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從(cong) 移動支付、共享出行到工業(ye) 互聯、智慧城市……數字經濟加快推進,一大批數字技術應用走進現實,為(wei) 發展注入新動能,為(wei) 社會(hui) 帶來深刻變革。
在剛剛啟用的上海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的大屏上,井蓋、路燈、消防栓等1500多萬(wan) 個(ge) 部件,26000多公裏的地下管網都被連接“在線”。管理部門一網管全城,城市運行難題得以更精細化解決(jue) 。
數字化正在助力上海探索著管理新路,城市變成了有豐(feng) 富神經元的智能體(ti) ,這背後是全國超百家擁有自主研發技術的科技企業(ye) 和上海千億(yi) 級人工智能產(chan) 業(ye) 的支撐。
“數字中國”的美好願景正在實現,離不開“十三五”這五年我國將數字經濟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的基礎建設。
五年,我國讓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擁有了全球一半以上的4G基站和五分之三以上的光纖;五年,我國從(cong) 約有5萬(wan) 個(ge) 行政村未通寬帶到全國行政村通光纖和通4G比例均超過98%;五年中,5G通信從(cong) 無到有,基站建設已超過60萬(wan) 個(ge) ,5G國際標準必要專(zhuan) 利占比全球領先,5G商用正式啟動。
到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35.8萬(wan) 億(yi) 元,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7.7%。相較於(yu) 對百分比的感知,疫情期間人們(men) 真切感受到了數字經濟爆發的力量。
解決(jue) 遠程無人醫療、公共安全監測等問題,滿足人們(men) 在線辦公、在線上學等需求,4G、5G提供了網速的堅實支撐;疫情態勢分析、物資保障調度、行程卡、健康碼等新技術、新應用的背後是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大顯身手;“無接觸配送”、在網上直播“買(mai) 買(mai) 買(mai) ”,互聯網和電商產(chan) 業(ye) 為(wei) 非常時期人們(men) 正常生活提供保障。
當前,我國正加快形成以國內(nei) 大循環為(wei) 主體(ti) 、國內(nei) 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大數據消解著供求兩(liang) 端的信息不對稱,市場需求能夠直達生產(chan) 終端;電子商務下沉到偏遠地區,讓更多人享受商品貿易紅利。中國還在不斷拓展數字經濟發展的夥(huo) 伴關(guan) 係,為(wei) 全球經濟發展助力。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