yan) 。炎陵縣委辦副主任劉明華至今談起黃詩燕書(shu) 記,還有些哽咽:他住的宿舍很逼仄,9年沒有添置一件新家具,宿舍裏的東(dong) 西,連熱水器、床、暖壺等,都是之前留下來的。

  如今,炎陵縣貧困戶已全部脫貧。今年10月,黃詩燕被追授為(wei) “全國脫貧攻堅模範”。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11月16日 07:17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