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景坤在位於(yu) 丹東(dong) 市元寶區的家中。新華社記者 楊 青攝
清晨,陽光灑滿房間,晨光的映照下,一件老式軍(jun) 裝上閃耀著金色。那一枚枚熠熠生輝的獎章、紀念章,陪伴了老人數十年。這裏是遼寧省丹東(dong) 市光榮院的特護區房間,也是96歲的誌願軍(jun) 老戰士孫景坤的“新家”。
退伍以來,孫景坤曾一直把沉甸甸的軍(jun) 功章壓在箱底,60多年紮根鄉(xiang) 村,帶著村民改變家鄉(xiang) 貧困麵貌。後來,孫景坤的英雄往事才逐漸被人了解。這位默默無聞的老人,曾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立下了赫赫戰功。
南北征戰
留下20多處傷(shang) 疤
“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1950年,朝鮮戰爭(zheng) 爆發後,剛從(cong) 海南島戰場撤回的孫景坤和戰友們(men) 星夜兼程,集結安東(dong) (今遼寧丹東(dong) )待命。
部隊駐地離家鄉(xiang) 不到2.5公裏,步行也就20分鍾,已經兩(liang) 年沒見親(qin) 人的孫景坤卻從(cong) 未提出回家看看。直到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初期,孫景坤與(yu) 敵人激戰受傷(shang) 後被送回國內(nei) 治療養(yang) 傷(shang) 期間,他才告假匆匆回了一趟家。隨後,孫景坤不顧腿傷(shang) 尚未康複,再次奔赴前線。
回憶起自己一生中最難忘的戰鬥,孫景坤眼噙淚花。老人說:“那場激戰下來,好多戰友都犧牲了,陣地上最後隻剩下我們(men) 4個(ge) 人。”
1952年10月27日中午時分,在擊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後,孫景坤所在部隊人員傷(shang) 亡慘重,陣地三麵處於(yu) 敵人的火力控製之下,增援部隊很難上去。
當時擔任副排長的孫景坤帶領9名戰士,帶上手榴彈和子彈,從(cong) 敵人火力死角突上陣地前去增援。幾次反撲失敗後,敵人開始逃竄。孫景坤便趴在交通溝的麻袋上,擊斃了21個(ge) 敵人。整場對戰中,敵人一共組織了6次反撲,都被誌願軍(jun) 戰士們(men) 打退下去。
陣地穩固下來了,可參加戰鬥的誌願軍(jun) 戰士傷(shang) 亡慘重。孫景坤說,這麽(me) 多年,他最懷念犧牲在戰場的戰友。
孫景坤用行動踐行了誓言。戰爭(zheng) 在他身上留下20多處傷(shang) 疤。“現在腿上還有一顆子彈沒取出來。”孫景坤指著腿上一塊已經變黑的皮膚說,“有一次戰役,我中了兩(liang) 槍:一槍打在手上,一槍打在腿上,後來腿連帶腳上的肉都爛了。”
南北征戰,孫景坤立下赫赫戰功,先後榮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並被授予解放東(dong) 北紀念章、解放華北紀念章、解放華中南紀念章、解放海南島紀念章和抗美援朝一級戰士榮譽勳章。
回鄉(xiang) 務農(nong)
深藏功名造福桑梓
1955年初,孫景坤複員後主動放棄到城市工作的機會(hui) 回鄉(xiang) 務農(nong) 。他將組織關(guan) 係交給村黨(dang) 支部,退伍手續交給地方民政部門,對自己的功績隻字未提。回鄉(xiang) 第三天,孫景坤就拿起農(nong) 具到生產(chan) 隊勞動。
回鄉(xiang) 務農(nong) 後,孫景坤從(cong) 不主動向別人提及自己的榮譽,更沒有借著榮譽向組織提出任何要求。就連他的兒(er) 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也隻知道父親(qin) 是一名老戰士、上過戰場,對他所獲的榮譽一無所知。“當年那麽(me) 多戰友在他麵前倒下,他不願回憶那段經曆,那是他心裏永遠的痛。”大女兒(er) 孫美麗(li) 在與(yu) 父親(qin) 的交流中,逐漸理解了老人的心思。
從(cong) 戰鬥英雄到普通農(nong) 民,變化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堅守。經曆過戰場的孫景坤,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後來,孫景坤當上丹東(dong) 市元寶區金山鎮山城村生產(chan) 隊隊長。“別小看這個(ge) 職務,這需要極好的口碑和群眾(zhong) 的信任。”山城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邱大鵬說。那時候,村民們(men) 並不知道孫景坤曾立下赫赫戰功,可大家都覺得,他是黨(dang) 員,上過戰場,政治上過硬、靠得住。
英雄卸甲,心底的沙場氣概卻從(cong) 未褪去。孫景坤帶領鄉(xiang) 親(qin) 發展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建設鄉(xiang) 村,並組織村民先後成立了共同致富小組、扶貧致富小組,徹底改變了家鄉(xiang) 的麵貌。
山城村的一條河常年發水,孫景坤與(yu) 鄉(xiang) 親(qin) 一起攔河造田,改造耕地,建起了簡易大壩。“當時,沒有機械化設備,孫景坤就帶頭用土籃挑、用肩扛運送土石,每天起早貪黑,一幹就是幾個(ge) 月。”山城村婦女主任劉玉慧回憶說,雖說是簡易壩,但在當時起到了防洪的作用,守住了農(nong) 田,也保住了集體(ti) 財產(chan) 。
淡泊名利
從(cong) 不計較得失
戰爭(zheng) 年代,孫景坤征戰沙場,經常幾天幾夜吃不上一頓飽飯,患上了嚴(yan) 重的胃病,每次犯病,他隻是吃兩(liang) 片藥頂一頂。幾十年間,孫景坤都按規定數額報銷藥費,從(cong) 沒提過其他特殊要求。
孫景坤之前住在大女兒(er) 孫美麗(li) 家。他們(men) 住的房子年久失修,每逢外麵下大雨,家裏就會(hui) 下小雨。房子冬冷夏熱,老人歲數大不扛凍,夏天有時還需要穿棉襖,但他常說:“和當年在坑道裏相比,現在的苦又算得了什麽(me) 。”
“按理說,父親(qin) 有能力為(wei) 我們(men) 兄弟姐妹安排好一點的工作,可他卻從(cong) 不向組織開口。我在生產(chan) 隊幹活,隊裏見我勤快,把我的工分從(cong) 4分漲到了7分。他知道後,專(zhuan) 門開會(hui) 批評了組長,並要求把我的工分降下來。”孫美麗(li) 說,年輕時她對父親(qin) 有很多抱怨,可隨著年歲漸長,她漸漸明白:經曆過生死的父親(qin) ,總想回饋社會(hui) 更多。
多年來,孫景坤主要靠參加生產(chan) 勞動獲得的收入養(yang) 家,除了政府每年發放的優(you) 待撫恤金,他一分錢也不向國家多要。
村裏有人說:“老孫,你參加革命帶回一身傷(shang) 疤,卻沒有得到什麽(me) 好處,太吃虧(kui) 了。”孫景坤回答:“從(cong) 我參加革命那天起,就沒想過什麽(me) 叫好處,什麽(me) 叫吃虧(kui) 。”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