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新聞辦28日舉(ju) 行發布會(hui) ,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於(yu) 學軍(jun) 介紹“十三五”期間衛生健康改革發展有關(guan) 情況。“十三五”期間,我國推動以治病為(wei) 中心向以健康為(wei) 中心轉變,衛生健康事業(ye) 改革發展取得顯著進展,城鄉(xiang) 居民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健康中國建設取得良好開局。
“十三五”期間,人均預期壽命從(cong) 2015年的76.3歲提高到2019年的77.3歲。主要健康指標總體(ti) 上優(you) 於(yu) 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個(ge) 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比重從(cong) 2015年的29.3%降至2019年的28.4%,為(wei) 新世紀以來最低水平。
醫藥衛生體(ti) 製改革攻堅克難,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製度框架基本建立。穩步實施分級診療,推進醫聯體(ti) 建設和縣域綜合醫改,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ti) 建設,全麵推進社區醫院建設,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水平,逐步優(you) 化全國層麵高水平醫療資源的配置。全麵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和耗材加成,破除以藥補醫機製,同步推進補償(chang) 機製和運行機製改革。健全全民醫保製度,基本醫保參保覆蓋麵穩定在95%以上。穩步實施異地就醫直接結算。
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服務可及性不斷提高。完善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ti) 係,84%的縣級醫院達到二級及以上醫院水平。2015年至2019年,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從(cong) 5.11張增長到6.30張,執業(ye) (助理)醫師數從(cong) 2.22人增長到2.77人,注冊(ce) 護士數從(cong) 2.37人增長到3.18人。加快“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國家級貧困縣和邊遠地區。運用信息化技術優(you) 化服務流程,加快推動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預約診療、就診導航、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三級醫院預約診療率超過50%。
健康扶貧成效顯著。實現832個(ge) 貧困縣每個(ge) 縣至少有1家公立醫院,其中10萬(wan) 人口以上的縣至少有1家公立醫院達到二級以上醫院服務能力,每個(ge) 鄉(xiang) 鎮和每個(ge) 行政村都有1個(ge) 衛生院和衛生室並配備合格醫生,貧困群眾(zhong) 常見病、慢性病基本能夠就近獲得及時診治。將全部貧困人口納入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製度三重保障範圍,同時實行縣域內(nei) 住院先診療後付費和“一站式”結算,減輕醫療費用墊資負擔。堅持精準脫貧,實行分類施策,確保政策措施“精準到人、精準到病”,破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難題。采取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個(ge) 一批”分類救治措施,為(wei) 貧困人口提供救治服務。截至目前,已分類救治1900多萬(wan) 人,基本實現了貧困患者“應治盡治、應保盡保”。貧困地區衛生環境和群眾(zhong) 健康狀況明顯改善,累計近1000萬(wan) 因病致貧返貧戶脫貧。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加大重大傳(chuan) 染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從(cong) 2015年的40元提高到2020年的74元。免費向全體(ti) 城鄉(xiang) 居民提供14大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先後完成第四批、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建設,累計覆蓋全國17.2%的縣(市、區)。完善以慢性病與(yu) 營養(yang) 監測、死因監測、腫瘤登記為(wei) 主體(ti) 的慢性病監測體(ti) 係。2019年我國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婦幼保健和計劃生育服務管理繼續加強,積極推進健康老齡化。有序調整完善生育政策,從(cong) 單獨兩(liang) 孩再到全麵兩(liang) 孩,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為(wei) 59.5%。加強兒(er) 童保健和兒(er) 童疾病防治。製定健康兒(er) 童行動計劃,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兒(er) 童早期發展示範基地創建工作。2019年全國3歲以下兒(er) 童係統管理率達到91.9%,7歲以下兒(er) 童健康管理率達到93.6%。加快健全社會(hui) 保障體(ti) 係,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將老年健康與(yu) 醫養(yang) 結合服務列入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