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jue) 戰決(jue) 勝之年。這5年,在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勠力同心、團結奮鬥,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決(jue) 定性成就,暢通了億(yi) 萬(wan) 人民致富奔小康之路。本期大家談,我們(men) 選刊3篇讀者來稿,一起分享脫貧攻堅帶給人民生活的變化。
把風景變成發展“前景”
290多條大小河溪,數百座大小山峰,四大特色文化,幾十種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擔不完的沅州”說的就是我的家鄉(xiang)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縣。然而長期以來,我們(men) 卻“抱著金蛋過著窮日子”。
“十三五”期間,與(yu) 全國各地一樣,芷江奔跑在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的征程上。為(wei) 此,全縣幹部群眾(zhong) 都在思考:我們(men) 有什麽(me) 優(you) 勢?我們(men) 該怎麽(me) 幹?5年來,全縣18個(ge) 鄉(xiang) 鎮、218個(ge) 村寨大力挖掘山水美景、鄉(xiang) 土文化、民俗風情、農(nong) 耕節慶等資源,開發包裝鄉(xiang) 村旅遊、農(nong) 副產(chan) 品、民間藝術、節慶活動,走出了一條融合發展新路子,一個(ge) 個(ge) 村寨實現了從(cong) “貧困村”向“美麗(li) 鄉(xiang) 村”的精彩轉身。
種好“風景”,換來“錢景”和“前景”。去年4月,“擔不完的沅州”成功脫貧摘帽,還將著力打造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獨具魅力的特色侗城、區位優(you) 越的美麗(li) 邊城、人見人愛的幸福小城,未來令人期待。
村裏通了“幸福路”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在貴州省黔東(dong) 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劍河縣懂熬村開展幫扶工作,親(qin) 身經曆了一個(ge) 深度貧困山村的轉變,更見證了群眾(zhong) 如何用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生活。
走進村子,一條寬敞的公路直通村民的家門口,村村通、組組通公路是最直觀的變化。路通了,車多了,進城方便了,農(nong) 產(chan) 品可以出山了,村民看病就醫更加快捷。除了修路,近年來,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也提上了日程。我們(men) 大力開展環境整治,新建了生活排汙工程,村民自覺把垃圾分類處置,垃圾清運車直接上村回收,全村都享受到環境改善帶來的生活質量提升。
路,串接起村裏村外,更激活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內(nei) 生動力。一個(ge) 個(ge) 致富帶頭人脫穎而出,帶動貧困群眾(zhong) 自力更生,村子的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美好生活在村裏變成現實,致富的腳步走得更穩更堅實。
美在“山頭”,甜在“心頭”
金秋十月,漫步村莊前麵的金嶺礦山,鮮花遍野,彩蝶紛飛。如果不是景區入口“礦山傳(chuan) 奇”幾個(ge) 大字的提醒,很難想象,這裏曾經是礦山廢棄地。祖祖輩輩生活在這裏的鄉(xiang) 親(qin) 紛紛感慨:“像回到了小時候,門前那座山,又綠了!”
我的家鄉(xiang) 河北遷安是一座因礦而起、因鋼而興(xing) 的資源型城市。幾十年礦山開采,成就了發展,也讓一些山體(ti) “千瘡百孔”。近年來,得益於(yu) 生態文明建設的推進,我們(men) 堅持因地製宜、變廢為(wei) 寶,大力推進土地複墾、固廢利用、生態公園建設。昔日生態傷(shang) 疤漸漸撫平,礦山變成了景區,資源變成了資產(chan) ,村民們(men) 的口袋也漸漸鼓起來了。人與(yu) 山都在不知不覺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不僅(jin) 美在“山頭”,更甜在“心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十三五”時期,這句話不僅(jin) 落地生根,更深入人心。親(qin) 眼見證村後的臭水溝蝶變成荷塘,雜草叢(cong) 生的街角建起健身廣場,鄉(xiang) 親(qin) 們(men) 更加堅定了深挖“環境”這座富礦、端好“生態”這個(ge) 飯碗的決(jue) 心和信心。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