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秋,晴空萬(wan) 裏,湛藍碧透。某幹休所裏,102歲的文擊老人坐在院子裏,悠閑地曬著太陽。
“大大小小打了幾十場仗,最難忘的還是在雲(yun) 山的戰鬥。”談起70年前的經曆,這位百歲老人記憶猶新。
1950年10月19日傍晚,時任誌願軍(jun) 炮兵第1師師長的文擊率部入朝作戰。1950年11月1日,部隊在雲(yun) 山首次與(yu) 敵交戰。
“這天清晨,雲(yun) 山籠罩在濃重的霧氣中,上午10時左右才雲(yun) 開霧散。”文擊回憶道。
“好機會(hui) !”趁著濃霧,文擊立即指揮部隊悄然抵近敵人。他舉(ju) 起望遠鏡向敵人陣地望去,隻見敵人在陣地上放鬆地走動,絲(si) 毫沒有察覺已被我軍(jun) 包圍。
下午3點半,炮兵觀察所突然發現,雲(yun) 山西北方向的敵軍(jun) 開始向後移動,雲(yun) 山城附近的敵人往來頻繁。同時,右翼觀察哨也報告,正麵的敵人背起背包,乘坐汽車向後移動。
“難道敵人已有所察覺,準備逃跑?”文擊迅速安排人員向上級報告。
原來,號稱“常勝師”的美騎兵第1師第8團此時正與(yu) 南朝鮮第1師換防。戰機轉瞬即逝,上級首長決(jue) 定把攻擊時間提前。
下午4點40分,信號彈騰空而起。頃刻間,劇烈的爆炸聲震蕩著雲(yun) 山山穀。誌願軍(jun) 炮火精準地射向目標。
“炮兵的精神頭不用說,幾個(ge) 炮手都密切配合、戰鬥英勇。”文擊自豪地說。
驕橫的美軍(jun) 不甘心,馬上組織炮兵反擊,可他們(men) 不知我炮兵方位,隻能是一陣亂(luan) 射。然而,美軍(jun) 憑借空中偵(zhen) 察能力,還是發現我軍(jun) 炮兵陣地方位,並利用步坦協同,很快衝(chong) 到我方陣地前沿。
雙方隻剩下三四百米的距離,突然山穀發出巨響,我方炮火再次活躍了起來,炮彈像長了眼睛般飛向敵人的坦克——這是我軍(jun) 炮兵在解放戰爭(zheng) 中發明的“大炮拚刺刀的戰法”,近距離直接瞄準擊發消滅敵人。
美軍(jun) 還從(cong) 來沒有見過這樣勇敢的炮兵,開始向南逃跑。激戰至2日淩晨3時30分,我軍(jun) 攻占了雲(yun) 山城。
“沒有飛機坦克,我們(men) 照樣打勝仗!”文擊的自豪之情溢於(yu) 言表。
“針對敵我懸殊的裝備差距,我們(men) 必須發掘裝備潛能,勇於(yu) 創新戰法。”文擊在朝鮮戰場靈活運用戰術,不墨守成規,以己之長攻敵之短。
戰後,一名被俘美軍(jun) 連長向文擊師長求教:“你們(men) 的大炮一定比我們(men) 多,白天打晚上也打,打得我們(men) 坐臥不安”。文擊笑著解開了對方的困惑:“大炮可比你們(men) 少多了,不過我們(men) 知道怎樣讓有限的炮兵發揮最大的威力。”
從(cong) 朝鮮戰場歸國之後,文擊老人先後在炮兵院校和炮兵部隊擔任領導職務。
現在,文老仍然酷愛學習(xi) 、勤於(yu) 思考,把讀書(shu) 看報作為(wei) 每天的必備功課。“狹路相逢勇者勝。”文老說,“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隻要敢於(yu) 鬥爭(zheng) 、敢於(yu) 勝利,什麽(me) 敵人都能打敗,什麽(me) 困難都能克服。”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