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是我國發展的新引擎,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十三五”期間,我國大幅提升科研投入、深化體(ti) 製機製改革、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科技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科技實力正在從(cong) 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cong) 點的突破邁向係統能力提升。
量子科技被稱為(wei) 是有望引領新一輪產(chan) 業(ye) 革命的顛覆性技術,“十三五”期間,我國研製出首台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墨子號”,並實現了世界首次洲際量子通信。目前,潘建偉(wei) 研究團隊正在加緊研究空間量子通信網絡建設。
根深才能葉茂,源遠方可流長。“十三五”期間,我國不斷加強基礎研發投入,加快打造原始創新高地,在鐵基超導、中微子、腦科學等基礎前沿領域取得一批標誌性重大成果。
在“國家科技重大專(zhuan) 項”等項目支持下,我國深海科考邁入萬(wan) 米時代,超級計算機多次問鼎全球榜首,國產(chan) 大飛機C919成功首飛,“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麵著陸,“天問一號”正式開啟中國人自主探測的火星之旅,我國在戰略高技術領域碩果累累。麵向人民生命健康,傳(chuan) 染病防治、新藥創製等重大專(zhuan) 項也成效顯著。
自主創新,贏在突破。“十三五”期間,我國不斷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在關(guan) 鍵核心技術上找突破,在“卡脖子”處下功夫。
在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科研人員正在對行波管進行真空性能測試。行波管是衛星上用來放大信號的關(guan) 鍵部件,也是多年來我國科技領域的“卡脖子”難題。依托改革後建立的跨學科協同創新平台,研發團隊攻克了一係列技術難題,五年來為(wei) 北鬥係統交付了130多套行波管,保障了北鬥工程的順利建設。
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時期,麵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國打出了一係列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的“組合拳”。優(you) 化科技計劃布局、完善院士製度,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集中向科技創新中的難點痛點發力。
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的瞬態光學實驗室,7項科研成果已經完成內(nei) 部評估進入轉化環節。五年來,西安光機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模式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賦能。
數據顯示,“十三五”期間,我國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支出連續保持兩(liang) 位數增長。2019年,全社會(hui) 研發經費支出達到2.21萬(wan) 億(yi) 元,較2015年增長56.3%,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比重首次突破6%。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