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70年前,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開赴朝鮮前線。70年後,2020年10月19日,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在北京開幕。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觀展覽時強調,要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wei) 大抗美援朝精神。
穿越“時空隧道” 致敬那一場偉(wei) 大的勝利
當天上午,這一主題展覽剛剛在中國人民革命軍(jun) 事博物館開幕。下午3點5分,習(xi) 近平等黨(dang) 和國家領導同誌就來到了展廳參觀。
△“銘記偉(wei) 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yi) ”主題展覽在軍(jun) 事博物館舉(ju) 行。(總台央視記者王鵬飛拍攝)
展覽以“銘記偉(wei) 大勝利 捍衛和平正義(yi) ”為(wei) 題,共分7個(ge) 部分:序廳、“正義(yi) 擔當 決(jue) 策出兵”“運動殲敵 穩定戰線”“以打促談 越戰越強”“實現停戰 勝利歸國”“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勝利的偉(wei) 大意義(yi) 和曆史貢獻”、結束語,展出了540餘(yu) 張照片、1900餘(yu) 件文物和大量視頻、實物場景等。
△展廳(總台央視記者王雪拍攝)
△這是1950年10月1日,金日成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朝鮮的信函和譯文。(總台央視記者許永鬆拍攝)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致電金日成,告知中國政府決(jue) 定出兵援朝。(總台央視記者許永鬆拍攝)
△誌願軍(jun) 入朝戰歌手稿(總台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朝鮮停戰協定簽字儀(yi) 式現場使用的文具(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展覽采用了豐(feng) 富的曆史文物、翔實的文獻資料、新穎的展陳手段。今年3月,軍(jun) 博曾麵向廣大抗美援朝誌願軍(jun) 老戰士、誌願軍(jun) 家屬和後代,以及社會(hui) 各界友人征集抗美援朝史料文物。
△“鏖戰長津湖”場景(總台央視記者楊鬆濤拍攝)
△“血戰上甘嶺”場景(總台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舉(ju) 辦高規格的主題展覽,並邀請黨(dang) 和國家領導同誌參觀,是我們(men) 黨(dang) 和國家在重要年份紀念重要事件的重要方式。2016、2017年,紀念中國工農(nong) 紅軍(jun) 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和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90周年主題展覽先後在軍(jun) 博舉(ju) 行,習(xi) 近平等黨(dang) 和國家領導同誌也曾專(zhuan) 程來此參觀。
△這是第三屆赴朝慰問團贈給誌願軍(jun) 的和平萬(wan) 歲紀念章。(總台央視記者許永鬆拍攝)
英雄不朽 致敬那一群“最可愛的人”
今年是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適逢作家魏巍誕辰100周年。1951年4月,魏巍撰寫(xie) 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在《人民日報》頭版發表。“最可愛的人”從(cong) 此成為(wei) 誌願軍(jun) 的光榮稱號。這篇通訊入選中學語文課本,影響了幾代中國人。70年鬥轉星移,人們(men) 對“最可愛的人”的敬仰與(yu) 緬懷,從(cong) 未改變。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中,我國犧牲烈士為(wei) 197653名。(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期間,首戰兩(liang) 水洞、激戰雲(yun) 山城、會(hui) 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誌願軍(jun) 戰士譜寫(xie) 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讚歌。據統計,誌願軍(jun) 共有英雄、模範410餘(yu) 人、特等功臣231人,其中獲得“特級英雄”稱號的有兩(liang) 位:黃繼光、楊根思,他們(men) 同時也是特等功臣。
△左為(wei) 黃繼光,右為(wei) 1953年4月,毛主席在全國婦女大會(hui) 上接見黃繼光的母親(qin) 鄧芳芝。(總台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黃繼光,這位用胸膛堵槍眼的特級英雄,犧牲於(yu) 上甘嶺戰役。經此一戰,誌願軍(jun) 在正麵戰場完全掌握了主動權。
△黃繼光犧牲處挖出的爆破筒殘體(ti) (總台央視記者郭鴻拍攝)
△黃繼光在上甘嶺戰役中榮立特等功。(總台央視記者荊偉(wei) 拍攝)
1950年11月,楊根思在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第二次戰役分割圍殲敵軍(jun) 戰鬥中,率領全排頑強抗擊,接連擊退敵軍(jun) 8次進攻。在40多名敵人爬近山頂陣地的危急關(guan) 頭,他抱起僅(jin) 有的一包炸藥,拉燃導火索,縱身衝(chong) 向敵群,與(yu) 敵人同歸於(yu) 盡,犧牲時年僅(jin) 28歲。
△這是誌願軍(jun) 第20軍(jun) 司令部、政治部命名楊根思生前所在的第58師第172團3連為(wei) “楊根思連”的通令。(總台央視記者王冰拍攝)
2017年8月1日,習(xi) 近平在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jun) 建軍(jun) 90周年大會(hui) 上引用了楊根思“三個(ge) 不相信”的英雄宣言:在革命戰士麵前,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務,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不相信有戰勝不了的敵人!
△楊根思展區(總台央視記者荊偉(wei) 拍攝)
2010年10月25日,在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深情地說,在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中,湧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雲(yun) 等30多萬(wan) 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ge) 功臣集體(ti) 。他們(men) 不愧為(wei) 中華民族的英雄兒(er) 女,無愧於(yu) “最可愛的人”的光榮稱號。
△紅色玻璃幕牆上鐫刻著抗美援朝英烈模範的姓名。(總台央視記者王策拍攝)
習(xi) 近平這樣闡述偉(wei) 大抗美援朝精神
10月19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參觀展覽時說,抗美援朝戰爭(zheng) 鍛造形成的偉(wei) 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勝一切強大敵人。
△圖中最下麵是捷格加廖夫輕機槍,彈盤裝彈數量多。抗美援朝戰場上,誌願軍(jun) 曾使用過這種火力凶猛的蘇式機槍。(總台央視記者李輝拍攝)
這並非習(xi) 近平首次提及抗美援朝精神。10年前,在紀念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座談會(hui) 上,習(xi) 近平這樣闡述了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習(xi) 近平說,偉(wei) 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人和人民軍(jun) 隊崇高風範的生動寫(xie) 照,是中華民族傳(chuan) 統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yi) 為(wei) 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體(ti) 體(ti) 現。
△左為(wei) 朝鮮政府贈給羅盛教烈士家屬的銀酒壺、銀酒碟,右為(wei) 羅盛教獲授的朝鮮民主主義(yi) 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勳章。(總台央視記者荊偉(wei) 拍攝)
“我軍(jun) 曆來是打精氣神的”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堪稱新中國的“立國之戰”。在今年參觀這次展覽之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經多次談起這場戰爭(zheng) ,談起這場戰爭(zheng) 鍛造形成的寶貴精神。
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勝利,是正義(yi) 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2017年8月1日,習(xi) 近平在回顧人民軍(jun) 隊的偉(wei) 大曆史功勳時說,英雄的人民軍(jun) 隊“勝利進行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和多次邊境自衛作戰,打出了國威軍(jun) 威。”
△“運動殲敵 穩定戰線”展廳(總台央視記者張曉鵬拍攝)
2018年1月3日,習(xi) 近平視察中部戰區陸軍(jun) 某師,參觀了師史館。在反映該師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期間激戰鬆骨峰情況的展板前,習(xi) 近平感慨地說,這一仗打得很激烈,官兵戰鬥作風很頑強。我軍(jun) 曆來是打精氣神的,過去鋼少氣多,現在鋼多了,氣要更多,骨頭要更硬。
△重現激戰鬆骨峰場景的油畫(總台央視記者石丞拍攝)
去年7月9日,在中央和國家機關(guan) 黨(dang) 的建設工作會(hui) 議上,總書(shu) 記再提“鋼少氣多”:“要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沒有鬥爭(zheng) 精神不行。當年抗美援朝,毛主席用詩意的語言總結勝利之道:敵人是鋼多氣少,我們(men) 是鋼少氣多。”
在這次參觀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在新時代繼承和弘揚偉(wei) 大抗美援朝精神,為(wei) 實現中華民族偉(wei) 大複興(xing) 而奮鬥。
這是對勝利最好的紀念,也是對英烈最好的告慰。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