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成就巡禮】金融開放步伐不斷加快 成效顯著

微信掃一掃 ×

  金融業(ye) 對外開放是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三五”期間,我國金融開放成果豐(feng) 碩。這五年,外資機構爭(zheng) 先恐後搶灘進駐,境外資金紛紛加大投資人民幣資產(chan) 。這五年,我國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ye) 高水平開放,開放步伐明顯加快成效顯著。

  就在這兩(liang) 天,我國首家外資控股的理財公司在上海正式開業(ye) ,從(cong) 短時間內(nei) 獲批籌建到順利開業(ye) ,讓企業(ye) 感受到了中國金融開放的落實速度。

  取消銀行、證券、基金管理、期貨、人身險領域的外資持股比例限製,降低資產(chan) 規模、經營年限等方麵的限製……一係列我國履行擴大金融開放承諾的切實之舉(ju) ,向國際金融機構釋放了積極信號。

  不僅(jin) 股比限製取消,外資金融機構可做的業(ye) 務範圍也在不斷擴大。全球四大會(hui) 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安永,這幾年感受到最大的變化就是外資進入中國的業(ye) 務谘詢量明顯增加。而最吸引這些外資企業(ye) 的正是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麵清單管理製度的全麵實施,讓外資可以放開手腳和內(nei) 資做同樣的事情。

  回眸“十三五”,我國金融業(ye) 開放步伐穩步推進,有50多條金融開放舉(ju) 措集中釋放。 

  從(cong) (2016年)深港通、(2017年)債(zhai) 券通到(2019年)滬倫(lun) 通,再到QFII、RQFII投資額度限製全麵取消,我國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穩步推進。

  渠道通,資金來。A股納入明晟等國際知名指數且比例不斷提高,中國國債(zhai) 被全球三大債(zhai) 券指數全部納入,截至2020年上半年,國際機構配置人民幣資產(chan) 已達7.18萬(wan) 億(yi) 元,其中,配置股票和債(zhai) 券規模年均增長近20%。中國市場吸引力進一步增強。

  與(yu) 此同時,人民幣國際化再進一步。上半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12.7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了36%,人民幣成為(wei) 全球第五大支付貨幣。人民幣外匯儲(chu) 備的份額再創新高,比2016年加入特別提款權籃子(SDR)的時候增長了近一倍。

  一個(ge) 更加開放的金融體(ti) 係正在加速成型,為(wei) 構建新發展格局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27日 20:08      來源:央視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