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輝煌成就·農業農村】鑄就新時代“三農”發展新輝煌

韓長賦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決(jue) 戰脫貧攻堅的關(guan) 鍵五年。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確立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總方針,啟動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推動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取得曆史性成就。特別是積極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嚴(yan) 重自然災害影響,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農(nong) 產(chan) 品穩產(chan) 保供,堅持抗災奪豐(feng) 收,集中力量補上“三農(nong) ”領域突出短板,穩住了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好形勢。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嚴(yan) 重,但我國社會(hui) 始終保持穩定,糧食和重要農(nong) 副產(chan) 品穩定供給功不可沒。”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成就顯著,“三農(nong) ”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

  “十三五”時期,我國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局良好,農(nong) 村改革持續深化,農(nong) 村社會(hui) 和諧穩定,農(nong) 民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為(wei) 應對國內(nei) 外風險挑戰、穩定經濟社會(hui) 發展大局、如期實現第一個(ge) 百年奮鬥目標提供了基礎支撐。

  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保障水平穩步提升。落實“藏糧於(yu) 地、藏糧於(yu) 技”戰略,嚴(yan) 格保護永久基本農(nong) 田,劃定10.88億(yi) 畝(mu) 糧食生產(chan) 功能區和重要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保護區,建成一批糧食生產(chan) 核心基地,推動良種良田良機良法配套,農(nong) 業(ye) 綜合生產(chan) 能力進一步提升。糧食生產(chan) 實現曆史性的“十六連豐(feng) ”,2019年產(chan) 量達到13277億(yi) 斤,今年糧食產(chan) 量有望高位增長。人均糧食占有量穩定在470公斤,遠高於(yu) 國際糧食安全線,14億(yi) 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小麥、水稻自給率超過100%,玉米自給率達到95%以上,實現穀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果菜茶肉蛋魚等產(chan) 量穩居世界第一,“菜籃子”“果盤子”供給充足,較好滿足了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升級的消費需求。

  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生產(chan) 體(ti) 係、經營體(ti) 係加快構建,技術裝備支撐能力明顯增強,質量、效益和競爭(zheng) 力不斷提高。2019年,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9.2%。完成8億(yi) 畝(mu) 旱澇保收、高產(chan) 穩產(chan) 的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任務,主要農(nong) 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超過70%。主要農(nong) 作物良種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麵積占95%以上,主要畜禽核心種源的自給率超過70%。“互聯網+”農(nong) 產(chan) 品出村進城工程啟動實施,數字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建設提速。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新發展,全國家庭農(nong) 場、農(nong) 民合作社超過320萬(wan) 家,高素質農(nong) 民超過1700萬(wan) 人,農(nong) 村承包地流轉麵積比例達到35.9%。與(yu)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nong) 業(ye) 合作積極推進,2019年農(nong) 產(chan) 品貿易總額達到2300億(yi) 美元,“十三五”時期年均增長7.6%,多元開放的農(nong) 業(ye) 對外合作格局加快形成。

  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取得新進展。實施農(nong) 業(ye) 綠色發展五大行動,投入品減量化、生產(chan) 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加快推進。全國化肥農(nong) 藥使用量連續3年實現負增長,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5%,秸稈綜合利用率、農(nong) 膜回收率分別達到86%和80%,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東(dong) 北黑土地保護性耕作行動啟動實施,耕地輪作休耕製度試點穩步推進,全國耕地質量較2014年提高0.35個(ge) 等級。農(nong) 業(ye) 水資源利用效率不斷提高,農(nong)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59。農(nong) 業(ye) 生態係統養(yang) 護與(yu) 修複水平提升,長江流域重點水域自2021年起將實施為(wei) 期10年的禁捕,內(nei) 陸七大重點流域和主要江河湖海休禁漁製度實現全覆蓋。

  農(nong) 民收入提前實現翻番目標。農(nong)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9年突破1.6萬(wan) 元,增速連續10年高於(yu) 城鎮居民,提前實現比2010年翻番目標。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營業(ye) 收入達到22萬(wan) 億(yi) 元,加工轉化率提高到68%。休閑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營業(ye) 收入2019年達到8500億(yi) 元,2015—2019年平均增速超過10%,直接帶動1200萬(wan) 人就業(ye) 。建成3200多個(ge) 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811個(ge) 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強鎮、50個(ge) 優(you) 勢特色產(chan) 業(ye) 集群,縣鎮村聯動發展的產(chan) 業(ye) 格局正在形成。2019年農(nong) 民工總量達到2.91億(yi) 人,工資性收入占到農(nong) 民收入的41.1%。

  脫貧攻堅取得決(jue) 定性成就。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現行標準下農(nong) 村貧困人口累計脫貧9348萬(wan) 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780個(ge) 貧困縣脫貧摘帽,區域性整體(ti) 貧困問題基本得到解決(jue) 。貧困群眾(zhong) “兩(liang) 不愁”質量明顯提升,“三保障”突出問題總體(ti) 解決(jue) ,交通、水利、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顯著改善,960多萬(wan) 貧困人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擺脫“一方水土養(yang) 不好一方人”的困境,教育、醫療衛生、文化等社會(hui) 事業(ye) 取得長足進步,基本公共服務主要領域指標接近全國平均水平。貧困地區特色產(chan) 業(ye) 加快發展,每個(ge) 貧困縣都形成了2—3個(ge) 特色鮮明、帶貧麵廣的扶貧主導產(chan) 業(ye) ,90%以上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得到產(chan) 業(ye) 扶貧和就業(ye) 扶貧扶持。今年底脫貧攻堅戰即將取得全勝,貧困群眾(zhong) 將與(yu) 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麵小康社會(hui) 。

  鄉(xiang) 村振興(xing) 開局良好。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目標任務基本完成,農(nong) 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過65%,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ti) 係覆蓋90%以上的行政村,95%的村莊開展了清潔行動。農(nong) 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2016—2019年新建改建農(nong) 村公路120萬(wan) 公裏,具備條件的建製村實現100%通硬化路,行政村光纖和4G網絡覆蓋率超過98%,農(nong) 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全麵實施。農(nong) 村移風易俗加快推進,“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已成為(wei) 弘揚中華農(nong) 耕文化的金字招牌,鄉(xiang) 風文明煥發新氣象。自治德治法治相結合的鄉(xiang) 村治理體(ti) 係基本建立,黨(dang) 組織領導的農(nong) 村基層組織建設明顯加強,鄉(xiang) 村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農(nong) 村改革持續深化。中央先後出台農(nong) 村承包地“三權分置”、土地承包關(guan) 係保持穩定並長久不變、農(nong) 村宅基地改革、農(nong) 村集體(ti) 產(chan) 權製度、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製度等重要文件,農(nong) 村改革“四梁八柱”基本構建。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進一步鞏固完善,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順利完成,2億(yi) 多農(nong) 戶領到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shu) 。農(nong) 村土地征收、集體(ti) 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等改革試點紮實推進。農(nong) 村集體(ti) 資產(chan) 清產(chan) 核資基本完成,經營性資產(chan) 股份合作製改革有序推進。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製度逐步完善,以綠色生態為(wei) 導向的農(nong) 業(ye) 補貼製度初步建立,調整完善土地出讓收入使用範圍優(you) 先支持鄉(xiang) 村振興(xing) ,創新完善農(nong) 村金融保險服務,政策精準性普惠性明顯提高。農(nong) 墾墾區集團化、農(nong) 場企業(ye) 化改革深入推進,集體(ti) 林權製度改革、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等協同推進,農(nong) 村改革係統性集成性不斷增強。製訂修訂25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領域法律法規和25部部門規章,完成95%的市、90%的縣農(nong) 業(ye) 綜合執法改革。

  深刻總結“三農(nong) ”工作經驗,科學把握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改革發展規律

  “十三五”時期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的巨大成就,是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各地各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是億(yi) 萬(wan) 農(nong) 民群眾(zhong) 和廣大基層幹部辛勤工作的結果。回顧發展曆程,經驗彌足珍貴,需要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加快農(nong) 業(ye) 現代化建設中長期堅持。

  堅持黨(dang) 對農(nong) 村工作的全麵領導。辦好農(nong) 村的事,關(guan) 鍵在黨(dang) 。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始終堅持把解決(jue) 好“三農(nong) ”問題作為(wei) 全黨(dang) 工作重中之重,印發《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農(nong) 村工作條例》,健全黨(dang) 管農(nong) 村工作的領導體(ti) 製和製度體(ti) 係,初步形成“五級書(shu) 記抓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工作格局。做好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必須繼承和發揚黨(dang) 管農(nong) 村工作的傳(chuan) 統,始終堅持黨(dang) 對農(nong) 村工作的全麵領導,確保黨(dang) 在農(nong) 村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把黨(dang) 集中統一領導的政治優(you) 勢轉化為(wei) 工作優(you) 勢,保障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改革發展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尊重農(nong) 民主體(ti) 地位。牢固樹立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思想,必須始終把保障農(nong) 民物質利益、尊重農(nong) 民民主權利作為(wei) “三農(nong) ”工作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縱觀農(nong) 村改革發展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注重維護農(nong) 民根本利益,尊重農(nong) 民首創精神,把選擇權交給農(nong) 民。做好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必須始終以農(nong) 民願望和訴求為(wei) 依歸,尊重農(nong) 民的創造和選擇,堅持發展為(wei) 了農(nong) 民、發展依靠農(nong) 民、發展成果由農(nong) 民共享,充分調動農(nong) 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億(yi) 萬(wan) 農(nong) 民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參與(yu) 者、建設者、受益者。

  一切從(cong) 農(nong) 村實際出發。農(nong) 村情況千差萬(wan) 別,各地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生產(chan) 力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做好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一切從(cong) 實際出發,科學把握鄉(xiang) 村差異性和鄉(xiang) 村發展的規律性,深入基層、深入群眾(zhong) ,結合實際深化實踐探索和製度創新,因地製宜、分類推進,做到對症下藥、精準施策,不搞一刀切、齊步走。

  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以家庭承包經營為(wei) 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ti) 製這一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是黨(dang) 的農(nong) 村政策的基石。黨(dang) 中央始終強調穩定農(nong) 村土地承包關(guan) 係,明確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推進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實現了土地資源在更大範圍優(you) 化配置。做好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必須鞏固和完善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堅持家庭經營基礎性地位,穩定土地承包關(guan) 係,不能把農(nong) 村土地集體(ti) 所有製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chan) 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nong) 民利益損害了,使農(nong) 村基本經營製度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市場配置資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我們(men) 堅持以市場需求為(wei) 導向,推進農(nong) 業(ye) 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價(jia) 格形成機製,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農(nong) 村創新創業(ye) ,為(wei)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注入新動能。做好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必須堅定不移走市場化道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jue) 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完善農(nong) 產(chan) 品市場體(ti) 係,完善農(nong) 村產(chan) 權製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加強農(nong) 業(ye) 支持保護,激發市場主體(ti) 的活力創造力。

  堅持城鄉(xiang) 統籌、融合發展。我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正在向工農(nong) 互促、城鄉(xiang) 融合轉變。近年來,中央著力建立健全城鄉(xiang) 融合發展體(ti) 製機製和政策體(ti) 係,暢通城鄉(xiang) 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流動渠道,促進形成新型工農(nong) 城鄉(xiang) 關(guan) 係。做好新時代“三農(nong) ”工作,必須把城鄉(xiang) 融合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堅持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優(you) 先發展總方針,推動城鄉(xiang) 要素平等交換、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普惠共享,努力縮小城鄉(xiang) 差距,讓現代化的城市和美麗(li) 宜居的鄉(xiang) 村協同共進、相得益彰。

  (作者為(wei) 中央農(nong) 辦主任、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20日 07:3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靳建朋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