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全長55公裏的港珠澳大橋如長虹般綿延遠方。這座全球總體(ti) 跨度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被譽為(wei) 橋梁建築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創下多項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體(ti) 現了一個(ge) 國家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體(ti) 現了我國綜合國力、自主創新能力,體(ti) 現了勇創世界一流的民族誌氣。”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開通儀(yi) 式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
從(cong) 可燃冰試采創下“產(chan) 氣總量”“日均產(chan) 氣量”兩(liang) 項世界紀錄到大藤峽水利樞紐左岸工程全麵投產(chan) ,從(cong) 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碼頭正式開港到穿越三大沙漠的京新高速公路全線貫通……“十三五”以來,重大工程捷報連連。
一項項重大工程接連攻克難關(guan) ,勇攀創新高峰。
陽光透過8000多塊不重樣的玻璃灑落進來,敞亮通透。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正式投入運營,猶如金鳳凰展翅欲飛。
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施工難度極大。建設者立足自主創新,開發應用多項新技術新工藝:1152套減隔震支座解決(jue) 震動難題,隔震層規模國內(nei) 最大;4.2萬(wan) 噸鋼網架施工80天封頂,精度控製在毫米級……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5年來,中國建設者的創造力不斷迸發——
在廣袤太空,北鬥衛星導航開啟全球時代。400多家單位、30多萬(wan) 名科技人員,攻克160多個(ge) 關(guan) 鍵核心技術,500多種器部件實現國產(chan) 化研製。
在巍巍高原,建設者先後克服高地應力、高地溫、湧水突泥等難題,確保拉林鐵路布喀木隧道順利貫通。
在東(dong) 海之濱,“華龍一號”全球首堆進行裝料,向建成投產(chan) 邁出重要一步。作為(wei) 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成為(wei) 核電走出去的亮麗(li) 名片。
一項項重大工程拉動有效投資,增添發展動力。
首批機組投產(chan) 發電!6月29日,金沙江畔的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傳(chuan) 來喜訊。在這一工程中,川滇兩(liang) 省相關(guan) 原材料采購合同共計近30億(yi) 元、建設期間平均每年增加就業(ye) 人數約7萬(wan) 人、機組全部投產(chan) 後初估每年可增加地方財政收入約13.5億(yi) 元。
重大工程建設既利當前穩增長,又利長遠強動能。“中國天眼”落成啟用、量子計算機控製係統研製成功、5G商用加速推出,信息化重大工程讓發展後勁更足;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等一批重大項目拔地而起,綠色發展不斷邁出新的步伐。以烏(wu) 東(dong) 德水電站為(wei) 例,其生產(chan) 的綠色電能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220萬(wan) 噸,相當於(yu) 種植8.5萬(wan) 公頃的闊葉林。
一項項重大工程瞄準關(guan) 鍵環節,補上民生短板。
“拉來電網,就是幸福生活的開始!”電剛通到村裏,西藏察隅縣南雪村的次仁多吉便趕回家裏打開了電視,“過去,村裏40多口人就靠一台小水力發電機供電,時不時會(hui) 停電,今後再也不用擔心用電了!”
從(cong) “用上電”到“用好電”,今年6月底,為(wei) 期3年的“三區三州”農(nong) 網改造升級工程按期全麵完成,惠及2542萬(wan) 農(nong) 村人口、1685個(ge) 抵邊自然村寨,我國農(nong) 村地區由此基本實現了穩定可靠的供電服務全覆蓋。
工程造福人類,科技創造未來。引江濟淮、滇中引水等水利工程加快推進,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鐵路、公路、橋梁紛紛建成,助力區域協調發展……“十三五”以來,重大工程助推百姓生活更美好。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