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鋪陳小康新畫卷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因地製宜>>

緊扣“優(you) 勢”做文章

  仲秋時節,金風送爽,乘車進入湖南宜章縣地段,公路兩(liang) 邊的崇山峻嶺映入眼簾,山上樹木青青、山下梯田層層。在宜章縣天塘鎮和宜紅茶基地,2014年栽種的英德紅茶已適應這裏的氣候,茶樹長到1米多高。

  “這是廣東(dong) 紅茶英紅九號,之前我們(men) 這裏都沒種過,沒想到宜章生態環境好,我們(men) 還真種成了!”滿塘村茶農(nong) 張吉林樂(le) 嗬嗬地說。

  宜章縣地處湘粵邊界,是典型的山區貧困縣。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yan) 寒、雨水充沛的山地氣候,讓宜章成為(wei) 種植優(you) 質茶葉的理想環境。

  “茶葉是我們(men) 縣的傳(chuan) 統經濟作物,考慮生態、土質、交通等有利條件,我們(men) 決(jue) 定把茶葉產(chan) 業(ye) 作為(wei) 現代農(nong) 業(ye) 、生態富民的綠色產(chan) 業(ye) ,培育支持一批茶葉產(chan) 業(ye) 和龍頭企業(ye) 做大做強。”宜章縣委副書(shu) 記、縣長張潤槐介紹,一段時間以來,宜章茶種植分散,規模小、產(chan) 量低,每年到茶農(nong) 手中的收入寥寥無幾,因此,縣委把茶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調整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推進貧困山區茶農(nong) 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chan) 業(ye) 。如何讓這個(ge) 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煥發新生?2014年以來,宜章縣專(zhuan) 門成立莽山茶產(chan) 業(ye) 發展領導小組和宜章茶業(ye) 協會(hui) ,以引進大型茶葉龍頭企業(ye) 為(wei) 著力點,帶動本地產(chan) 業(ye) 發展。幾年間,現代化紅茶生產(chan) 線、標準化茶葉加工廠、莽山紅茶產(chan) 業(ye) 示範園等陸續落成,吸引周邊貧困戶就近就業(ye) 。

  扶貧產(chan) 業(ye) 需要立足當地資源稟賦和比較優(you) 勢,遵循本地區既有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扶貧,培植產(chan) 業(ye) 才能夠事半功倍。近些年來,各地充分發揮組織優(you) 勢,因地製宜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宜種則種,宜養(yang) 則養(yang) ,宜林則林,宜漁則漁,宜商則商,宜遊則遊,讓貧困群眾(zhong) 不離鄉(xiang) 、不離土或者離鄉(xiang) 不離土就能融入產(chan) 業(ye) 發展、增收致富。

  國慶節期間,在新疆柯坪縣玉爾其鄉(xiang) 托瑪艾日克村,歡愉的空氣中彌漫著饢餅的清香。尋味而去,便到了托瑪艾日克村杏鄉(xiang) 饢產(chan) 業(ye) 園。打饢師傅吾拉木江托著擀好的饢餅說:“以前在家裏打饢,生意也不好,合作社建起來後,看到大夥(huo) 在這裏幹得紅紅火火,我就立刻申請加入打饢合作社,現在我一個(ge) 月能拿七八千元的工資呢。”

  在托瑪艾日克村,不少村民家中都有饢坑。許多家庭靠打饢、賣饢為(wei) 生,但規模小、銷售不暢等因素一直製約著饢產(chan) 業(ye) 的發展。2018年,駐托瑪艾日克村工作隊走訪時了解到,饢在當地的市場需求量大,像吾拉木江這樣會(hui) 打饢的師傅還有幾十個(ge) ,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便決(jue) 定在村裏建立打饢合作社,形成發展合力,培育打饢產(chan) 業(ye) 。

  想法是好的,但打饢師傅有自己的顧慮:進了合作社,收入會(hui) 不會(hui) 不如現在?駐村工作隊聯合村黨(dang) 支部多次耐心細致地作打饢師傅的思想工作,最後吾拉木江帶著5名黨(dang) 員決(jue) 定先試做1個(ge) 月。

  2018年5月,柯坪縣杏鄉(xiang) 饢營養(yang) 食品製造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成立,吾拉木江第一個(ge) 月收入便比以前高出500多元。其他打饢師傅看到了效益,紛紛要求加入。

  為(wei) 徹底將打饢產(chan) 業(ye) “散兵遊勇”的狀態轉化為(wei) 規模化發展,自治區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縣委統戰部等單位趁熱打鐵,為(wei) 工作隊籌集資金40餘(yu) 萬(wan) 元,購買(mai) 11套專(zhuan) 業(ye) 打饢設備、擴建15個(ge) 新饢坑,初步形成擁有19名打饢師傅和20餘(yu) 個(ge) 饢坑的規模,打出的饢每天都被分布在縣城的31個(ge) 售饢點銷售一空,2018年底,合作社打饢師傅的收入比以前翻了一番。吾拉木江也被評為(wei) 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人。

  “現在我的工資加上政府的補助,1個(ge) 月有1萬(wan) 多塊錢呢。這和以前比真是一個(ge) 天上、一個(ge) 地下。”吾拉木江動情地說。

  事實說明,哪裏產(chan) 業(ye) 發展得好,哪裏脫貧的後勁就足。

完善產(chan) 業(ye) 鏈>>

持久致富動力足

  延伸扶貧產(chan) 業(ye) 鏈,是產(chan) 業(ye) 扶貧健康發展、穩定脫貧、持久致富的“法”。

  “我以前一個(ge) 人打饢,賣多賣少沒個(ge) 準兒(er) ,自從(cong) 來到合作社後,每天安心打饢就行,不用愁賣給誰,心裏踏實。”近日,在杏鄉(xiang) 饢營養(yang) 食品製造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生產(chan) 加工車間,貧困戶阿不都熱合曼·也肖爾正在給柯坪饢裝袋。

  為(wei) 推動打饢產(chan) 業(ye) 穩定發展,2019年2月,托瑪艾日克村村委會(hui) 、杏鄉(xiang) 饢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和當地龍頭企業(ye) ——新疆艾力努爾農(nong) 業(ye) 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三方合資合作協議,企業(ye) 、合作社、村集體(ti) 按照55%、35%和10%的比例,以“龍頭企業(ye) +合作社+村委會(hui) +貧困戶”的模式,成立新疆艾力努爾饢文化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

  公司對合作社實行企業(ye) 化管理、市場化經營,並在和麵、切麵、稱重、揉麵、紮花、打(烤)製等工序進行專(zhuan) 項檢測,確保產(chan) 品質量;同時組織打饢師傅到烏(wu) 魯木齊饢產(chan) 業(ye) 園、庫車大饢城學習(xi) ,改進打饢工藝。從(cong) 原料采買(mai) 到生產(chan) 加工,從(cong) 成品包裝到推廣銷售,再到人才培育,打饢產(chan) 業(ye)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建起了相對完整的產(chan) 業(ye) 鏈條,鄉(xiang) 親(qin) 們(men) 隻管打饢,再也不用愁賣不出去了。

  2019年5月,柯坪縣拿出專(zhuan) 項扶持資金,支持合作社新建1800平方米的饢餅標準化生產(chan) 車間和一條標準化生產(chan) 線,每天生產(chan) 量達到8萬(wan) 個(ge) 以上,每日可產(chan) 生2萬(wan) 元以上利潤,走出一條“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產(chan) 業(ye) 化發展路子。

  發展扶貧產(chan) 業(ye) ,重在群眾(zhong) 受益,難在持續穩定。在產(chan) 業(ye) 發展過程中,多地發揮組織優(you) 勢,注重打造產(chan) 業(ye) 鏈,提升附加值,提高抗風險能力;通過采取“公司+基地+農(nong) 戶”“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農(nong) 戶”、建立扶貧車間等方式,建立更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製,確保貧困群眾(zhong) 持續穩定增收。

  “到手袋廠上班,既能照顧小孩,每月還能掙到2000元,家裏的基本開銷不用愁了。”近日,在宜章縣岩泉鎮華盛手袋廠工作的貧困戶文小紅說,能在扶貧車間就業(ye) ,她非常知足。目前,這個(ge) 廠吸納30多人就業(ye) ,可為(wei) 貧困人口增加勞務收入,而類似的扶貧車間,宜章縣還有很多。

  扶貧車間進村頭,脫貧致富有盼頭。近些年來,該縣將扶貧車間作為(wei) 就業(ye) 扶貧的重點項目,鼓勵、推動企業(ye) 在有條件的村裏設立扶貧車間,統一管理標準、統一發放訂單、統一配送原料、統一回收產(chan) 品,實現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幫助村民在家門口就業(ye) 。目前,該縣各類經營主體(ti) 已與(yu) 1.8萬(wan) 戶貧困戶建立穩定的聯結,建成扶貧車間58個(ge) ,安置就業(ye) 4000餘(yu) 人。

  產(chan) 業(ye) 扶貧是個(ge) 係統工程,急需的是在產(chan) 業(ye) 鏈上破題,尤其要解決(jue) 生產(chan) 環節之後的加工、銷售等問題。

電商助力>>

產(chan) 品搭上“數字快車”

  “村播帶貨,在最短的時間裏讓我們(men) 這些山貨出山,走出宜章。”近日,宜章縣赤石鄉(xiang) 漁溪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曾海團盤算著合作社的收入,感慨地說。

  受疫情影響,今年該村合作社收獲的30餘(yu) 萬(wan) 斤荸薺滯銷。宜章縣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接到赤石鄉(xiang) 政府的緊急求助電話後,緊急組織力量,手提肩扛帶上機器設備趕到漁溪村,架起設備現場開起了直播,為(wei) 荸薺銷售“搖旗呐喊”。通過微信朋友圈、短視頻等手段進行廣泛宣傳(chuan) ,直播開始瞬間就圈粉無數,線上訂單紛紛而來。

  今年以來,宜章縣依托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構建農(nong) 產(chan) 品線上線下並駕齊驅、“進城”“下鄉(xiang) ”雙向流通的農(nong) 村電商格局,有效促進農(nong) 村電子商務與(yu) 扶貧開發深度融合。同時,該縣還舉(ju) 辦了首期“村播帶貨”電子商務師技能培訓班,加快本土電商人才培育,帶動群眾(zhong) 增收致富,131名培訓學員涉及全縣80個(ge) 貧困村。今年上半年,該縣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銷售額高達1.1億(yi) 元。

  不僅(jin) 為(wei) 農(nong) 民解憂,電子商務還幫助農(nong) 產(chan) 品跨越千山萬(wan) 水的阻隔,讓農(nong) 產(chan) 品搭上“數字快車”,“好收成”變成“好收入”。

  位於(yu) 瀾滄江西岸,碧羅雪山腳下的蘭(lan) 坪縣營盤鎮鳳塔村盛產(chan) 紅米,品質好,營養(yang) 價(jia) 值高,可地處偏遠,賣不出好價(jia) 錢。

  扶貧工作隊長蔡彥鵬得知這一情況後,與(yu) 村幹部商量,建立村級電子商務服務點。通過以“互聯網+”電子商務和“互聯網+”精準扶貧為(wei) 抓手,打造電商平台銷售鳳塔農(nong) 特產(chan) 品,將村內(nei) 紅米統一包裝銷售,實現產(chan) 供銷一條龍服務。

  一時間,“稻可道 非常稻”的鳳塔紅米入駐雲(yun) 南省郵政“優(you) 幫幫”平台、蘭(lan) 坪縣電商平台,遠銷北京、上海、昆明、麗(li) 江等地。2019年全村紅米銷售量10噸,直接經濟收益達14萬(wan) 元。鳳塔村小組長和永紅表示:“村裏的紅米有銷路了,我準備將之前閑置的幾畝(mu) 地都重新種上紅米,增加收入!”

  近些年來,多地積極構建“電商平台+貧困戶+農(nong) 特產(chan) 品”扶貧平台,通過鄉(xiang) 鎮、貧困村電商扶貧驛站,對農(nong) 產(chan) 品進行資源整合,統一策劃、設計、包裝,讓農(nong) 產(chan) 品直接從(cong) 田園到餐桌,縮短流通環節,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形成線下體(ti) 驗和線上熱銷緊密互動的火熱場景,帶動農(nong) 民增收致富。

  在柯坪,延伸產(chan) 業(ye) 鏈,打造柯坪饢品牌是合作社的當務之急。搭乘電子商務的快車,該縣將農(nong) 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與(yu) 互聯網深度融合,積極開拓阿裏巴巴盒馬超市平台、京東(dong) 平台和杭州貝店平台等線上銷售渠道。2019年9月,杭州貝貝集團旗下的社交電商平台貝店,為(wei) 打饢合作社授牌,托瑪艾日克村成為(wei) 該平台“一縣一品”饢文化電商示範村,並與(yu) 新疆艾力努爾饢文化產(chan) 業(ye) 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這標誌著饢產(chan) 業(ye) 園生產(chan) 線建成投產(chan) 後,打饢合作社的饢也將通過電商平台銷往全國市場。

  “我們(men) 今年計劃再鋪設一條生產(chan) 線,預計可解決(jue) 20個(ge) 就業(ye) 崗位,每月帶動群眾(zhong) 增收1500元以上。”托瑪艾日克村第一書(shu) 記李衛東(dong) 對合作社的發展充滿信心。

柯坪縣托瑪艾日克村駐村工作隊員(左)正在為(wei) 杏鄉(xiang) 饢營養(yang) 食品製造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直播帶貨。

在蘭(lan) 坪縣萱萱造林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社員正在烘幹間烘幹玫瑰。

柯坪縣杏鄉(xiang) 饢營養(yang) 食品製造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社員正在生產(chan) 線上作業(ye) 。

宜章縣天塘鎮和宜紅茶基地中,農(nong) 戶正在采摘新茶。

百業(ye) 興(xing) 山鄉(xiang) 美

  宜章縣莽山瑤族鄉(xiang) 西嶺村駐村工作隊隊長 李雙全:

  我們(men) 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you) 勢,依托宜章莽山旅遊景區,圍繞遊客需求,引導村民發展餐飲、民宿等服務產(chan) 業(ye) 和茶葉、苦筍等特色產(chan) 業(ye) ,很多貧困戶由此脫貧,並走上了富裕之路,日子越過越紅火。

  宜章縣天塘鎮竹梓塘村四組貧困戶肖均信:

  2015年,我養(yang) 蛇失敗,虧(kui) 了錢,本來就貧困的生活雪上加霜。2016年,駐村工作隊找到我,幫助我通過小額信貸進行貸款,當天辦理當天到位。這一年,我與(yu) 本村肖問兵等5個(ge) 貧困戶抱團成立了竹源種養(yang)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養(yang) 殖豬、鵝,種植油茶、臍橙等。到今年,不僅(jin) 實現了500萬(wan) 元左右的產(chan) 值,同時還帶動了周邊幾十戶貧困戶一起脫貧致富。

  蘭(lan) 坪縣通甸鎮黨(dang) 委書(shu) 記和義(yi) 鬆:

  發展產(chan) 業(ye) 要以實現生態效益與(yu) 經濟效益“雙豐(feng) 收”為(wei) 目標,因地製宜找準產(chan) 業(ye) 發展的路子,建立健全“黨(dang) 建+”利益聯結機製,通過建設產(chan) 業(ye) 園區、發展合作社等方式提高產(chan) 業(ye) 扶貧組織化程度,幫助貧困群眾(zhong) 在本地務工、土地流轉、資產(chan) 收益中增加持續穩定收入。

  蘭(lan) 坪縣石登鄉(xiang) 來登村村民耗花生:

  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幫我們(men) 發展產(chan) 業(ye) ,家裏種下4畝(mu) 魔芋長勢良好,2019年底賣了3萬(wan) 餘(yu) 元。如果雨水好,今年成活率能到80%,估計能賣六七萬(wan) 元。我們(men) 要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

  柯坪縣蓋孜力克鎮喀什艾日克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 艾哈買(mai) 提·努爾:

  家中有小菜園、門口有合作社,2019年以來,我們(men) 村有80%的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ye) ,合作社工資加自家菜園收入,人均年收入1萬(wan) 多元。現在村幹部的工作熱情高了,村民的致富信心足了,我將繼續帶領大家一步一個(ge) 腳印,讓班子更強、村子更美、生活更甜。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10月16日 14:3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