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航天事業(ye) ,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men) 不懈追求的航天夢。“十三五”期間,圍繞技術創新和實踐創造,中國航天不斷刷新進軍(jun) 太空的中國高度。
這幾天,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在進行“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測試,這一次,它要運送的是總重量超過8噸的月球探測器“嫦娥五號”。
“十三五”期間,我國航天舞台好戲不斷。2016年,以“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為(wei) 代表的新一代運載火箭成功首飛,中國火箭實現升級換代;2019年,“長征十一號”海上發射成功,標誌著我國成為(wei) 世界上少數具備海上發射能力的國家;今年起,“長征五號”係列火箭迎來了高密度發射,從(cong) 執行空間站首飛、首次火星探測到空間站核心艙發射,大火箭的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五年來,不斷攀升的航天發射能力,讓中國人探索宇宙的腳步邁得更遠。
2019年,“嫦娥四號”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麵軟著陸。
今年7月,天問探火,中國邁出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目前,“天問一號”飛行路程已經超過2.4億(yi) 公裏。
“嫦娥五號”正準備中國首次月表采樣返回,完成中國探月“繞、落、回”三步走目標。
這五年,一係列的重大突破讓中國航天技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相繼發射成功,為(wei) 中國空間站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年來,中國航天的腳步越走越遠,和百姓的生活越走越近。
目前,我國在軌衛星370多顆,從(cong) 衛星導航到移動通信,從(cong) 環境監測到搶險救災,航天服務著生活的方方麵麵。
今年7月,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全麵建成。目前,采用北鬥芯片的終端產(chan) 品已超過7億(yi) 台套,北鬥產(chan) 品已出口12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
五年間,從(cong) 太空駐留到火星探測,從(cong) 運載火箭升級換代到北鬥技術全球共享,前所未有的實踐讓自主創新成為(wei) 中國航天的閃耀名片。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